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55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潮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由此推论,很多人是否从韩寒身上看到希望,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韩寒给年轻一代传递的,绝不是希望的反义词。

①如果要学,思考是可以学的,勇气也是可以有的,至于智慧,也无非是后天修炼的。

②但是,和西方所熟知的钢琴家郎朗、篮球明星姚明相比,韩寒又是那么与众不同,你几乎能够一眼辨认他。

③但是韩寒不一样,他没有特殊的东西,他最大的资本,来自于他的智慧、他的独立、他的无所顾忌敢说敢干。

④这个时候,韩寒就显示出他强烈的草根特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韩寒,都有可能成为韩寒,这是最了不得的——这种与共性注定韩寒是这个时代最特立独行但又最具平民特质的明星。

⑤郎朗和姚明走向世界,很明显靠的是特殊技艺,这份技术是一般人做不了、学不来的。

A.③②①⑤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②③①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

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

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

“方今英雄棋峙,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

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

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逊对曰:

“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

“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

“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

”蒙曰:

“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

“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

兼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羽素勇猛,既难为攻,己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蒙至都,权问:

“谁可代卿者?

”蒙对曰:

“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劝:

劝说

B.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领:

兼任

C.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毁:

摧毁

D.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矜:

怜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B.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

C.权以兄策女配逊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D.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7.下列选项中,能直接表现陆逊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

②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

③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④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夜潜山谷间。

⑤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⑥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A.①③⑥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

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B.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世务。

陆逊建议说,山寇惯匪,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C.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

陆逊认为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才告他的状。

陆逊不但没有对淳于式怀恨在心,而且还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

D.在接替吕蒙的人选问题上,吕蒙认为:

从陆逊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

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3分)

(2)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3)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共7分)

菩萨蛮

赵令畤①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③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

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

②頩:

pīng,光润美好的样子。

③燕,同“宴”。

(1)结合词句分析,词中如何体现梅花是“人间第一枝”?

(2)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归园田居》)

(2),。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3),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滕王阁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中国长期以来强调以文立国,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偃武修文,四方来朝”,“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

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人的人生,就得熟悉中国的文学,因为对文有这种异乎寻常的尊崇。

日本人甚至给中国取过一个讥讽性的外号,就叫“文学国度”。

文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近乎是一种宗教。

②而文的核心,正是诗。

所以,在古代,官员中有诗人,隐士中有诗人,皇帝、僧人、侠客中也不乏诗人。

但哪个文人若是写小说或编戏曲,不仅不能登大雅之堂,甚至都不敢留下自己真实的姓名——所以四大名著的真实作者,至今争议不断。

因此,现在风行的小说,在一百年前,还只是被贬为“小道”的文体,那时真正令文人骄傲的是诗。

胡适当年发动白话文革命,阻力最大的也是诗,所以他说,如果把新诗的堡垒攻克下来,白话文学的革命就彻底胜利了。

③诗在民众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如林语堂所说,“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

中国一直以来缺乏那种恒定的、终极意义上的宗教传统,许多人的心灵都处于无所信、也无从信的状态,即便有人说中国是偏重于信佛的国家,但在日常生活层面,佛教的影响其实也是很小的。

许多中国人并没有把他的宗教信仰带到日常生活中来,真正影响、塑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还是诗歌的力量。

④西方人常常把人生的终极看作是神圣的,超越的,救赎的,而中国人却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二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

诗意、审美、艺术的人生由什么来承载?

诗。

在中国人的人生构想中,诗意的人生是比庸俗的、充满功利色彩的人生,甚至比遁入空门的人生更高一个层次的——即便和尚,中国人也是尊崇那些会作诗的和尚。

正如一些人退休之后,觉得吟诗、写字、作画、刻章、遛鸟、养花,要比在家数钱更富审美价值,隐居也比入世更具诗意。

所以像金庸的小说,写的是典型的中国人生,他的主人公,大多数最后都归隐,这样的人生如同艺术,有乌托邦色彩,令人向往;

相反,多数读者不会羡慕金庸笔下的僧人生活,更不会羡慕萧远山、慕容博最终皈依于少林,原因就在于归隐的生活、田园的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比纯粹的宗教生活更富诗意——它背后的价值参照正是按照诗的精神来设计的。

⑤诗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就是宗教,或者具有一种宗教般的力量。

西方人习惯从小让孩子背诵圣经,中国人则常常让孩子背诵唐诗;

美国人遇见“9·

11”,首先想到的是去教堂,向神祷告,倾诉,而中国人遭遇汶川大地震,首先想到的是写诗,举行诗歌朗诵会。

“5·

12”以后,中国的诗歌有一次热潮,就因为那时的诗歌起到了抚慰人心、安妥灵魂的宗教性作用。

⑥不能藐视诗歌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可以唤醒一个人内心柔软的部分,甚至能让人热泪盈眶。

诗歌的力量一旦深入人心,一种和诗有关的价值观,那种审美的、艺术的思想,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设计,因此,提倡“诗教”,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美育。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就主张打通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主张美育和智育并重的,他说,“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瑟无聊的状态”,他所召唤的也是那颗审美之心。

所以,我很感佩于有那么多中小学老师,愿意从诗歌入手,对孩子们那些还未被过度污染的心灵实行“诗教”,进而培育他们。

⑦诗歌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诗的感性,容易被人领悟;

诗的优美,容易激发人的想象;

诗歌中那种结晶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

以诗教之,对于孩子们,甚至对于普遍的国民,都能起到润泽人心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对文异乎寻常的尊崇,日本人给中国取过“文学国度”的讥讽性外号。

B.因为小说是被贬为“小道”的文体,所以四大名著的真实作者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

C.因为没有把新诗的堡垒攻克下来,所以白话文学的革命没有彻底胜利。

D.中国人喜欢张恨水、谢冰心这样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有诗意,有一种特殊的美。

E.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诗意的人生是比庸俗的、充满功利色彩的人生更高一个层次的。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这样的人生由诗来承载。

B.金庸的小说,写的是典型的中国人生,他的主人公大多数最后都归隐,因为归隐的生活、田园的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

C.蔡元培主张打通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主张美育和智育并重,也就是主张“诗歌教育”。

D.孩子们的心灵未被过度污染,实行“诗教”,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14.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如何理解?

15.为什么要提倡诗歌教育,请根据原文的内容回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

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

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

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

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

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

连毛笔都是纤细的。

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

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

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

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

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

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

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

桑上火车,泪眼婆娑。

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

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

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

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

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

那本是江南的绸缎。

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

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

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

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

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

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

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

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

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

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

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

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

她写,江南好。

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

再写,江南好。

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

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

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

桑说,不用了。

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

桑浅笑不语。

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

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

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

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

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

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

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

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

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

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

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

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

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

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

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

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

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

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

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

她站起来,往回走。

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

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

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

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

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

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

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

一张宣纸,三个字:

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6.结合小说中对桑的描写,概括桑的形象特点?

(4分)

17.“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8.有人说,本文的结果似乎太过突然,牵强,请结合本文的主旨,谈谈你对文章结局安排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

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Ks5u

后来他到日本。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

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孤负?

”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

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

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

这一变,变得真彻底:

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

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

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

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

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

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

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

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

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

不久他就学佛。

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

我愕然不知所对。

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

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

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

他的生活非常认真。

举一例说:

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

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我说:

“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

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9.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0.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分)

21.有人以“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来评价李叔同的人生境界,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本周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

下面是李军和留学生约翰QQ聊天的对话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约翰:

李军,这个周末我们一起踢足球去,好吗?

李军:

中秋佳节是中国很重要的节日,据说最早是源于人们向月亮女神献祭,但到了现代,中秋只是代表朋友或家人的团圆而已。

在中秋节你们都做什么呢?

有什么特殊的食品吗?

最特殊的食品是月饼。

月饼又称宫饼、团圆饼等,是由祭月贡品发展而来的。

中秋节吃月饼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它预示着团圆美满。

月饼我吃过,有好多种馅儿,很好吃的。

是的,这次我从家里回来一定给你带几块。

太好了,谢谢!

23.下面是“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情况,完成相关内容。

从“流行效力”看,精品品牌是一条①(不超过8个字),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流行效力持久;

仿冒品牌效力直线②(不超过15个字);

流行品牌是圆滑的弧线,③(不超过25个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

无意间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成功道路有多条,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换一条路径,换一种思维,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