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15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你来说,

生1:

从左边竖着数第3排,从前面数第2个。

你再来说,

生2:

从前面横着数第2排,从左边数第3个。

你还有不同的说法,你是

生3:

从右边竖着数第4排,从前面数第2个。

(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描述找到小强。

二、探索交流,用数对表示位置

1、认识列和行。

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都表示出了小强的位置,听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觉得

生:

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有先横着数的,有先竖着数的,有先从左边数的,还有先从右边数的,听上去有点乱。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数学上有个统一的规定。

像这样的一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通常从左向右数,依次是——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

这样一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或者是从下往上数。

依次是第1行,第2行……(课件依次显示第几行)

现在,你能再来说说小强的位置吗?

小强在第3列第2行,

也可以说他在第2行第3列。

小刚的位置呢?

说得好

他在第2列第4行,也可以说他在第4行第2列。

2、抽象点子图,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同学们,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每个人都看成一个小圆点。

(课件演示由实物图抽象出点子图的过程),你能在点子图上,再来说说小青位置吗?

小青在第1列第5行,也可以说她在第5行第1列。

谁再来说说小华的位置?

说的非常准确

如果,只说小华在第6列,行吗

不行,第6列上有好几个人,只说第6列,不能确定哪一个是小华。

那只说在第4行呢?

也不行,第4行上也有好几个人,只说第4行,也不能确定哪个是小华。

看来,在确定位置时,行数和列数还真是缺一不可。

3、尝试探索,认识数对。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都认为用行数和列数来描述位置的方法比原来的描述更清楚、更简单了。

想一想,你能把这种描述变得更简洁一些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们认为好的方法记录下来。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有选择的把学生记录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想出的方法有:

①3列2行②3L2H③32④2—3⑤3.2⑥3,2

同学们讨论的很充分,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

为什么?

我喜欢第一种,它比原来变简单了,又很清楚的表示出了第几行第几列。

我喜欢第二种,它用字母表示,写起来更简单。

这两种方法都比这种描述(老师手指着)变得简单了。

这就是一种进步。

最后这三种方法更简单,你们怎么不选啊?

:

第5种方法,容易让人看成是三点二。

最后的三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表示的不够清楚,让人搞不懂哪个数字代表列数,哪个数字代表行数。

同学们讲的很有道理,最后这三种方法,更简洁,但不够严谨,你有什么办法能弥补这个不足?

只要提前规定好列和行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就行。

你们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去了,数学家选择的就是这更简洁的方法,也发现它不够严谨。

怎么办呢?

就像你们说的,干脆给它来个规定:

凡是用列数和行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按照这个规定先写几?

3,表示第3列

再写——

2,表示第2行

中间添个逗号,外面加个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整体。

这就是一个数对,它读作:

数对三二。

(板书读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板贴课题)

那小亮的位置用数对该怎么表示?

他在第4列,第3行,用数对(4,3)来表示。

小芳呢?

说得好,

她在第5列,第1行,用数对(5,1)来表示。

4、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

你们看,如果圆点越来越多,要确定其中一个位置,还能像刚才这么容易吗?

对啊,

就不太容易数清列数和行数了。

大家有什么办法?

我们可以把这些圆点用竖线和横线连起来,并标明列数和行数,形成方格图。

在这里确定一个位置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我们试试看。

你能在方格图上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对,他在第3列,第2行,交叉点就是小强的位置。

你能找到小军和小丽的位置吗?

小军在第5列,第4行,交叉点就是他的位置。

小丽在第1列,第1行,交叉点就是小丽的位置。

看来大家都掌握的非常好。

三、分层抽象,加深理解

1、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

如果用数对表示你的位置,你能行吗?

行!

咱们先来确定第1列和第1行。

站在老师的位置上观察,哪是第一列?

请第1列的同学站起来。

第1行呢?

现在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我在第5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是(5,3)。

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

你来说,你再来说

你能用数对表示好朋友的位置吗?

把表示你好朋友位置的数对写在本子上。

我们来玩个游戏,你说,我们找。

你来说

我的好朋友的位置在(3,2)。

快找一找是谁?

大家都找到了,还有谁想交流?

好,你来说,你再来说

看来没有难住大家,老师再考考你们,我来报数对,如果说的是你,请你站起来。

数对(2,1)

反应很快。

接着来,(2,3)、(2,5)、(2,4)、(2,2)。

大家有什么发现?

站起来的是同一列的

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老师报的数对都是第2列的。

从哪看出来的?

你们发现

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2,表示第2列。

如果第2列上还有其他的同学,又该怎么表示?

哦,可以用

(2,6)、(2,7)、(2,8)……等等来表示

想一想,你能用一个数对来表示第2列的所有人吗?

你来说,你觉得

(2,x)就可以表示第2列的所有人,因为2表示第2列,x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当x=1时,(2,1)就是第2列的第1人,当X=2时,(2,2)就是第2列的第2人,依次列推……

思考地很有深度。

现在,老师给你们个机会,你们有本事让一行同学站起来吗?

请你来。

(a,1)

请位置是(a,1)的同学站起来。

果然一行的同学站起来了。

说说你的想法。

(a,1)就可以表示第1行的所有人,因为1表示第1行,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当a=1时,(1,1)就是第1行的第1人,当a=2时,(2,1)就是第1行的第2人,依次列推……

解释的非常清楚。

2、拓展数对的范围。

同学们,数对不仅可以表示我们的座位,生活中很多地方也用到了数对。

大家看。

你能用数对表示教学楼和图书馆的位置吗?

教学楼的位置是(3,5),图书馆的位置是(5,3)。

你看这两个数对都有3和5,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位置呢?

说的好,

一个表示第3列第5行,一个表示第5列第3行,所以不是同一个位置。

看来数对里的两个数的顺序还真的很重要。

体育馆的位置也能用数对来表示吗?

可以,是(7,2)。

你是怎么想的?

把方格图延长到体育馆那儿看看。

还真是(7,2)。

那游乐场呢?

不行,因为它在下面,下面已经没数了。

你还有不同的想法,你觉得可以。

它在第2列,又在第一行的下面,应该算负一行,所以可以用(2,-1)来表示。

真了不起

同学们,有了负数的加盟,想一想,如果再往下一些,或者干脆到了左边,我们还能用数对来表示这些点的位置吗?

看来,只要确定了方格图,平面上的任何一个点,咱都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四、拓展延伸,全课总结。

你们看这道题。

(出示一排小鸟,其中只有第4只是绿色的)

这是一年级教材中的一道题,大家会吗?

会。

绿色小鸟排在第几?

第四。

一个数就能确定一个位置,这是为什么?

只有一行。

什么情况用两个数呢?

有几行几列。

会不会需要三个数呢?

如果需要三个数,怎样表示呢?

这些知识以后我们会学习到。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用数对确定位置》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有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8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如:

课间操队列的生活经验,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学生们在解决这类问题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并非难事。

因此,我遵循五年级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现实的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感受其简洁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纵观整堂课,课堂中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兴趣浓厚。

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

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课后测评,学生正确率高,课堂学习达成效果较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实验表明,儿童只有到了十一岁至十二岁后的思维的形式运算中,方能建立真正规范的参照系,使他真正比较距离和位置。

青岛版教材几乎在每个年级都安排了“位置和方向”,并把“用数对确定位置”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两个较难的知识点安排在了五年级,我认为教材的编排非常合理。

在做好小学阶段知识启承的同时,更要为中小学知识衔接做好铺垫与渗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8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也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更是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测练习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突破了教学难点

由于从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过渡到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对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因此这也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课件,先把人抽象为点,通过展示每一人都对应一个点,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每个点就在横、竖线的交叉点上,,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接着连点成线,成为方格图,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整个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扫清了路障。

2、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本节课借助课件上由实物到点子图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点子图更为简单、清晰,从而完成本课中学生思维的第一次抽象。

课件演示连点成线,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完成学生思维的第二次抽象。

至此,也有效完成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

3、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以“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

初步探究结果确定为“第3列第2行”。

接下来是深入探究更简洁的表达方式环节。

学生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数对,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通过全课总结,由一维、二维进一步向三维发展,从数轴、平面坐标向三维立体坐标逐步渗透。

通过对一个系统的建立,促进学生对“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这一问题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

当然,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我的课堂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应对,教学策略的优化,课后的延伸的拓展等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进行不断地探索!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标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额,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学段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因此,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本节课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数形结合法:

本节课我采用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2、合作学习法:

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