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583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6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读后感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

正标题:

居中,用一句比较意味深长的短句,概括题目主旨。

副标题:

在正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上读有感正文:

风头:

开门见山亮观点或简明扼要括内容(120字以内)猪肚:

谈感受。

(四结合)结合自身,结合同学,结合书本,结合历史junyn豹尾:

一句有力而隽永的话,引人深思。

1、点明篇名,抒发感情,点,点,点即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和总的感受。

(字数50字左右)。

(1)作者。

(2)篇名。

(3)总的感受。

开头举例:

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所读文章,总的感受,读后感的开头如:

今天,我们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阅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我感觉到无比仇恨和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情。

读完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被五壮士的行为所感动。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为我所在的国家中国能出现这些如此英勇的壮士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后,感到非常激动,心久久不能平静。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2、紧扣原文,概括内容。

引,引述原作。

它要求简明扼要,概括原文中心,引出某一点或一个警句。

引述的内容要有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自己拟题角度而定。

内容要概括,万万不可照抄照搬原文。

引,今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让我领悟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因为没有到开放的时间,父亲命令我把鲈鱼放回湖中。

三十四年过去了,每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从此,我便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今天,我学了一篇新课文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让我始终忘不掉,给了我许多启发。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儿子从来没去过医院,因为他妈妈是医生。

有一次,儿子病了,妈妈为了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要他自己独自去医院,在这中间母亲也饱受煎熬。

3、寻找感点,叙议结合,议,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想的“点”排列出来。

选取最值得写,和你最想写的“点”。

如何寻找感点,1、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

2、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写。

3、抓住最令你感动的一个人物写。

4、抓住一句或者几句闪光的语言写。

又如: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父爱如山。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被文中那位父亲所表现出来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感点,“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你能找到哪些感点呢?

母亲的角度:

慈爱即鼓励式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与源泉。

父亲的角度:

理性的爱即批评式的爱能让孩子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走上歧途。

作者的角度:

很幸运拥有两种不同的爱,它们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作家。

钓鱼的启示涉及到的感点可以有:

1、原作的中心思想: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长大才能做个有道德的人。

2、感受最深的情节:

就算“我”苦苦哀求,爸爸也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里。

3、最让你有想法的一个人物:

爸爸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同时对孩子要求严格,并且很会教育孩子。

4、最让人受到启发的语言:

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了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狼牙山五壮士涉及到的感点可以有:

赞美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痛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壮士跳崖,英勇牺牲的片段。

班长马宝玉,非常勇敢,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与敌人战斗,临危不惧,是个很好的领导。

圆明园的毁灭从侵略者的角度涉及到的感点:

侵略者太贪婪、太无耻、太可恨了,抢掠别人国家的财宝,还烧毁圆明园;

从清政府的角度涉及到的感点:

清政府腐败无能,没有能力保护祖国。

国家的实力太弱小就会受到侵略。

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出发:

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团结一致,不让外国列强欺负中国人,不做卖国求荣,损害自己国家的事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从父亲的角度出发:

父亲是一个很爱自己孩子,信守承诺,有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孩子勇敢镇定,先人后己,充分信任自己的爸爸,不放弃生存的希望。

从地震灾害本身出发:

我们要把房子建牢固,尤其是学校,这样可以拯救一些孩子。

在地震中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

针对感想,写出“观点句”,可以只议论,可以叙议结合。

叙:

指引用文中读到的内容、片段。

议:

指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

针对感想,写出“观点句”,叙议结合。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

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然后五壮士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

这是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他们宁死不当俘虏,为了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也等于让自己走向死亡,他们这种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以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为例:

叙,议,观点句,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针对感想,写出“观点句”,结合课文议论。

在这里我最佩服的就是班长马宝玉了。

他身为班长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

战斗中他机智勇敢,冲锋在前,沉着镇定地指挥战斗。

在生存和死亡之路面前,依然带领大家保护群众,走向绝路。

子弹快打光了,他又随机应变,让战士们用石头砸敌人。

最后,他第一个英勇跳崖,出色的完成了保护群众的任务。

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议,观点句,针对感想,写出“观点句”,结合课文议论。

我非常欣赏文中的父亲,他是一位很有原则,爱孩子又对孩子要求严格的人。

他经常带孩子去钓鱼,可见跟孩子关系很好,很舍得花时间陪他。

在儿子费了好大劲才钓到一条一辈子难见的大鲈鱼后,却因为鲈鱼禁渔期开放的时间没有到,一定要孩子把鱼放回去。

这是很有原则的,坚决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他明明知道孩子可能会因此恨他,但他为了教育孩子,依然坚持这样做了,这真是一位会教育孩子的父亲。

以钓鱼的启示读后感为例:

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议,观点句,针对感想,写出“观点句”,叙议结合。

在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说:

“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多。

在文中,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中,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这是因为有太多的“诱惑”让小男孩不舍。

这条鱼好不容易才钓上来又那么大,况且旁边还没有人看见。

虽然最终在爸爸的命令下才把鱼放回了湖中,小男孩的内心却是很不舍的。

所以说,要按道德的准则去办事,是不容易的。

叙,议,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点句,4、联系实际,表达情感,联,联联就是联系实际,即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本段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200字左右)

(1)联系收集的资料(由古及今)评价

(2)联系自己的思想、言行、经历评价。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关键。

可概括为一个字:

联。

即联想、联系。

也就是说由所读之书引起、生发的联想、联系。

即:

由此及彼,由事及理,由古到今,由物及物,由物及人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联想、联系。

三“联:

联系实际以拔苗助长为例:

想拔苗助长这样好心办坏事,违背规律遭惩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一天到晚,唠唠叨叨,逼着孩子读书,孩子玩一会儿也成了大逆不道,结果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学习效果很差。

个别家长催孩子学习,甚至把孩子打昏了,这些事情不都和拔苗助长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吗?

注意:

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身以及身边的实际。

联系实际就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来。

情真才能打动人;

感实才有说服力。

如果只是泛泛而谈,空发议论,或者只谈身外之事,自己的思想不沾边,这样的读后感是难以写深刻的。

像这样特殊的父亲有着不同的父爱,而我的爸爸一位平凡的男人,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父爱。

【过渡可以如此自然】:

读永不退缩的证据有感,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我是含着热泪读完这篇文章的。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

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之声。

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

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干脆就放弃了。

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

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作贡献呢?

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联,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楷模。

他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联,5、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结,四“结”:

就是得出正确的结论。

读后感在议论和联系实际时,实际上也得到了结论,但在文章结尾时,还要归纳一下,重申一下正确的结论。

这样既使文章完整,又可以使主题突出。

拔苗助长结尾:

总之,“拔苗助长”违反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必然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天下父母亲切莫拔苗助长!

1、谢谢生命流泪的样子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2、是啊,害怕危险,往往要比危险本身更可怕。

我要做一个勇敢的人。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3、我要向小豆豆刻苦学习学习,小豆豆,你真棒。

我希望世界上有巴学院,因为小林校长理解孩子,他教育方式好,他还有一颗博爱,宽容,仁慈的心,小林校长能不被孩子们喜欢吗?

4、读了丑小鸭后,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人只要有理想,并依靠自己的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因为逆境总是短暂的,奋斗后得来的是幸福的甜果。

精彩开头1、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世界名胜于一体,它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它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有仿造古代诗人诗情画意的建筑,它就是圆明园。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百感交集!

2、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久久不能平静,3、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4、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

圆明园的毁灭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受颇深!

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

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

写好结尾,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结尾举例,读窃读记有感(结尾)窃读记让我知道了: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像朋友一样陪伴我的人生,像钥匙一样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相伴呢?

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例文欣赏,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

(开篇简洁)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祁连队主力,把,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话-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点,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人英勇地跳下悬崖。

这篇文章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

(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整体概述)俗话说得好:

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恰当引用,也是观点句),引,议,的关头,脑海中就只有一种想法:

只要能保护人民群众,和七连部队的主力,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

临行时,荆轲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毅然前往。

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联,此外还有董存瑞,罗盛教这些壮士在危急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他们是多么的勇敢啊!

他们是我心中最钦佩的人!

(结合历史的经验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与书中相近、相似人和事。

),(点明中心,说明感动的原因。

),结,无比的愤怒-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读完了课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

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

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

但我读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愤怒与仇恨!

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万园之园”化成灰烬。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

只有一片废墟!

看到这里,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

我不禁大声地骂到:

“你们这些坏人!

竟敢胡作非为”!

读完文章,我既为失去了圆明,园而感到愤怒,又感到无比伤心。

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相继沦陷。

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

到了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

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

屠刀所向,血流成河。

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杀害了无辜军民30万人!

之后,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洗刷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请不要忘记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

我们青少年只有将这个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

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忘记国耻!

迎接挑战,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

自从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才真正了解到父爱的无私、伟大。

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著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子的动人事迹。

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在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进行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

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

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

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

”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

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也许,我们的爸爸平常对我们的关爱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到父爱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对我们说,班里要进行古诗背诵比赛,让我们把背过的诗打印。

其他人都不屑一顾,我却牢记在心,一回到家,就急忙告诉了爸爸,爸爸一听,立刻给我忙活起来。

晚上,我甜蜜的进入了梦乡,可谁知爸爸努力抵抗着“睡魔”的干扰,依然给我打印着,生怕我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第二天,我一起床,发现爸爸的眼睛变成了“熊猫眼”,妈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我感动极了。

还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自己心爱的玩具、零食,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有时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

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也许,爸爸的爱不是生病时的陪伴和呵护;

不是考试前的千叮咛万嘱咐;

不是睡觉时给我们盖被子的身影。

但是,父爱,同样是伟大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父爱的深厚。

窃读记读后感开学了,我们的第一篇课文是窃读记,这篇课文主要讲林海音小时候,每天在书店里窃读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了解了林海音在书店里窃读的滋味,了解了她读书的苦与乐。

林海音小时候读书十分艰辛,可她还是那么爱读书,文中有几句话用得很好:

“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她对读书的渴望和对知识的热爱。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这句话更是写出了“我”把书当“精神的食粮”。

课文的最后一句:

“这时我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也将鼓励着我勤奋读书,我要把它当着座佑铭。

林海音读书要躲躲藏藏的,我们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看。

林海音为了读书常常站得腰酸脚麻,我们却可以买本书回家躺在沙发舒舒服服地看。

林海音为了读书常常饥肠辘辘,我们则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林海音是怕没书看,而我们是有书懒得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们有些同学和林海音一样爱读书,成绩优异,有的同学课外不爱看书,上课开小差,考试变成“长颈鹿”。

有时我觉得很奇怪,读书是那么多的快乐,为什么有些人却十分厌倦学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如果再不好好学习,时间就会在玩耍中偷偷溜走。

到那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让我们一起向林海音学习,与书为友,勤奋学习吧。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心中不由一怔,顿生感慨。

文章大致讲了“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

两人争吵起来。

在这两种不断的极端断言中,“我”健康成长,最后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在生活中,不少人只会接受赞美和夸奖,讨厌警示、批评。

不错,赞美是人人都爱的,它会令人有种自豪感、成就感。

但是,接受过多赞美的人,往往听不进忠言,会骄傲自满,一意孤行,自认为不可一世。

这种成就了一点就飘飘然的人,最终会失败。

而过多地接受责备,也不好。

受责备过多的人,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事事优柔寡断,不敢尝试,生怕自己不行,会把事情做砸。

离成功就算只有一步之遥,他们不会昂首向上,而是再三怀疑自己,思量着自己是要还是不要,然后在思量中坐等机会消失。

若文中的作者写出的每篇文章他父母都说“糟糕透了”,那他还能继续写作吗?

他还能成功吗?

所以,赞美和批评都必须有,形成互补,良性循环。

我们不能嫌弃批评,也不能依赖赞扬。

虽然批评会让你沮丧,但忠言逆耳,你会发现有时也很有用;

虽然赞美会让你开心,坚定信心,但太多的赞美会让人安于现状止步不前。

很好地接受批评和赞美吧!

这样,成功就离我们更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