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99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药品管理医药史上三大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Word文件下载.docx

136℃

性质描述:

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140℃。

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

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

安全说明:

S26:

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S36/37/39:

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1]

产品应用:

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稳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

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

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生产方法及其他:

水杨酸乙酰化而得:

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

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

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2]

药品简介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

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7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

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

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

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

艾兴格林。

阿图尔·

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

1934年,费利克斯·

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更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

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

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

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约在1949年前后,阿图尔·

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久他就去世了。

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

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

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尔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

他指出:

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

艾兴格林功不可没。

事实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

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

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3]

药典修订

2010版中国药典修订内容阿司匹林

书页号:

中国药典2005版—283

【修订】

游离水杨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20:

5:

7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303nm。

理论板数按水杨酸峰计算不低于5000,阿司匹林主峰与水杨酸主峰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约10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1%冰醋酸甲醇溶液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临用前新配)。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水杨酸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1%冰醋酸甲醇溶液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立即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显水杨酸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水杨酸含量,含水杨酸不得过0.1%。

【增订】

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20:

7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276nm。

阿司匹林峰的保留时间约为8分钟,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5000,阿司匹林峰与水杨酸峰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0,100,0

60.0,20,80

测定法取该品约0.1g,即得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2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0ml,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灵敏度试验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灵敏度试验溶液及水杨酸检查项下的水杨酸对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显杂质峰,除小于灵敏度试验溶液中阿司匹林主峰面积的单个杂质峰、溶剂峰及水杨酸峰不计外,其余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峰面积(0.5%)。

干燥失重取该品,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L)。

适用症

1、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

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2、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

除风湿性关节炎外,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

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预防消化道肿瘤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7、抑制血小板凝集

高海拔登山时使用[5]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用法用量

注意:

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时吃。

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阿司匹林会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乙醛氧化为乙酸,导致体内乙醛堆积,使全身疼痛症状加重,并导致肝损伤。

成人口服量

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

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6]

小儿口服量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了阿斯匹林,得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详见XX百科词条]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建议不要给孩子或任何不到19岁的人服阿司匹林。

要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发烧。

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

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③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④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

0.3/次,一日1次;

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⑤治疗胆道蛔虫:

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

⑥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⑦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

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该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

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

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

晚间加服一次。

最佳用量

①在预防瓣脑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

②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

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

③饭后服。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

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

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

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

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

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不良反应

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1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吐。

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

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

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

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

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

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

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

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

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搏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

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

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8]

禁用慎用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瑞夷综合症(Reye'

ssyndrome)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

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

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

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

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

肠胃出血或脑出血的危险可能会抵消少量服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益处。

研究人员分析了居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2万名年龄为70岁到74岁之间的老年男性和妇女的健康数据库,通过电脑运行该数据库,然后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利与弊的临床试验结果输入到电脑中。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发现,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预防710名老年人患心脏病,54名老年人避免了中风,但却有1071名老年人出现肠胃出血,129名老年人出现脑出血。

不过,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对他们的寿命则没有影响。

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可导致梗死或中风的血栓的形成,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则是,长期服用会导致出血,出血部位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美国健康指南推荐:

心血管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每天要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至150毫克。

而该项研究则认为,迄今为止对老年人来说,“应该抵抗这种盲目服用阿司匹林的诱惑。

[9]

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

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该品易于通过胎盘

动物试验在前3个月应用该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

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该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

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该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最后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该品可在乳汁中排泄

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禁用情况

①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②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

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该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④痛风(该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⑤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⑦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慎用情况

强烈提示:

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药物药理

药物效力动力学

①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

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该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

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

该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prostaglandincyclooxygenase)、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

此作用为不可逆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

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

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

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肠溶片剂吸收慢。

该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

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

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

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

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

半衰期为15~20小时;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

该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

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

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

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

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

该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

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

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

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药物毒理

复方阿司匹林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阿斯匹林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大鼠经口LD50为1500mg/kg;

小鼠经口LD50为1100mg/kg。

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有尽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

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二、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三、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四、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五、溃疡病人不宜使用。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七、孕妇不宜服用。

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

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八、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

相克药物

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的常用药,但是要注意不可与下列药物同时服用:

口服降糖药:

降糖灵、优降糖及氯磺丙脲等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因为阿司匹林有降血糖作用,可缓解降血糖药的代谢和排泄,使降血糖作用增强,二者合用会引起低血糖昏迷。

催眠药:

苯巴比妥(鲁米那)和健脑片可促使药酶活性增强,加速阿司匹林代谢,降低其治疗效果。

降血脂药:

消胆胺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会形成复合物妨碍药物吸收。

利尿药:

利尿药与阿司匹林合用会使药物蓄积体内,加重毒性反应;

乙酰唑胺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使血药浓度增高,引起毒性反应。

消炎镇痛药:

消炎痛、炎痛静与阿司匹林合用易导致胃出血;

药如非甾体镇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

抗痛风药:

丙磺舒、保泰松和苯磺唑酮的治疗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导致痛风病发作,不宜联用。

维生素:

阿司匹林能减少维生素C在肠内吸收,促其排泄,降低疗效;

维生素B1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