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89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Word文件下载.docx

什么是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指商品的效用或物品对人的有用性。

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

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

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有些物品如农户生产的用于自己食用的粮食,具有使用价值,但不具备价值。

什么是新闻的价值?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新闻的价值就是凝结在报道活动中的劳动的总和。

例如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活动都需要消耗劳动。

什么是新闻的使用价值?

新闻的使用价值是指新闻的用途。

新闻的使用价值至少包括:

1、消除不确定性。

新闻也是信息的一种,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选择与决策的依据。

新闻也是一样。

例如,通过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报道,消费者就可以做出决策,不再购买某些品牌的奶粉;

通过对“美的”电饭锅的报道,消费者就认识到了商家的欺骗手段,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

2、新闻还有隐含的捕获受众注意力的使用价值。

因为新闻对于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当消费者消费也即阅听新闻时,媒体便捕获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当媒体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将新闻传递给大量、广泛的受众时,媒体就捕获了大量的注意力。

而注意力对于需要做广告的组织或个人具有使用价值,媒体将这种使用价值让渡给组织或个人,并获得收入。

此外,新闻的使用价值还有共享性和时效性等特征。

一条新闻,可以为无数人所阅听,这与一般商品不同。

同时,新闻作为信息商品,时效性很强,无须赘言。

在讨论新闻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时,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报道活动中的劳动:

即对事实的报道。

包括采访、写作、编辑、校对、印刷、制作、信号发射等。

这样,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一条新闻价值很小,但使用价值很大。

例如,两位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关于两国边境问题的重要协议,作为新闻,其使用价值很大,而新闻媒体在这个报道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却并不大,与一条普通新闻相比,其价值量并不更大。

第二,我们经常说说一个新闻“价值”很大,实际上是在说他的使用价值,或者说是商业价值。

比如“发现外星人”。

这实际上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混淆,也是日常用语和术语的混淆。

二、广告服务的经济性质

考虑上一节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新闻的价值要远远低于其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新闻的价格是比较低的。

一张报纸上可能有数十条重要新闻,但一张报纸多少钱?

也许不到1元钱,更不要说免费报纸了。

那么媒介如何获得收入来弥补成本?

上一章我们已经知道,媒介主要通过提供广告服务来获取收入。

注意,我们这里谈的是广告服务,而非广告本身。

媒介为广告主提供广告服务,广告主向媒介支付广告费,因此广告主是广告服务的消费者。

当然,广告主会将广告费计入自己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在价格之中,从而购买其商品的消费者最终来买单。

例如,一种白酒如果不花重金在电视上做广告,可能只卖每瓶100元,但如果酒商在电视上每年花费500万做广告,假如每年销售10万瓶,那么该酒的价格可能就是150元。

广告本身作为信息具有外部影响,但广告服务作为商品而言是排他的、是私人物品。

某媒体在特定时间的特定广告版面和广告时段,都只能提供给某一个广告主,通常的办法是采取招标的方法,价高者得之。

参考资料

中央电视台2010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

2009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进行了2010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

晚9时14分,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公布:

中标总额为109.6645亿元,创下16年来的新高,比去年92.562亿元增长18.4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其中,郎酒集团以3330万元斩获首标,并以1.1099亿元拿下《2010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独家冠名权;

蒙牛以2.039亿元中上半年特约剧场;

纳爱斯以1.285亿元拿下下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

而《新闻联播》后标版则由中信银行以1.46亿元拿下。

受“轮胎特保案”影响较大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也以4720万高价拿下新闻联播后黄金段位第一单元。

11月18日的招标表现出几大特点,建材家具行业增长迅猛。

在新兴行业中,建材行业广告投放增幅最快达到200%,汽车以及相关行业增长70%,家电增长80%。

16家客户参与城市形象竞标。

50家国外客户参加本次招标会,增长28%。

资料来源:

2009年1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报。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分析——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

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由需求与供给决定,不存在价值概念。

这是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区别。

另外,本节讨论的是一般性的媒介产品的价格,例如报纸的价格。

本节的思路是:

先分析媒介产品的需求,再讨论媒介产品的供给,然后通过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得到均衡价格。

一、需求

什么是需求?

需求涉及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两个变量。

根据日常经验和常识可知,人们购买商品的数量随着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例如,当订购一份报纸(比如说一年)的价格是200元时,可能会订出10万份;

当价格下降为100元时,订购量可能会增加到20万份。

因此,需求实际上反映的是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和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别消费者或家庭对商品的需求量形成个人需求。

个人的需求数量汇集成市场的需求量,厂商根据市场的需求数量进行生产,而个人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欲望是厂商不会考虑的。

因此,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而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加总。

哪些因素影响需求?

对于媒介产品而言,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

如价格、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偏好、受众预期、受众可支配的时间、受教育程度、受众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

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

相反,市场价格越低,人们原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多。

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反向的变动关系。

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对于媒介而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观看,而不是阅读纸上的文字,随着偏好的变化,报纸市场就逐渐萎缩。

消费者的收入。

对于大部分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消费者的收人水平下降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其有关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电视收视费用的下降会导致报纸订购量的下降。

两者是可以替代的互替商品。

另外,还有互相补充的商品,如VCD播放器与VCD光盘。

前者价格下降,后者需求量增加。

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消费者预期商品的价格在将来会下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受众可支配的时间。

随着收入的提高,空余时间的增加,人们会更多地追求闲暇,因此对媒介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

同样,受教育程度、受众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媒介产品的需求产生影响。

问题思考

是否受教育程度越高,看电视时间越长呢?

根据调查,就电视剧而言,初中程度的受众看电视时间最长,高中教育以上看电视时间递减,初中以下也为递减。

从中可以看到电视这种单向媒介在将来的趋势。

为简便起见,我们假设其他因素都不变化,而把价格作为唯一影响要素。

这样可以得到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图2-1。

在图2-1中,纵轴为价格,用P代表。

横轴为数量,用Q代表。

该图显示了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2-1需求曲线

二、供给

首先要明白:

供给的主体是谁?

供给的主体是企业,在这里就是媒介企业即媒体。

根据日常经验和常识可知,厂商生产商品的数量随着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例如,当报纸的的订购价格是100元每年时,某报业企业会生产10万份;

当价格下降为50元每年时,该企业可能就会降低产量为50万份。

因此,供给实际上反映的是厂商的供给数量和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哪些因素影响供给?

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它们对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如下:

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商品的价格上升,厂商就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该商品的生产,从而使其供给量增加;

反之,厂商就会将生产资源用于其它价格较高的商品的生产中,从而使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供给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反向的变动关系。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商品成本的直接影响因素。

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相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新闻纸价格上升,报纸企业可能会考虑减少印数。

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进而使厂商的供给量增加。

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会重新配置资源,从而影响商品的供给。

这仍然取决于商品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如果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看好,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厂商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量;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减少供给量。

2000年前后,人们认为建网站能赚钱,结果一哄而上,导致了网络泡沫的破灭。

这样可以得到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图2-2。

该图显示了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2-2供给曲线

三、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孤立地研究供给和需求。

我们知道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和生产的数量。

我们已经知道,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量是其价格的函数,同样,厂商愿意供给商品的数量也取决于其价格。

当我们把市场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时,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互作用,自动形成的价格,当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就会决定出该商品的市场价格,这个价格即是消费者愿意且能够支付的价格,同时也是厂商愿意提供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

由于这时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所以称为均衡数量。

这种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称之为市场均衡。

此时买卖双方各得其所,两股力量互相平衡,都没有再改变的诱因,就是经济学上的均衡状态。

但市场是如何达到所谓的均衡呢?

可由以下演唱会门票为例。

唱片公司邀请世界知名的女歌手麦当娜办演唱会,主办方如果将票价定的很高,并找到很大的场地或增加演出的场次,以容纳更多入场观众,就可以获取更多的门票收入。

因此,对主办方而言,票价越高,门票发行量(供给量)也越多,价格与供给量呈现正向变动的关系。

另一方面,以歌迷对门票的需求而言,票价越低,购买的意愿(需求量)就会提高,价格与需求量呈现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但是歌迷要求的票价过低,主办方会因不敷成本而不愿意举办演唱会;

相对地,如果主办方票价定得过高,大多数的歌迷会不愿意购买,主办方的收入反而有限,因此,歌迷为了满足看演唱会的需求,主办方也为了吸引更多歌迷来买票,在需求及供给之间必须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与数量,因而形成了演唱会门票的均衡价格(这里假设均衡价格是300元)

如果演唱会票价比均衡价格更贵或更便宜,结果会如何呢?

假设票价降为200元,此时因为价格偏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远超过主办方提供的数量,形成供不应求的现象,因而造成价格的上涨。

这时没买到票的人为了要目睹偶像风采,不得不花高于200元的价钱去买黄牛票。

直到消费者因价格提高使需求量逐渐减少,或者主办方为了满足原先买不到票的观众而增加门票供给量,最终趋向均衡价格。

反之,当票价定为500元的高价,会使表演场地出现大量空位,由于供过于求,主办方不得不降价出售,或以打折、赠送纪念品的方式来吸引观众。

消费者也因为感觉门票变便宜了而增加需求量,借由如此调整使供需间的差额逐步缩小,趋向最后的均衡价格。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中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一致,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达到相对静止,不在变化的状态。

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我们也可以用图形的方法来表示市场的均衡。

如图2-3。

假设一份报纸,纵轴代表一年的订购价格,横轴代表订阅份数。

图2-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在图2-3中,假定D曲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S曲线为市场的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为均衡点。

E点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与E点对应的产量为均衡产量,该产量既是需求量,又是产量。

在均衡点E,均衡价格为500元,均衡数量为75万份。

显然,在均衡价格500元的水平,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都为75万份。

因此,这种状态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比如为700元,报纸的需求量为54万份,供给量为98万份。

显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或超额供给,从而使价格下降。

价格的这种下降,一方面会使消费者的需求量增加;

另一方面,又会使厂商的供给量减少。

这样,商品的超额供给就会减少。

而减少的超额供给使价格再下降,价格下降又使超额供给再减少,价格继续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500元的水平,同时,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54万份增加为75万份,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98万份减少为75万份,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75万份。

相反,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从而使价格上升,并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为止。

由此可见,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均衡或市场出清。

四、弹性

假如一家报纸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采取了降价的策略,比如说将价格下降10%,那么,它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么?

一般来讲,价格下降后,对于报纸的需求量会增加,但需求量增加多少,以及降价后总收入是否会发生变化,都需要分析。

为此,我们引入弹性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一般用

表示需求价格弹性。

其公式为:

(1)

同样,也可以得到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指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2)

注意

(1)和

(2)的区别。

(1)式前有负号,是因为价格与需求量通常反向变化,加负号使弹性为正。

(2)式表示价格与供给量通常同向变化,无须加负号。

有哪些因素影响需求价格弹性?

首先是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第二是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一种商品的花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大,需求价格越大。

买一台电视机在人们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不大,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买一套房子却要耗费人们多年的积蓄,因而房子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第三是对生活的重要程度。

一种商品越重要,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食盐的价格为每斤2元或每斤3元对你的食盐需求量影响不大,因而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有哪些因素影响供给价格弹性?

一是企业扩张生产的能力。

在价格提高后,如果,企业能够很快扩张生产,增加产量,那么供给价格弹性就较大;

反之较小。

二是时间的长短。

一般在短时期内,厂商只能在固定的厂房设备下增加产量,因而供给量的变动有限,这时供给弹性就小。

在长期内,厂商能够通过调整规模来扩大产量,这时供给弹性将大于同种商品在短期内的供给弹性。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有的厂商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能使自己的销售收入得到提高,而有的厂商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却反而使自己的销售收入减少了。

这意味着,,会出现“谷贱伤农”或“薄利多销”两种不同的结果。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

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是反向变动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粮食是一种必需品,缺乏弹性,其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这样,当粮食大幅增产后,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

而且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粮食不同。

一方面,高档消费品的可替代性强,与中低档消费品一般可以相互替代,对消费者来说,高档消费品并不是必需的。

而且,高档消费品的价格普遍较高,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这些共同决定了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对价格是富有弹性的。

因此,当高档消费品降价时,其需求量会大幅上升,引起销售总收入的增长,出现“薄利多销”的情况。

以降价促销来增加销售收入的做法,涉及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总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2-1说明了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是记住价格弹性的要诀。

表2-1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

种类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

|Ed|>

1

富有弹性

上升

下降更多

减少

|Ed|<

缺乏弹性

下降较少

增加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媒介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我国报纸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原因主要在于:

很多报纸的风格雷同,缺乏产品区别;

报纸的替代品非常多,人们可以从其他渠道浏览新闻;

同时,报纸并非生活必需品,即使在城市中,读报人群占城市总人口比例也不超过10%;

目前,免费报纸还没有普及,而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较低,对报纸的需求也较低。

电视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原因在于:

收看电视对消费者的文化水平几乎没有要求,一个人即使没有阅读能力,仍然可以观看电视;

同时,我国电视在家庭中的普及率在90%以上,针对电视的需求与电视收视费用之间相关性很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有线电视的收视价格是合理的。

在我国,无线广播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主要因为收听者主要为低收入阶层,因此无线广播价格也极低,在生活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极低。

而杂志和音像制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主要是因为它们非生活必需品。

同时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人们不愿花钱去购买这些“奢侈品”。

我国电影市场的萎靡不振与此有关。

内容提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新闻的价值就是凝结在报道活动中的劳动的总和。

●新闻的使用价值是指新闻的用途。

新闻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可以捕获受众的注意力。

●需求反映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和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格、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偏好、受众预期、受众可支配的时间、受教育程度、受众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可以影响需求。

●供给反映厂商的供给数量和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影响供给。

●不同媒介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我国报纸、杂志和音像制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电视与无线广播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关键概念

价值使用价值需求供给需求价格弹性

复习题

1、如何理解新闻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2、那些因素影响需求?

3、那些因素影响供给?

4、如何理解供求均衡?

延伸阅读

马克思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需求和供给只是现象,价值才是本质。

马克思认为利润是现象,而剩余价值才是本质。

西方经济学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因而是“庸俗经济学”。

抛去意识形态的影响,这里“现象”与“本质”的争论其实是德国哲学和英美哲学的争论,也是是“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

这涉及到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即所谓的“共相”问题。

这是一个纯粹形而上学的问题。

(26页,《历史主义贫困论》,卡尔?

波普尔着,何林,赵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假如,一个人认为只有现象,而不存在本质,那么就没有任何可争论的余地。

因为他的哲学系统中没有“本质”这个概念,只有现象,没有共相。

只有一匹一匹的马,而没有马。

这也是我们从小被教育“主观唯心主义是错误的”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