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74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8.《左传·

桓公二年》云: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9.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

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度C.集权制度D.礼乐制度

10.《礼记·

表记》说:

“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11.(2012·

云南高三统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12.(2012·

广东汕头高三期末)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

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

A.中央集权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封建制度

1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

“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14.《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15.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两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16.(2011·

龙岩模拟)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7.“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一言论(  )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

C.反对皇帝制度D.主张皇帝制度

18.(2012·

江苏盐城高三模拟)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9.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

“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西汉初B.唐朝C.宋朝D.明朝

20.(2011·

黄山模拟)唐时宰相李绛说:

“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

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朝中大臣畏惧残暴的君主

C.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D.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1.贞观年间,唐太宗常召集低品级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并给这些低级官员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对这段文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

A.这说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三省官员

B.导致了相职增多,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

C.这说明三省职能被其他部门瓜分,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D.有效地避免了权臣专权,防止皇权旁落

22.(2011·

扬州高一检测)“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

A.推恩令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3.“朕自临御以来……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据此,这位“朕”应该是(  )

A.秦始皇B.唐太宗C.明太祖D.明成祖

24.(2012·

北京海淀高三模拟)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D.枢密院和三司使

25.(2012·

福建福州模拟)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6.(2012·

山东潍坊高三质检)马克思说:

“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2012·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

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

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28.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

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

A.破坏了分封制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

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

29.《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下列有关上述材料所反映信息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遭到破坏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30.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3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

括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32.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3.《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特,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

统治着曾采取的措施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皇位继承制③科举制④刺史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有学者认为:

“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3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36.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

“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B.注重门第C.唯才是举D.打击贵族

37.《明史纪事本末》卷14记载:

“(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

‘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

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

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

其暂罢天下科举。

”’这说明①明初仍曾存在过宰相制度②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是实心求贤

③当时的科举以“文词”取士④明初曾废除过科举制度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8.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3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

“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0.宋代以前宰相“事无不统”,宋朝统治者设枢密院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号为“计省”,将相权一分为三。

此外还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等官职。

由此可见,宋代政治制度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B.重视培养后备力量

C.加强对军队的控制D.借鉴欧洲启蒙思想

41.“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姓名:

班级:

年班考号:

装订线

4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3.“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是大一统的……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

它的精神文明!

”上文中所说的保持中国大一统的“精神文明”是指()

A.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C.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D.郡都县制的持续深化

44.“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夏朝的建立 C.商王朝的发展 D.西周的强盛

45.西周王朝确立的王位继承制度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幼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46.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地认识是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

47.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B.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

C.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D.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48.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承继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

49.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0.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51.“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52.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①建立了秦朝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3.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陆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54.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55.秦朝设置的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

  A.执掌军政大权   B.负责审核政令   

C.负责草拟诏令   D.监察地方高官

56.《贾谊·

治安策》载: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形成中朝机构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

57.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独尊儒术

5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59.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0.唐朝藩镇割据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农民起义爆发   D.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61.我国古代设置过的地方行政区划中,州、道系从监察区演变而来。

最初设置州、道为监察区的两个王朝分别是

A.西汉、唐朝  B.东汉、北宋 C.隋朝、南宋 D.元朝、明朝

62.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与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知州④通判⑤参知政事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63.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64.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65.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6.“票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行政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宣宗   D.康熙帝

67.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理

  A.理藩院、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台湾府 

  C.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台湾府

68.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69.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宪宗时期  70.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说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71.关于“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72.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行中书省权力太重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74.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

75.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76.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7.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文字狱

78.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臣”、“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79.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80.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A.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B.皇帝专权达到顶峰

  C.官场腐败之风盛行    D.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

81.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政治态度

8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83.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炎黄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

84.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85.《三字经》记载: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使周朝统治得以持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6.“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87.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

88.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