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39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

(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

“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

“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

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

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

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巩固

总结

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板书

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后

反思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2

2、秋夕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

(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题)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3

3、过华清宫

1掌握本课所出现的难读难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且能够流畅地背诵

3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体会诗境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导入新课

二释题,及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1解释题目

⑴过:

经过,路过

华清宫:

地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赏玩之地。

⑵过华清宫:

经过华清宫

2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他和杨贵妃曾在那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而在一百多年后,杜牧经过华清宫,他感慨万分,于是就写下了这一组咏史诗《过华清宫》,共有三首,借此讽刺了晚唐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生活。

三读诗解意

1学生一齐朗读全诗

2指出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及需要注意的字(板书)

⑴骑(qiqi)马一骑(qiqi)

⑵要注意的字,并且抄写三遍,以便熟识(板书)

绣骑荔

3播放录音机里的配乐朗诵,并让学生再朗诵一遍

要求:

要学生注意录音机里诗歌朗诵的停顿及感情,并指导朗诵

4全班交流,把不明白的字词指出来,逐一解释(板书)

⑴绣成堆:

指花草树木和建筑像一堆堆叠起来的锦绣一样(锦绣:

古代一种精致华丽的丝绣品)

⑵次第:

按顺序

⑶一骑:

一人一马

⑷妃子:

指贵妃杨玉环

5解释诗句(翻译可能有点难度,可适度提醒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⑴指定一组同学朗诵一二句诗

①指定一到两个同学回答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②想一想:

为什么诗人说“绣成堆”呢?

⑵再指定另一组同学来朗诵三四句诗

①谁能说说荔枝主要生长在哪些地方吗?

(板书:

中国南部,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②同学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远行的吗?

骑马、马车、步行等)

③据说杨贵妃很喜欢荔枝,而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一笑,就命令臣子快马加鞭地从广东将荔枝运到陕西的华清宫,那请问同学们有没有跟家人去过陕西呢?

④现在我们一般出远门都是坐飞机、火车、汽车等,而去陕西我们一般选择少钱的火车,一般都要两三天左右。

古时候没有火车,就只能骑马、坐马车等等,这样就更久了,可能一到两个月才能到达陕西呢。

同学们,你们说这远吗?

(远)累吗?

(累)

⑤为了不辱使命,臣子就只能不停地骑马奔腾,这一路上不知道累死多少人和马匹呢,你们说唐玄宗这样做是不是很不为老百姓着想呢?

(是的)

⑥指定一两个同学解释三四句诗

6集体朗诵一遍,并展开想象,体会诗情

⑴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点难度,可提示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及故事内容)

⑵课堂讨论: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要严于律己,好好地学习,不要散漫地度过每一天呢?

四总结

杜牧,通过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一笑,而不计劳力地运来荔枝这一故事,写出了这首千古流唱的诗,表达了他关心国家的安危存亡和讽刺统治者们的骄奢淫逸生活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以史讽今的作用,很具有警戒意义。

五拓展阅读

杜牧的其它诗歌,如《清明》《山行》等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4

4、乐游原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能正确翻译古诗的意思。

教案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

乐游原:

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

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

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意不适)

体验:

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

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

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

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

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

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触景生情)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5

5、商山早行

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

3.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能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背诵。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对对子粤——闽粤语——闽地/人粤语歌——闽人话粤语歌好听——闽人话难懂

这个对子里暗含了我的名字,猜猜看。

中国古典诗歌,到唐朝达到了它的巅峰。

即便到了晚唐,也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晚唐诗歌的风采。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一、初读诗歌

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初读诗歌。

(巡视)

2、注解中的错误。

槲(Hu)

3、放声朗读。

4、中国诗歌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这个声就是“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5、点评。

二、初读分析诗歌内容

1、3W原则

Who即知其人诗人的基本情况(介绍温庭筠)一作廷筠,又作庭云。

本名岐,自飞卿,太原人,才思敏捷,下笔万言。

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为执政者所恶。

屡举近士不第。

流落而终。

才情绮丽,与当世诗人李商隐齐名,号“温、李”。

评温庭筠的诗,往往说“词藻华艳,堪为晚唐华艳诗风代表”。

但鉴赏作品时,要紧的还是要以作品实际出发。

如说苏轼是豪放派,但也有情思绵邈、含蓄委婉之作;

说李清照是婉约派,但她也有大气磅礴、意境雄浑的作品。

What论其事主要内容谁什么?

(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Why明其因诗人写作的动机,想要表达的情感(诗歌第二句已经告诉我们是为表达“客行悲故乡”的情感)

这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初读感知的任务。

对一首诗歌的解读,往往是呈螺旋式的纵深,好的诗歌经得起反复品味,也需要反复品味。

2、就第二个W(what)我们再来深究一下。

这首诗写的是“商山早行”,诗中既有“早行之景”又有“早行之情”。

小结:

诗歌营造的这幅霜晨图,在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

要品透个中滋味,没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是难以做到的。

除此之外,它还告诉我们,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温庭筠笔下这一声鸡啼,一轮残月,早已超越具体的故事情节本身,它表现来的是丰富的人间情感。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便是在当下中体验永恒。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二年级下册诵读课程导学案6

6、虞美人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学习诗词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1)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深刻地体会李煜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悲愁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

分析本词的内容,整合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独特手法和风格。

一、教师导入:

虞美人词牌的来历,奠定诵读基调(5分钟)

是谁赋予它如此美丽的名字呢?

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来到楚汉相争的年代吧。

当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虞姬拔剑自刎,鲜血落地,化为鲜艳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

二、明技巧,诵其诗,读出韵律。

(5分钟)

1教师提问:

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

律,是古代校正音乐的标准。

2学生划分节奏。

3教师介绍韵脚知识: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以此单元诗歌《琵琶行》为例找出韵脚。

4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5教师总结押韵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6学生自由诵读并体会(教师指导)

五、探究诗情,诵其诗,读出意境美。

(25分钟)

1教师分组布置任务:

情感是诗的基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

为了读出意境美,我们分组探究《虞美人》的诗情。

教师展示任务情况。

1小组任务:

探究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情,分析并展示词句的诵读。

2教师点拨:

从艺术手法角度鉴赏诗句分析“愁”和“春水”两个意象。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7

7、山园小梅

1、熟读文本所引诗句并理解其含义,积累泳梅诗句。

2、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3、培养鉴赏文学的趣味和评价文学的能力。

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理清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学习。

林逋(bū)(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

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

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

三、学习文章引诗。

1、学生结合提示,自学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歌。

3、了解诗歌的影响。

这首诗对后代的意义何在?

古:

这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

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今:

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

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

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四、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全诗内容复述。

第二部分:

(2--5)引出论点,分析“疏”“暗”两字神韵。

第三部分:

(6)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发出感慨。

五、文章内容分析。

1、作者是怎样抓住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进行分析鉴赏的。

2、结合本文,说说诗歌鉴赏的文体特征。

六、拓展

赏析诗歌: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问题:

1、开头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赏析后两句。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á

),不须檀(tá

n)板共金樽。

本文的教学要和高考的诗歌鉴赏要求结合起来,重视方法的归纳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提高试问鉴赏能力。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8

8、蚕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句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1.预习课文,搜集与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

2.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蚕妇》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传世名篇。

此诗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蚕妇》,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

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蚕妇》。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蚕妇》。

1)作者是心情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9

9、滁州西涧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导语: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

1.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

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

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诗人时任滁州刺史。

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

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

1.独:

独自。

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

怜爱,爱惜。

幽草:

幽深的草丛。

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

草丛幽深,色彩清丽。

静景。

3.深树:

树阴深处。

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

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

春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