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34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施工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4.1管桩运输与制作17

4.2预应力砼薄壁管桩施工步骤17

4.3碎石垫层和加筋网的施工18

第五节旋喷桩施工19

5.1施工方法19

5.2施工工艺流程19

5.3施工参数19

5.4质量控制及施工注意事项20

第六节路基沉降观测及施工控制21

6.1沉降观测点布置原则21

6.2路堤的填筑沉降观测21

6.3路堤沉降稳定期的沉降观测21

第七节石灰土施工22

7.1材料选用22

7.2石灰土拌和22

7.3运输、摊铺集料22

7.4整形、碾压23

7.5养生23

第八节土工合成材料施工23

8.1土工布铺设23

8.2双向塑料土工格栅铺设24

第九节路基支挡与防护工程24

9.1路基坡面防护24

9.2挡土墙施工24

9.3施工要点24

第四章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25

第一节路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25

第二节石灰土路基检测及质量控制要点25

2.1石灰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25

2.2石灰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项目的检查频率和标准26

第五章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27

第一节施工安全27

第二节环境保护27

附件石灰土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措施29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路基标准横断面

1.1主线中置高架路基标准横断面

地面道路宽50m:

中间带8.5m(中央分隔带7.5m+左侧路缘带2×

0.5m)+行车道2×

11.25m(3×

3.75m)+右侧路缘带2×

0.5m+侧分带2×

2.0m+非机动车道2×

4.5m+人行道2×

2.5m。

高架采用双向六车道断面,宽25.5m:

中央隔离墩0.5m+左侧路缘带2×

0.5m+行车道2×

11m(2×

3.75+3.5m)+右侧路缘带2×

0.5m+防撞护栏2×

0.5m。

1.2主线两侧设上下行匝道横断面

主线两侧设上下行匝道,匝道宽8.5m:

行车道2×

3.5m+左右侧路缘带2×

0.25m+防撞护栏2×

0.5m;

地面道路宽53m:

11.0m(2×

3.75m+非机动车道2×

4.5m+人行道2×

1.3两侧上下行匝道落地段横断面

匝道落地设挡墙段,地面道路宽65m:

7.5m(2×

0.5m+绿化带2×

1.25m+匝道2×

8.5m+辅路2×

8.5m+人行道2×

其中,匝道宽8.5m:

辅路宽8.0m:

左侧路缘带0.5m+行车道3.5m+右侧路缘带0.5m+非机动车道3.5m。

1.4门架式高架路基标准横断面

高架系统断面布置同中间高架式,全宽25.5m;

地面系统路基全宽43m,中间隔离带为双黄线0.5m,桥下行车道2×

3.75m,右侧路缘带2×

0.5m,侧分带2×

3.0m,外侧辅助机动车道2×

8m,人行道2×

2.25m。

1.5主线边置高架路基标准横断面

地面道路宽51m:

中间带1.5m(中分带0.5m+左侧路缘带2×

11.25m(3.75×

3m)+右侧路缘带2×

0.5m+非机动车道2×

4.5m(左侧)+侧分带2×

4m+人行道2×

2.25m+绿化带2×

两侧高架采用单向三车道断面,宽13m:

左侧护栏0.5m+左侧路缘带0.5m+行车道11m(3.75×

2+3.5m)+右侧路缘0.5m+右侧护栏0.5m。

1.6主线与辅道采用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采用2m中央分隔带+(0.5+3.75×

3+0.5)m×

2行车道+2m侧分带×

2+(0.5+3.75×

2)m×

2辅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根据路段实际情况布设)。

第二节路基工程铺筑要求

2.1路基边坡坡率

全线道路路基采用低填路基,路基边坡坡率1:

1.5。

沿(压)河、沟、塘路段,原则上采用单级边坡时,坡率同一般路段;

采用两级边坡时,上部边沟坡率为1:

1.5,下部边坡坡率为1:

1.75。

上下部边坡之间设置平台,平台宽1m。

2.2路基压实度标准与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2.1、3.2.2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2.2条的规定。

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分层超宽填筑,人行道路段不超宽。

辅路、机非混行车道路床压实度要求同主线路基。

表一路基压实度一览表

2.3路基填料强度要求

路基填料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2.1、3.3.1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1.2条的规定。

表二路基填料指标一览表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构造物两侧的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在填筑时需特别注意。

桥台背后、涵洞和通道两侧与顶部、锥坡等处填土均应分层压实,分层检查,每一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

涵洞两侧的填土和压实、桥台背后与锥坡的填土与压实应对称或同时进行。

桥台、通道、涵洞背后和通道、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均为96%。

2.4路基填料掺灰要求

为满足路基强度和压实度要求,路基土掺灰处理具体原则如下:

(1)路床80cm范围内及路床顶沉降补偿采用掺7%石灰土处治,原地面压实补偿(10cm)、清表回填(20cm)、路基底部回填、翻松回填、路基中部,均采用掺5%石灰土处治。

(2)路基施工超宽(每侧超宽30cm)按掺5%石灰土计。

2.5特殊段路基段填筑要求

(1)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见下表。

表三容许工后沉降

拼宽段沉降量标准为:

处理后加宽路基的总沉降量小于15cm,加宽路基工后沉降量小于5cm及路面横坡变化控制在0.5%以内的双控标准。

(2)稳定安全系数

稳定验算按施工期和营运期的荷载,采用固结有效应力法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为4.5,满足施工期按不小于1.1、运营期不小于1.2的要求。

(3)地基沉降验算

地基沉降计算采用分层总和法,总沉降量计算采用沉降系数修正法,沉降系数Ms取值为1.5。

2.6取土、弃土方案

采取集中取土的方式,避免沿线取土造成的地表破坏长期难以恢复,弃方和清表土尽量侧分带及两侧绿化带填土,减少、避免弃方。

 

第二章开工准备

第一节施工方案的确定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地质条件及工期安排等编制详细的路基工程实施性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专项施工方案得到监理批准并履行相关开工报告手续,才能开工。

第二节原材料准备

2.1原材料试验

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前,抽取有代表性的原材料样品进行试验,以试验结果作为是否选用该种材料的主要技术依据。

主要的试验项目有:

含水率测定,确定土的原始含水率;

液限和塑限试验,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并判定该种土是否适用;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定,确定石灰有效成分含量,评定石灰的质量,以便确定结合料剂量。

2.2原材料

(1)土

土质首选黏质土,塑性指数在12~18之间,土块的最大尺寸≤15mm,有机质含量小于10%。

本工程填方(石灰土)约340万方,土方需求量大。

业主提供了两个取土点:

白莲湖和金鸡河。

根据土方需求的实际情况,各实施单位可自行选择满足路基填料的土源。

(2)石灰

石灰质量应符合二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质量要求。

准备使用的石灰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以免有效成分损失过多,若存放过长则应采取措施妥善保管。

(3)水

一般人、畜饮用水均可使用。

2.3、施工人员与机械

根据批准的路基工程实施性专项施工方案,落实施工人员与机械的配备.

第三章施工程序及工艺控制

第一节施工测量

施工前,安排测量人员划出道路施工红线,并对道路各个控制点进行放样测点,并用钢筋插入标记,控制点应有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复测。

测量结果经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

1.1道路中(边)线的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道路中心里程控制桩作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加密放出道路中心线。

在恢复道路中心桩时,桩距在支线段顶为20m,曲线段为10m。

平、竖曲线起止点和地形变化点必须加桩。

(1)直线段道路中心线测量形式

直线段道路中心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放样进行测量,将仪器架设在一固定控制点,后视对准另一控制点,调整方位后对各设计中心线里程点进行逐点放样,同时为减小误差,后视距必须大于两倍以上前视距。

(2)、曲线段道路中心线测量形式

曲线段道路中心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及偏角法放样相结合进行测量,将仪器架设在一固定控制点,后视对准另一控制点,首先测量出直圆点及交点的位置,再将测定的直圆点作为测站按每隔5~10m距离对曲线断道路中心线细部进行逐点放样。

1.2道路高程的测量

根据设计道路的竖曲线线形变化计算及加密标高点的中桩及边桩,然后在中桩及边桩上标出路基及各结构层的标高,并定期进行复核。

在施工时要保护好中桩及边桩。

高程控制点在一般路段施工中每隔20m设置一个加密网,在超高路段或竖曲线变化较明显的路段根据现场情况每隔5~10m设置高程控制网。

在测设时应确保前后视距基本相等。

第二节路基施工

2.1一般路基

路基填筑前,应对地基表层进行处理,清除原地表层腐蚀土、表土、草皮等,并进行填前碾压。

路堤基底压实度应不小于90%并应满足压实度过渡的要求,清表厚度设计按平均厚15cm计,包括清除绿化带表土、生活垃圾、填平水坑等。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掺石灰改性处理后分层回填压实。

2.2低填方路基拼接

采用全挖式台阶(无台阶)。

其中,行车道、匝道、机非混行车道、非机动车道超挖至路床底标高以下60cm,采用5%石灰土分层回填至路床底标高,分层压实,各层压实度应能满足路床压实过度的要求;

非机动车道超挖至路床底标高以下40cm。

为方便施工,同时考虑人行道路基工程量不大,人行道范围路基填筑材料与周边同层位相同,压实度要求≥90%。

2.3高填方路基拼接

老路路基削坡30cm后,按照要求开挖台阶。

最上层台阶铺设3m宽土工格栅,台阶底部铺设6m宽土工格栅。

台阶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因机械开挖面不是垂直面,要求机械开挖时预留10cm,用人工手提式内燃铲修整。

(2)台阶自上而下随填土进度逐层开挖,暴露台阶时间一般不超过3~4天完成最后一层填土。

(3)台阶内侧重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接缝部位,需采用小型振动夯机夯实压密。

(4)台阶开挖时若老路堤出现渗水,须及时报告监理,采取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5)一般台阶尺寸为60×

90cm,保证台阶水平宽≥90cm,最上层台阶100cm×

150cm(由老路硬路肩边缘算起)。

(6)台阶最上层土和新路堤同时翻松20cm,掺灰拌合,和新路堤同步整平压实。

2.4匝道落地段路基

(1)80cm路床填筑7%石灰土,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路拌法施工。

(2)路基高度(拼接处路基标高—原地面标高)≤2.0m时,超挖至路床底标高以下60cm,采用5%石灰土分层回填至路床底标高,保证路床第一层的压实度≥96%。

(3)路基高度(拼接处路基标高—原地面标高)>2.0m,清表后,翻挖25cm掺5%石灰改性,回填5%石灰土至路床底标高,80cm路床采用7%石灰土回填。

2.5桥头20m路段路基

清表后,基底土掺5%石灰改性,处理厚度25cm,压实度要求大于90%,其上填筑7%石灰土至路床底,压实度要求≥96%。

地面辅道桥因桥头填土高度很小(约1.5m),桥头特别压实区域宽10m,路基同低填路段一般路基。

2.6浜塘及暗浜路段路基

(1)围堰挡水

初步拟定采用围堰作业,采用编织袋装土围堰封河埋管通水(非汛期施工);

如工期必须安排在汛期施工时,采用临水面9m槽钢桩内侧编织袋装土围堰局部封河。

此围堰方案需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根据相关部门的审核意见对本方案进行调整。

围堰挡水横剖面示意图(单位:

cm)

(2)排水清淤

当堰体形成后,基本切断了填筑范围的原水体的联系,排水采用大口径轴流泵或潜水泵进行,排水基本结束后在低洼处开集水坑,用泥浆泵吸排淤泥,挖土机配合人工清挖淤泥1~1.5米至河床原状土并将河岸边坡挖成阶梯状且河底平整。

清淤前,应大致弄清淤泥厚度,可用标杆法插入测量,每个横断面取三点,监理旁站,断面间距10m。

清淤至最下层20cm,采用人工收底,边坡上层素土按河道形状挖成台阶,台阶高度20cm,宽度30cm。

(3)回填压实

水塘清淤后,将陡壁挖成宽度1m的台阶,回填50cm道渣,其上填筑5%石灰土至与清表或基底处理后的周围地面同标高,然后与同层路堤一同填筑;

当水塘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回填素土至整平标高,然后按特殊路基要求分层填筑。

2.7路床填筑

80cm路床填筑7%石灰土,采用稳定土拌合机路拌法施工。

2.8构造物回填

为了减少路堤路段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除了对不良地基采取处理措施和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外,对于构造物两侧的路基范围见下表,在填筑时需特别注意。

表四构造物两侧路基要求一览表

构造物回填施工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2.6条关于桥、涵及结构物回填的规定。

涵洞施工尽量采用反开槽施工,用5%石灰土回填。

预留缺口时应同时预留台阶,构造物的基坑回填宜采用5%石灰土回填,路堤层位采用5%石灰土填筑,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2.9中分带基坑回填

中分带基坑采用中粗砂和7%石灰土回填。

分层回填中粗砂至承台顶标高,采用轻型压实设备压实,相应需铺厚度为200~250mm。

其上分层回填7%石灰土至路面底基层底标高,采用轻型压实设备压实,相应需铺厚度为200~250mm,压实度要求≥96%。

2.10特殊地段路基

(1)低填路基,经过计算可以满足工后沉降量要求、硬壳层厚度不足段,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

1)对路基做人造硬壳层处理。

人造硬壳层厚度1m,即开挖至60cm5%石灰土底以下1m,先回填碎石50cm碎石强度不小于30MPa,其上回填50cm5%石灰土至基底处理底部。

2)换填60cm清道渣并铺设两层土工格栅形成人造硬壳层以满足施工机械施工要求。

硬壳层缺失路段,采用湿喷桩处理。

(2)桥头路段因较高的工后沉降量控制要求,根据软土层层厚分别采用湿喷桩、旋喷桩及PTC管桩处理。

浅薄层软土路段,设计采用湿喷桩处理方案;

深厚软土路段,设计采用PTC管桩处理;

桥头填土较少时,采用换填50cm毛片石+50cm5%石灰土处理。

(3)暗塘及硬壳层浅薄段,按照低填路基方案反开挖至设计标高,清除浮淤换填1m厚度的人造硬壳层,即50cm毛片石+50cm5%石灰土。

2.11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1)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特别注意基底换填期间的排水,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基底。

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排出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2)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除;

沿压鱼塘、河沟地段,应清淤干净、彻底(清淤后塘底与周围土质基本相同),注意对暗塘的处理,发现请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后处理。

(3)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时,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

每填一层,经过压实度检验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

(4)路基填筑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路段应按1:

1坡度分层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互相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5)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填料的均匀性。

(6)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压实。

路堤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路床的分层厚度不应超过20cm,层顶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7)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宽30cm填土压实,施工加宽与部分路堤同步填筑,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8)为减少桥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桥头跳车,对桥头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的特别压实区,分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预留缺口时应留2m宽台阶,缺口回填应分层交叠填筑。

构筑物回填及特别压实区的压实度宜比同层位路堤的压实度提高1%。

第三节水泥搅拌桩施工

3.1准备工作

(1)机械设备: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配备性能可靠、符合标准、种类齐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在施工前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试机工作,确保在施工期间正常作业。

(2)材料:

水泥品种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性的劣质水泥。

(3)场地:

清除地表的杂草、树根等;

开挖临时排水沟,保证施工期间的排水,临时排水沟不能与农田排灌沟渠共用;

沟塘清淤后用素土填至整平标高,压实度要求达到85%。

3.2水泥搅拌桩工艺

(1)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

设计桩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R90=1.2MPa,参照设计强度R7=0.5MPa,R28=0.8MPa。

(2)施工工艺

表五设备工艺一览表

钻进速度

钻进喷浆速度

喷浆时平均提升速度

搅拌速度

喷浆时泵内泵送能力

初搅

复搅时

V≤1.0m/min

V≤0.4~0.7m/min

VP=0.4~0.7m/min

VP=0.8m/min

V=30~50转/min

30~50L/min

注:

以上参数通过成桩试验确定。

水泥浆液的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5~0.50,实际应用参数通过室内试验和成桩试验确定。

配置好的水泥浆液采用砂浆搅拌机搅拌,每次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

为增强水泥土的强度,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早强剂(三乙醇胺等),其掺入量通过室内试验和成桩试验确定。

(3)施工工艺流程

1)整平原地面;

2)机械安装、调试,待转速、空压正常后,再开始就位;

3)桩机定位:

用起重机或塔架将搅拌机呆至设计指定桩位;

4)预搅下沉,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冲水下沉;

5)水泥搅拌桩采用“两喷四搅”法施工。

(4)成桩实验

水泥搅拌桩施工前进行成桩试验,成桩试验须达到下列要求并取得以下技术参数:

1)检验室内的试验的水泥土的配合比,是否适用于现场。

2)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

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3)检验桩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28d龄期的强度不低于0.8Mpa。

4)检验加固剂分布的均匀性和有效加固长度能否复合设计要求。

5)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成桩工艺性试验装束每个施工段不少于5根。

(5)喷入量的确定

水泥搅拌桩实际使用的喷入量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确定,根据土样天然含水率,孔隙比的不同,做不同配合比的试验,确定最佳喷入量。

室内试件制模尺寸为7.07×

7.07×

7.07cm的立方体,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应采用控制应力试验方法,逐级加压并保持水平,量测垂直变形,待变形稳定后再加一级荷载,直至破坏。

稳定标准:

试件垂直变形速度小于0.5mm/min。

破坏标准:

应力不变,变形不断发展,试件裂纹产生,应力下降。

每组试件不少于3个。

(6)水泥搅拌桩施工允许偏差见表

表六水泥搅拌桩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

检查规定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1

桩距

偏差±

5cm

抽查2%

皮尺测量

2

桩径

≥设计值

尺量

3

桩长

全部

检查施工、监理记录

4

桩垂直度

±

5%

5

单桩喷浆量

≥设计值,偏差±

1%

6

桩身7d强度

≥0.5Mpa

抽查5%

钻孔取芯检测

7

桩身28d强度

≥0.8Mpa

(7)施工注意事项

1)桩机配置喷入计量装置,定期标定(每生产1万米搅拌桩后重新标定),严禁无喷入计量装置的投入使用,并记录瞬时喷浆量和累计喷浆量。

浆液罐容量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加50Kg,当上述重量不足时,不得开始下一根桩的施工;

2)严格控制喷浆标高和停浆标高,不得中断喷浆,确保桩体长度,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

3)施工中若发现喷浆量不足,由监理选择在该桩位的附近位置进行补桩;

4)桩体施工时,采用中-低速档钻进和提升,切勿采用高速档快速钻进和提升。

第四节PTC管桩施工

4.1管桩运输与制作

管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出厂以及运输与施工。

由于管桩长度较大,其吊装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勾吊法,绳索与管桩的夹角不得小于45,以减小其水平受力。

管桩运输过程中支点采用两支点法支撑(支点距离桩端0.2L处),并垫以楔形掩木防止滚动,严禁层与层之间垫木与桩端的距离不当而造成错位。

管桩堆放场地应压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

管桩堆放应按两支点进行,最下层支点宜放在垫木上,且各支点应在同一水平面。

堆放层数应根据管桩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及堆垛稳定性等综合分析确定。

4.2预应力砼薄壁管桩施工步骤

(1)准备:

当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较小时,可在施工前用道渣将场地硬化处理,以便满足设备行走的要求。

用测量仪器将施工段落的桩位一一放出,并用竹签标示,然后人工将管桩桩尖埋设就位。

(2)管桩安装:

用钢丝绳捆绑管桩,用沉桩设备自带卷扬机将管桩吊起,小心安装至桩尖上,并调校管桩垂直度。

(3)沉桩:

管桩调正位置后,启动沉桩机械开始沉桩,沉桩过程中注意观察加载反力读数变化是否正常。

若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沉桩,检查沉桩机械是否平稳或实际地质是否与地质报告相符。

(4)接桩:

采用端钢板焊接法,当管桩的上端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