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79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答:

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实验: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

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

以击鼓为例: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

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wave).

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3)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问题

(1)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答: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

(2)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答: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探究3: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第一组:

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二组:

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利用v=

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第三组:

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利用v=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四组:

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利用v=

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五组:

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

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v=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

(1):

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

(2):

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

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km,快车的速度v1=105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

=14.3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2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

=0.8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三、小结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例题

谁先欣赏到音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同时转播首都剧场的音乐会实况.首先欣赏到节目的究竟是剧场里离演奏者10m以外的观众呢?

还是远在1000km以外的上海无线电听众或电视观众呢?

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然后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无线电波和光波都是电磁波,只是广播用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而已.

第二,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约3×

108m/s.

第三,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5℃).

同学们搞清以上的几个问题后,可以做这样的估算:

无线电波传送1000km所用的时间为t1=

=

s=

s

上式中c为光速,s1为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

声波传送10m所用的时间为t2=

上式中v为声速,s2为演奏者与现场观众的距离.

[结果]比较一下数字,很显然,无线电波从北京到上海所需时间只有声波传到现场观众所需时间的

.毫无疑问,是无线电听众和电视观众首先“欣赏”到音乐.不过,这指的是听觉;

视觉却不同.因为电视传送图像,首先要把景物的影像按程序自左到右、自上而下一行一行地扫描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再用高频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当电视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先把电视信号取出,再送到显像管,并按原来的顺序还原成图像,这样组成一幅完整的影像需要40毫秒,加上无线电波传播时间在内总共约需43毫秒.如果考虑到北京到上海要用微波(一种超高频无线电波)接力传送,因电波走的是折线,时间还要更长些.但是剧场观众观看演奏者的表演,几乎是与演出同时的.所以电视观众比剧场观众看到“慢”而听到“快”.

空气中的声速只有光速的百万分之一,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很多的:

雷雨时电闪雷鸣,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总是看着发令枪的烟雾按动秒表开始计时的,如果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这样必然会造成计时误差.

课后练习

1.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枪声时才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有多大的误差?

(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解:

他少记了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t=

s=0.3s即他少记了0.3s.

2.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k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

据题意知s=1.4×

104m,t=10s,则水下速度v=

m/s=1.4×

103m/s

3.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

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13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设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1,则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2,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2=

,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为Δt.Δt=t2-t1=

-

解得v1=

m/s=3.9×

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B)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

A.快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

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B)

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C)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提质的不同而不同.

点拨: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对,B错;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对;

查表可知: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不对.

6.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

人听到回声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C)A.一声B.最多声C.3声D.4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选C.点拨:

如果水管很短,声音传播的时间很短,我们分辨不出.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9.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A)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

二填空题

1.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_而产生的,并经空气_传入人耳.

3.如图1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

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液体(水)也能传声.

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m.(

m/s)

6.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再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

7.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8.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快.

9.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0.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1.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9秒.

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0.1秒以上.

14.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空气发生振动.

三.计算题

1.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

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

s的时间.

.答:

洗衣服离大桥85m.

2.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

设甲、乙两车在鸣笛时相距为s,甲、乙两车速度均为v,则

,解得

m/s.甲车鸣笛时,两车相距

此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可把问题简化为:

(1)声音与乙车相遇,相遇时间为5s;

(2)甲、乙两车相遇,相遇时间为45s两次相遇,通过的路程都等于甲车鸣笛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2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4.甲用锤敲打物体时听到的却是前一次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求甲、乙之间的距离.

甲每秒敲打3次,即每隔

s一次,而乙却听到的是前一次敲打的声音,即敲打声传到乙处用的时间为

s,则

5.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沿钢管传播用的时间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

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运动员跑百米的真空成绩为

发令枪信号弹爆炸时形成烟雾和发出响声是同时的,但光速是声速的90万倍,在不太大的距离内,信息光(烟雾反射的光)传播所花的时间非常短,可忽略不计,而信息声(枪声)传播得慢,传播所花的时间要长,若也忽略不计,会使运动员的成绩与实际不符.

提高作业

一、填空题

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体的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远远大于声传播的速度,传播距离相同时,声需要的时间比光需要的时间长.

4.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2次敲击声.

5.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

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1224km/h.

6.声音要靠介质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5m/s.

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二、选择题

8.(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

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9.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D)

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

10.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当气温是15℃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D)

A.340mB.170mC.34mD.17m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

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

三、计算题

13.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已知两山相距1200m,当时气温为15℃)1110m90m

14.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m/s)2310m

15.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

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1545m/s

16.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

4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710m

创新训练

1.图3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振动.

2.如图4,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3.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振动.

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

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固体也能传声.

5.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

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水(液体)也能传声.

6.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7.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D)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

8.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AC)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不符合.因为太空是真空,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

10.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

340m/s×

2.6=884m/s

探究4: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耳朵.

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

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耳聋是怎么回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

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答+:

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

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答:

听不到了.

请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