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12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文档格式.docx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格律、主旨的理解。

D项中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可待,题干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表述欠准确。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3分)

【答案】

(2)“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赏析的能力。

“风正一帆悬”这个句子的赏析点首先是炼字,其中“正”字写出了风的和顺,“悬”字写出了船帆端直高挂的样子。

其次,结合句字的意思,这句话借帆“悬”表现了江面开阔、和风吹拂的特点,“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17.(2018·

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

(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18.示例一:

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

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问与迷惘。

示例三:

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能力。

诗句赏析可从句式特点、情感倾向、修辞手法和炼字等角度入手。

本句从句式上属于短句,短句铿锵有力情感充沛;

“行路难”,两次出现,从修辞上讲属于反复,“今安在?

”属于反问,这样凸显了前路艰辛。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2分)

19.示例一:

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和写作背景的把握。

本诗写在李白仕途受阻,人生困顿之时,但其中难能可贵的是仍透露着强烈的自信与乐观,据此作答即可。

18.(2018·

云南)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12.优美的自然景色;

淳朴的乡村民俗。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颔联和颈联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明确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景物描写,描写山西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重在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

1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3.“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

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无时”是随时的意思。

从中可以体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农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

19.(2018·

湖南娄底)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上阕文意的能力,以及正确分析重点词语在全词中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问,“左牵黄,右擎苍”“射虎”的描写,可见写太守出猎;

“少年狂”“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描写壮阔场面。

第二问,“狂”在这里是“猛烈”“声势大”的意思。

全词写出猎的装备、随行、队伍、胆气、愿望,都表现了“狂”,因此,“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

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第一问,“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

作者把它比作敌人,即辽和西夏。

第二问,诗人认为“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

他表示,将要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20.(2018·

古诗赏析(3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

(1分)

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据此概括即可。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

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

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

)古诗赏析(3分)

9.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

21.(2018·

湖北恩施)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

(6分,每小题2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

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答题时,可以抓住诗歌中的景物,如“曾云”“归鸟”;

再扣住重点词语,如“荡胸”的意思是“心胸摇荡”,“决眦”的意思是“裂开眼眶”。

在此基础上,描绘出诗句的画面。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人情感。

答题时,先概括描述诗歌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解其思想内涵,由登绝顶联想到人生志向。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词语表达效果。

答题时,需要抓住品析的角度,结合诗歌意境、情感来回答。

如“钟”字,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再结合诗人对泰山的情感来表述;

对于“割”字,可以从所表现的景物特征来分析。

22.(2018·

黑龙江哈尔滨)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

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4.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评价诗歌的内容、语言、主题能力。

A.从题目“潼关怀古”来看,这是一支怀古的曲子;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此项正确;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前者的“聚”形容“峰峦”,着眼于视觉,后者的“怒”形容“波涛”,着眼于听觉,此项正确;

C.“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作者遥望当年盛极一时的西都长安,不禁联想到古往今来长安的盛衰变化,感慨万端,引出了最后的抒怀,此项正确;

D.句子没有“改朝换代”的意思,它强调的是,无论兴亡,老百姓都非常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此项错误。

23.(2018·

北京)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

(共6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只需将“乡书何处达”依据正确翻译,填入空中即可。

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图一,图- 

-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平齐;

风势正顺,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故事内容分析画面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判断出图一与划线句相符,接着阐述图一与划线句的关联即可。

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10.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联想能力。

初中阶段与“长江”有关的诗句很多,《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南乡子》“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都写到了长江,填入空中即可。

24.(2018·

山东青岛)诗词理解与默写(11分)

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把握情感能力。

《过零丁洋》一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错误。

C项表述有误。

25.(2018·

湖北十堰)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

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新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内容理解。

“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属于理解错误。

文中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24.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答案】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的词语赏析。

赏析词语要从哪个字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方面考虑。

“浊酒一杯”,酒入愁肠化作思乡泪,而家在“万里”,更让将士们产生思乡之情。

驻守边疆的处境与思念远在万里的家乡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便是此时戍边将士们的心怀。

26.(2018·

广西百色)

8.描写军营中的雄健、壮美的场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壮丽豪放

【解析】此题考查对全词的内容、主题及语言风格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第一空填写内容,题材内容根据“连营”“麾下”“塞外”“沙场”等词语,可知是军营生活;

第二空填写的是情感,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看出作者欲为国立功的壮志;

再从“飞快”“弦惊”“天下事”“可怜”等,可看出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豪放悲壮”的。

9.“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

“醉”点明作者的神态,“挑灯看剑”点明时间,这两个“词语”,使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如“醉”是为什么而醉?

”为何要“看剑”?

“挑灯”说明什么?

从这几个词语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与形象?

然后结合全词的主题即希望为国杀敌及作者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9.27.(2018·

新疆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

“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9.B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概括评价作品主题的能力。

B.“一虚一实”错,两句所写的景物,都是诗人所见,并由此联想到了自己被排挤后的飘零、孤寂如“蓬草”“大雁”般的处境,此项错误;

D.这首诗没有“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此项错误。

28.(2018·

江苏徐州)

古诗词赏析。

(3分)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

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鉴赏。

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所以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