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68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病考试题以及答案5DOCWord格式.docx

14.筛检(screening):

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15.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

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16.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y):

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7.暴露标志(exposuremarker):

与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称为暴露标志,其包括外暴露标志和内暴露标志。

18.效应标志(effectbiomarker):

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性或结构性变化的生物标志。

其包括疾病标志和健康状态标志。

19.疾病分布

20.系统综述

2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

22.自愿报告系统(spontaneousreportingsystem,SRS)

23.医源性传播:

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24.matching:

匹配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25primaryprevention

26.estedcase-controlstudy

27.iskfactor

四简答题

1、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1)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

(3)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

(4)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5)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2.简述RCT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的偏倚

RCT即随机化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基本原理:

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住院病人或非住院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常见的偏倚:

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干扰和沾染、依从性

3.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混杂偏倚?

4.简述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既是一个统一体,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传统流行病学在研究暴露与疾病关系时,常常使用“黑箱”理论直接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

虽然发病和死亡测量可以直接反映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但由于黑箱的存在,使暴露与疾病关系的判断显得缺乏直接证据。

而分子流行病学使用传统流行病学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生物标志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全面阐明疾病自然史,即健康-疾病连续带和暴露-发病连续带,从而揭示“黑箱”秘密,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5.简述遗传流行病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定义:

遗传流行病学是研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以及制订预防和控制对策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疾病发生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作用的方式、后果和预防控制方法。

研究内容:

是否有家族聚集性

家族聚集性产生的原因

疾病在家系中的传递方式

提出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6.简述统计学联系与因果联系的区别:

答案:

统计学联系:

两者的联系消除了抽样误差

因果联系:

必须具备统计学系,同时还必须排除是由各种偏倚引起,并且符合因果推断标准。

7.简述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研究方法

泊松分布判断法,病例报告,生态学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8.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真实性:

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阴性)率,阳性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

可靠性:

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一致性

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9.循证医学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发表偏倚、文献库偏倚、纳入标准偏倚、筛选者偏倚)

10.ADR因果关系评价准则

1时间方面的联系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特异性4联系强度5有否其它原因和混杂因素

11.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经食物传播2经水传播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4其它肠道外途径如昆虫携带等不常见

12.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6)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7)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

(8)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

(9)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10)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13、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或这些)因素的关系。

14、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l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不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

2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

3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

4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

缺点

l由于受回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比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2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

15.简述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

16.简述匹配的条件及目的

17.简述因果推论的基本步骤

五问答或论述题

1.某药物研究机构开发了一种新的降低高血压的药物,动物实验证明此药物是安全有效的,现经FDA批准可进行人群临床试验对其安全性和效果进行评价,假如你是该临床试验的设计者,请你设计一套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剔除标准)

合格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

试验组对照组

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定的观察期

观察结果

2、研究发现重度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200/10万,非吸烟者为12/10万。

试计算重度吸烟与肺癌关联强度的若干指标,并说明其意义。

 

3.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

你作为一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将如何采取调查处理措施

(一)及时报告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调查处理前的准备

人员、方案、调查表格、实验室器材等

(三)听汇报,初步了解疫情

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经采取的措施。

然后与当地协商下一步调查方案。

(四)核实疫情,确认麻疹暴发

结合临床表现和麻疹病例定义核实疫情,采集部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送地区级或省级麻疹实验室检测。

(五)确定和调查麻疹疑似病例

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

(六)描述暴发

1.麻疹暴发情况

2.分析暴发来源

(七)麻疹暴发原因调查

1.评价麻疹疫苗接种率

2.评价麻疹暴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3.开展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

(八)采取处理措施

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如消毒隔离、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从一开始时就应采取,而不必等实验室确认是否为麻疹暴发。

(九)反馈和信息通报

麻疹暴发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调查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为取得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并避免恐慌,应将暴发的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通告有关部门和居民。

另外,还要将有关麻疹暴发疫情向临近县、地区或临近省通报,以便采取共同预防控制措施。

(十)暴发信息的汇总

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

情况介绍,监测方法,暴发描述,暴发分析,控制措施,存在问题,结论与建议。

4.横断面研究提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相关,请设计一研究来验证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因果联系。

答题简要:

研究目的或研究假说

采用哪种研究设计(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人群的要求和定义

如何选取研究队列(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的方法

需要哪些观察指标

如何减少或控制各类偏倚

如何收集及分析资料。

5.试举例说明混杂偏倚的产生,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控制?

混杂偏倚的控制:

随机化:

只适用于实验研究,不仅可能避免已知的混杂,还可能避免未知的混杂作用

限制:

能控制已知的混杂,存在代表性问题

匹配

数据分析阶段:

分层分析,使用回归模型

6、简述结核病的防制策略与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1)减少传染源针对已经感染结核杆菌、并且有很大发病概率的人群进行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

如对HIV感染者、与新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来自高流行区的移民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以减少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①阻止痰菌阳性病人排菌污染空气②降低或杀灭空气中的结核菌③建立传染源与易感者间的屏障

(3)针对未感染人群进行卡介苗接种,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二、治疗性措施

发现和治愈传染性(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推行督导短程化疗以提高治愈率。

7.案例1:

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广州市所有高校中随机抽取一所大学,以该校的2001,2002,2003,2004级在校学生共9268人为调查对象,男4125人,女5143人,纳入标准:

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年龄在17-25岁,在校学生,来自城乡的学生机会均等。

排除标准:

行为异常,有心理疾患,或身体不健康者。

通过对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的填写,以便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的情况。

案例2:

某研究小组从1990年初起,对45岁以上的5000名男性进行观察,当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血压、血脂、心电图、生活习惯等有关内容的测定,然后对其随访,并逐年记录人员的变动情况,发病和死亡登记。

至2000年底研究者发现,在原有高血压的人中,发生脑卒中64人,而血压正常组发生脑卒中25人,请问该项研究属于何种设计。

问:

上述案例1和2各属于何种类型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

上述案例1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案例2属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前瞻性调查)。

现况研究的优点:

1.抽样调查在现况研究中较常用,其样本一般通过随机化从人群中选择调查对象,故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2.现况研究在收集资料完成之后,可按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组比较,即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3.现况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或采样检测等手段收集资料,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现况研究的缺点:

1.现况研究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范围进行调查,疾病与暴露因素一般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2.一般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3.处在潜伏期或临床前期得病人易被误认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得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优点有: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初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又少,又可直接计算各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关联。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队列研究的缺点有: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

同时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和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

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复杂化。

8.试述乙型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参见教材P480和P482)

9.有人进行肥胖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首次因心绞痛而入院后按当前最好标准确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

选取同一医院同期入院,且年龄范围相同,性别比例相同确诊无冠心病的糖尿病病人200例作为对照。

在200例冠心病病人中按身高体重指数(BMI)>

=25kg/m2者诊断为肥胖的120例;

在对照中按同一标准肥胖者100例。

问题:

1.请将该研究结果整理成标准四格表资料。

2.请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OR值。

3.请解释该OR值的含义。

4.根据你所学医学知识,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学的角度对该研究进行评价。

冠心病病例

非病例

合计

肥胖

110

100

210

正常体重

90

190

200

400

OR=(110*100)/(100*90)=1.22

冠心病病人中肥胖的比例是对照组的1.22倍,肥胖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肥胖者的1.22倍

评价:

1.病例对照的选择的合理性:

病例:

病人从新发病例中选取,代表性较好。

但来源于医院,一般不能代表社区病例。

对照:

来源于医院,代表性较差。

对照为糖尿病病人,因肥胖是糖尿病与冠心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

该对照会导致低估肥胖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

2.病例与对照的一致性:

不能评价。

3.有无其它偏倚:

4.结果的可靠性:

存在低估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