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614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格式.doc

2、锥体:

分为棱锥和圆锥

(1)棱锥

①相关概念(如图1-1-5所示)

棱锥的多边形叫做棱锥的底面,如四边形ABCD。

棱锥除底面以外的各个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如△OAB、△OBC、△OCD、△ODA。

C、侧棱:

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如OA、OB、OC、OD。

D、顶点:

棱锥中各个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如点O。

E、高:

棱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高。

A、按底面是否为正多边形且顶点与底面中心的连线是否与底面垂直分为:

正棱锥与斜棱锥。

(如图1-1-6所示)

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如图1-1-7所示),它们的底面图形的形状依次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③正棱锥的性质

A、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面是等腰三角形且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B、正棱锥的侧面都相等。

④元素间的关系

A、底面多边形的边数n确定该棱锥是n棱锥;

B、n棱锥只有1个顶点,2n条棱,n条侧棱,(n+1)个面,n个侧面。

(2)圆锥

①相关概念(如图1-1-8所示)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OA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条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其中OA叫做圆锥的轴;

OA的长叫做圆锥的高;

点O叫做圆锥的顶点;

点O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如OB,叫做圆锥的母线;

AB旋转形成的圆叫做圆锥的底面;

OB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②圆锥与棱锥的异同

A、相同点:

都只有1个底面、1个顶点、1条高;

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以高的1/3。

B、不同点:

圆锥的底面是圆,棱锥的底面是多边形;

圆锥的侧面是光滑的曲面,棱锥的侧面是有一条边互相重合的顺次相连的三角形。

3、球体

二、图形的构成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面分平面与曲面,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线分直线和曲线,线与线得到点。

第2节展开与折叠

一、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多边形和一些长方形组成的。

沿棱柱表面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组合方式的表面展开图。

(以正方体为例)

1、四个面连成一排的(如图1-2-1所示)

2、三个连成一排的(如图1-2-2所示)

3、两个面连成一排的(如图1-2-3所示)

二、圆柱的展开图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另一条邻边是圆柱的高。

2、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侧面)组成的。

三、圆锥的展开图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其中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母线长,而扇形的弧长则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底面)和一个扇形(侧面)组成。

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

一、截面

1、概念:

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2、形状:

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

二、截一个几何体所得截面的形状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

(1)平面经过正方体的三个相邻的面,则截面是三角形(如图1-3-1所示)

(2)平面经过正方体的四个面,则截面是四边形

①截面是正方形(如图1-3-2所示)②截面是长方形(如图1-3-3所示)

③截面是平行四边形(如图1-3-4所示)④截面是梯形(如图1-3-5所示)

(3)平面经过正方体的五个面,则截面是五边形(如图1-3-6所示)

(4)平面经过正方体的六个面,则截面是六边形(如图1-3-7所示)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

(1)截面是圆(如图1-3-8所示)

(2)截面是长方形(如图1-3-9所示)

(3)截面是椭圆(如图1-3-10所示)(4)截面是梯形(如图1-3-11所示)

(5)截面是拱形(如图1-3-12所示)

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1)截面是圆(如图1-3-13所示)

(2)截面是椭圆(如图1-3-14所示)

(3)截面是三角形(如图1-3-15所示)(4)截面是拱形(如图1-3-16所示)

4、用一个平面去截球体,所得的截面都是圆。

第4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一、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名称

几何体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圆锥

正四棱锥

【说明】

(1)在所有几何体中,只有正方体和球的三种视图是完全相同的。

(2)圆锥的俯视图中有一个点表示圆锥的顶点。

二、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1、根据俯视图的形状确定主视图和左视图

(1)先根据俯视图摆出几何体,再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2)先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列,再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2、根据三种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1)长、宽、高的关系

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

主视图与左视图高相等;

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2)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

①根据主视图分清几何体各部分上下和左右的关系;

②根据俯视图分清几何体左右和前后的关系;

③根据左视图分清几何体上下和前后的关系。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1节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正数: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面放上“+”表示正数,但“+”常省略不写。

2、负数:

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在正数前面放上“—”表示负数,而“—”不能省略。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2)“+”可以省略,“—”不能省略。

二、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比如向东记作“+”,则向西记作“—”,如果向东记作“—”,则向西记作“+”,但习惯上把“前进”、“上升”、“收入”等具有向上趋势的量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等具有向下趋势的量规定为负。

如下表所示:

符号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额

盈余额

上升高度

零上温度

增加量

前进路程

海平面以上

支出额

亏损额

下降高度

零下温度

减少量

后退路程

海平面以下

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一定不要忘记单位。

三、有理数

1、相关概念

(1)正整数:

正数中的整数叫做正整数。

(2)负整数:

负数中的整数叫做负整数。

(3)整数:

正整数和负整数还有零统称为整数。

(4)正分数:

正数中的分数叫做正分数。

(5)负分数:

负数中的分数叫做负分数。

(6)分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7)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分类

(1)任意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所以属于分数。

(2)通常把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把负数和零统称非正数。

正整数和零统称非负整数,又叫做自然数,负整数和零统称非正整数。

第2节数轴

一、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3)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和单位长度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的。

2、画法

(1)画一条水平直线;

(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原点,表示O;

(3)一般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如图2-2-1所示)。

【说明】①单位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选取,但必须统一。

②确定单位长度时,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每隔两个(或更多)单位长度取一点,如图2-2-2所示。

3、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零用原点来表示。

(2)正有理数都可以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

(3)负有理数都可以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

二、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说明】①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②右边的正数大于左边的正数,右边的负数大于左边的负数。

③可以用a>0表示a是正数,反之,若a是正数,则a>0;

同理,可以用a<0表示a是负数,反之,若a是负数,则a<0。

第3节绝对值

一、相反数

1、相反数的定义

(1)相反数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如图2-3-1所示,2与—2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代数定义: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说明】①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②“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不能把它漏掉。

③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

2、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用a表示一个数,a的相反数是—a。

如6的相反数是—6,—8的相反数是—(—8)。

【说明】①若a表示一个正数,则-a表示一个负数,a与-a互为相反数。

②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或a=-b,反之亦成立。

3、多重符号的化简

(1)在一个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仍然与原数相同。

如+5=5

(2)在一个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

如—(—3)=3

【说明】①多重符号化简,只需考虑负号的个数,而不必考虑正号的个数。

②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最后符号为正;

当负号个数为奇数时,最后符号为负。

二、绝对值

1、绝对值的定义: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1)绝对值的实质是距离,所以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2)从数轴上看,离原点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

离原点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2、绝对值的表示方法

用a表示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a|”。

3、绝对值的性质

(1)绝对值的非负性,即|a|≥0

(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说明】①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应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

②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4、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4节有理数的加法

一、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如3+2=+(|3|+|2|)=5

(2)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如-3+(—2)=-(|—3|+|-2|)=-5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当正加数的绝对值大于负加数的绝对值时,和为正,并用正加数的绝对值减去负加数的绝对值。

如5+(-3)=+(|5|-|-3|)=2;

(2)当负加数的绝对值大于正加数的绝对值时,和为负,并用负加数的绝对值减去正加数的绝对值。

如5+(-8)=-(|-8|-|5|)=-(8-5)=-3;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如2+0=2,-3+0=-3,0+0=0。

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b+c=(a+b)+c=a+(b+c)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两个”和“三个”都是概数,对于两个以上或三个以上也适用。

(2)加法结合律中的结合方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②同号的几个数;

③能凑整的几个数;

④同分母的几个数

第5节有理数的减法

一、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步骤

1、把减号变为加号,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2、把变化后的式子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再结合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第6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将和式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形式。

3、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水位的变化

解题时要注意分清以谁为0点,高的记为正数,低的记为负数,然后再求出两高度的差。

第7节有理数的乘法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1)两个正数相乘积为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如3×

2=+(|3|×

|2|)=6

(2)两个负数相乘积为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如-3×

(-2)=+(|-3|×

|-2|)=6

(3)正数与负数相乘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如2×

(-3)=-(|2|×

|-3|)=-6

2、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如6×

0=0,—3×

0=0,0×

0=0。

【说明】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A、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B、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②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是0,则积为0。

二、倒数

1、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2、倒数的性质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没有倒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倒数也互为相反数。

三、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a·

b=b·

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c=(a·

b)c=a(b·

c)

3、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ac

(1)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广为a(b+c+d+…n)=ab+ac+ad+…+an

(2)乘法分配律还可以逆用:

ab+ac=a(b+c)

(3)乘法结合律中的结合方法:

①互为倒数的;

②能约分的;

③能凑整的;

④有共同因数的。

第8节有理数的除法

一、有理数除法法则

1、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1)0不能作除数,0作除数无意义。

(2)一般来说,两数能整除时,应该选择法则1;

两数不能整除或除数为分数时,应选择法则3。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用1除以一个数,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

(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只要用1除以这个整数即可。

(2)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3)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该分数的倒数即可。

n个a

第9节有理数的乘方

一、乘方的意义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即a×

…×

a=an,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1)一个数可以看作它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2)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用括号将底数括起来,例如(-2)3,()2。

(3)特别地,当n=2时,a2读作“a的平方”;

当n=3时,a3读作“a的立方”。

二、乘方的运算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3、0的正数次幂都是0。

(1)1的任何次幂都是1。

(2)-1的奇数次幂等于-1,-1的偶数次幂等于1。

(3)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即a0=1(a≠0)。

(4)(a≠0,p≠0)

第10节科学记数法

一、10n的意义

n个0

101=10,102=100,103=1000,即101等于1后面加1个0,102等于1后面加2个0,103等于1的后面加3个0,所以10n等于1的后面加n个0,即10n=100…0(n为正整数)。

二、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第11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有理数运算,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多级运算,先做第三级运算,再做第二级运算,最后做第一级运算。

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2)有括号时,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进行运算。

(3)有理数混合运算可以以加减号为界,把式子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单独运算。

二、有理数混合运算律

a+b=b+a

a+b+c=(a+b)+c=a+(b+c)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第12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计算器的认识

1、计算器的特点:

运算快、操作简便、体积小

2、计算器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

3、功能键

ON是开启计算器键DEL是清除键(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

+—×

÷

=……是运算键123……是数字键

SHIFT是第二功能键AC是清除键(清除所有显示的数与符号)

二、计算器的使用

使用计算器时要先开启计算器ON键,以接通计算器的电源,然后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按运算键,最后按=键,此时显示器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

停止使用计算器时,要先按SHIFT键,再AC按健,以切断计算器的电源。

三、近似数及其精确度

所谓近似数,就是与实际接近的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

一般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例如:

=3.333…

结果取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

结果取3.3,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

结果取3.33,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

依次类推,精确到千分位、万分位……(或精确到0.001,0.0001……)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1节字母表示数

一、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1、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公式

(1)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有s=vt

(2)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V表示体积

①圆的周长:

C=πd=2πr(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

②圆的面积:

S=πr2(r表示圆的半径)

③长方形的周长:

C=2(a+b)(a、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④长方形的面积:

S=ab(a、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⑤长方体的体积:

V=Sh(S、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

⑥圆柱的体积:

V=Sh=πr2h

(S表示底面圆的面积,r表示底面圆的半径,h表示圆柱的高)

⑦圆锥体积:

(S表示底面圆面积,r表示底面圆的半径,h表示圆柱的高)

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a与b的和”可以表示为:

a+b

(2)“a与b的差”可以表示为:

a-b

(3)“a与b的积”可以表示为:

b或a·

b或ab

二、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

1、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2、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时,字母的取值要保证使这个问题有意义,且符合实际意义。

3、在同一问题中,相同的字母必须表示相同的量,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4、表示数的字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