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599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0年初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041Word文件下载.doc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

(二)内容解析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并且能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学好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内容,同时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全等变换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也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全等三角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之一.本章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出现证明和证明格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定理内容的规范化书写,并在例习题中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几种判定方法,是作为基本事实提出来的,通过画图和实验,让学生确信其正确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三课时,主要探究利用“角边角”和“角角边”两种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简单应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仅是“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方法,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几何图形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

掌握角边角和角角边两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简单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目标

1.掌握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简单应用.

2.学会分析法、综合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二)目标解析

1.使学生掌握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会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有关的证明及应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找论证思路,学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探究特殊角度、特殊边长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数学事实,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通过习题变式,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探究本课的两个判定方法,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合情推理方面还存在欠缺.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边边边和边角边判定之后,继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探究的思路,也经历过一些探究的过程:

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归纳总结、巩固应用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研究方法.另外,由于本节课所探究的两种方法,其图形不易辨别,那么,学生如何分析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清晰地表达数学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应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教学难点是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的应用及规范化书写.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例题变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结合操作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动手画图、观察猜想、总结归纳,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了“三边”对应相等和“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情况,得到了两种判定连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本节课,继续探究“两角一边”对应相等的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回顾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了解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问题1先在一张纸上画一个△ABC,然后在另一张纸上画△DEF,使EF=BC,∠E=∠B,∠F=∠C.△ABC和△DEF能够重合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图步骤,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同学之间观察对比,通过两个三角形叠放到一起,引导学生观察、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让学生明确已知两角及夹边怎样画出三角形.通过学生展示作品,以及同学之间观察对比,让学生确信结论的正确性.

问题2对于任意的两个三角形,当满足“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能够全等吗?

教师用电脑展示,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学生总结得到角边角判定方法,教师给出符号语言的规范格式,强调“对应”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对两个三角形所满足条件的直观感知,使学生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应用新知,探究归纳

问题3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如图1,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

你能利用角边角证明你的结论吗?

A

B

C

D

E

F

图1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找寻方法.师生共同总结角角边的判定方法,给出符号语言的规范格式)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尝试运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个条件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4.拓广探索,综合运用

图2

实际问题李明、张强两位同学在一起

踢球,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装饰玻璃踢碎

了,摔成了三块,如图2所示,两人商量给

人家赔偿.你能告诉他们只带其中哪一块去

玻璃店,就可以买到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口述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巩固判定方法,同时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图3

例题如图3,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

∠B=∠C,求证AD=AE.

(由学生分析,教师展示解答过程,并用电脑演示两

个三角形“重合”的过程)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所学的判定方法,并通过规

范书写格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通过观察三角形“重

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相辅

相成的关系.

练习1D

1

2

3

4

(C)

图4

如图4,已知∠1=∠2,∠3=∠4,

求证AD=AE.

(学生练习并展示解答过程,教师提问:

本题其他

的证明方法吗?

由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所学的两种判定方法及规范书

写格式.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

问题的方法.

练习DB

图5

2如图5,已知∠1=∠2,∠B=∠C,AB=AC,“AD=AE”的结论仍然成立吗?

若成立,请给出证明;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学生完成本题的分析和解答,并展示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变式,使学生体会利用“两角一边”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3、图4和图5,用电脑演示,关注它们

之间的联系.

O

图6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本质含义.

思考题1在上述例题中,如图3,还存在哪些相等的线段?

思考题2在上述例题的基础上,若BE与CD交于点O,且

连接AO,如图6,则图中存在几对全等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和发散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问题4你能总结一下有几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方法满足的条件)

问题5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我们还学过哪种不一定全等的情形?

(学生思考,并举出反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思考、回顾、梳理判定方法,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加深学生对各种判定方法的理解,明确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验几何”与“推理论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6.布置作业,及时反馈

必做题课本13页1题、2题,15页5题、6题;

选作题课本27页9题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作业,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选作题的安排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在△ABC与△CDA中,AB∥CD,AD∥BC,

求证AB=CD,AD=BC.

第4题图

第2题图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将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训练学生能够将已知的平行条件进行转化.

第1题图

2.如图,已知AB∥DF,BC∥DE,AE=FC,那么AB与DF、

BC与D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与例题、练习中条件的转化方法相类比,

让学生体会转化、类比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如图所示,若AE=FC,BC∥DE,那么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能够得到AB=DF?

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条件开放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

这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的有关知识,因此学生不难发现这组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平移变换实际上也是一种全等变换,并与例题相呼应.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