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89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路杯金奖感动京新陈君柱 黄琨Word格式.docx

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刮着,项目部还未建立,空旷的场地上连个挡风的地方都没有,一个电话打下来,冻得手也僵了,脸也木了,连耳朵里面都是风吹的呼呼声久久不能散去。

一天跑下来,几个小伙子都是被风吹的头疼流涕。

晚上,四个人挤在旅馆的一间又脏又冷的小房间里。

据说有狼,又没有厕所,害怕尿尿,尽量减少夜晚起来的次数,大家晚饭都没敢多吃,也不敢多喝一口水,和衣裹着被子休息。

“物供小分队”中年纪最小的薛光想打退堂鼓,“好好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不呆,我怎么就跑到这儿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来了,我想回家!

沙漠大战在即,哪儿有时间调整人员啊!

几个兄弟们赶忙坐起来跟薛光谈起了心,七嘴八舌的劝他留下看看再说。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看到薛光仍然犹豫不决的。

郑珂来了气,“你要是个男子汉就留下来证明给我们看,你要还是父母身边长不大的孩子,明早我就安排车送你去银川……”。

正是这句话刺激了薛光,让这个1989年的小伙子一下子在乌力吉坚守了217天,直到国庆节才第一次离开乌力吉乌木回家。

(插入)说说薛光:

他是戈壁大漠中生长的胡杨

薛光,中国中铁第三代大学生子弟兵。

薛光,一个27岁的小伙子,胖乎乎又充满乐趣,自小在大城市中长大,参加工作也是在北京、成都和西安这样的繁华都市。

他在戈壁沙漠挑战人生。

很多人说,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是在福窝里长大的,进入职场后心比天高,根本吃不了苦。

可是薛光,在阿拉善打破了这种世俗偏见。

这个从小在福窝长大的年轻人,面对茫茫戈壁大漠也想过退缩。

兄弟一句激将话,使他在黄沙漫漫的戈壁滩上、大漠之中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参建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也诠释了中国中铁京新“风沙大干劲更大,气温高斗志更高,缺水不缺精神,少电不少风采”京新精神。

2015年初,中铁物贸西安公司成立内蒙物供中心,大年初七薛光就跟随大部队驱车11个小时来到左旗阿拉善。

面对大城市的安逸生活与乌力吉缺水少电、大漠戈壁的强烈反差,他在团队工友的鼓励下,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把这种落差当成是锻炼自己的契机,把所谓的物质上的苦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和人生的财富。

从2015年2月26日进驻京新高速项目以来,持续7个月未休假一天。

他是京新线上的“粮草兵”。

薛光分管的柴油供应工作是涉及生产和生活的重中之重。

一进场,他就积极主动的联系油品公司,通过前期对全线的走访,在沿线合理设立5个中转油库,调动28台流动加油车保障现场供应。

薛光在项目临建期间,做了一件真正意义上“雪中送炭”的好事,展现了他成熟的一面。

地处沙漠腹地的中铁九局项目部,是全线最艰苦的项目部,他们经理说:

“我不放车,谁也跑不出沙漠。

2015年3月初,九局开始临建施工,施工便道尚未修通。

戈壁大漠中的夜晚最低零下20多度,工地过夜所用电暖器全凭发电机带动。

傍晚时分,薛光接到营地最远、沙漠腹地的中铁九局项目部一个电话:

“请给项目上送几吨柴油,我们没有啦!

”。

考虑到天色已晚,沙漠行车很危险,薛光答应第二天一早派车过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语气凝重的说道:

“这么冷的天熬上一夜,那真是要冻死人的!

听了这句话,薛光啥也没说,不顾夜晚迷路的危险,披上大衣带着加油车就冲进了黑夜里的大漠之中,一车两人愣是沿着沙漠上留下的车辙印,驱车3个小时赶到中铁九局项目驻地为,油罐加满油,确保了项目人员温暖过夜……。

2016年9月,京新高速公路建设“第二战役”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恰逢赶上胡杨林节。

运输车辆全部限行,为了保证工地的生产和生活,薛光早早开始筹划应对措施。

除节前全线储备500吨柴油外,还准备了两套应急预案。

第一套是积极与中石油阿盟销售公司取得联系,依靠标准制式运油车不限行的优势来为项目进行应急供应;

另一套是为防中石油阿盟销售公司运力不足,他又通过铁工油品公司,预定了宁夏炼厂的一辆标准制式运油车,随时候命。

限行前的倒数第三天,他偶然从牧民那儿听说有一条山间小路可以从吉兰泰绕到一项目部。

他第一时间向副主任郑珂反映了这一情况,吃完午饭不到一点钟,俩人就急匆匆驱车前去考察。

山路崎岖又没有导航,偶然看见个牧民就必须停下车仔细询问并详细记录行进路线,两个人就像拉力赛车手一样,一个开车,一个“导航”,300公里山路足足用了9个小时,当回到驻地时已接近晚上11点,饥肠辘辘的两人吃了碗泡面就埋头写考察报告。

正是沿着这条山路,在限行期间给项目上送去了1946吨水泥,保证了一项目部水稳层作业不停工。

开工至今通过他的合理调度,没有出现一次因柴油供应及质量问题导致的停工或投诉。

他在戈壁深处绽放青春。

生活中的薛光在同事眼中也是个正在热恋中的大男孩。

女朋友又是漂亮的空姐,天天在天上飞来飞去。

大家时常开玩笑说“薛光,找个空姐不容易,你也不休假回去看看她。

大多数时候他都会打趣说“我体积大,她飞得高,我朝天上挥挥手她能看到我。

有时大家伙逗他说“她是空姐,飞跑了你可追不上啊?

他总会一脸严肃的说“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跟着项目常年在外跑,她能理解我才是我们继续相处的前提,否则她迟早会飞走的!

在同事面前,薛光是个工作积极主动的业务老手,但在父母心中,他始终还是个需要呵护的孩子。

有一次,他姑姑出差路过阿拉善,要来看望他,他害怕自己在乌力吉项目上艰苦的条件被父母知道而惹得他们心疼,特意向领导请假一天赶到左旗迎接姑姑,还不忘让同事替他撒谎,说在左旗吃住和办公条件很好,工作相对轻松,让长辈们放心。

其实在物供中心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一天开车五、六百公里跑十多个工区去办理结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平时生活上停水一周无法洗澡也是常有的事,更何况因为驻地房屋老旧,取暖设施不齐全,夏天屋顶漏雨打湿被子,冬天走廊里撒水结冰或水管冻裂,但这些在薛光眼里已经不是困难了。

薛光这个乐观的小伙子,在这大漠中,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增加了人生阅历,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还获得了总包部“优秀工作者”的荣誉。

他就像一颗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顽强、勇敢,再大的风吹雨打,再大的艰难困苦,都能勇于面对和屹立!

大事小事千万里亲情温暖中铁京新人

中国中铁京新LBAMSG-2项目总承包管理部物资供应中心(内蒙物供中心)是中铁物贸公司委派中铁物贸西安公司在京新高速项目设立的物资采购供应机构。

物供中心负责中国中铁全线7个项目部18个工区的集采生产物资供应(钢材、水泥、柴油、沥青、交安、机电设备等)以及项目部授权采购物资(沙障、声测管、花岗岩等)的供应工作,同时承担着部分生活物资的供应。

在全线走访和在乌力吉寻找办公驻地的过程中,物供中心的员工们发现整个施工沿线都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物流极其不发达。

有人提出:

“我们自己采购生活用品的时候,要不要捎带着给需要的项目部也采购?

也有人认为,物供中心做好集采物资这一本职工作即可,何必给自己找那么多活儿。

50多岁的郭文虎站了出来,“我平时就是给大家开车,也没多忙,你们忙正事,这些杂七杂八的事交给我老郭好了,咱多做一项服务,就能拉近和项目部的关系。

于是,生活物资这一重任就由这个西北大汉一肩挑了。

既然决定要做,就要做得漂亮,打出“中铁物贸”的品牌。

物供中心又集思广益,针对项目特点,不断丰富生活物资服务内容,形成了“加满后备箱”、“亲情通勤班车”、“放心菜篮子”、“爱心快递服务站”、“办公用品一站式采购”等五个“情系京新”特色活动,并在驻地布置出一间屋子作为生活物资供应站,堆放米面油、小商品等;

在阿拉善左旗挑选了一家便利店作为合作单位,为项目部接收快递;

又购买了一辆宇通中巴车作为通勤车……

截止2016年7月,物供中心为各项目部代购办公用品、日用品、小商品130多万元,给项目部采购配送米面油、果蔬等数1800度公斤,为项目上搬运桶装纯净水5400多桶,收发快递24000余件……。

“京新老郭”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于巴彦浩特镇和乌力吉施工现场,累计行车近10万公里。

尽管50多岁的他患有高血压和腰间盘突出,却从没有一句怨言,像一个陀螺,永不停歇的为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奉献力量。

(插入)说说老郭:

戈壁深处的“陀螺”

如果你问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各项目部“郭文虎”是谁?

恐怕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但如果你问各项目部“京新老郭”是谁?

恐怕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50多岁、黑黝黝的西北大汉。

在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建设战线上,“京新老郭”既是郭文虎这位物供中心的普通员工,又代表着一个响当当的名词“情系京新”。

中铁物贸的品牌“加满后备箱”、“亲情通勤班车”、“放心菜篮子”、“爱心快递服务站”、“办公用品一站式”打造,也离不开郭文虎同志辛勤的付出。

粮草先行:

我能行

京新高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穿越茫茫戈壁300多公里,人烟稀少,水源奇缺,环境恶劣。

为了能丰富参建员工的生活,让员工们吃上放心菜、喝上干净水,方便大家购物、出行,物供中心开展了“办公用品一站式采购”、“加满后备箱”、“亲情通勤班车”、“放心菜篮子”“爱心快递服务站”五项情系京新活动,50多岁的郭文虎作为物供中心生活组组长,这一重担由他一肩挑起来了。

从2015年3月来到乌力吉至今的500多个日日夜夜,他带领生活组代购办公用品、日用品、小商品百余万,给项目部采购配送米面油、果蔬等数千公斤,为项目上搬运桶装纯净水5400多桶,收发快递24000余件,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于巴彦浩特镇和乌力吉施工现场,累计行车近10万公里。

50多岁的他患有高血压和腰间盘突出,却从没有一句怨言,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永不停歇的为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奉献力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确实,这里面,有郭文虎付出的太多艰辛和汗水。

当有人问他:

“你这么大年纪,能行吗?

郭文虎说:

“三十几年的工程单位生活,习惯了,我能行。

他有急事:

我能顶

“施工进度这么紧张,后勤保障我决不给你们掉链子”。

这是郭文虎常常提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5年8月,通勤车司机贾建光师傅父亲去世,急匆匆赶回了老家。

按照中铁京新物资供应中心前一天发出的通知,今天早上9点通勤车要准点发车。

发车前,各工区职工陆续赶来乘车的,看着这情况郭文虎二话没说,快速将物供中心7座商务车收拾干净,在后备箱装上10来个纯净水空桶,收拾好要代寄的邮件,立刻载上乘车职工赶往左旗。

第二天,他又拉上返回工地的职工和数十个快递以及10来桶纯净水返回了乌力吉。

他到达物供中心的时候,大家看到后备箱的情景,都惊呼道“老郭,你把咱的高档商务车当成了五菱宏光了”。

在通勤车司机贾建光请假期间,郭文虎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了跑通勤车的重任。

服务他人:

我很乐意

物供中心到2016年7月,共计收发快递24000余件,大家只知道每个包裹或者邮件快捷、安全、完好无损的到达收件人手中,却不知道这背后还隐藏了很多故事。

物供中心于2015年初,在阿拉善左旗挑选了一家便利店作为合作单位,专门代收代寄快递。

便利店的老板是初次创业的两个90后,郭文虎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稳妥的邮寄信件,如何接收、登记、交接快递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在工作过程中,因个别收件人对物供中心代收快递流程不了解,对便利店的工作产生了误会,对便利店两个年轻创业者恶语相加,两人打起了退堂鼓。

郭文虎得知此事后,第二天一早驱车匆匆赶到左旗,安抚了两名年轻人,并帮助他们优化收发流程,又对左旗的8、9家快递公司逐一进行走访,讲事实摆道理,与他们进行沟通,费尽口舌请求他们对物供中心开展的爱心快递站给予支持,对便利店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

两天下来,一场危机悄然化解,物供中心“爱心快递服务站”工作又顺利开展。

项目上每个收件人收到一份快递,就收到一份心情,郭文虎同志也看到一份喜悦。

孰轻孰重:

我知道

郭文虎既是生活组组长,又担任物供中心的司机一职。

2016年9月28日,是郭文虎女儿出嫁的日子,可此时恰好赶上每月下旬物供中心开始与各项目部办理结算,郭文虎一直开车带着业务员薛光挨着工区办理结算签认,只字未提回家的事。

直到9月22日,大家突然意识到,这个马上要当老丈人的大汉,还和老伴儿在乌力吉为参建项目服务着,第二天上午老两口才在大家的再三催促下,辗转银川坐上开往西安的火车。

生活中,郭文虎是个热心肠、有爱心的好同志,乐于助人大家都知道,平日里大家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他总是奔前忙后的,送医院、买药等等,谁的办公室的灯泡坏了、门锁坏了、桌椅坏了、水龙头坏了,只要他知道的,都会热情帮助,空闲时间与大伙儿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幽默风趣的总是讨人喜欢。

“大家出门在外,帮个忙有啥么,后勤工作做到位了我才舒心,我们都在一个锅里吃饭,就是要相互帮助么”,郭文虎经常操一口陕西口音这样说道。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任何豪言壮语,秉承着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勇于挑战的航天精神,重责爱岗的边防精神,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的四种精神,郭文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奉献着,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动人形象,为京新高速的顺利贯通保驾护航。

物资保障使正面战场旗开得胜高奏凯歌

“海至尽头天是岸,山到高处人为峰”。

物供中心更坚定了努力制胜的信心,在每个人的心中树立起争创样板工程的决心。

不遗余力注重物资供应的品质以及文明形象。

2015年,面对全线施工大干白热化,物供中心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科学组织现场供应,先后对19类主要生产物资实行集中采购供应,其中,钢材5万余吨,水泥48万余吨,柴油3万余吨,土工材料700多万平米。

在春季征地纠纷阻挡、夏季雨水淹没道路、秋季“胡杨节”封路等众多困难下,通过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安排供应储存方案,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停工待料事件,三次受到总包部嘉奖。

截至2015年12月底,物供中心为京新高速公路项目集中采购供应物资总金额5.55亿元,集中采购供应价格与内蒙古交通厅同期发布的信息价格相比,大大降低成本,为项目降低采购成本显著,且经营零安全事故,零风险事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中铁京新物供中心主导谈判,促使了水泥厂和油品公司免费为全线提供水泥罐101个,储油罐35个,隐形成本降低两百多万元。

物供中心针对312省道路窄、车多、事故频发的现象,为了尽可能的让施工生产不受待料影响,数次对水泥、柴油等物资承运商进行道路安全宣传,强化安全、准点意识,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对特殊时点、特殊事件有针对性的制定保供措施。

(插入)说说郑珂:

一颗种子的力量

郑珂是中铁京新高速公路物资供应中心副主任,常年工作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戈壁大漠中,也就是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公路项目工地。

2016年7月,被中铁物贸党委和中铁京新党工委同时评委“优秀共产党员”。

他是一颗种子,在戈壁大沙漠中扎下根基。

2015年大年初七,郑珂到西安公司报到第二天,组织安排他上中铁京新临白段项目。

这对他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命令。

作为一名党员,“服从命令、听党指挥”。

他啥也没说,即刻启程,驱车奔赴工地。

京新高速公路阿盟段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公路工程项目,全长930.6公里,中国中铁承建其中352公里正线和60公里口岸连接线,位于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境内。

中铁物贸负责给参建的中国中铁7个局18个工区集采供应生产和生活物资。

阿拉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人烟稀少、水源稀少、沙尘暴经常光顾。

7个项目部之间距离都非常遥远。

物供中心设在的乌力吉苏木。

如果青藏铁路工程是在高寒缺氧情况下,人类在中国铁路建设历史上创造的伟大壮举,那么京新高速阿盟段工程,就是在沙漠缺水少电情况下,人类在中国公路建设历史上创造的又一伟大壮举。

乌力吉是面积70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0多人的所谓小镇,那里起初只是为了方便沿途大车司机歇脚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购买生活物资的商店或市场。

刚到乌力吉,首先是建驻地。

经过现场调查、认真选址,郑珂租下了乌力吉苏木一处废旧的卫生院作为办公地点。

形象就是士气,形象就是品牌。

他们按照中国中铁标准化项目部建设要求,旧院粉刷一新,LOGO上墙,管理制度上墙,以最快的速度正式挂牌营业。

人常说:

各工区要在戈壁沙漠中安营扎寨,吃喝拉撒成为首要问题,保证生活物资供应是头等大事。

为了让大家能安心工作,郑珂和物供中心的同志们驱车前往270多公里外的阿拉善左旗,购买桌椅板凳、床品被褥、工装、安全帽等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

一趟一趟的跑,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来回折返达5000多公里,保证了各种生活物资在最短的时间运到戈壁沙漠中的所有项目部。

物供中心是个“小分队”,2015年5个人(4名员工,加老郭媳妇一个家属),2016年加上系统设备事业部共8个人。

他们最长的在那里坚守了217天,最短的在那里也坚守了70天。

这种坚守靠的是这四句话:

“风沙大干劲更大,气温高斗志更高,缺水不缺精神,少电不少风采”。

他送去亲情,收获了信任。

中铁京新项目总产值86.91亿,郑珂和他的团队用管理和服务、用智慧和汗水,供应生产物资总额已经突破12个亿。

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成本控制是关键。

他清楚的认识集采工作降本增效的意义,从收集物资需求总计划开始,认真钻研招标文件,合理设置限制条款,在保障物资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全线钢材、水泥等主材平均降造在13%以上。

沙漠中工作,孤独寂寞,谁不想家想亲人。

可是所有的快递只能到左旗,要到项目部、到职工手里困难重重。

他们免费开通“爱心快递服务站”,把快乐和幸福送到职工手中。

截止2916年7月,“爱心快递服务站”共收发快递24000余件。

生活物资保障牵动着每一名员工的心。

郑珂征求各工区意见,开展了“加满后备箱”、“亲情通勤班车”、“放心菜篮子”、“办公用品一站式采购”等“情系京新”特色活动。

截至6月底,他们为各项目代购办公用品、日用品、小商品百余万;

配送米面油、果蔬等数千公斤,累计运送纯净水近5400桶。

尤其是为了保证蔬菜和肉的新鲜,他亲自在左旗农贸市场挑选放心供应商,亲自开车送到配送最困难的沙漠深处的项目部。

物供中心肩负着中铁京新全线主材的采购和供应职责,廉洁关系到每个人政治生命线。

在这个“高危”的行业中,他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廉洁守法要牢树心中。

近两年来,郑珂和物供中心员工找准位置,做好服务,着力打造“廉洁文化、共赢文化、服务文化、奉献文化”等四个特色文化,被中国中铁评为“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

以郑珂为代表的中铁物贸人和中铁京新总包部、兄弟单位,共同培育出了“勇于挑战的航天精神,重责爱岗的边防精神,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这响彻云霄的四大精神。

他或许亏欠家人,但他坚信八字理念。

郑珂的家在西安,孩子今年刚满4周岁。

去年从开工到休工,他回过西安4次,时间总共不到10天。

两次是回公司开会,一次是因为公司调研。

唯有一次主动请假回家,是他答应儿子:

一定牵着他的手,亲自把他送去幼儿园。

那次,他确实亲自送了,但之后每天接他的都是他的妈妈。

长时间的外出工作,导致年幼的孩子不愿在电话中与他说话,他和爱人通电话时,让孩子和他说说话,孩子只讲两句:

“爸爸好”、“爸爸再见”。

这七个字,就像针扎在他心上一样。

虽然内心饱含着对家人、特别是对孩子的亏欠,他坚定地认为:

他的儿子一定会知道,他的爸爸一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父母和妻儿遮风挡雨,成为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郑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感恩、责任、奉献、卓越”中铁京新八字理念。

“中铁物贸”的品牌在中铁京新阿拉善竖起来了

正是用这种管理和服务、智慧和汗水,中铁京新物供中心牢牢树起“中铁物贸”的品牌。

时间到了2016年的7月,远方,茫茫戈壁,高温使空气变得扭曲,若轻若重地涌动,空气中总是充溢着戈壁黄沙的味道。

中铁物贸京新物供中心的员工们肩负着中国中铁京新高速主材采购和供应的职责。

剑指塞外,在茫茫戈壁中,顶严寒冒酷暑、沐“沙”栉“风”,高扬“风沙大干劲更大,气温高斗志更高,缺水不缺精神,少电不少风采”的精神,以“感恩、责任、奉献、卓越”的中铁京新人的八字理念为引领,献身京新,献身大漠戈壁。

在2016年复工的5个月中,实现产值6.89亿元,开累(两年来)总产值12.44亿元。

他们这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是一个顽强的“小分队”,驻扎在戈壁大漠深处的“粮草兵”,就像中铁物贸公司的一颗种子,撒在了阿拉善戈壁大沙漠,并且深深的扎下根去,撑起了这片天空!

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郑珂、薛光、蒲明飞、郭文虎、贾建光、老郭媳妇、邓宝平、沈春光。

郑珂,中铁物贸物供中心副主任,铁二代;

薛光,中铁物贸业务员,铁三代;

郭文虎,中铁物贸“爱心快递”汽车时间,后勤保障组长;

贾建光,中铁物贸“亲情班车”汽车司机,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参加过凉山等多次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兵,退伍军人;

蒲明飞,中铁物贸业务员,西安财经学院毕业到中铁物贸的大学生。

老郭媳妇,物供中心兼职做饭,陕西长安县妇女;

邓宝平,中铁物贸系统设备事业部返聘职工,中铁三局退休职工;

贾春光,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人,重庆体院毕业,中铁物贸打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