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529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docx

平均海拔1250米左右。

东与富宁县接壤,南与麻栗坡、西畴县隔江相望,西与砚山、邱北县毗邻,北与广西省西林相连,境内黑支果乡木厂村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境直线距13.5公里。

东西横距105公里,南北纵距103公里。

全县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2007年底总人口76.65万人,其中农户总数15.41万户,农业人口72.49万人。

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油菜等,经济作物有果树、茶叶、油茶、蔬菜。

2007年全县法定耕地面积60.02万亩,其中田22.42万亩,地37.6万亩。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县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人们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地产出,通过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收入,农用化学品、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阻碍全县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及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与人类健康,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发展循环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1.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广南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渐突出。

全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和农作物秸秆等种植业污染源、畜禽粪便等养殖业污染源,水产投肥、用药等渔业污染源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

1.1种植业污染源

1.1.1化肥污染2008年,全县18个乡(镇)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17415吨,单位施用量为29公斤/亩,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安全上限15公斤/亩。

广南县氮肥施用量较大,施用总量13200吨,磷肥、钾肥施用量较少,施用总量3734吨。

目前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

一是矿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本底,长期大量使用造成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

二是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

三是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

1.1.2农药污染全县每年使用农药428吨(商品量),单位施用量0.71公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使用农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

一是在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夏、秋季发生率较高;

二是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

三是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因此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1.1.3农膜污染全县每年使用农膜312吨,平均使用量为0.52公斤/亩。

其中地膜约275吨。

据调查测算,全县农膜回收约245吨,年残留量高达69吨,残膜率达22%,部分地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农膜碎片(残膜)进入土壤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改变土壤物理性质,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阻碍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

1.1.4农作物秸秆污染据调查测算,全县2008年粮食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30.52万吨,其中禾本科粮食作物秸秆27.45万吨,油料、豆类秸秆1.06万吨,作为农村生活用能作燃料直接焚烧的秸杆约为19.09万吨,占62%。

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随意抛弃约为3.88万吨,占总产生量的12%。

作为饲料、肥料综合利用秸杆总量约为5.64万吨,占总产生量的18%。

随意焚烧秸秆造成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引起交通事故和飞机航班延误,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部分农户将秸秆长期弃置堆放或推入河沟,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产生污水,污染水体。

1.2畜禽养殖污染2008年全县18个乡(镇)全县大牲畜存栏31.34万头,生猪存栏48.74万头,家禽存栏258.34万只,从养殖规模来看,主要以分散养殖为主,从畜禽粪尿利用情况来看,有70%以上的畜禽粪尿得到收集,用于积肥,全区每年有机肥使用量在24万吨以上。

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是部分规模化养殖场没建粪污处理设施,粪便直接排入溪沟、河流,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十分低下;

农村少部分散养畜禽粪尿散失,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

农村积肥池夏季雨水过多时,外溢污染,规模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淋失及臭气污染无害处理不彻底而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流失的畜禽粪合计约占13%。

1.3水产养殖污染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水产养殖迅速增加,2008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385万亩,其中养殖面积在1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专业户有88家,经有关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水产规模化养殖场有2家。

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等鱼类,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排水方式有自流和机械排水两种情况。

一些水产养殖户和规模化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投入饵料和化肥,利用各种废弃料、畜禽死尸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使水质严重恶化,这些水又直接排放于农田或溪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1.4农村生活污染据调查测算,2008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为76.65万人,其中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有5.7万人,占总人数的7.4%。

无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有47.96万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30%,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5%左右。

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一是收集起来做为农家肥施用;

二是随意排放,污染农村环境。

废弃物处理方式有堆沤发酵、沼气发酵等。

清洁建设典型主要是生产沼气,全县共建有户用沼气4.21万口。

2.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广南县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部分乡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新农村建设还很不相适应,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业环保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一些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与资源破坏问题的严重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目前仍只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忽视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现象还十分突出,片面追求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期效益,以牺牲农业环境、破坏农业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增长。

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乱堆、乱倒、乱扔等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资源破坏。

2.2管理职能有待理顺目前没有出台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全国性专门法律法规,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没有明确,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体制不顺,农业环境污染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经常出现扯皮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3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的工作,县农业部门承担全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设有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但在这方面工作上要人员没人员,要经费没经费。

农业环境保护基本工作条件缺乏,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2.4农业环境保护经费不足。

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有财政投入作为保障。

目前我县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基本上没有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很多工作任务难以落实,阻碍了农业环境保护事业的顺利发展。

3.广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3.1管理措施

3.1.1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构,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体制和职责。

增加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人员编制,建立一支懂政策、熟悉业务的管理队伍,依法管理好农业环境。

由广南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县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协助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各乡镇负责区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县政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政府目标考核。

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目标任务不能按期完成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制。

3.1.2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农业环境意识。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彻底改变以牺牲农业环境、破坏农业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

同时,通过开办农民学校、农民科技书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逐渐改变陈规陋习,把农民培养成为懂科学、用科学的新型农民。

3.1.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位监测。

农业环境保护既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财政部门要预算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控点,及时掌握了解全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库,定期发布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信息。

3.2技术措施

3.2.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合理使用农药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技术,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对保护土壤和水源水质至关重要。

3.2.2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

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行政执法力度,采取各种行政措施,有效地遏止秸秆焚烧的曼延。

加强农技、农艺、农机等秸秆还田技术的配套和创新,提高秸秆还田数量和还田质量,保证秸秆还田的顺利进行,有效地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2.3防止规模畜禽养殖场有机污染。

近年来,全县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大量的畜禽粪便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农业污染源。

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加强管理。

一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对新建大型畜禽养殖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使其尽可能远离饮用水源、河流。

二是采用先进工艺,增设污染处理设施,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粪便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的技术,建设大中型能源环境示范工程。

三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

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办法,有针对性对开展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一些条件十分简陋、设施很差、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的养殖场进行关停。

3.2.4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大力推广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从生产过程和生活环境入手,充分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大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开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广南县农业生态环境特点,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施稻田、旱地、林地、水面、庭院五大生态建设,采取工程、生物、农艺三大技术措施,推行多种生态模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包括“猪—沼—果(菜)”技术模式、稻田生态养殖、庭院生态—观光休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

3.2.5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全面落实《广南县十二五农村能源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加快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户用沼气池,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因地制宜推广“一池三改”和“猪—沼—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按照《广南县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建设的方式,建立包括实习培训基地、服务站和服务网点的沼气服务体系。

3.2.6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攻方向,不断培育优势产品产业,通过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

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

作者简介:

蒙远智男1973年5生2009年获得农艺师资格。

地址:

广南县莲城镇莲城南路八大河桥头

邮编:

663300电话:

5158395传真:

5158395

电子邮箱:

yngnnh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