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77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Word文件下载.docx

其他爆破可编制爆破说明书。

3.0.3爆破影响范围内有重要设施时应进行爆破试验和监测。

3.0.4内河陆上爆破和水下爆破的分界线,应根据施工期间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资料、施工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3.0.5水运工程爆破设计中应制定控制噪声、控制有害气体和飞石、减少粉尘、降低地震和冲击波效应等环境保护措施。

3.0.6水运工程爆破可采取下列保护环境的措施:

(1)限制一次起爆的单段最大用药量;

(2)采用低爆力、低爆速炸药;

(3)采用微差爆破;

(4)采用预裂爆破;

(5)开挖减震沟槽;

(6)采用气泡帷幕;

(7)采取覆盖防护、洒水防护等;

(8)采取定向控制爆破。

4爆破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爆破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并应收集有关资料。

4.1.2爆破设计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设计依据;

(2)工程概况;

(3)工程水文、气象、地质、地形和环境等条件;

(4)爆破方案及施工方法;

(5)爆破器材选定;

(6)爆破参数和药量计算;

(7)起爆网路设计;

(8)安全距离确定及防护措施;

(9)环境影响评价;

(10)施工组织;

(11)施工预算及材料计划;

(12)附图和附表等。

4.1.3爆破说明书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条件、爆破方案、起爆网路设计、药量计算和安全措施等主要内容。

4.1.4施工区域和爆破区域地形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图比:

施工区域地形图1:

1000~1:

5000;

爆破区域地形图1:

100~1:

500;

(2)范围:

施工区域地形图满足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安全警戒等要求;

爆破区域地形图满足炮孔布置和工程量计算等要求。

4.1.5施工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位、潮汐、流速、流量、流态和波浪等有关资料;

(2)风、雨、雷暴、雾和雪等有关资料;

(3)封冻河流的冰冻期、冰层厚度、解冻期和流冰期等;

(4)多沙河流的泥沙资料。

4.1.6爆破区域的地质、地貌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爆破区域的岩体结构、产状、岩性和风化程度;

(2)附近岸坡、边坡、危岩和潜在滑坡体等的稳定状态;

(3)石灰岩地区的岩溶和地下水资料;

(4)重点爆破或地质复杂地区的爆破工程地质详图,河床、海床覆盖层厚度、组成、粒径及分布情况;

(5)砂土地质地区可能产生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

4.1.7施工区域周边环境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爆破影响范围内居民区、文物保护区和重要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及抗震要求等;

(2)距爆源1~3km范围内的主航道、锚泊区、水产养殖场、游泳场和水上游乐场等至爆源的距离及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4.1.8爆破工程量计算时,超深、超宽值可按表4.1.8选取,有特殊要求的水下爆破开挖工程可另行确定。

爆破工程超深、超宽值表4.1.8

爆破类别

超深(m)

超宽(m)

陆上爆破

0.2

水下裸露爆破

0.5

2.0

水下钻孔爆破

沿海

1.0

内河

0.4

4.2爆破方法

4.2.1爆破方法应根据工程规模、工况条件、施工水位、施工期限、施工设备和环保、安全、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选择。

4.2.2具有水下钻孔作业条件时、水下钻孔爆破可用于下列情况:

(1)要求减少水下冲击波危害的;

(2)炸区面积大,炸层较厚的;

(3)要求岩石破碎均匀的;

(4)水下基槽或沟槽开挖;

(5)水下建筑物拆除;

(6)对开挖断面形状有较高要求的。

4.2.3水下裸露爆破可用于下列情况:

(1)受水流、地形和设备等影响,钻孔爆破困难的;

(2)零星礁石、大块石和浅点爆破;

(3)沙卵石浅滩松动爆破;

(4)破冰及冰下爆破;

(5)清除水下障碍物;

(6)盲炮处理。

4.2.4预裂爆破可用于要求减震和保护周岩的工程。

光面爆破可用于爆破面要求平整的开挖工程。

4.2.5水下拆除爆破可用于码头、船坞、船闸和船台等水工建筑物的拆除。

4.2.6爆破排淤填石可用于抛石置换水下淤泥质地基的工程,置换厚度宜取4~25m,置换厚度小于4m或大于25m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4.2.7水下爆破夯实可用于水下地基或基础为块石或砾石的工程,分层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2m,起爆药包在水面下的深度大于8m时,分层夯实厚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15m。

4.2.8破冰爆破可用于港区、船坞水域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等的除冰。

4.2.9冰下爆破可用于有一定冰层厚度的水下炸礁工程。

4.3爆破参数

4.3.1爆破参数应根据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情况、岩土性质、施工机具和爆破器材性能,并结合工程要求计算确定。

常用的炸药可按附录A选取。

4.3.2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安全要求高的爆破工程应通过试爆校核确定爆破参数。

4.3.3水下钻孔爆破的孔网参数和单孔装药量的计算,应结合施工区水深、岩石类别、开挖厚度和钻孔清渣设备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3.3.1炮孔直径可为75~150mm。

钻孔设备在浅水区就位有困难或开挖深度不大时,孔径可小于75mm。

4.3.3.2超钻深度可在1.0~2.0m范围内选取。

硬岩宜取较大值,软岩宜取较小值。

每次起爆的首排炮孔宜比其后各排炮孔深0.2m。

4.3.3.3最小抵抗线应小于炮孔深度。

4.3.3.4炮孔间距宜大于炮孔排距。

4.3.3.5爆破孔网参数可参照表4.3.3-1选取。

水下钻孔爆破常用孔网参数和推荐的清渣设备表4.3.3-1

炮孔直径(mm)

炮孔间距(mm)

炮孔排距(mm)

超宽深度(mm)

推荐的清渣设备

75~95

1.6~2.0

1.5~1.8

1.0~1.2

1~4m3抓斗挖泥船

95~115

2.2~2.4

1.5~2.0

1.0~1.4

4~8m3抓斗挖泥船

115~150

2.4~3.5

2.0~3.0

1.4~2.0

4~13m3抓斗挖泥船

注:

表中所列炮孔间距和炮孔排距,硬岩宜取小值,软岩宜取大值。

4.3.3.6单孔装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Q=qoabHo(4.3.3)

式中Q—单孔装药量(kg);

qo—水下钻孔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参照表4.3.3-2选取;

a—炮孔间距(m);

b—炮孔排距(m);

Ho—设计爆层厚度(m),即开挖岩层厚度与计算超深值之和。

水下钻孔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表4.3.3-2

底质类别

软岩石或风化石

1.72

中等硬度岩石

2.09

坚硬岩石

2.47

①表中单位炸药消耗量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综合单位消耗量的平均值,采用其他炸药应换算,换算系数可按附录B确定;

岩石类别与岩石分级可按附录C确定;

②水深超过15m时,单位炸药消耗量可根据水深变化适当调整。

4.3.4水下钻孔的孔位布置,应符合第4.3.2条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炮孔按三角形或梅花形错开布置;

(2)钻机位置固定而不能调整炮孔间距时调整炮孔排距;

(3)水下炸礁分带进行时,带与带之间的距离为炮孔间距的0.7~1.2倍;

岩体节理、裂隙、风化发育取较大值,不发育取较小值。

4.3.5水下钻孔的同排炮孔底高程应一致,炮孔装药长度宜为孔深的2/3~4/5,软岩宜取较小值,硬岩宜取较大值。

4.3.6水下裸露爆破的药包排列和用药量应根据岩层性质、岩层形态、被炸岩石顶部的水深和炸层厚度等确定。

炸层厚度小于0.7m时,单药包重量宜为8~12kg,间距与排距宜为1.0~1.5。

水下裸露爆破单药包用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Q=△Habqo(4.3.6)

式中Q—单药包用药量(kg);

△H—炸层厚度(m);

a—药包间距(m);

b—药包排距(m);

qo—水下裸露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参照表4.3.6选用。

水下裸露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表4.3.6

15.17

30.34

44.49

4.3.7陆上钻孔爆破的孔网参数和装药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4.3.7.1陆上浅孔爆破的爆破参数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炮孔孔距为最小抵抗线的1.0~2.0倍;

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

(2)前后排同时起爆时的炮孔排距为孔距的0.8~1.0倍;

(3)单孔装药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0.4+0.6n3)qW3(4.3.7-1)

W=(0.4~1.0)H(4.3.7-2)

式中Q—单孔装药量(kg);

n—爆破作用指数;

q—陆上钻孔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参照表4.3.7-1选取;

W—最小抵抗线(m);

H—台阶高度(m)。

陆上钻孔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表4.3.7-1

岩层类别与岩石分级

炮孔

软岩石

中等硬岩石

5~7

8~9

10~13

首排炮孔

0.40~0.41

0.43~0.55

0.55~0.70

后排炮孔

0.48~0.52

0.52~0.66

0.66~0.84

微差爆破各炮孔

0.21~0.47

0.39~0.53

0.44~0.58

注:

表中单位炸药消耗量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综合单位消耗量的平均值,采用其他炸药应换算,换算系数可按附录B确定;

岩石类别与岩石分级可按附录C确定。

4.3.7.2陆上深孔爆破的爆破参数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首排炮孔孔距为最小抵抗线的0.7~1.0倍;

首排后的各排炮孔为最小抵抗线的1.0~1.3倍;

(2)前后排同时起爆时,炮孔排距为孔距的0.6~0.9倍;

前后排微差起爆时,炮孔排距为孔距的0.8~1.0倍;

(3)台阶爆破的底盘抵抗线根据岩石性质、台阶高度和炮孔直径等参照表4.3.7-2确定,并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Wι—底盘抵抗线(m);

H—台阶高低(m);

β—台阶坡面角,取60°

~70°

B—首排钻孔孔口中心至坡顶线的距离(m),不小于2m。

(4)单孔装药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1=qWιaH(4.3.7-4)

Q2=qabH(4.3.7-5)

式中Q1—首排炮孔的单孔装药量(kg);

Wι—底盘抵抗线(m);

a—炮孔间距(m);

H—台阶高度(m);

Q2—首排后的炮孔单孔装药量(kg);

b—炮孔排距(m)。

陆上台阶爆破底盘抵抗线表4.3.7-2

爆破类别及条件

岩石类别及对应分级

爆破类别

孔径(mm)

台阶高度(m)

5~7级

8~9级

10~13级

浅孔爆破

38

1

0.90~1.00

0.80~0.85

2

1.15~1.25

1.15~1.20

0.95~1.00

4

1.30~1.40

1.25

50

1.50~1.60

1.50~1.55

1.25~1.30

3

1.60~1.70

1.40~1.50

1.70~1.75

1.60

深孔爆破

75

5

2.40~2.55

2.30~2.45

2.15~2.30

6

2.55~2.70

2.20~2.40

8

2.70~2.90

2.35~2.45

10

2.80~2.95

2.60~2.80

2.45~2.55

100

3.20~3.40

3.10~3.24

2.85~3.15

3.40~3.65

2.95~3.20

3.65~3.85

3.40~3.60

3.15~3.30

3.75~3.90

3.50~3.70

3.30~3.35

150

4.80~5.10

4.65~4.85

4.25~4.65

5.10~5.45

4.40~4.80

5.45~5.75

5.10~5.40

4.70~4.95

5.60~5.85

5.25~5.55

4.95~5.00

表中所列的岩石类别及岩石分级可按附录C确定。

(5)炮孔超钻深度根据岩层性质按下式确定:

h=μWι(4.3.7-6)

式中h—超钻深度(m);

μ—超钻系数,软岩石取0.1~0.15,中等硬度岩石取0.15~0.25,坚硬岩石取0.25~0.35,底部处为破碎层时超钻系数取0;

Wι—底盘抵抗线(m)。

4.3.8陆上预裂爆破的爆破参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3.8.1钻孔直径应根据预裂孔的深度、爆破岩体的性质确定,宜取40~100mm。

软岩和浅孔取小值,硬岩和深孔取大值。

4.3.8.2炮孔间距可取孔径的8~12倍,硬岩宜取小值,软岩宜取大值。

4.3.8.3预裂孔深度应大于主爆孔深度,并不宜大于15m;

边坡较高且预裂孔深度大于15m时,宜分层钻爆,分层处可留0.3~0.5m宽的边坡平台。

4.3.8.4预裂爆破的线装药密度应通过实地试爆确定,试爆地段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每排应至少有5个预裂孔。

试爆时线装药密度初值可按下式计算:

(4.3.8)

式中q'

—线装药密度(kg/m);

σ压—岩石极限抗压强度(Mpa);

d—炮孔直径(m)。

4.3.8.5预裂孔装药的径向不耦合系数宜为2~3。

4.3.8.6装药段可分为底部加强段、中部正常段和顶部减弱段等3段。

加强段宜为装药段全长的0.2倍;

正常段宜为装药段全长的0.5倍;

减弱段宜为装药段全长的0.3倍。

4.3.8.7预裂孔超前主爆孔的起爆时间,软岩不应短于150ms,硬岩不应短于75ms。

4.3.9边坡预裂爆破后,预裂缝宽度宜为10~20mm;

预裂面应平顺整齐,坡面局部凹凸差不宜大于150mm;

在完整边坡上应留有半个炮孔痕迹,其长度不宜小于钻孔深度的70%,且炮孔周围岩石无明显碎裂。

4.3.10采用预裂爆破减震时,预裂孔应深于主炮孔0.10~0.15m,预裂缝两端应延长1~2m。

4.3.11陆上光面爆破的孔网参数和装药量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炮孔直径,浅孔取30~50mm,深孔取75~150mm;

(2)炮孔间距取孔径的9~15倍,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

(3)最小抵抗线取炮孔间距的1.0~1.15倍;

(4)超钻深度取孔径的2~6倍,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

(5)梯段高度,浅孔不超过5m,深孔不超过15m;

(6)线装药密度按下式计算:

q'

g=qaW(4.3.11)

g—光面爆破线装药密度(kg/m);

q—光面爆破计算单位用药量(kg/m3),露天开挖时取0.14~0.26kg/m3;

W—最小抵抗线(m)。

4.3.12光面爆破可采用预留光爆层或分段延时一次起爆法,采用分段延时起爆时光爆孔宜延迟100~200ms起爆。

4.3.13爆破排淤填石的装药量和布药线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3.1药量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线药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L=qoLHHmw(4.3.13-1)

(4.3.13-2)

L—线布药量(kg/m),即单位布药长度上分布的药量,炸药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采用其他炸药时按附录B确定;

qo—炸药单耗(kg/m3),即爆除单位体积淤泥所需的药量,按表4.3.13-1选取;

LH—爆破排淤填石一次推进的水平距离(m),按表4.3.13-2选取;

Hmw—计入覆盖水深的折算淤泥厚度(m);

Hm—置换淤泥厚度(m),含淤泥包隆起高度;

—水重度(kN/m3);

—淤泥重度(kN/m3);

Hw—覆盖水深(m),即泥面以上的水深。

炸药单耗值(kg/m3)表4.3.13-1

Hs/Hm(m/m)

≤1.0

>1.0

qo

0.3~0.4

0.4~0.5

①Hs表中为泥面以上的填石厚度(m);

②必要时通过超高填石加大Hs。

爆破排淤填石一次推进的水平距离表4.3.13-2

Hm(m)

4~10

10~15

15~25

LH(m)

5~6

6~7

4~5

(2)一次爆破排淤填石药量按下式计算:

Q=q'

LLL(4.3.13-3)

式中Q—一次爆破排淤填石药量(kg);

q'

L—线布药量(kg/m),即单位布药长度上分布的药量,炸药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采用其他炸药时可按附录B确定;

LL—爆破排淤填石的一次布药线长度(m)。

(3)单孔药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1=Q/m(4.3.13-4)

m=LL/(a+1)(4.3.13-5)

式中Q1—单孔药量(kg);

Q—一次爆破排淤填石药量(kg);

m—一次布药孔数;

LL—爆破排淤填石的一次布药线长度(m);

a—药包间距(m)。

4.3.13.2布药线平面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布药线平行于抛石前缘,位于前缘外1~2m;

(2)堤端推进爆破,布药线长度根据堤身断面稳定验算确定;

堤侧拓宽爆破,布药线长度根据安全距离控制的一次最大起爆药量和施工能力确定。

4.3.13.3药包在泥面以下的埋入深度可按表4.3.13-3选取。

药包埋入深度表4.3.13-3

覆盖水深(m)

<2

2~4

>4

埋入深度(m)

0.50Hm

0.45Hm

0.55Hmw

表中药包埋入深度取值,泥面上水深小于或等于0.4m时,不计入水深的折算淤泥厚度,仅以置换的淤泥厚度为准;

泥面上水深大于4m时,以折算的置换淤泥厚度为准。

4.3.14水下爆破夯实的药量和药包布置应符合下式规定。

4.3.14.1单药包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Q=qoabHη/n(4.3.14-1)

η=△H/H×

100%(4.3.14-2)

式中Q—单药包药量(kg);

qo—爆破夯实单耗(kg/m3),指爆破压实单位体积石体所需的药量,可取4.0~5.5kg/m3,较松散石体取大值,较密实石体取小值;

H—爆破夯实前石层平均厚度(m);

η—夯实率(%),取10%~15%;

n—爆破夯实遍数,取2~4;

△H—爆破夯实后石层顶面平均沉降量(m)。

4.3.14.2药包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药包平面取正方形网络布置。

间、排距取2~5m,压密层厚度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分遍爆破时,各遍间药包采用插档布置;

(2)起爆时药包中心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满足下式要求:

h1≥2.32Q1/3(4.3.14-3)

式中h1—药包中心至水面的垂直距离(m);

Q—单药包药量(kg)。

(3)起爆时药包悬高满足下式要求:

h2≤(0.35~0.50)Q1/3(4.3.14-3)

式中h2—药包悬高(m),即爆破夯实药包中心在石面以上的垂直距离;

Q—单药包药量(kg)。

(4)爆后石面平整度要求不高或石层下卧层为非岩石地基的工程,药包直接布放在石层顶面;

(5)在平面上分区段爆破夯实时,相邻区段搭接一排药包布药。

4.4爆破网络和起爆体

4.4.1爆破工程应进行起爆网路设计,规模较大或重要的爆破工程应按设计网路进行模拟准爆试验。

4.4.2电力起爆网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4.4.2.1水下爆破,通过每个电雷管的电流值,交流电不应小于4.0A,直流电不应小于2.5A;

陆上爆破,交流电不应小于2.5A,直流电不应小于2.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