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36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Word格式.docx

②惯性力:

来源于受伤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

将受力侧的脑损伤称为冲击伤;

其对侧者称为对冲伤。

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brain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

脑震荡:

①短暂的意识障碍②不超过半小时③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逆行性遗忘)④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⑤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颅内血肿分型: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3型:

①72小时以内为急性型②3日以后到3周以内为亚急性型③超过3周为慢性型.脑硬膜外血肿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按来源和部位分为: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最常见)脑内血肿.

体积压力反应:

如原有的颅内压增高以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的范围之内(临界点以下)释放少量脑脊液仅仅引起微小的压力下降.

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外伤史:

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X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2.意识障碍:

有三种类型:

⑴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时,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称为”中间清醒期”⑵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则见不到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表现为持续进行加重的意识障碍.⑶少数血肿是在无原发性脑损伤或脑挫裂伤甚为局限的情况下发生,早期无意识障碍,只在血肿引起脑疝时才出出意识障碍.3.瞳孔改变:

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后表现为瞳孔进行的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4.锥体束征:

早期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如无加重表现,可能是脑挫裂伤的局灶体征,如果是进行加重,就考虑为血肿收起脑疝.5.生命体征:

常为进行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体温升高.

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病情一般多较重,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其他征象也多在1-3天内进行性加重.单凭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急性颅内血肿相区别.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可半月形影,可助于确诊.

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甲状腺原料缺乏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1.因气管,食管或喉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甲亢:

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大,性性急燥,容易激动,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进但却消瘦,体重减轻,心悸,脉快有力内分泌紊乱,以及无力易疲劳,出现肢体近端肌萎缩.其中脉率增快及脉压增大最为重要,常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

★甲状腺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1.术后呼吸困难: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气管塌陷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2喉返神经损伤:

一侧损伤引起声嘶,双侧损伤,可导致失音,或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需立即气管切开.3.喉上神经损伤:

外支损伤引起声带松弛,音调降低,内支损伤容易误咽发生呛咳.4.手足抽搐:

甲状旁腺受累所致,血钙下降引起.5.甲状腺危象:

高热(>

39),脉快(>

120)同时合关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若不及时处理或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甚至死亡,

甲状腺功能亢进: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按引起甲亢的病因可分为:

①原发性甲亢,最常见,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

常伴有眼球突出,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

病人多在20~40岁。

②继发性甲亢,较少见,40岁以上,容易发生心肌损害。

③高功能腺瘤,少见,病人无突眼。

甲状腺癌:

①乳头状腺。

约占承认的甲状腺的60%和儿童甲状腺的全部。

多见于年轻女性,低度恶性,约占80%肿瘤为多中心性,约占1/3累及双侧甲状腺较早出现颈淋巴转移,预后较好。

②滤泡状鳞癌,约占20%,多见于中年人,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主要经血性转移至肺`肝和骨。

③未分化癌,约占15%,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约50%早期出现淋巴结转移,高度恶性。

除侵犯气管和侯返神经或食管外,还经血管运向肺`骨远处转移。

预后很差。

④髓样癌,占7%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可兼有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中度恶性。

★甲亢的手术治疗指征:

①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中、重度原发性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吸药者;

③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甲亢;

④抗甲状腺药物或311治疗后复发者或坚持长期用药有困难者。

因甲亢可造成孕妇早产或流产,妊娠早、中期具有上述指征者,也应手术治疗。

★甲状腺危象:

高热(>39)`脉快(>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甲危的治疗:

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2.碘剂3.氢化可的松4.镇静剂5.降温6.大量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吸氧,以减轻组织的缺氧.7.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为连枷胸。

纵隔扑动:

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

闭式胸腔引流术的适应征:

①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②胸腔穿刺术治疗下气胸增加者③需使用机械通气或者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④拨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具备以下征象则提示存在进行性血胸:

持续脉搏加快、血压降低,或虽经补充血容量血压仍不稳定

②闭式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3小时

③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引流胸腔积血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近,且迅速凝固.

具备以下情况应考虑感染性血胸:

1有畏寒、高热等感染的全身表现

2抽出胸腔积血1ml,加入5ml蒸馏水,无感染呈淡红透明状,出现浑浊或絮状物提示感染

3胸腔积血无感染时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比例应与周围血相似即500:

1,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比例达100:

1可确定为感染性血胸

4积血图片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有助于诊断,并可因此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创伤性窒息:

是顿性暴力作用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临床表现:

面颈上胸部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紫蓝色淤斑,以面部及眼眶部为明显.

脓胸:

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腔的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进入胸膜腔的途径有:

①直接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或因外伤、手术污染胸膜腔②经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通过淋巴管侵犯胸膜腔③血源性播散:

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致病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急性脓胸的治疗原则:

①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有效抗生素②彻底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③控制原发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矫正贫血等慢性脓胸的特征:

脏、壁胸膜纤维性增厚

慢性脓胸的治疗原则:

①.改善全身情况,消除中毒症状和营养不良②.消灭治病原因和脓腔③尽力使受压的肺复张恢复肺的功能,

常用手术有:

①改进引流②.胸膜纤维板剥除术③胸廓成形术④.胸膜肺切除术,

食管解剖分段:

①颈段:

自食管入口到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②胸段:

又分为上中下三段.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

胸中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上一半;

胸下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下一半.

食管癌可分成四型:

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即硬化型

食管癌扩散及转移:

癌肿最先向黏膜下层扩散,即而向上、下及全层浸润,很容易穿过疏松的外膜侵入邻近器官。

癌转移主要经淋巴途径:

首先进入黏膜下淋巴管.通过基层到达与肿瘤部位相应的区域淋巴结。

颈段癌可转移至喉后、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

胸段癌转移至食管旁淋巴结后,可向上转移至胸顶纵隔淋巴结,向下累及贲门周围的膈下及胃周淋巴结.或沿气管、支气管至气管分叉及肺门。

食管癌临床表现:

早期时症状常不明显但在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

中晚期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

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半流质.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持续胸痛或背痛表示为晚期症状癌已侵犯食管外组织.最后出现恶病质状态.

食管癌的诊断:

作食管吞稀钡X线双重对比造影.早期可见①食管黏膜皱襞紊乱、粗糙或有中断现象②小的充盈缺损③局限性管壁僵硬,蠕动中断④小龛影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食管癌手术禁忌证:

①全身情况差,已呈恶病质.或有严重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病变范围大,已有明显外侵及穿孔征象③已有远处转移者.

疝:

体内某各器官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通常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某一部位。

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①易复性疝: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

②难复性疝:

疝内容无不容易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一直忙厂(包括兰卫)`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③嵌顿性疝:

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嵌顿性疝。

④狡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型的全层黏膜缺损.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30岁左右的男性,上腹部或剑突下饥饿性疼痛,进食后腹痛可暂时缓解,右上腹可有压痛,腹痛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症: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溃疡急性穿孔`大出血或瘢痕性幽门梗阻.②内科治疗无效.正规内科治疗三个疗程溃疡仍不愈合者,视为内科治疗无效.以下情况经一个疗程正规内科治疗,症状无缓解,宜尽早手术,如溃疡史长`症状重;

内镜及X线钡餐示溃疡深大;

继往有溃疡穿孔史.手术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胃迷走神经切除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

溃疡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胃切除术后并发症:

术后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呕吐`倾倒综合症`碱性反流性胃炎`吻合口溃疡`营养性并发症`残胃癌.

胃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

①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多位于胃窦小弯侧;

②腹痛的节律性不明显,对抗酸药物疗效不佳;

③压痛点常位于剑突与脐间的正中线或珞偏左;

④易引起溃疡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约有5%可恶变.

胃溃疡的手术适应症:

较十二指肠溃疡宽.①呀个内科治疗8~12周,溃疡不愈合;

②内科治疗后溃疡愈合且继续用药,但溃疡复发者;

③发生溃疡出血`忧闷梗阻及穿孔;

④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

直径2.5以上的巨大溃疡或疑为恶性变者.手术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①切除范围:

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的远侧部分`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秋部的近侧.②治疗原则:

切除胃窦部,消除了由于为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

切除了大部分胃体,减少了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的壁细胞`主细胞数`既阻断了胃相胃酸分泌,又消除了大部分头相胃酸分泌的靶器官;

切除了胃溃疡的好发部位;

切除了溃疡本身.③胃肠吻合方式: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即毕(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且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因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有一定张力,易致胃切除范围不够,可引起术后溃疡复发,因此,此法多适用于胃溃疡.

肠梗阻的分类:

①按梗阻的基本原因分三类:

机械性胃梗阻:

最为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可因:

肠腔梗阻`肠管受压`肠壁病变;

动力性肠梗阻:

是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②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两类:

单纯性肠梗阻;

只有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绞窄性肠梗阻:

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和障碍.

肠梗阻临床表现:

症状:

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检查:

腹部体检:

视诊可见腹胀`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单纯性有轻压痛,绞窄性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叩诊绞窄型可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机械性梗阻时,肠鸣音亢进,有起过水声或金属声.麻痹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

立位X线平片可见多数液面及胀气肠袢.

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①小儿急性阑尾炎:

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有高热.右下腹压痛和肌紧张是其重要体征.穿孔率较高.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阑尾被推向右上腹,压痛部位也随之上移.因腹壁被抬高,所以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均不明显.大腹膜难以包裹炎症阑尾,腹膜炎易扩散.③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疼痛感觉迟钝,主诉不强烈。

腹壁薄弱,体征不典型.动脉硬化易导致阑尾缺血坏死.合并症较多,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

结肠癌:

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肿块型`浸润型`溃疡行型.组织学分类:

腺癌`黏液癌`未分化癌.

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夫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义和常见病因: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常见病因:

1胃,十二指肠溃疡;

约占一半,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2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

约占25%.3胃癌:

2%~4%.5胆道出血.

泌尿系统的损伤:

以男性尿道损伤最多见,肾,膀胱次之,输尿管损伤最少见.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尿外渗.

肾损伤:

1.休克2.血尿3.疼痛4.腰腹部包块5.发热.诊断;

1.病史与体检2;

化验3.特殊检查:

CT为首选.

输尿管损伤:

1.开放性手术损伤2.腔内器械损伤3.放射性损伤4外伤.临床表现:

1.血尿2.尿外渗3.尿瘘4.梗阻症状.

膀胱损伤:

1.开放性损伤2.闭全性损伤3.医源性损伤.临床表现:

1.休克骨盆骨折大出血所致.2.腹痛:

3.血尿和排尿困难.4.尿瘘治疗:

1.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尽早使用抗生素.2.保守治疗

前尿道损伤:

多发生于球部.临床表现:

1.尿道出血2.疼痛3.排尿困难4.局部血肿5.尿外渗

泌尿系统肿瘤:

最常见的膀胱癌其次是肾肿瘤.

肾癌:

高发年龄50—70岁男:

女为2:

1常见的临床表现1.血尿,疼痛和肿块.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为常见症状.疼痛常为腰部钝痛或隐痛.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肿瘤较大时在腹部或腰部易被触及.2.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3.转移症状:

如病理骨折,咯血,神经麻痹及转移部位出现疼痛.

膀胱肿瘤:

发病年龄大多数为50-70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妇性约为4:

1.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间歇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尿频,尿急,尿痛多为膀胱肿瘤的晚期表现.浸润癌的晚期,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可触及肿块,坚硬,排尿后不消退.鳞癌和腺癌为浸润癌,恶性度高,病程短,预后不良.

膀胱肿瘤的病理:

①组织类型:

大多数为上皮细胞癌,其中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磷癌和腺癌各占2%~3%。

非上皮细胞性肿瘤极少见,多数为肉瘤。

②分化程度:

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③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及浸润性癌。

④浸润深度TNM分期标准分为:

Tis原位癌;

Ta无浸润黏膜固有层;

T2金润肌层,又分为T2a浸润浅肌层(肌层内1/2),T2b浸润深肌层(肌层外1/2);

T3浸润膀胱周围脂肪组织;

T4浸润前列腺及子宫登临进器官。

临床上将Tis\Ta\T1期肿瘤称为表浅膀胱癌。

肉眼血尿可分为初始血尿`终末血尿和全程血尿。

初始血尿见排尿起始段,提示尿道`膀胱颈部出血;

终末血尿见于排尿终末段,提示后尿道、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出血;

全程血尿见于排尿全程,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无尿:

每日尿量少于100ml;

少尿:

少于400ml。

尿失禁:

鸟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①真性尿失禁:

又称完全性尿失禁,指尿液连续从膀胱内流出,膀胱成空虚状态。

②假性尿失禁:

又称充盈性尿失禁,指膀胱功能完全是代偿,膀胱过渡充盈而造成尿不断溢出。

③急迫性尿失禁:

严重的尿频尿继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排空,通常继发于膀胱的严重感染。

④压力性尿失禁:

当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不随意流出。

肾脏损伤的病理分类:

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血管损伤。

临床表现:

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梗阻的程度`病变发展的速度,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和结石,而不在于前列腺本身的增生程度,症状可以始轻始重。

1.尿频:

常是前列腺增生病人最初出现的症状。

2.排尿困难:

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

3.尿潴留:

常见的症状,梗阻程度越重,残留尿量越大。

4.其他症状:

如膀胱刺激症状`尿血`肾积水及肾功能不全征象。

肾和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1.疼痛:

钝痛或肾绞痛。

2.血尿:

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3.肾积水:

决定于结石梗阻程度:

4.全身症状:

结石伴感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

★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原则:

①双侧输尿管结石时,一般先处理梗阻严重侧。

条件允许时,可同时行双侧输尿管取石。

②一侧结石时,另一侧输尿管结石时,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③双侧肾结石时,应在尽可能保留肾的前提下,一般先处理容易取出且安全的一侧。

若肾功能极差,梗阻严重,全身情况不良,宜先行经皮肾造瘘。

待病人情况改善后再处理结石。

④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或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急性完全性梗阻无尿时一旦诊断明确,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及时实施手术。

若病情严重不能耐受手术,亦应试行输尿管插管,通过结石后留置尿管引流;

不能通过结石时,则改行经皮肾造瘘。

肾癌的病理:

肾癌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有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

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至肺`脑`骨`肝等。

淋巴转移最先到肾蒂淋巴结。

①典型三大症状:

血尿`肿块和疼痛,间歇无痛血尿为常见症状。

②肾外表现:

发热`血沉块`贫血`肝功能异常`免疫系统改变`消化道症状及同测精索静脉曲张。

③晚期症状:

病理骨折`神经麻痹`咯血等。

骨折:

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分类:

1。

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刺破皮肤或粘膜从内向外所致。

完全骨折:

横向骨折2。

斜形骨折3。

螺旋形骨折4。

粉碎性骨折5。

嵌插骨折6。

压缩性骨折。

全身表现:

1.休克,:

达2000以上2.发热.

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

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特征

(1)畸形

(2)异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

早期并发症:

1.休克2.脂肪栓塞综合征3.重要的脏器官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4.重要的周围组织损伤5.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啬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容积减小而致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所致.

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2.褥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8.急性骨萎缩.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3.骨板形成塑型期.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5.多处骨折,便于护理和治疗.

肱骨干骨折:

容易发生桡神经的损伤.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

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应想到肱骨髁上骨折.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应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等.

前臂双骨折:

临床表现和诊断:

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为孟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脱们称为盖氏骨折.前臂出出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切开复位指征:

1.手法复位失败.2.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工业的开放性骨折3.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4.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5.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或畸形愈合.

桡骨下端骨折:

伸直型临床表现和诊断: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曲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

屈曲型:

临床表现及诊断:

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瘀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部有明显压痛.X线拍片可发现曲型移位,近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

股骨颈骨折: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股骨头下骨折2.经股骨颈骨折3.股骨颈基底骨折

按X线表现分类:

1.内收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大于50.2.外展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

股骨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

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的历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应怀疑病人有股骨颈骨折.检查时可发现患肢出现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间.

手术指症:

1.内收型骨折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