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18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4、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对今天的和平时期更加珍惜,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更好地体会这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所蕴含的大智慧。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4、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等关键人物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主要作用。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掌握其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重要标准。

5、通过历史史实和《三国演义》的对比,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培养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课件视频《三国》片段,把学生带入三国乱世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的兴趣。

(教师提问:

这部电视剧叫什么?

其中的三国是哪三个国家?

大家知道三国有哪些著名人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102页方框里的文字。

(板书:

第18课三国鼎立)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约30分钟)

1、我们要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就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

刚才大家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得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长期混战。

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102页“官渡之战”大字部分的内容。

一、官渡之战)

2、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个人是曹操。

(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作)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统一天下是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3、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

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对,是袁绍。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地图)在当时北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曹操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那曹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对,大家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课件分点显示)。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两强相遇,定要一决高下。

曹操与袁绍展开了一次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下面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下这个表格。

(课件显示表格)

官渡之战

交战双方

交战时间

交战地点

兵力对比

交战结果

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大家结合教材103页上方的小字,一起来思考一下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7、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可以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我们前面提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是什么?

对,是统一天下。

那么接下来,毫无疑问,曹操大军就要向南方进发了。

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赤壁之战”下方大字部分内容。

二、赤壁之战)

8、我们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这时的南方有两股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

江东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

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有了卧龙先生精彩的“隆中对”。

大家一起来看教材104页左上方的图片。

9、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

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

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接下来,与官渡之战一样,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赤壁之战

10、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最根本原因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11、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

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三国鼎立的形成”下面大字部分的内容,包括地图,之后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及表格)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17、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请三个组学生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

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

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18、提出思考问题: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

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

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3、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约2分钟)

总结: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

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练习(约3分钟)

(一)选择题

决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牧野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

(二)思考探究

我们已经学完了本课,课后大家可以再看看三国时期的相关影视作品或者是小说,思考一下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有何异同?

五、课外实践活动

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后附:

人教版《三国鼎立》电子教材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

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电子教材

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相关理论依据:

一、课程设计思路

1.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2.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

“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3.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要建立在时序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时空意识,从而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逐步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的演进。

在建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基础上,要着重突出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史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具体的历史情节和境况,从而更好地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逐渐生成理性的历史认识。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2.了解历史的时序、地域定位,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认识历史的常用概念,如背景、原因、性质、特征、结果、影响,以及延续、变化、发展、进步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对历史进行思考和阐释。

4.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合理的历史想象。

5.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6.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3.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5.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坏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能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内容标准

中国古代史部分: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增强了解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国鼎立

课程内容: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活动建议: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学习要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学习提示:

了解古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

学习延伸:

了解三国的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四、教学建议

1.历史教学要依据《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

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

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3.要注重对基本的、重要的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的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

(1)掌握历史时间概念。

通过学习,掌握公元纪年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干支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

知道历史时期在时间上的持续与顺序,形成历史的时序意识;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间中考察历史;

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编制成简要的大事年表。

(2)掌握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区域的历史地理特征,初步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够识读有关的历史地图,知道具体历史所发生的大致范围;

能够将历史地图中的有关信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历史地图说明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3)学会阅读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阅读和理解历史教科书,逐步学会概括教科书中内容的层次、要点;

逐步尝试阅读一些基本的、简要的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能够对历史图表(如比较表、对照表、统计表等)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逐步学会运用图表说明相关的历史问题;

能够阅读普及性、通俗性的历史读物,从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4)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在学习历史时,能够认真观察历史的图片、文物等材料,感悟和了解具体的历史情境,逐步学会把握其中的主要特征;

能够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

(5)学习历史必须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

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历史的概念;

知道重要历史概念的涵义,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尝试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述。

(6)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证据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懂得认识历史需要依据可靠的证据;

逐步学会对历史材料进行分类;

能够初步辨析历史材料的性质及其价值;

初步学会将可靠的历史材料作为证据对历史进行评述。

(7)理解历史需要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学习,能够对重要的史事进行概括,认识其性质、特点、影响和意义等;

能够客观地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及群体的活动,正确认识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8)认识历史须把握历史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能够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视野观察现实问题,对当今社会、时事等进行思考。

(9)学会对历史的叙述是学好历史的体现。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事情,能够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比较清晰地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能够对学习内容的要点进行简要记录。

(10)通过交流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教师、同学一起探讨历史问题,比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逐步学会倾听不同的见解,善于接纳他人提出的正确观点;

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6.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7.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8.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9.要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尤其是乡土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乡土历史的教育功能。

五、内容标准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在内容标准的“学习提示”和“学习延伸”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分为“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

“了解”意指能够懂得史事的基本情况,形成印象;

“知道”意指能够知晓和把握史事的内容,并加以记忆;

“理解”意指能够认识史事的性质、特征、影响,以及史事之间的联系等;

“分析”意指能够对史事进行分辨、比较、概括、归纳等,并加以说明、论证及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