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709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docx

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对平面与半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能力目的:

学会折剪的基本方法,用平面的纸制作成半立体造型,培养学生动作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

陶冶审美情趣,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

教学重点 

剪纸的基本技法及组合。

教学难点 

剪纸作品的设计思路。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1、欣赏引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剪纸作品

2、让学生选择一件作品,分组探究其制作方法,可以试着折一折,剪一剪。

3、 

各小组汇报探索的结果,教师给以点拨、释疑,师生共同归纳出基本技法。

4、教师演示、讲解各种折剪发法,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技法的多样性。

2、剪纸练习 

1、学生在学习了解基本的折法和剪法的基础上,试着进行剪纸练习,剪一件作品。

2、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剪纸发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果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的剪法,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向全班同学推荐。

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设计构思、制作方法、形式等方面介绍。

3、合作创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剪纸作品合成一副新的画。

4、课堂小结 

5、学生讨论发言:

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剪折的鱼 

折剪的基本方法

第六课 

新颖的眼镜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眼镜的有关知识和用途特点,掌握眼镜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副新颖的眼镜,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爱艺术。

学会设计一副新颖的眼镜。

眼镜造型的创新设计。

1、实物演示,激情激趣。

1、上课开始,教师戴着眼镜走进课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2、教师摘下眼镜。

引导学生回答 

(1)同学们知道眼镜有什么用途吗?

(2)说说眼镜的种类 

2、讲授新知,增加认识。

1、教师展示收集的各式眼镜。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形象资料,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说说眼镜有什么使用功能,打算设计创作具有什么使用功能的眼镜。

3、学生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讲解各种眼镜的种类和使用功能。

眼镜有许多种类,它能让视力不好的人看得清楚(如近视眼镜、老花镜),能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伤害(如有色眼镜),能使人在在深水中看清东西潜水镜,能帮助人看清远距离的物体的望远镜等。

5、欣赏课本上眼镜作品,看看用了些什么材料,制作的款式有什么不同?

6、小组自学课本上的制作步骤。

7、教师小结制作步骤。

三、联想设计,标新立异。

1、常见的眼镜是对称的,有两个镜片。

反之?

?

2、同学交流:

自己准备设计制作一副什么样的眼镜,有什么功能?

3、教师讲作业要求。

学生使用绘、剪、粘、卷等手段设计制作 

4、教师巡堂指导。

5、展示交流与点评。

(眼镜表演秀,评选作品) 

6、板书设计:

新颖的眼镜 

眼镜种类:

近视眼镜、老花镜 

有色眼镜 

潜水镜 

望远镜

第七课 

可爱的玩具

1、认知目标:

能利用线描的形式描绘人物半身或全身像。

初步具备描绘人物特点、表达人物表情的技能。

能通过记忆或想象画自己亲爱的人的形象,培养绘画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趣。

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用线表现的形式描绘人物形象。

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更好的概括表现人物形象。

1课时 

1、表达情感,亲情体验。

1、教师出示线描作品《亲爱的爸爸》,请同学猜猜他是谁,在做什么?

(教师小结) 

2、在你熟悉的人中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小组讨论) 

3、学生上台说说最亲爱的人。

4、教师小结: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同学们要爱我们的家人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

2、回忆外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

1、请同学欣赏课本学生作品,观察画面主要表现了脸部的哪些特征。

2、人物的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面部特征、动作及表情等方面分析)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亲爱的人的脸形、发型、着装、生活习惯等。

4、教师讲授绘画步骤:

(1)构思。

构想自己要描绘的人物形象。

(2)构图。

以半身像为主,基本定好位置。

(3)刻画。

用流畅的线条将脸形、五官、表情、动作及服饰表现出来。

3、艺术实践,教师指导。

1、学生用线描方法 

,画最亲近的人的半身或全身像。

2、教师巡堂指导。

4、表达感受,审美评价。

1、学生进行作品互评。

(评价标准:

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疏密有变化、线条有个性等。

2、教师简评作业情况,肯定学生成绩。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最亲近的人,或表达欣赏同学作品后的感受。

可爱的玩具 

猜猜他是谁,在做什么?

你熟悉的人中你最喜欢谁?

第八课 

画身边的小物件

1、认知的目的:

认识线条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学会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

掌握用线条表现形状特征的的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事物。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线条造型表现的发法,并用这个发法表现身边的小物件。

教学难点:

线条的流畅及小物件的特征的掌握。

学习时间: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出示线描的范作,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认识线描作品。

2、欣赏比较,加深认识。

1、教师出示用色块造型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思考:

线造型作品与色块造型的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学生分组讨论。

3、每组派一二学生代表说出答案。

4、教师小结,讲解两种表现形式的异同,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单色线条表现的作品也很美。

3、教授新知,示范过程。

1、教师出示学生常见的小物件,讲解写生的方法步骤:

(1)观察。

认真观察要表现大胆物体的外形特征。

在纸上定出要表现的物体的大体位置注意构图位置要适中。

(3)写生描绘。

先画外形,后画局部。

(4)检查整理。

查作品是否与要表现的对象形似,补漏。

2、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件,仔细观察,为写生做好准备。

4、写生练习,大胆表现。

1、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写生练习。

2、学生最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5、作业展示,相互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业,相互评价。

6、 

教师课堂小结。

画身边的小物件 

线条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 

用线条表现形状特征的的方法

第九课 

过马路

1、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重叠、构图等知识,了解简单构图,大胆表现人物动态及事务的特隐性目标征,提高表现能力。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快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构图知识,学习表现大街上的人物和车辆 

人物动态的表现。

一、聆听导入 

播放录音,学生分辨这是什么声音,引出课题“大街上”。

二、传授新知 

1、教师板书“清晨的大街”,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大街上有些什么?

教师小结:

交通设施(红绿灯、交通护栏)有建筑物、车辆,各行各业的人物。

2、分析人物的动态和神情。

(包括衣着、发型、面部特征)。

3、回忆节庆大街上的景物人物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4、学生描述发生在大街上的趣事。

三、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热闹的大街》。

2、欣赏小朋友作品,分析车辆,行人的动态、神态,画面构图等。

四、实践与探索 

1、教师演示: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后面,能够产生前后的感觉。

然后画在黑板上。

2、再次欣赏学生作品《满载而归》。

引导思考作品是如何运用重叠进行主题表现,如:

人物的大小、位置、视线等。

五、游戏。

六、集体创作。

以“大街上”为主题集体创作一幅画。

在一张画里怎样表现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

七、展示与评价。

清晨的大街

大街上有些什么?

第十课 

漂亮的纸袋 

认识纸袋在生活中的用途,学会设计制作纸袋方法,并对纸袋进行建贴、绘画等装饰。

体验“物以致用,物尽其用”的设计应用理念,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合理选材、用材,学会用纸设计制作纸袋的方法。

有创意的纸袋造型设计,用剪纸、绘画手法对纸袋进行有创意的美化装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工具材料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况, 

2、教师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徒手一次全部拿走摆放在讲台上的一个篮球、五个乒乓球、一副羽毛球拍、一本字典、一个文具盒、一把剪刀等物品。

3、教师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拍、字典 

文具盒等放进一个大网袋,可是乒乓球从网眼里掉了出来。

教师要换一个大布袋,这下把所有物品全部拿走了。

4、教师请几个学生讲述袋子的用途。

5、教师对袋子的用途作些补充,引入课题。

二、认识纸袋,传播新知。

1、教师出示一个没有装饰过的纸袋,把一本字典、一个文具盒、一把剪刀、一瓶胶水放进去,拎着在讲台上走动,示范用纸做成的袋子亦可以携带很多东西,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激起学生动手试一试的欲望。

2、教师把几个纸袋分发给学生传看,让学生了解做纸袋的方法。

3、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设计制作纸袋的方法。

4、教师讲授、示范设计制作纸袋的方法 

(1)构思:

做一个什么形状的纸袋。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材进行构思) 

(2)选材 

(3)制作:

把纸对折或反复折,画纸袋外形;

画纸袋提耳;

剪型;

用胶水把纸袋的各部件粘贴组合。

三、设计创作,大胆实践。

1、教师讲述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示范的纸袋制作方法进行纸袋外形设计与制作。

袋子外形可以是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不规则多边形等。

2、学生自主设计创作。

第十一课 

小玩偶 

教学目标 

认识玩偶是我国明间传统工艺的一个种类,学习小玩偶基本实物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运用手工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玩偶,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培养对祖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学习设计制作一个玩偶造型。

进行有创意的玩偶形象的构思、设计与制作。

1、激情表演,知识导入。

1、教师表演小玩偶剧。

2、板书课题。

3、讲述玩偶有关知识:

玩偶的来历、玩偶表演故事。

4、小玩偶剧的玩偶是老师做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小玩偶玩耍或即兴表演节目。

2、欣赏作品,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图 

思考并讨论:

课本上的玩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能看懂是怎么制作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三、示范制作,讲授新课。

1、学生自学28页制作虎头玩偶。

2、教师讲述设计制作玩偶所需的工具材料、学生制作存在的问题。

3、教师示范玩偶的基本方法。

四、设计制作,勇于探索。

1、制作要求和要领。

2、学生制作,教师巡堂。

五、作品展示,评述评价。

1、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创意构思。

2、师生评价作品。

3、教师小结。

4、收拾整理桌面,清理教室。

玩偶的来历 

玩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第十二课 

小挂饰 

1、认识目标:

了解动感雕塑的艺术形式,初步掌握平衡知识并运用到创作中去。

学习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艺术造型,并运用平衡知识使它们能平衡悬挂起来或支撑在某一物体上。

了解动感雕塑的艺术形式,尝试运用平衡的原理制作一件悬挂的作品。

掌握平衡知识并运用到创作中去。

1、组织教学,认知导入。

1、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2、演示杆秤秤东西的过程。

3、讲述平衡知识。

二力平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相等。

2、欣赏雕塑,认识动感。

1、欣赏课本中作品。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会摆动的雕塑作品。

问:

它为什么会摆动?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知识?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讨论,然后请代表讲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

3、讲授新知,感受过程。

1、教师分析自己的示范作品。

2、教师讲授设计制作作品的方法步骤:

自己要设计制作一个怎样的作品。

(2)按构。

思在纸上进行图样设计。

(3)制作。

选择合适的材料按图样制作。

(4)组合。

把制作完成的作品用绳子协好,找准平衡点,悬挂或支撑起来。

四、设计创作,大胆创新。

1、讲述制作要求。

5、作品展示,演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请创意好的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

雕塑的艺术形式 

二力平衡 

第十三课 

我熟悉的动物 

1、认知目的:

初步了解纸版画,并能掌握简单的纸版画制作方法,表现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

培养学动手动脑的协调能力和动脑能力。

创作作品与版面制作 

纸版画版面的构成 

一、激发兴趣,激示课题。

1、教师出示多种动物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

畅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出示纸版画,点明课题。

二、观察思考,体验感受。

1、欣赏简单的绘画作品和纸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看看他们在绘制方面有什么不同。

2、小组研究:

教师将纸版画作品和作品的版面,分到各小组观摩、感受纸版画制作的过程。

3、自学15页制作方法

(1)画稿。

(2)制版(3)印制。

三、创作设计,实践体验。

运用纸版画制作的方法,大胆创作一副以动物为主题的创作。

1、构思构图。

2、纸版画的版面制作。

3、版面制作完后,待胶水干后进行作品印制。

四、表达感受,审美评价。

1、谈谈创作作品的感受。

2、欣赏同学作品的感受。

3、教师简评优秀作品,肯定学生成绩。

五、拓展 

1、 

鼓励学生用制作纸版画的技法完成其他作品。

2、装裱作品,装饰环境。

制作方法:

(1)画稿。

(2)制版 

(3)印制

第十四课 

鼓声咚咚响 

1、初步了解鼓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民俗文化。

2、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动态。

学习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热闹场景。

画面人物的动态和构图安排。

一、实物演示,激情导入。

1、教师把鼓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们说说台上的鼓是什么鼓。

2、教师用手掌拍鼓,节奏时快时慢,时强时弱,。

3、教师讲解台上是什么鼓?

二、欣赏剖析,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图片。

2、提问:

同学们参加过学校鼓号队吗?

见过少数民族打鼓吗?

3、小组讨论:

鼓有什么作用?

4、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简单总结,讲授本课新知。

三、学生创作,大胆表现。

1、几个学生为一组,集体创作一幅画,表现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场面。

2、学生进行创作。

3、教师巡堂。

教师在巡堂辅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构思,适当夸张。

四、作业展示,共同评议。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3、教师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以鼓励为主,及时指出一些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并对本课学习作总结。

我国民间民俗文化 

第十五课 

实用美观的竹器 

1、知识目标:

认识竹器的多种用途,初步学习用色单线描绘物体,表现造型 

学会用疏密有致的线条表现各种竹器,体会线条造型的快乐。

3、亲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线描描绘一两种竹器。

画面线条的有序组织。

一、观赏竹器,激发兴趣。

1、检查学生带来的小竹器,挑选外形独特,编织细致的竹器展示。

2、学生介绍自家竹器的名称和用途,导入本课。

2、讲授知识,开拓视野。

1、展示线描的竹器写生作品。

2、学生分组欣赏范作,并讨论线描的表现方法。

3、讲述小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植物语人类的关系,竹子与人类关系。

5、示范表现方法:

(1)用铅笔勾画草图 

(2)描绘外形 

(3)表现纹(示范表现几种编织方法)。

三、观察描绘,正确表现。

1、讲述作业要求 

2、对自己带来的竹器进行描绘写生。

3、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表现方法。

四、作品展示与点评。

1、学生评价 

2、教师讲评作品好的理由与不足。

五、小结。

表现方法:

(3)表现蔑纹(示范表现几种编织方法) 

第十六课 

小小钟表店 

了解钟表知识,掌握简单的设计方法,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美观的钟表。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渗透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制作造型新颖的钟表。

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装饰美化钟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多个钟表,找找钟表的特点。

2、简单介绍钟表知识。

中国古老的计时器具,钟表的制造,在中国可以追溯到距今近两千年的汉代,当时我国的宋朝科学家苏颂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

它在钟表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钟表的发展史大致分三个演变阶段:

1、从大型种向小型种演变;

2、向代表过渡;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

二、学习新知。

1、互动游戏“一分钟能做什么?

” 

(1)学生看时间,教师剪钟表轮廓。

(2)教师看时间,学生比赛剪自己喜欢的造型,造型力求尽量简单。

2、制作钟表。

学生将时针、分针、配在剪好的钟面上,初步完成钟表的造型。

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求新求异。

3、欣赏范作,观察作品是怎样结合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4、小结装饰方法:

用剪、画的方法装饰,用不同实物装饰等。

三、 

学生制作,教师巡堂。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设计创意。

2、师生点评。

五、收拾整理,清洁卫生。

钟的形状有那些?

钟的结构:

表盘,时针、分针、秒针 

第十七课 

走进昆虫世界 

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结构特点,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立体和半立体的昆虫。

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创作表现美丽的昆虫。

增强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爱护昆虫的意识。

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昆虫。

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有创意的昆虫。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

目前世界科学家描述过的名称种类有几种?

(85万)中国有几种?

(7万)因此,有人估计,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约有200—300万种。

2、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昆虫,并说说这些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

3、学生模仿昆虫的叫声,如知了、蜜蜂等。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昆虫,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花纹、动态等,认识昆虫的特征。

2、小组讨论:

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及共性和不同特点。

昆虫花纹的颜色的对称型。

昆虫的生理结构及特点。

昆虫的身体分有三部分:

头部,包括口器及一对触角;

胸部,长着三对足和一对翅膀;

腹部。

一生中有变态。

有透明膜和有特明膜和网状的翅脉。

这是昆虫区别其它节肢动物的特征。

3、欣赏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方法的昆虫作品。

4、小组讨论:

作者是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昆虫的?

用了哪些材料?

你能看出是怎样制作的吗?

5、教师归纳制作方法。

6、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的昆虫。

三、学生设计制作。

1、作业要求: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构思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昆虫。

4、作品展示。

5、五、课堂小结。

1、思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什么?

了解到什么?

2、收拾整理,清洁卫生。

第十八课 

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学习十二生肖的基本知识,懂得其名字和排序。

学习设计制作一个生肖的工艺品。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熟悉十二生肖的名字和排序,设计制作一个生肖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