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21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五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车水①

车水,干塘,捉个鲤鱼担杆②长。

留大边拌鲊③吃,留小边,讨婆娘④。

讨个婆娘倔又倔,做双鞋子半个月。

新穿三年,旧穿三年;

补补纳纳,又是三年。

(注)①车水:

用水车抽水。

②担杆:

扁担。

③鲊(zhǎ):

腌鱼。

④婆娘:

老婆。

烤火歌

火烟烟,不烟我。

我是天上梅花朵。

鸡破柴,狗烧火,

猫崽煮饭笑死我。

猴子挑水哆嘚哆,老虎背凳等客坐。

波罗拐①

“波罗拐,巧②徕崽③,

一毛钱,敲点崽④。

“徕崽巧,徕崽巧,一毛钱,想吃饱。

(注)①波罗拐:

卖货郎。

②巧:

占便宜。

③徕(lá

i)崽:

小男孩。

④点崽:

一点儿。

(1)童谣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车水》中“新穿三年,旧穿三年;

补补纳纳,又是三年”教育儿童要。

(2)除教化功能外,你认为民间童谣还有哪些特点?

(3)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九

(1)班的小强同学认为民间童谣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很有意思。

如果你是小强同学,请你当面向张校长建议学校开展有关童谣的活动。

五、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乙)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②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③,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④班马⑤鸣。

注:

①北郭:

外城的北面。

②白水:

清澈的水。

③别:

告别。

④萧萧:

马的呻吟嘶叫声。

⑤班马:

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1)(乙)诗首联即对仗,其中对白水,北郭对,诗人以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2)从修辞角度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这两首诗都是李白写的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是不一样,请说说它们的情感的不同?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下列选项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

B.发于声,而后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然后知生于忧患告之于帝

D.空乏其身惧其不已也

8.解释加点词。

(1)而后作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

(3)虽我之死______

(4)无陇断焉______

9.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甲文提出什么观点?

请简要分析作者阐述这个观点的过程。

11.试分析乙文中愚公的形象。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蓝天保卫战:

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

①2011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

其实PM2.5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美国便提出了PM2.5的标准。

到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②PM2.5究竟为何物呢?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那PM2.5又是从何而来?

PM2.5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工厂、燃煤到汽车尾气的工业燃烧,从树叶、藤蔓到秸秆的作物燃烧,从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的燃烧活动,都会产生PM2.5。

③秋冬季一直是我国雾霾多发季节,雾霾天气多发导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甚至出现短时间的重度污染。

据气象部门统计,入秋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确实偏多,先后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并具有雾霾日数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④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而且对降低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的作用也越大。

PM2.5容易被吸入人体,而且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在降低能见度上,PM2.5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⑤PM2.5超标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员王亚强认为,“对农作物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比如在污染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等等。

⑥据了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对于PM2.5的监测与标准的制定过程有非常详细的备忘录。

美国从1997年发布标准到2000年全国监测常规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澳大利亚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随后即开展全国监测。

⑦目前,上海、广州、南京、青岛、成都等城市已经展开对PM2.5的监测工作。

早在2000年,上海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工作。

广州市共设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10个,各区、县级市自动监测站点28个。

此外,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在七区五市范围内启动雾霾PM2.5监测点的逐步布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⑧我国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且在极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各种污染交织。

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

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减排最大的难度,就是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⑨从1998年的北京“蓝天”计划,到2005年的首钢搬迁,北京等各大城市探索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路一直在进行,然而要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用绿色发展之路换蓝天,仍然任重而道远。

1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在本段有什么作用?

13.本文条理清晰,请概括第②段至第⑦段的主要说明内容。

(1)何谓PM2.5及其产生的原因。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14.根据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入肺颗粒物。

B.PM2.5对于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对农作物也有直接影响。

C.上海在2012年开始全面启动PM2.5的研究和监测布控点。

D.消除环境污染任重而道远,关键是先要调整各种能源结构。

15.第⑧段写到:

“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

”你还能想到我们家乡成都这座城市哪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以及针对这些现实的改变措施。

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

针对这些现实的改变措施

(1)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

(2)以污染较少的绿色能源为主导

(3)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

(5)__________

(6)__________

 

[片段一]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珊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面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片段二]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6.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我赶紧拭干了泪。

②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17.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二中“”这一句。

18.结合语境,从用词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19.“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买橘是否矛盾?

为什么?

20.片段一、二都写到父亲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作者为什么都止不住留下眼泪?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蝉和蚁》)

2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该书被誉为______。

22.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2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九、作文

24.请以“这让我难以拒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以“这让我难以拒绝”为题写一篇文章;

(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宛chì

睿zhà

ng

【解析】

【分析】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炽热”的“炽”不读“zhì

”。

“涨红”的“涨”在这里不读三声。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宛然”是“仿佛”的意思,注意据义定形。

2.

(1)殷勤问我归何处

(2)老骥伏枥(3)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4)芳林新叶催陈叶(5)柴门何萧条(6)尔曹身与名俱灭(7)折戟沉沙铁未销(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9)浑欲不胜簪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骥”“催”“萧”“销”等字词的书写。

3.A

B各司其职:

主管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

使用语境错误。

C行云流水:

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

比喻无足轻重。

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D当仁不让: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4.C

A语意重复与逻辑错误。

去掉“过分的”和“反而”。

B句式杂糅。

去掉“的重要原因”即可。

D语序不当。

“纠正”与“指出”对调位置即可。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

(1)勤俭节约

(2)①内容浅显(或选材源于生活,充满想象和童趣);

②篇幅短小;

③语言具有方言特色(或讲究押韵,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④流传方式:

一般以口头方式流传。

(3)示例:

尊敬的张校长,您好!

我是九

(1)班的小强同学。

童谣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短小有趣,朗朗上口,很适合吟诵,而且对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很有意义。

因此,我建议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增添有关童谣的内容,您是否可以考虑一下?

(1)“新穿三年,旧穿三年;

补补纳纳,又是三年”意思很明白,一个是贫穷使然,一个是勤俭节约的习惯。

那么今天再用这个民间童谣,自然指教育儿童要“勤俭节约”了。

(2)题干要求答出除教化功能外民间童谣的其它特点。

这需要学生对民间童谣知识的积累,对民间童谣语言特点的分析。

如童谣在内容上,大多反映儿童的生活,还反映儿童所观察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表现在语言琅琅上口,朴素自然、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易念易唱易学,结构简单,句式灵活多变,长短不一。

韵律节奏感强,具有音乐性。

表现手法丰富,采用拟人、夸张、比兴、比喻、借代、顶真、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童谣还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要先阐明建议开展有关童谣的活动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

这样可以使校长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建议的针对性要强,要针对童谣对丰富校园生活的意义来提。

一般建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

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

应该要恰当的称呼,首先介绍自己,语言要恳切委婉。

切忌用命令口气。

6.

(1)青山东城

(2)“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3)

【甲】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

【乙】抒写别后故人相思之情。

(1)对仗,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两句,“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

(2)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

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

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一定要答出修辞对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意义。

(3)比较阅读。

题干要求答出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的不同点。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而《送友人》这是一首送别作。

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此题,一要分析好诗句,二可依据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7.D

8.

(1)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2)用这些来(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同“垄”,高地

9.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2)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0.观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先列举六个古代圣贤的事例,再归纳出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经受一番磨炼的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

11.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7.D项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代词,指人。

A前者“使……受苦”,后者“辛苦”。

B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C前者“在”,后者“向”。

8.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作”: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之”作为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入”:

在国内。

“拂”:

辅弼,辅佐。

“恒”:

常常。

“曾”:

连……都。

“毛”:

草。

还有“其如土石何”固定句式的翻译。

10.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一问,甲文提出的观点可直接提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依据作为答案。

二问,运用事实论证,六个事实论据证明磨难困境出人才。

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分别从人的角度正面论证磨练的益处,然后从反面论证,从国家的角度论证磨练的好处。

最后总结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11.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

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

因此,愚公“聚室而谋”。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

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

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

由此可见,愚公的性格可用四个词来概括:

目标远大,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一)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