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66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QS”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第一、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

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相关食品。

这就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

  第二、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要求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

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必须实施委托检验。

这项规定适合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能有效地把住产品出厂质量安全关。

  第三、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识制度 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

这样做,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和监督,便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自2002年7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首先在全国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这五类产品正式实施"

QS”市场准入制度。

2003年开始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速冻米面"

新十类”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2005年开始,启动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制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3.什么是HACCP?

  HACCP是英文"

HazardAnalysicCriticalControlPoint"

(即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首字母缩写,是一个为国际认可的、保证食品免受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危害的预防体系。

HACCP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Pillsbury公司在为美国太空项目服务、提供安全卫生食品时,率先使用。

1985年经美国科学院推荐,HACCP被行政当局采用。

美国FDA1973年在低酸罐头食品中采用。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发展,到1989年11月,由美国农业食品安全检查局(FSIS)、水产局(NMFS)、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机构发布了"

食品生产的HACCP法则”。

1990年至1995年间,美国相继将HACCP应用于水产品、禽肉产品、果蔬汁、乳制品、糕点、食用油、餐饮等诸多方面。

1999年12月18日美国宣布,对输入美国的水产品及企业强制要求建立HACCP体系,否则其产品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

近年来,中国、欧盟各国、日本、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相继学习,推广了HACCP安全控制系统。

迄今为止,HACCP已被许多国际组织如FAO/WHO、CAC等认可,为世界范围内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准则。

我国对推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已提出了实施要求,将在食品企业率先运行,这将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信誉度,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条件。

 HACCP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基础之上的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的主要控制目标是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它与其他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影响产品安全的关键加工点上,而不是将每一个步骤都放上很多精力,这样在预防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该体系由7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进行危害分析(HA)和确定预防计划措施;

确定关键控制点;

建立关键限值;

监控每个关键控制点;

建立关键限值发生偏离时,可采取的纠偏措施;

建立记录保存系统;

建立验证程序等。

  4.什么是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我国正在推行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管理念的一次更新,和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

  

(1)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出台的背景。

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责任分担”食品卫生安全理念,强调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并认为企业自率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根本措施之一。

并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是食品卫生的第一责任人。

 2002年卫生部根据"

责任分担”理念,出台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意在按照公平、透明、效率的原则,建立的一套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体系。

量化分级管理正是强化了企业的责任,它运用危险性评估原则(确定有关食品的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或把风险减到最低)对企业进行分级和信誉度分级,分A、B、C、D四个等级,按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并对有关卫生水平情况进行公示。

  

(2)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性水平和信誉度确定监管重点。

企业风险性水平和信誉度决定食品卫生水平,分级管理充分考虑了企业自身的因素,对达到良好等级的企业实行以自身管理为主的方式,卫生行政部门将集中卫生监督资源,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存在问题较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②对监督项目进行量化,加强关键环节的重点控制 监督量化是在原有监督项目的基础上,对监督事项进行量化监督项目做出降级处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改进,其生产、质量负责人应重新参加岗位的卫生知识培训。

  卫生部要求:

2004年对所有学校及托幼园所食堂必须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同时要启动餐饮行业和重点食品,如米、面、饮用水等行业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在2006年底前,在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中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5.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有什么区别?

  随着对餐桌安全的重视,人们在购买食品时也逐渐挑选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商品。

目前市场上的"

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等,是由不同部门针对食品安全设置的不同认定标准。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都是安全食品,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它们在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及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了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实行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经有关部门认定,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

广义的无公害农产品包括有机农产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等。

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它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

无公害农产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认证,其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和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经国家认监委决定将韭菜、猪肉、鳗鲡等62种重要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第一批实施认证的产品目录,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

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

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有要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6.什么是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

标签的基本功能为:

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

它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说明的描述。

  7.如何看食品标签?

  

(1)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

所有食品生产者,都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地标注各项内容。

  

(2)标签是否完整。

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

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

必须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时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

  (3)标签是否规范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汉字。

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但必须拼写正确,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须与汉字有严密的对应关系,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食品名称必须在标签的醒目位置,且与净含量排在同一视野内。

  (4)标签的内容是否真实。

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

错误的”:

是指食品标签的设计者由于疏忽或知识的原因在标签上出现的差错。

例如:

将配料表误标成成分表。

 "

引起误解的”:

是指食品标签的内容容易使消费者对食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某厂生产的饼干根据其形状及颜色称为"

多维杏子干”。

消费者会误认为是杏干。

因此,消费者应对标签的内容进行识别。

 8.知道怎样利用食品标签选购食品吗?

  一是从食品标签上标明的食品名称区别食品的内涵和质量特征。

  二是从配料表或成份表上识别食品的内在质量及特殊效用。

  三是从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上识别食品的数量及价值。

  四是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识别食品的新鲜程度。

  五是利用标签的其他内容指导购买。

  9.《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你知道吗?

  2004年5月9日,一项关系到每个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发布了,并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它是以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形式要求生产企业标注食品的质量(包括安全)信息,改变了以前食品标签混乱的状况,使广大消费者知情权得到有效保障,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适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

预包装食品,是指"

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罐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标准要求正确标注标签。

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的内容有:

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标准号。

如果消费者发现并证实其标签的标识与实际品质不符可以依法投诉并可获得赔偿。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强化食品标签的真实性、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自身利益方面加大了力度。

一是不允许企业在标签上利用产品名称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

二是标签上必须标示的文字和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净含量与食品名称必须标注在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同一展示面;

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阅读。

三是产品中添加了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必须标示具体名称。

四是特殊膳食用食品(如婴幼儿食品,糖尿病人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成份,即营养标签。

五是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得另外加贴、补贴和篡改。

六是不得标示封建迷信、黄色、贬低其它食品或违背科学营养常识的内容。

  10.特殊营养食品的标签应注意什么问题?

  特殊营养食品指通过改变食品的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食品。

它主要包括婴幼儿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调整营养素的食品(如低糖食品、低钠食品、低谷蛋白食品)。

  特别规定:

除了标注一般的项目外,还必须标注该产品在保质期内所能保证的热量数值和营养素含量。

  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

对某种疾病有"

预防”或"

治疗”作用;

返老还童”、"

延年益寿”、"

白发变黑”、"

齿落更生”、"

抗癌治癌”或其他类似用语;

祖传秘方”、"

滋补食品”、"

健美食品”、"

宫廷食品”或其他类似用语;

在食品名称前后,冠以药物名称或以药物图形及名称暗示疗效、保健或其他类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