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715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

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B.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等。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如丹麦有利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UPS、TNT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纷纷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例如,中国发展规模较大的准物流企业——中外运集团在与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合作中,根据客户市场的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变化,不断规范、调整和创新企业的物流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服务内容从简单空运发展为全程物流服务,服务区域从天津市场扩展至全国,服务规模从最初的几笔货物发展到每月数百吨,成为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最主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

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方面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

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2)上海物流业发展状况

★经济长时期的稳定快速增长促进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也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改革开放使上海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对物流的巨大需求,上海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

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行业都有较快发展,参照深圳等地的大口径统计方法,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十年来物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

1999年上海市物流业增加值达百670.48亿元,占全市GDP的16.6%,比1990年增长了6倍,年均增幅达22.3%物流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为1.1:

1。

其中邮电通讯业增长最快,10年来年均增幅达到45.8%在物流业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的3.4%上升到1999年的16.59%,说明通讯领域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作用(见表1-1)

表1-1:

1990—1999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的构成分析(单位:

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

总值

物流业增

加值

(占GDP

的比重)

交通运输

(占物流

业增加值

仓储业

邮电通讯

批发和零

售贸易

1990

756.45

109.65

(14.50%)

55.3

(50.43%)

3.14

(2.86%)

3.73

(3.40%)

47.48

(43.30%)

1995

2462.57

368.38

(14.96%)

109.45

(29.71%)

11.33

(3.08%)

48.98

(13.30%)

198.62

(53.92%)

1998

3688.2

616.22

(16.71%)

124.97

(20.28%)

14.86

(2.41%)

104.59

(16.97%)

371.8

(60.34%)

1999

4034.96

670.48

(16.62%)

145.15

(21.65%)

15.62

(2.33%)

111.2

(16.59%)

398.51

(59.4%)

增幅

20.4%

22.3%

11.3%

19.5%

45.8%

26.7%

★交通运输能力大为提高,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物流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形成了上海港、上海站、浦东虹桥国际机场等海陆空重要枢纽,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骨架的联结陆海空主枢纽的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很大提高,以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上海港口和航运的基础设施已广泛改善,现有生产专用泊位273个,公用码头生产泊位138个,内港口11个,泊位码头2937个,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初成体系;

上海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机场的城市,虹桥国际机场属国家一级民用机场,设计年客运吞吐能力960万人次,货运仓库年处理能力9.6万吨,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跑道一条,设计年就吞吐能力2000万人次,货运仓库吞吐能力75万吨,浦东国际机场的运行,大大增强了上海空港基础设施能力;

上海公路交通是联结各种交通方式的纽带,上海位于三条国道主干线和四条国道的交汇处,并通过境内的高速公路与周边省市公路及全国公路网相衔接,至1998年底上海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104公里;

铁路方面,上海是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运输线路包括沪宁线、沪杭线和15条支线及联络线、79条专用线,与上海工业紧密配合,形成网络,与港区相连,构成水陆联运。

运输能力的提高,为上海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随着集装箱运输率、包装标准化率的大大提高,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上海的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1999年上海物流总量达到4.84亿吨(见表1-2).其中:

公路和航空货运的发展显得较为突出,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比重构成中,公路从1990的第二位跃居首位,占货运总量的一半以上,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航空货运更是以二倍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发展,浦东国际机场的投入运行,进一步增强了上海空港基础设施能力,1999年上海空港货邮吞吐量比上年猛增34.4%,达76.6万吨.水运中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比较快,199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86亿吨,比上年增长13.7%随着大小洋山国际深水港的建成,远洋运输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将继续得到快速发展.铁路货运发展缓慢,由于铁路运输货物必需通过公路,再加上铁路路网密度低,“门到门”运输的可达性差,因此这些年铁路运输量呈下降趋势,10年来运量有所减少,97年4月1日起,上海铁路局在上海与全国其他主要大城市间实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货运五定班列,以客车化的运输方式为广大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表1-2:

1990—1999年货物运输量(单位:

万吨)

铁路

(占货运总量的比重)

公路

水运

民用航空

货运总量

5186

(19.4%)

8714

(32.5%)

12864

(48.0%)

13

(0.05%)

26777

1991

5169

8888

13485

16

27558

1992

5527

9427

14607

19

29580

1993

6085

9194

15000

24

30303

1994

6230

7446

14882

27

28585

6416

6273

14845

37

27571

1996

6213

25023

14544

41

45821

1997

5817

25991

14082

48

45938

5292

26352

14529

57

46230

4910

(10.1%)

27171

(56.1%)

16241

(33.6%)

76

(0.16%)

48398

-0.17%

13.5%

2.6%

21.7%

6.8%

改革开放促进了上海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1999年上海与国外、市外的区域物流26761万吨,占当年全市物流总量的52%,在市内移动的本地物流24717万吨,占48%。

★邮电通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邮电通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

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邮电通信网已经覆盖所有城镇,至1999年底,上海的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1580公里,住宅电话普及率79%,邮电系统国际互联网用户43万户.已具备提供现阶段物流业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信息港建设的阶段性计划—“1520”工程已经实现,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及EDI等五个骨干网络,以及20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项目等已基本建成,IP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及三网合一工程等正在为加紧建设。

快速、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在物流信息方面,从流通企业到管理部门,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各物流部门已初步形成覆盖面广,横向纵向相结合的信息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建立.上海交通——陆上运输网网上服务中心已经开通,具有网上政策咨询、运输经营业户和车辆查询、网上办事指南。

网上投诉。

网上公告等功能,上海已建成港航EDI信息系统,在沪所有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航运公司、船舶代理公司,港口企业都已入网已经运行的进口船图、出口船图、进口舱单、进出口报文、堆存报文实现了无纸化运行,从事国际集装箱业务的具有货代功能的货运站、中转站也已加入港航EDI网;

从事集装箱道路运输的企业也已建立了道路集装箱辅助IC卡管理系统,已在港口、集装箱货运站、中转站实行了IC卡刷卡业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社会化的物流市场,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脱颖而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

在物资流通方面。

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并建立了流通网络.至1999年底,全市以批发为主的各类生产资料市场达到166个。

商品交易市场近1000家,成交额700亿元。

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新的、现代化的零售方式,如超级市场、方便连锁店、仓储商店等近年来在上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并已渐成规模,至1999年底全市连锁网点达3500多家,其中连锁起市门店1560家。

邮购、电话订购、电视导购、网上购物等网络营销正在兴起.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无疑会对物流产生新的需求,如配送的需要就日渐紧迫。

在生产领域,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来通过计划购销的方式,改革以后都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生产企业对物流的需要程度大大增加。

(3)国内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业经过近些年的加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的差距,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A.宏观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

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着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运输管理体制上,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

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我国与物流直接相关的还有两委、三部、两局。

国家计委、经贸委是对交通、贸易的宏观管理部门,外经贸部是国际货代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部门,国内贸易部改局后,仍是国内物资流通及贸易的行业管理部门和国内仓库资源的主要所有者;

铁道、交通、民航等部门则是四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准入审批者。

也就是说,我国的物流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与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

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

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

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一是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例如公路主干网络与铁路网络的平行发展,各地争相建设港口、机场等现象;

二是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与地方运输系统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十分缓慢。

这种“重线路、轻结点”式的发展,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着整个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

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在价格政策方面,以多式联运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为例,集装箱运输采取的是新线新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而件杂散货运输还采用国家定价方式,故集装箱运输价格有时明显高于件杂散货的运价。

如20英尺集装箱铁路运价比铁路整车运输价格高70%左右,非常不利于集装箱运输这种先进运输方式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在税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如运输企业从事运输服务的营业税为3%,而物流企业或仓储企业、批发企业在转向物流服务并从事经营性运输服务时,营业税为5%。

在投资政策上,政府对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较大,但在物流教育、技术创新、开发与研究、市场宣传等方面投入和资助则明显不足。

问题之二: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

以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为例,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

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还比较少,汽车专用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等外公路仍高达20%以上;

公路货运中各种专用运输车辆的比例仅占全部货运车辆的3%;

沿海港口装备水平参差不齐。

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仓储设施落后,大量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

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

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

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问题之三: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我国物流设施和装备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主要表现,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B.微观方面的问题

物流企业是国内物流业的微观基础,只有物流企业不断的盈利和壮大,我国的物流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但是,我国的物流企业还只是处于现代物流发展初期的萌芽阶段,许多已经翻牌的“物流公司”并非真正的物流公司,实际上仍然是货运公司、仓储公司等。

例如在上海,目前挂牌涉及物流服务的企业(冠以“公司”或“中心”名称的)大约有三、四十家。

而且,其中大多数企业只是经营物流环节中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的业务,还不是规范意义上的全方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带有其原来行业很深的胎记和烙印。

为此,业内人士称之为“类物流”或“准物流”企业,对这些“类物流”企业进行剖析,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国外物流公司存在着差距:

物流目标市场细分和定位不明确。

物流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物流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因此,物流企业应考虑产品、行业、规模、区域、物流要素等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设备、人员等实行条件进行市场细分,不同客户的要求不同,谈判能力不同,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同,自然企业的经营效果——产出也不同。

目前在我国,物流形成“热潮”,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真正脚踏实地,做好物流市场调研,根据自身特点实实在在提供物流细分市场服务的企业并不多见。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水平不高。

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自动化仓库、条形码、EDI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国外已很常见,但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却没普及。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网络化经营程度不够。

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例如,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43辆;

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

有些企业尽管拥有一定规模的船队(车辆)、通讯和仓储设施,也建立了广泛的业务网络。

但这些物流资源或网络的集成化程度不高,许多物流资源各自为阵,缺乏规模化经营,综合功能服务差。

问题之四:

综合物流方案设计和规划能力还不高。

物流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取得利润,赢得竞争优势。

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解决方案,是其综合业务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目前国内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招标需求物流合作伙伴时,我国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项目投标书质量往往不高,就是这方面问题的集中反映。

问题之五:

物流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应包括仓储管理人员、运输经理、顾客服务经理、系统设计工程师、信息工程师、行政及协调人员等六类专业人员。

所以,物流企业应保证自己有一支训练有素、稳定的职业化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许多从各行业转化而来,人员专业化问题的十分严重。

问题之六:

物流联盟不普遍。

物流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规模经济。

即使是规模很大物流公司,也不可能拥有一切的物流资源。

中国物流企业现在还处于混沌时期,物流企业间竞争多于合作,致使社会总体物流效率不高,物流企业利润率降低。

全国物流市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上海物流市场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具体来讲,比较突出的是由体制引发的三方面问题:

一是布局缺乏统筹考虑;

二是多式联运系统不完善,如:

上海海铁联运铁路货运站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全,没有适合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场站,浦东地区尚无铁路与港口衔接,同上海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是信息系统规范性差,衔接转换困难,如海关与港航、经贸EDI中心应用的都是封闭的系统,互不联网,技术标准不统一,铁路还未加入EDI网络,铁路系统正在开发的TMIS信息网中的集装箱跟踪系统也是按本行业技术标准自成体系,资源急需整合。

1.2港口在现代物流链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物流在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