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07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运动会》Word格式.docx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在校园里,你们最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说一说。

活动一:

小小运动会。

师:

今天,我们班举行“小小运动会”,设有赛跑、跳远、拔河三个项目,你喜欢哪个项目就坐到相应的位置。

(喜欢赛跑的在左边、跳远的在中间、拔河的在右边。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坐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44人,赛跑的16人、跳远的8人、拔河的20人。

现在同学们都坐到了相应的位置,请同学们四个人自由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

我们的小组组建成功。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下,我们喜欢的比赛使用什么样的比赛器械、怎么开展。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设计小组。

小组开始设计,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活动二:

汇报交流。

我们的设计已经完成。

先请赛跑小组来汇报,其他小组作为裁判组来评价他们的设计。

赛跑组1:

喜欢赛跑的共16人,我们设计的跑道有4条,每组4人,可以跑4组。

列算式为16÷

4=4(组)。

赛跑组2:

我们和1组设计的一样。

赛跑组3:

我们是每组2人,分8组。

2=8(组)。

赛跑组4:

我们从电视中看过,跑道有8条,也就是说每组8人,可分为2组。

算式为16÷

8=2(组)。

各小组汇报完成,请裁判组来评价一下。

裁判人员交流了一下。

裁判代表:

我们认为4组设计得最好,因为适合我们学校操场的条件。

从电视上我也见过每组8人,如果比赛场地大是可行的,也是最省时间的。

师:

好的,我们首先祝贺4组获得最佳。

赛跑完成以后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跳远比赛。

哪个组先来汇报?

跳远组2:

我们每人跳1次,共跳8次,计算口诀是“一八得八”。

跳远组1:

这样不行,如果这次没有跳好怎么办?

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机会。

我们设计的是每人跳3次,共需要跳3×

8=24次。

哪个组设计得好呢?

请裁判组来评价一下。

裁判组:

1组设计得好,每人3次机会,不应一次定输赢。

看来1组设计得好。

如果告诉你一共跳了21次,每人跳3次,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吗?

生:

7人,21÷

3=7(人)。

真聪明!

其他同学还没有算出来,你已经喊出答案。

我们祝贺1组的同时,看一下最后一个项目拔河。

哪个组先来?

拔河组1:

我们按男女来分,男生12人,女生8人,我们肯定赢。

拔河组2:

我们每组10人,男生、女生平均分,共分2组,10+10=20(人)。

拔河组3:

我们和2组一样。

拔河组4:

我们组是分成4个小组,20÷

4=5,每组5人,通过循环比赛分胜负。

拔河组5:

我们组还没有想好让哪一组赢,哪一组男生多肯定赢。

我来评价一下吧!

2,3,4组的设计都非常好。

1,5组认为男生多就一定胜,我看未必。

拔河是个集体项目,男生多不团结的话照样不能胜,所以团结合作才是取胜的关键。

(分项目—设计比赛—汇报交流—评比,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孩子们的回答比我预想的要好,但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没有完全投入。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活动三:

运动会一角。

看,那边多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情境图的一部分:

气球,每束5个,有4束;

小卖部,矿泉水每瓶3元,汽水每瓶2元。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试着和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生1:

我看到有4束气球,每束5个,一共多少个?

共4×

5=20(个),所用口诀是“四五二十”。

生2:

我想买2瓶矿泉水,需要多少钱。

3=6(元),需要6元。

生3:

我有8元,可以买几瓶汽水?

2=4(瓶),可以买4瓶。

真棒!

如果气球1元一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4:

气球1元一个,一瓶矿泉水的钱可以买3个气球,3÷

1=3(个)。

生5:

一瓶汽水的钱是2元,可以买2个气球,2÷

1=2(个)。

生6:

2个气球的钱可以买1瓶汽水,2×

1=2(元)。

生7:

3个气球的钱可以买1瓶矿泉水,3×

1=3(元)。

你们非常聪明,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创造了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应给予积极鼓励。

活动四:

说一说、写一写。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乘除法来计算。

你课前收集到哪些可以用算式或口诀解决的例子?

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收集到的例子。

我妈妈买了2公斤肉,每公斤8元,二八十六,共16元。

我和姐姐买了5个硬皮本,每个3元,三五十五,共15元。

……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你们会写吗?

可以上黑板写一个算式。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算式。

同学们写了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些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你愿意说哪个就选哪一个解释一下,好吗?

学生自由选择介绍。

我选2×

8=16。

一个风筝8元,2个风筝,需要2×

8=16(元)。

我选20÷

4=5。

一个文具盒4元,20元可以买20÷

4=5(个)。

在我们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会随时用到算式或口诀,课下多搜集这样的例子,把它记到我们的日记本中,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

(说一说、写一写两个活动是本节课的亮点。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2.今天这节课你感到快乐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知识镶嵌于“运动会”这一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设计比赛、交流例子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意义,真正落实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和活动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上课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运动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这是做什么?

接下来,设计比赛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小组合作中的争论、互补处处可见,学生的回答更是多姿多彩,超出了我的预料。

如:

拔河比赛学生想让自己组赢而让本组男生多,针对这个问题告诉学生不仅比赛要公平更要团结。

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充分感觉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体会到只要他们用心观察,知识就在身边。

在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只是等待结果。

如何让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案例点评〗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运动会”,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知识。

学生举例解释乘、除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虽然学生只举了一两例,但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世界是多彩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知识。

这样,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实意义。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点评人:

柴娟(山东省xxx小学)

〖编者点评〗

1.在设计比赛的活动中,把学生分成赛跑、跳远、拔河三个项目组分别进行设计,然后小组汇报、全班评价,不仅教学时间花得多,而且每个小组只设计其中一个项目的一种方案,相当于只共同解决了一个问题,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就更少,大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只能当旁听者。

此外,这节课为什么没有安排或者没有时间安排的练习呢?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数学更是如此。

回顾一下,这节课学生有多少动手的机会?

这种〖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是会令人感到不安的,值得反思。

2.教材中小卖部中卖的水有两种价格(每瓶2元或3元),那么“3瓶水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对学生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它的答案不唯一。

而在本设计中,把水变成矿泉水和汽水,问题的挑战性就因之而丧失了。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