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93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槐花约等5篇Word下载.docx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

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

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

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

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

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

中天门的槐花开了。

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

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

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

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

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

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

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

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

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

“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

”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注:

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1.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心疼”“心醉”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4分)

 

2.在第⑦段中,作者要“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对此文中有明确的交代。

请找到这个句子并摘录下来。

3.第①段中“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4.作者以“槐花约”为题有何意蕴?

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2分)

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

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

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

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

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

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

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

我们很有儿分(),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

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

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

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

”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

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

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

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

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

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

“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

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

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

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

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吃惊狐疑疑惑B.狐疑吃惊疑惑

C.疑惑狐疑吃惊D.疑惑吃惊狐疑

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笑了。

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5.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20-25题。

(19分)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

将近下课,我说:

“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

”忽然有学生问:

“回来可是要作文?

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

”我说:

“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

”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

“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

信不信?

”“我不信!

”大家笑起来。

王福举起手说:

“好,我打下赌!

”我说“王福,你赌什么?

”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

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

“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

我毎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

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

“这是老师的老师。

”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

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

“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

“可以。

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

”王福并不泄气,说:

“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

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

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

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

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

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

“我赢了。

“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

”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

说:

“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

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

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

那人是王七桶。

“老王,搞什么名堂?

”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

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

“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

”王福看一看班长,说:

“你做公证吧。

宇典。

”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

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

我说:

“好。

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

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

“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

”王福急了,说:

“我把作文拿来。

“不消了。

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

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

”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

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

“我输了。

我不要。

我要—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

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

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

“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3分)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5.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2分)

6.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四)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15分)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唐代罗隐有诗日: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

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

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

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

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

享享清福多好?

母亲说,你不懂。

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

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

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

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

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

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

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鮮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

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

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刪改)

【注】①女红(gōng):

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也作女工。

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恨,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家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痛病,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

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

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

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

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

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

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

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

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

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

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

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

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

有几棵青笋竟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

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

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

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

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

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

他看见什么了?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

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

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

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

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

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

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

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

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

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

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月13日15版,有删减)

1.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

(1)_____——

(2)_____——(3)_____——追寻远去的露珠

2.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作答。

(1)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

(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

(这个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请作品析。

3.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4.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

”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附答案

(一)槐花约

1.不能。

“心疼”是疼爱、喜爱的意思,“心醉”是因喜极而陶醉的意思。

中天门的槐花开的艳丽、灿烂,既侠肝义胆又柔情似水,与别处的槐花不同,故而让人喜爱不已。

槐花因“我”的到来而香飘满山、沁人心脾,让“我”对槐花的喜爱达到“心醉”的状态,故而不能互换。

(每个要点1分,共4分。

只答“不能”,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2.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答其他句子不得分)

3.相同点是:

两句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灵性。

不同点是:

“你开了,我就来了!

强调“我”坚守槐花之约的承诺。

“我来了,你就开了“强调槐花也在等待我的到来“我”来到,槐花才开放,突出了槐花的有信、有情、有爱,是齐鲁大地上的情义之花,以此表达对槐花的感激之情。

(答出相同点得1分;

答出不同点的第1点得1分,答出第2点得2分。

意思对即可)

4.①槐花之约。

作者对泰山槐花情有独钟观赏槐花是践行十年之约。

②是延续朝圣之约(或登山之约)。

泰山是风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登泰山是阅读华夏文明史,是朝圣中华文明。

③友情之约。

作者本次看槐花是赴朋友之约。

看槐花的经历让作者结交了很多泰山的儒雅朋友。

(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4分。

(二)访梅

1.D

2.翻看舅爷的画集,并不佩服他帮助舅爷寻我最美的东西。

(每空2分,共4分)

3.

(1)嘲笑舅爷画作水平不高,和我们的画差不多。

(2)为自己不懂得“白色”是最美的色彩而笑。

(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1)动作推写。

通过“拣”“坐”“眯”“看”等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舅爷认真细致地研究画画的素材,为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