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90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作用力而发生褶皱

4、断层的几何要素:

1.断层面:

是一个将岩石断开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A.断层带:

大型断层一般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B.断盘:

断层面

两侧沿断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岩块

5、构造窗:

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地层

6、飞来峰:

在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较年轻地层中出现一块较老地层

7、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顺层断层:

顺着层面,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枢纽断层:

旋转量比较大的断层

8、断层识别:

1.地貌识别: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山脊错断和水系改向串珠状湖泊和奎地与带状分布的泉水2.构造标志:

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构造强化带:

构造强化现象包括岩层产状急剧变化,节理化带,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急剧增加以及岩石挤压破碎,构造透镜体和各种擦痕3.地层标志:

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一层或部分地层的重复或缺失4.其他标志: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岩相或厚度的变化断层岩:

是断层带中或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是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

9、如何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性质)的依据?

1.依据地层新老关系:

对于走向断层,通常情况下,在地面上出现比正常层序更老地层的一

盘为上升盘,比正常层序更新的一盘为下降盘。

但是,当地层、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较小时,则反之2.依据牵引构造:

牵引构造弧形弯曲的凸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3.依据擦痕、阶步:

擦痕的浅细端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4.依据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断层派生的(张、剪)羽状节理与断层相交的锐角尖方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

5.依据断层两侧的小褶皱小褶皱轴面与断层相交的锐角尖方向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

6.依据褶皱核部的宽度差异:

背斜褶皱:

变窄盘为下降盘,变宽盘为上升盘。

向斜褶皱:

变窄盘为上升盘,变宽盘为下降盘。

10、韧性剪切带:

结晶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在韧性剪切带狭长的高应变带中,应变度比带外强很多,而带内剪切应变则中间高,向两侧逐渐减小。

11、劈理:

是指变形的岩石中能沿次生的密集平行排列的潜在分裂面将岩石分割成无数薄板或薄片的面状构造

12、面理:

又称叶理或剥理,泛指岩石中的小尺度透入性面状构造。

面理可由矿物的分层颗粒大小的变化显示出来,也可以由平行的不连续面、不等轴矿物或片状矿物的定向排列或某些显微构造组合所确定。

13、什么是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1)阿尔卑斯式褶皱:

是一系列连续发育的、规模相当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次级褶皱组合成的巨大褶皱(分为复背斜、复向斜或复式背斜、复式向斜)。

(2)侏罗山式褶皱:

14、位态分类法和兰姆赛分类法各将褶皱分为哪些类型?

答:

①褶皱的位态分类(里卡德分类)依据轴面和枢纽产状,褶皱在空间的位态分成七种类型。

见下表

②等斜线的褶皱分类(兰姆赛分类)

兰姆赛根据等斜线型式,把褶皱分成三类五型:

I类:

等斜线向内收敛,内弧曲率较大。

又细分为三个亚型:

IA型等斜线转折端较短。

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斜线各处长度大致相等且与褶皱面垂直。

为典型的等厚褶皱。

IC型等斜线转折端较长。

为一种顶厚褶皱。

这是IB型向II类过渡的型式。

II类:

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内外弧的曲率相等。

为典型的相似褶皱,也是一种顶厚褶皱。

III类:

等斜线向外收敛,外弧曲率较大。

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14、角度不整合接触分析法,是如何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的?

(1)若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发生褶皱,其上覆的地层未褶皱,则通常褶皱形成于构成褶皱的最新地层之后,上覆在不整合面之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2)此外,还可相关的岩浆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来加以间接确定褶皱形成的时代。

(3)根据褶皱的重叠变形关系,分析褶皱的存在及各期褶皱的相对先后时代顺序。

15、什么是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

 答:

纵弯褶皱作用是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

力学上亦称之屈曲。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这种褶皱作用称作横弯褶皱作用

16、正断层、逆断层的主要组合型式。

A正断层组合型式:

①地堑和地垒②阶梯状断层③环状和放射状断层④雁列式断层⑤块断型断层

B逆断层组合型式:

①叠瓦式逆断层②背冲式逆断层③对冲式逆断层④楔冲式断层块。

17、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一般特点

A.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①断层面一般较陡,大多在450以上,以600-700最为常见;

但大型正断层的向地下深处常常变缓。

②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棱角较明显,超碎裂岩较不发育。

表明断层带内通常没有强烈挤压。

B.逆断层的一般特点:

①一般倾角较小,规模愈大推移量愈大的断层面愈平缓,且常呈波状起伏。

一些断层面较陡(450以上)的高角度逆断层,大部分发育在褶皱较为紧闭的地段,走向与褶皱轴的延伸方向平行;

②断层带内岩石显示出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常形成角砾岩、碎粒岩、糜棱岩等构造岩,以及揉皱和劈理化等现象。

一些角砾常呈透镜状(称为构造透镜体)。

C平移断层的一般特点

①断层面陡峻甚至直立。

②大型断层带内常常表现为强烈破碎带,为密集剪裂带、角砾岩化带和超糜棱岩化带等。

18、当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如果是在一大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原地岩块,称构造窗。

19、如果是在一大片原地岩块上残留一小片外来岩块,称飞来峰。

20、构造窗、飞来峰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

构造窗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在一大片外来岩块(常为较老地层)中,出露由断层圈闭的一小片原地岩块(常为较新地层)。

飞来峰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在一大片原地岩块(常为较新地层)中出露由断层圈闭的一小片外来岩块(常为较老地层)

21、了解韧性断层的主要特点。

①.韧性剪切带是结晶基底变质岩系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现象;

②.岩石沿无数微细滑动面做微小位移,从而导致韧性剪切带两侧岩块的相对明显位移;

③.标志层通过剪切带时,常会发生方向的变化和厚度的改变;

④.韧性剪切带与周围岩石无明显的界线;

⑤.剪切带内的新生面理一般呈S型(常用S或SS表示),也常见平行剪切带界面的面理(常用C或SC表示),2种面理共同构成S-C结构。

面理的发育程度和岩石的变形程度由两侧向中心逐渐增强;

⑥.剪切带中的矿物组分和粒度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22、如何利用构造标志、地层标志判别断层的存在?

构造标志:

1.地质界线突然中断

地层、矿层、岩脉、相带等界线的突然中断或错位,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2.构造强化

节理化带、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

擦痕和构造透镜体、断层岩的存在的存在,都标志该部位为断层存在的部位。

岩层产状突变、小褶皱的急剧增加、岩石破碎程度的增强,标志着附近可能有断层存在。

地层标志:

走向断层的影响,在地面上常常造成地层序出现不对称重复和非区域性的缺失。

23、断层岩划分为哪两个系列?

(一)碎裂岩系列

(二)糜棱岩系列

24、糜棱岩有何特点?

糜棱岩的特点:

1)颗粒细小(塑性变形动态重结晶的结果:

细粒化亚颗粒+新生颗粒)

2)条带状定向构造(固态流动造成的)

3)矿物和颗粒常具波状消光、膝折、变形纹,以及拔丝构造、核幔构造

4)位于一个窄带内

25、如何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运动)的方向?

①.依据地层新老关系②.依据牵引构造③.依据擦痕、阶步④.依据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⑤.依据断层两侧的小褶皱⑥.依据褶皱核部的宽度差异⑦.依据断层角砾岩

标志性岩层、岩石角砾所在的位置指示对盘滑动方向。

26、常用哪些方法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

一、角度不整合接触分析法

二、相关岩浆岩体分析法

三、相关构造分析法

27、名词解释:

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压力影构造。

拉伸线理:

构造变形中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

集合体等平行排列形成的线状构造。

A型线理

矿物生长线理:

在变形变质作用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皱纹线理:

是由先存面理上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理。

B型线理

交面线理:

是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常为B型线理。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

是不同力学性质的互层岩系受到近垂直于岩层面的挤压,其中的强硬岩层因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而形成的。

其平面上呈长条状块段,故称石香肠。

B型线理

窗棂构造是岩层局部强烈褶皱造成的强烈卷曲,强硬岩层形成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也属于B型线理。

杆状构造:

由石英、方解石等单矿物组成的强硬岩石成带成束地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现象,称为杆状构造。

铅笔构造:

在是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常见,是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压力影构造:

由岩石中强硬个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

.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压力影构造。

它们各属于运动轴分类的哪种类型?

A型线理:

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压力影构造

B型线理:

皱纹线理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

.理解A型线理、B型线理的含义。

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称作a型线理。

其与最大主应变轴(A轴)一致,故也称为A型线理。

与物质运动方向垂直,一般平行于中间应变轴,称作b型线理或B型线理。

张节理

剪节理

产状

产状不稳定;

常呈羽状排列。

羽列有两种—左行和右行;

节理面

节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远,若在砾岩中则绕砾而过;

节理面光滑平直,延伸较远,在其延伸方向上常切过砾石和胶结物;

擦痕

节理面无擦痕,节理与节理间距较大;

当有微量位移时,节理面上有擦痕;

壁距

节理壁距也较大,常呈楔形;

两壁一般距离较小;

发育

有时迁就两组剪节理而发育成锯齿状追踪;

发育较密集(密集程度与岩性等均有关,强硬岩层较弱软岩层的节理间距大);

剪切作用常发育两组共轭剪节理;

终端变化

常呈树枝状或杏仁状循环

折尾、菱形结环、节理叉

28、沉积岩地区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9分);

1).断层面、磨擦镜面、擦痕、阶步的存在;

2)构造岩带的线性分布;

3)构造线或地质体的不连续性;

4)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5)特殊的地形与地貌:

断层崖与断层三角面的存在;

6)遥感图象特征;

7)带状分布的泉水、湖泊(洼地)、地震震中。

29、识别断层

⑴地貌标志。

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这些由断层引起的地貌现象就成为识别断层的世界标志。

如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等。

⑵构造标志。

断层活动总是形成或留下许多构造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判别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

如透镜构造体、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的出现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⑶地层标志。

底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重要依据。

⑷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

⑸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两侧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

30、剪节理的特征。

剪节理的特征为:

(1)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1.5分)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砂粒的粒状物;

(4)常形成共轭X型节理系,当发育良好时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一般为5°

—15

(6)剪节理尾端常成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1分)

31、张节理的特征。

(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

(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砂粒;

(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的几何形状;

(6)张节理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状。

32、简述安德森模式。

安德森模式描述了形成断层的应力状态,认为形成断层的三轴应力状态中的一个主应力轴垂直或近于垂直水平面,另两个主应力轴是水平的。

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形成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的三种应力状态。

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为:

σ1直立,σ2和σ3水平;

σ2与断层走向一致;

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有利于正断层的形成。

(2分)

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为:

σ3直立,σ2和σ1水平;

水平挤压有利于正断层的形成。

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为:

σ2直立,σ1和σ3水平;

σ2与断层走向及滑动方向垂直。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