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89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塔机防碰撞方案文档格式.docx

本方案为惠州市xxxxxx花园二期工程结构施工阶段中,安装于整个施工现场的11台平臂塔机的群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方案,本方案主要采用差开塔吊安装高度来保证群塔作业安全。

1.2编制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修正)国务院令第549号)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

(3)《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7)现场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组织设计(8二期工程建筑及结构施工图纸9)xxxxxx()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5613(10)QTZ80(6012)2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2.1工程概况

xxx·

xxx二期项目工程共有18栋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其中9#、10#栋为17层(屋面水箱顶标高为60.65m;

);

8#、13#、14#、15#栋为25层(屋面水箱顶标高为84.65m);

19#、21#栋为32层(屋面水箱顶标高为105m);

20#栋29层(屋面水箱顶标高为97.5m);

31#、36#栋为3层结构;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在上述栋号边共布置11台塔吊可覆盖整个二期现场,能满足材料二期现场垂直及水平运输。

现场塔吊臂长最长60米,其他均为50或55米。

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安装的塔吊,主要满足各类钢筋、周转材料及小型机具的出入场和模板、木枋等材料的垂直和水平运输,如何保证群塔安全作业,为工程提供足够、持续、安全可靠的垂直运输成为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其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由塔吊平面布置图,可看出本工程群塔作业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塔吊数量较多、制约条件多;

在整个施工区域内共存在11台塔吊共同作业。

(2)13、14、15#塔吊互相干扰,19、20、21#塔吊互相干扰。

(3)塔吊与塔吊之间、各班组之间的配合等,经常出现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

因此,从塔机进场安装的组织、运行使用的管理、顶升的合理安排,必须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群塔施工方案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群塔施工的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

塔吊平面布置图详见下图。

xxxxxx一期工程【群塔作业防碰撞方案】

3群塔概况及防碰措施

3.1群塔概况

由于本工程11台塔机分布面较广,可以利用塔机自身安装高度错开塔机大臂的碰撞的可能性,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避免塔机碰撞的可能。

3.2群塔防碰措施(标准节按2.8m计算):

臂高群塔关防碰措编型

(m)

塔9使其高度一直高13塔塔吊),采用高度1313塔低8高度覆955

QTZ6012

8#

109.20开,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信913塔吊工作区域交工、塔司时刻关塔吊高度错开1151#18塔吊高度覆盖,89#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信号工QTZ561355

78.40塔吊工作区域交1415塔司时刻关交叉施塔吊高度错开81515塔吊高度覆盖

55

区域严格分开,信号工、塔司时10#QTZ601284.00#15工作区域交叉关塔8使其高度一直低14814塔吊覆

50

13#QTZ6012高度错开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100.80814塔吊工作区域交信号工、塔司时刻关91315使其高度一直高于9#13#高度覆盖、、吊15#塔由50

14#

QTZ5613

109.20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13#9#15#高度错开,工作区域交叉;

与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塔塔机,被、、高度覆盖91031#14#31#、、使其高度一直高于9#10#吊,低于塔吊覆盖;

14#塔吊;

60

15#

QTZ6012

100.80与9、10、31、14#塔吊工作区域交高度错开,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叉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

页4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xxxxxx一期工程【群塔作业防碰撞方案】

31#QTZ6012

5536#QTZ60125019#QTZ6012

606020#QTZ6012QTZ6012

21#50

塔吊使其高度一直低于15#15#塔吊覆盖,与36#塔吊同一平被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高度错开,面;

42.00

、15#与3631#塔吊工作区域交叉;

与33.60覆盖20#与120.40小)被114.8与120.40

塔吊工作区域交叉

塔吊

层可错开)(交叉面较

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

29

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使其高度一直高于高度错开,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使其高度一直低于

20#19、

塔吊

20栋仅栋仅

20#1919

塔吊工作区域交叉、、

29

交叉施工区域严格分开,

塔吊覆盖,21#塔吊工作区域交叉21#塔吊

20#塔吊

20

高度错开,

20#

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使其高度一直高于高度错开,信号工、塔司时刻关注

覆盖

20#

塔吊工作区域交叉与小)

技术措施4

4.1技术准备根据现场情况收集相关的塔吊资料和现场数据,编制单体塔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方案中充分考虑各栋号间塔吊相互错开,尽量保证塔吊起重臂与塔身、起重臂与平衡臂间相互错开。

4.2平面布置原则:

塔吊应尽量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1)塔吊相互之间满足安全距离,在平面布置不能错开时,必须保证空间位置错开一个安

(2)全距离。

(3)因塔吊布置较多,布置时利用施工进度之间的时间差,来保证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便于安装和拆除。

考虑到结构施工时,均需要吊上或吊下,故应考虑到角模高度、索具高度、吊钩的高(4)度限位安全距离,吊物与障碍物安全距离,保证各施工阶段塔机吊钩距施工面的安全距离。

页5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5)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如果现场安装施工电梯,其安装高度均不能超过与之相邻(或可能相碰撞)的塔吊(吊钩)高度。

这不仅只影响塔吊的工作效率,关键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太大,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盲区。

4.3顶升程序与高度计算

4.3.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

多塔机同时作业,既要使塔机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又要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垂直运输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塔机安全高差的控制。

安全高差的控制在于保证群塔的安全;

高差太小,有可能造成高位塔吊钩与低位塔吊起重臂碰撞;

高差过大,由于群塔的连续排序,造成连锁反应,结果是:

①要求过多的塔机进行附着;

②建筑结构施工达到的高度太低,不满足塔机锚固高度要求。

因此,塔机的高差须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现行规程中,许多规程对塔机的高差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如《建筑塔式起重安全规程》GB5144-94中第10.5条规定:

“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位(吊钩升至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

这是最低的高差要求。

新颁布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第4.4.25条规定“当同一施工地点有两台以上塔机时,应保持两塔机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的小于2m”。

故可以参考以下步骤确定合理的高差值。

a、最底层塔机的顶升高度

H'

=Σhi+D+[hf]-H6i=1~5

式中:

D——塔机吊钩至起重臂下弦的极限距离;

hf——塔臂架弹性变形端头下沉值。

其中hf对空载时的大臂上扬的塔机一般影响不大,但对于空载仰臂的塔机影响就比较明显,根据经验值,塔机在端头额定负载时测定的下垂值为1.2~1.5m,取1.2m。

H6的取值按塔机基础(顶)高于建筑物底标高。

H6取正值;

反之取负值。

页6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本工程塔机埋深不一,为方便计算±

0.00以下塔身高度按5.3米计算(H6=5.3m);

H5为建筑物顶面标高,本计算式按19、21栋32层建筑顶标高为计算代表(H5=105m),其他参数H1=1.5m,H2=3m,H3=1.5m,H4=1.5m,D=2.1m,hf=1.2m,计算可得:

塔(塔身安装高度)

=H1+H2+H3+H4+H5+H6+D+Hf=1.5+3+1.5+1.5+105+5.3+2.1+1.2=121m

即满足最高点施工时塔吊起重臂距塔吊基础顶面的高度为121m。

b、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

计算塔机高差常用的参数有:

①塔基高差Hj;

②塔机起重截面高度Bh;

③塔机塔帽高度Tm;

④高位、低位塔机起重臂到基顾顶面高度HG、HD;

⑤高、低位塔机起重臂安装高差H。

群塔布置竖向设计中,塔机高差参数的合理确定,分以下三种情况:

(1)、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

H'

=HG-HD+Hj≥BH+hf+D=5

(2)、起重臂交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

=HG-HD+Hj≥Tm=6.5

(3)、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

=HG-HD+Hj≥Tm+2m=8.5

页7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群塔其中臂交情况示意图

①本工程20#塔吊与19、21#塔吊;

19#塔吊与20#塔吊;

14#塔吊与9#塔吊、13#塔吊、15#塔吊均属于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情况,故只需高差大于5米即可。

②本工程其它塔吊均按交叉臂长超过3/4计算,高差必须大于8.5米。

经过计算:

确定相连塔吊间最终高差

相连塔吊间最终高差(m)

塔吊8#9#10#13#14#15#31#36#19#20#21#

//////

8.4030.808#///

////-30.809#-30.80/-5.60//-22.40

/////-16.80///5.60/10#

///////-8.40/13#-8.40/

////8.40//14#30.80//8.40

/////15#/22.4016.80/58.80-8.40

//8.40/-58.80//////31#

//////////-8.4036#

///5.60///////19#

///////-5.60/-5.60/20#

/

5.60

21#

页8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二、塔吊顶升的程序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7台塔吊基本上同时顶升。

各个作业半径相交塔吊之间的安全距离:

由于本工程塔吊交叉时均不大于1/2起重臂长,故其高差:

H≥5m,均能满足要求。

5组织管理

(1)为了确保xxxxxx一期工程施工期间各塔机合理使用、安全作业,发挥塔机的最大效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加强群塔作业的管理、调控,应成立xxxxxx一期工程群塔作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施工现场各塔机作业的指挥与协调。

组长:

林典清

副组长:

肖映坚、纪传忠、邱庆进

组员:

陈辉壮、蔡铁文、

现场协调员:

黄阿五、陈豪弟、黄邦贺、陈达文、张映武、周修喜

(2)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领导小组负责对现场所有塔机的总体指挥、协调。

各塔机租赁单位负责本单位塔机的日常管理、故障排除、紧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完成塔机的锚固顶升工作,对机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日常管理,组织塔机的进场安装和拆除退场工作,机长/工长负责本塔机的日常使用,加强使用中的管理、控制,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小组,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3)群塔作业领导小组,每天召开关于塔吊使用的协调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工作内容,对塔吊的使用进行有效协调,尽量减少塔吊的交叉作业,尽量发挥塔吊的最大效能。

协调会定于每天下午5点在总包会议室召开,协调小组组长主持。

对第二天现场工程进度,各塔吊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时段进行统一调配,并形成书面塔吊统一调度表分发各单位。

现场协调员凭调度表对塔吊工作进行安排。

(4)制定群塔作业综合管理规定作为群塔作业的工作制度、作业原则和事故责任划分的依据,并对不同特殊阶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达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5)加强人员的管理,选择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责任心的塔机操作人员、信号指挥工、起重工。

页9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鉴于以上情况:

a.现场塔吊操作指挥人员必须选用有过群塔作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中。

b.现场由宏昌公司派驻现场代表,负责塔机的日常管理工作。

重点是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劳动纪律管理,并泒驻技术力量强的维修人员,以备应急处理。

塔机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群塔施工的不同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并对塔司机、信号工、起重工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督促其严格执行。

交底内容应包括:

施工作业内容及塔机作业时段安排,作业时周边作业环境,各塔机相互关系,指挥人员站位及注意事项,机械设备性能,应急措施,吊物的捆绑,天气状况等方面内容。

(6)现场协调员对塔吊作业进行协调,区分作业面,最大限度防止现场塔吊作业出现相互交叉现象。

(7)在每台塔机起重臂上沿、平衡臂下沿采用霓虹灯进行环绕,在塔吊的吊钩上涂刷荧光漆,以示警戒。

(8)恶劣气候条件施工:

a.起重作业时遇有恶劣气候如大雨、大雪、大雾和施工作业面有六级(含六级)以上的强风影响安全施工时应暂停吊装作业。

b.施工中突遇大风应立即停止作业,锁定旋转刹车,缓慢将吊物放至地面并将塔机转入防风状态。

c.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恶劣天气条件工作。

d.塔机防风状态:

所有塔吊塔机的小车必须退到根部,吊钩收到顶。

打开旋转刹车,让大臂随风摆动、自由旋转。

e.作业人员下班后或塔机处于空闲状态时应将塔机放至于防风状态。

(10)塔机口令、指挥流程

a.吊钩的上下:

在塔机作业中,当吊臂的方位及吊钩已调整到吊物中心的上方后即可指挥吊钩下落进行吊装作业,吊钩下落的速度应由快到慢、减速直至停止。

指挥人员对吊物的捆绑负责,在挂好吊物捆绑吊索后,起钩前指挥人员要仔细检查所用的吊索吊具是否符合安全吊装的规范要求,吊物捆绑是否牢固、吊点是否正确、吊物上是否有浮置物并注意自己所站位置是否安全、提醒其他吊装人员要站在安全的位置,检查无误后再将使用单位、吊物名称、准备吊往何处等信息通知司机及另一指挥人员并通知司机准备起钩,另需注意的是指挥人员应根据待吊物的重量以及吊臂受力挠度特性调整好吊钩到吊物中页10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心之间的距离,在收到司机已做好起钩准备的示意后即可进行起钩指挥。

在吊物起离地面50公分后应停止动作,检查有无滑钩现象及吊索、吊具、连接点受力情况,在检查无误后方可再起钩,并且不得使用高速起钩。

b.塔机的旋转:

在塔机作业中指挥人员发出的旋转方向指挥口令都必须以司机正常操作时的左右方向为准,并且在指挥塔机旋转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大臂、平衡臂及吊钩吊物的周边情况,在确认无碰撞危险及吊钩越过障碍物后方可指挥塔机旋转,在转动半径较大的情况下,动作时应先将刹车打开,动作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减速直至到位后停止,然后锁住刹车。

c.在结构件安装的作业中如吊物已落到位需进行精确吊装时指挥人员必须要将情况向司机说明提醒司机注意,必须使用点动口令。

d.指挥人员口令必须清晰、简洁。

e.操作和指挥人员的岗位相对固定,无特殊原因不轻易换岗。

f.每班操作和指挥人员的搭配相对固定,形成固定搭档,便于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

g.操作和指挥人员必须高度关注,注意力集中。

6具体防碰撞措施

6.1水平方向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塔身之间碰撞

此部位的防碰撞,塔吊在现场的定位是关键,通过严格控制塔吊之间的位置关系,可预防低位塔吊的起重臂端部碰撞高位塔吊塔身,塔吊定位必须保证任意两塔间距离均大于较低的塔吊臂长2m以上,方能确保不发生此部位防碰撞。

见塔机平面布置图。

6.2塔吊在垂直方向的碰撞

(1)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碰撞

因施工需要,塔吊会出现交叉作业区,当相交的两台塔吊在同一区域施工时,有可能发生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的碰撞事故。

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项目必须对每一台塔吊的工作区进行合理划分,尽量避免或减少出现塔吊交叉工作区。

如发现较矮的塔机起重臂进入相互覆盖范围区时,较高的塔机回转时小车要停在相互覆盖范围区外,当较高的塔机起重臂对准装卸点时,司机要观察较低的塔机起重臂确认不会发生碰撞后,才能将小车进入覆盖范围区进行装卸,装卸完成必须将小车开离相互覆盖范围区,才能回转起重臂。

当司机及指挥观察现场发现相互覆盖范围区内起重臂可能发生碰撞时,必须先示警,司机必页11第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须要控制起重臂离开相互覆盖区范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同时,项目必须配备有操作证的、经验丰富的信号工,塔吊租赁公司要配备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塔司为现场服务,作业时,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