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522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教培训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3.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此时他们的好恶不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诸于行动。

随着求知欲的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这是为什么”,认识、分析各种问题开始注意从动机、效果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对成人的依赖性较低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

在遇到难题时,有时也能够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就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4.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作出评价。

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

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不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

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注意”的概念在心理学界有着不同的界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注意”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知觉的集中;

二是指一般的警觉功能。

这个定义得到了教育心理学界许多人的认同。

注意的特征有3个基本维度:

一是注意的广度,二是注意的稳定性;

三是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集中主要是对注意的稳定性而言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维持在相对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并完成的前提。

注意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总是伴随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始终,外部的一切信息,只有在受到注意以后才能进入人的意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是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概括地说,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设计一组卡片,每张卡片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画有一种动物,如猴、狗、熊、虎等,下半部分画有一种家具,如桌、椅、钟、橱等。

测验时,要求一半儿童记住动物并予以复述,另一半儿童记住家具并予以复述。

结果发现,低年级儿童往往把不要求他们注意的东西给记住了,机时要求他们注意的东西却很少能复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日益倾向于符合任务的要求,力求排除另一半画面的干扰。

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注意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

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学习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情绪。

上课时,如果教材教具组织得不好或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学生的思想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小差”。

同样,如果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提出一些考虑欠周的问题,也会分散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

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做作业时,之所以能坚持有意注意,往往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迫”的。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更好地得到协凋,加之学习生活的客观要求,才促使其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

至四五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已基本上占居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上升到自觉状态,当然,无意注意仍还具有一定的作用。

2、从注意的保持时间较短,逐渐发展到注意的保持时间较长。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能连续保持注意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如果教材新颖,教法得当,高年级儿童保持40分钟的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学校生活逐步适应了、对事物的重要性理解相对深刻了一些、目的性有了进一步明确、自我控制的意志努力也有所发展等因素相关。

3、从注意范围较窄,逐渐发展到注意范围较广。

注意范围有赖于过去的经验。

低年级儿童由于经验较少,注意范围相对狭窄一些。

一年级儿童在阅读时,常常用手指指着所读的字、词,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因此断句、破句等表现很明显。

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经验渐趋丰富以及阅读技巧的形成,中高年级儿童的注意范围明显扩大了,阅读的速度也相应增快了。

低年级儿童不但经验不多,而目思维富于具体性,因而在一些特殊的复杂的事物面前,不能找出其间的联系和关系,只能孤立地罗列事物的某些特征,这也是造成注意范围狭窄的原因。

一年级儿童在进行速算时,只把注意集中在当时直接利用的那些数字上,而不是集中在所有的数字上。

例如,有的儿童对三个数相加,如4+3+2,当他把4+3得出7后,再把2+7时,已经记不得7是从哪儿来的了。

随着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和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高年级儿童在注意的范围上已得到较好的发展。

4、从注意的灵活性较弱,逐渐发展到注意的灵活性较强。

低年级儿童在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这是由于他们的操作技能正在逐步形成,还很不熟练,很难同时进行几种动作。

例如,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边写,是比较困难的。

要求他们一边抄算术题一边思考解题方法,同样也是很困难的。

只有到了高年级,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动作,比如熟练地掌握了抄写技能之后,他们才能把注意同时分配在听讲、抄写和思考上。

注意的灵活性除了表现在注意的分配之外,还表现在注意的转移上,即儿童能否根据新任务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灵活地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低年级儿童由于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注意范围较窄,尽管活动转移了,但在从事新活动时,往往还惦记着上一课有趣的内容和作业中的问题,从而造成上课分心。

随着思维与内部语言的发展,随着自制力的发展,高年级儿童由一节课转移到另一节课,由一门作业转移到另一门作业的注意灵活性越来越显著,注意转移的特征才成为一个个体的心理品质而逐步稳定下来。

保持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

形象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实物直观是指教学中的真实材料和实物;

模象直观是指实际事物的模型与图象;

语言直观是指用形象化的语言唤起和形成学生对有关事物的表象。

强调教学过程中用直观形象性原则来控制学生注意力,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言的。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外加的表象有助于幼儿园和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注意的集中,原因是幼儿园和低年级儿童不能独立产生表象,但可以利用外部提供的现成表象。

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加强,但在学习活动的高级阶段———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中,仍需要直观性教学手段的辅助,其原因一则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需要化抽象为具体;

二则是直观性有助于对抽象性进行诠释和分解。

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通过实验发现,抽象材料只能用言语加工的形式进行编码,而形象材料既有言语加工形式编码,又有表象形式编码,形成了“双重编码”效应,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存贮数量和质量。

总之,直观形象从吸引学生的外在知觉注意开始,而达到吸引学生内在思维注意之目的。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

(二)认知结构中的“导火线”

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次生物课上,讲到了《蠕虫的机体构造》这一节。

课前他精心安排学生“读了一些自然界、土壤等方面有趣的书”,在他们了解了有关蠕虫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讲课才进入正轨。

他发现这样学生课堂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学效果很理想。

后来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

“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跟教材挂起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在这里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味的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导火线’也就是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时,美国的著名教学论专家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课堂学习材料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在概念和包容水平上都高于课堂学习材料,从而构筑了与课堂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

对于用“思维导火线”或“先行组织者”促进学生注意集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和奥苏伯尔都不约而同地作出基本相似的分析,即:

就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达到最终的教学合一而言,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的认知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思维,提高其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流程的科学、全面的把握。

科学精心的课堂设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之持久的重要方法。

1、重视课题的引入。

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如果在开课之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对整堂课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大有裨益。

新课的引入途径很多,这里举“兴趣导入”的例子。

“兴趣导入”就是应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它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一般都不把问题讲透,设置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欲知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导入”要因课、因人、因地、因时而宜,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2、根据学生不同的注意规律掌握好课堂节奏。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在注意的3个维度上都有差别,例如在注意的广度方面,在0、1秒内成人一般能认清八九个黑色园点,看清三四个没有联系的汉字,3至4个几何图形,但小学生就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与年龄成正相关,8岁左右的小学生注意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中学生的注意时间可以超过35分钟;

在注意的分配上,中学生在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的对象,例如一面听课,一面记笔记,而小学生由于书写还不能自动化,达到这个程度就有相当的困难。

中小学生不同的注意特点要求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究科学方法,例如对小学生的最佳授课时间一般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适应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教师在讲授某个具体问题时要慢且细,而内容的转换又要快。

教师还必须重视收集课堂反馈信息,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变换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紧有松,有张有驰,竭力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和模式化给学生注意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大程度地延长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

3、作好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对一堂课所学知识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对这一环节的普遍忽视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大误区。

针对课堂结束前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课堂总结要做到3点:

一是内容要概括,不泛泛而论;

二是语言要凝炼,不拉杂重复;

三是重点要突出,不面面俱到。

这样既可保持学生的注意集中,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成为一种即时的强化复习。

(四)提高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应用语言的实践活动。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对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至关重要。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著作《学记》就明确提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标准: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不藏,罕譬而喻”。

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要使教学语言达到吸引保持学生的注意的效果,须做到:

1、语言要有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要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前后连贯呼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逻辑性以教师思维的严密性、流畅性为基矗从教学过程的落脚点来看,教师必须关注课堂反馈,就是说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节奏是否与教师的思维节奏合拍。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施教者有逻辑性的语言,严密流畅的思维,一旦失去了被教者思维的呼应,就不可能吸引和保持被教者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也将失去意义。

2、语言要有启发性。

一方面有“启”,即教学语言要含有丰富的信息,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动机;

另一方面有“发”,教师“启”后让学生“发”,即能为学生思维留下时空上的回旋余地。

3、语言要生动。

主要是用生动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使注意集中。

4、语言要幽默诙谐。

以此调节课堂气氛,缓解思维紧张,使大脑皮层兴奋点转移,以更有利于注意的集中。

5、语言要有感情。

语言离不开情感,缺乏情感的教学语言就象失去绿叶衬托的红花一样黯然失色,会严重影响学生注意集中的持久性,也不可能导致注意高潮的来临。

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知、情、意相互交流的过程,富有情感的语言一方面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非语言表达对学生注意集中的影响

教师进行教学时,除运用有声语言外,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如表情、眼神、体态等,它和语言表达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准确性,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课堂注意力更集中,更持久。

1、手势。

手势分为象征性手势、描述性手势、强调性手势、指导性手势等,不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要数强调性手势,它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语言的气氛渲染。

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情感,但并不意味着教学中运用的手势越多越好;

相反,为起到手势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应节制手势的活动频率,只有手势和所表达的内容真正统一协调起来,才能起到它的强调、润色和交流的作用。

2、面部表情。

面部能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无疑会参与到教学的全部过程,并且对学生的注意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教师上课“板着脸”,则会增加课堂的不安情绪,引起学生紧张和猜测,不利于学生注意的集中;

而教师若无其事、满脸堆笑,又可能使学生过于松弛,走向注意集中的反面———分心。

3、眼神。

眼睛是面部传递信息量最大的器官,课堂上教师的眼神对控制学生的注意起着重要作用,如教师亲切的目光会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气氛;

教师对某个思维“开小差”学生的注视会使其马上产生“纠错意识”,把注意重新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扫视会稳定学生的情绪等。

研究表明,每当教师注视学生的次数减少时,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就会增加。

4、体态。

体态对学生注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文雅、大方、庄重、稳健的体态不但能增加教师讲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使学生心理舒适,有利于注意的集中;

而任何形态及动作上的扭捏造作,矫情招摇,都有害于教师的形象和威望,分散或误导学生的注意。

其他小方法

1、对答法:

就是教师问,幼儿答。

并且让幼儿按所答要求去做。

如:

教师说“1、2、”幼儿答“请安静”,教师说“小手”幼儿答“放放好”教师说“小眼睛”幼儿答“看老师”等。

这种方法也能迅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暗示法:

就是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专注的看他一眼或轻轻地抚摸他一下来引起他的警觉,暗示他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大声提醒好得多。

3、激励法:

就是当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有意表扬他附近听课认真,注意力集中的幼儿,来激励他迅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

xx小朋友做的真好。

他听课认真,还大胆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其余小朋友听了会很快模仿他,做好认真听课。

4、降音法:

如果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交头接耳。

影响了其他幼儿。

这时教师如果提高声音制止,往往收效甚微。

如果突然降低声音,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三、环保教育教学设计

(一)《绿色小卫士》——三年级班队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之中去。

活动重点:

充分认识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其迫切性和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密切关系。

活动关键:

寓思想性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

(背景音乐《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主持人:

轻快的音乐,唤起我们对美的向往;

甜美的歌声,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同学们,假日里,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家乡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下面,请听诗朗诵《走进绿色的田野》

双休日,我们舒畅、愉快。

有青山绿水相伴,有鸟语花香相随。

在社会实践中,美丽的自然风光,令我们振奋;

在考察过程中,人为的污染,让我们常常地担扰……请看小品《小动物王国的集会》

(由戴着不同头饰的小动物表演。

通过对话来反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二、活动深入:

看完小品后,几名同学代表大家发言。

学生甲:

今年春节,我随父母去了黄山旅游,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带着沉重的思索归。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请看看我带回的照片。

(投影照片,展示风景地严重污染的镜头)

学生乙:

每年地球有16000万公顷的森林要消失,同时将约有600万公顷沙漠急剧扩展。

如此发展下去,现在的良田再过500年将流失得干干净净。

学生丙:

听爸爸说,据科学家统计,全球每年有50亿吨的二氧化碳污染着我们,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在剧增。

学生丁:

由于人类常常往河里倒垃圾、排废水,使河道阻塞、水质变臭,鱼类也在迅速减少。

由于环境被污染,我们的生存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

齐答:

面对环境污染,我们——未来的主人决不能袖手旁观,决不能任其发展。

对,让我们做主人——环境的主人。

看,“绿色小卫士”行动起来了!

(几支小分队分别举着“宣传、植树、护绿、校园守护神”等队旗上场作表演。

朗诵:

一滴水流进长江,变成了汹涌的波浪;

一个浪打进东海,变成了澎湃的汪洋;

假日“绿色小卫士”,装点出祖国的春天。

广阔的田野更绿更美;

小河的流水更清更甜。

这是环保的功绩,这是环保的恩赐。

主持人:

你们看——水清清,天蓝蓝,

大地春回光灿烂。

你们听——田野里,笑声欢,

动植物们喜开颜……

小动物联欢会开始了!

(随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梅花鹿、小山羊、小蜜蜂、小松鼠、小燕子、小青蛙、啄木鸟等有节奏地上场,并边唱边舞,欢聚一堂。

小山羊:

伙伴们,请在这碧绿的草坪上尽情地跳吧!

小蜜蜂:

请尝一尝我为大家准备的最甜美的蜂蜜。

梅花鹿:

喜欢什么树叶,请告诉我,这里什么都有!

小燕子:

让我们衷心说一声:

谢谢你,“假日绿色小卫士”!

你们辛苦了!

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赞美这绿色的、美丽的祖国!

(歌舞《绿色的祖国》)

三、活动结束。

(二)《地球家园小卫士》

一、听歌曲、赏画面,感受家园的美好。

1、多媒体课件《热爱地球妈妈》,边欣赏美好的立场色家园,感受到生活在不污染的环境中,该是多么幸福。

2、交流: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这么美的环境?

二、议污染、思结局,心灵受到的震撼。

1、镜头一:

大运河被污染,由昔日的一泓碧波,变成今日的“龙须沟”。

2、镜头二:

公民浪费水,自来水厂无限制地开采地下水及南非许多儿童因缺水而死亡。

3、镜头三:

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及人们在沙尘暴中的生活。

小队议论:

看了这些镜头,你有什么想法?

三、做介绍、知实情,长叹今后的做法。

1、小队推荐队员查询到的有关环保的知识。

一:

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

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

每分钟约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

二、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问题;

1、沙漠化日益严重。

2、森林遭到严重看法。

3、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4、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5、引水资源越来越少。

6、渔业资源逐渐减少。

7、河水严重污染。

8、大量使用农药。

9、地球温度明显上升。

10、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三、九十年代至今“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四、绿色食品与环境保护。

2、小队交流:

作为地球的主任,今后我们该怎么做?

四、出点子,画蓝图,共建绿色家园。

1、组织队员出谋划策,设计环保金点子。

2、欣赏队员合作绘画的文莱家园蓝图,人人为创建绿色家园尽力。

(三)环保连着你我他

活动设想:

21世纪呼唤环保意识,还青山一片绿色,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这是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