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745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全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超详细归纳总结超详细Word下载.docx

材料发生转动。

塑性:

使固体产生变形的力,在超过该固体的屈服应力后,出现能使该固体长期

保持其变形后的形状或尺寸,即非可逆性能。

晶体塑性形变的机理是什么?

原子尺度变化解释塑性形变:

当构成晶体的一部分

原子相对于另一部分原子转移到新平衡位置时,

晶体出现永久形变,晶体体积没

有变化,仅是形状发生变化。

影响塑性形变的因素有哪些?

并对其进行说明。

影响塑性形变的因素主要有晶体

结构和键型。

(1)本征因素:

晶粒内部的滑移系统相互交截、

晶界处的应力集中、

第2页,共16页

晶粒大小和分布;

(2)外来因素:

杂质在晶界的弥散、晶界处的第二相、晶界处

的气孔。

屈服应力:

当外力超过物体弹性极限,达到某一点后,在外力几乎不增加的情况

下,变形骤然加快,此点为屈服点,达到屈服点的应力。

滑移: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移滑动。

产生滑移的条件:

(1)面间距大;

(2)每个面上是同一种电荷的原子,相对滑动

面上的电荷相反;

(3)滑移矢量(柏格斯矢量)小。

滑移系统包括(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即滑移按一定的晶面和方向进行。

滑移方向与原子最密堆积的方向一致,滑移面是(

原子最密堆积面)。

蠕变机理分为两大类

(1)(晶界机理)---多晶体的蠕变;

(2)(晶格机理)---

单晶蠕变,但也可能控制着多晶的蠕变过程。

影响蠕变的因素:

外界环境中的

温度和应力、晶体的组成、显微结构中的气孔、

晶粒和玻璃相。

键结合的材料中,哪一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大?

为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结合的材

料中,结合力很强,故弹性模量就较大。

而分子键结合力弱,由此键和的材料弹

性模量就很低。

2-1.一圆杆的直径为

2.5mm、长度为25cm并受到4500N的轴向拉力,若直径

拉细至2.4mm,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

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

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

根据题意可得下表

拉伸前后圆杆相关参数表

体积

V/mm

直径

d/mm

圆面积

S/mm

3

2

拉伸

1227.2

2.5

4.909

2.4

4.524

F

A

l1

ln

l0

FA0

l

4500

4.52410

真应力

995(MPa)

T

6

A0

ln2.5

真应变

0.0816

名义应力

917(MPa)

10

名义应变

1

0.0851

第3页,共16页

由计算结果可知:

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2-2.一试样长

40cm,宽10cm,厚1cm,受到应力为

1000N拉力,其杨氏模量为

9

,能伸长多少厘米

3.5×

10N/m

40cm

1cm

Load

10cm

E

1000

40

3.5

0.0114(cm)

4

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

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抵抗外加负荷的能力。

屈服极限: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弹性形变;

当应力足够大,材料便开始发生

塑性形变,产生塑性形变的最小应力称为屈服应力(屈服极限)

脆性断裂:

材料受力后,将在低于其本身结合强度的情况下作应力再分配;

当外

加应力的速度超过应力再分配的速率时,发生断裂。

解决材料强度的理论:

1.位错理论:

微观上抓住位错缺陷,阐明塑性形变的微

观机理。

2.断裂力学:

宏观上抓住微裂纹缺陷(脆性断裂的主要根源)

位错运动对材料有哪两方面的作用?

引起塑性形变,导致应力松弛和抑制裂纹扩

展;

位错运动受阻,导致应力集中和裂纹成核。

理论断裂强度的推导过程?

格里菲斯微裂纹理论:

格里菲斯认为实际材料中总存在许多细小的裂纹或缺陷,

在外力作用下,这些裂纹和缺陷附近就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

时,裂纹就开始扩展而导致断裂。

影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内在因素:

材料的物性,如:

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性、断裂能;

显微结构:

相组成、气孔、晶界(晶相、玻璃相、微晶相)

、微裂纹(长度、尖

端的曲率大小);

第4页,共16页

外界因素:

温度、应力、气氛环境、式样的形状大小、表面;

工艺因素:

原料的纯度、降温速率。

晶体微观结构中存在缺陷:

(a)位错组合;

(b)晶界障碍;

(c)位错交截。

蠕变断裂:

多晶材料在高温和恒定应力作用下,由于形变不断增加而导致断裂。

蠕变断裂的理论:

1.黏性流动理论:

高温下晶界发生粘性流动,在晶界交界处

产生应力集中,并且使晶界交界处产生裂纹,导致断裂。

2.空位聚积理论:

应力及热波动作用下,晶界上空位浓度增加,空位大量聚积,形成裂纹,导致断

裂。

裂纹有三种扩展方式:

(I)张开型、(II)错开型、(III)撕开型。

什么是亚临界裂纹扩展?

在使用应力的作用下,不是发生快速失稳扩展,而是随

着时间的推移缓慢扩展。

材料的脆性有哪些特点?

脆性是无机材料的特征。

它间接地反映材料较低的抗机

械冲击强度和较差的抗温度聚变性。

脆性直接表现在:

一旦受到临界的外加负荷,

材料的断裂则具有爆发性的特征和灾难性的后果。

脆性的本质是缺少五个独立的

滑移系统,在受力状态下难于发生滑移使应力松弛。

显微结构的脆性根源是材料

内部存在裂纹,易于导致高度的应力集中。

维氏硬度:

(公式及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自己总结)

1、求融熔石英的理论结合强度,设估计的表面能力为

1.75J/m;

Si-O的平衡原

-8

子间距为

1.6*10

cm;

弹性模量从60到75Gpa?

a

(60~75)*10*1.75

=

25.62~28.64GPa

th

1.6*10

2、融熔石英玻璃的性能参数为:

E=73Gpa;

γ=1.56J/m;

理论强度

σth=28Gpa。

如材料中存在最大长度为2μm的内裂,且此内裂垂直于作用力方向,计算由此

导致的临界断裂强度。

2c=2μmc=1*10m

-6

2*73*10*1.56

2E

c

0.269GPa

3.14*1*10

3、有一构件,实际使用应力为

1.30GPa,有两种钢待选:

甲钢

σys=1.95GPa,KIC=45MPa·

m1/2

σys=1.56GPa,KIC=75MPa·

乙钢

第5页,共16页

待选钢的几何形状因子

Y=1.5,最大裂纹尺寸为

1mm。

试根据经典强度理论

(安

n=σys/σ与)断裂强度理论KIC=YσcC-1/2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说明。

(书

全系数

上例题自己总结)

4、一陶瓷零件上有一垂直于拉应力的边裂,

如边裂长度为:

(1)2mm;

(2)0.049mm;

(3)2μm,分别求上述三种情况下的临界应力。

设此材料的断裂韧性为

讨论讲结果。

已知此情况下零件的几何形状因子为

1.98。

1.62MPa.m

KI

Y

1/2

=0.818c

1.98

(1)

c=2mm,

0.818/

2*10

18.25MPa

(2)

c=0.049mm,

0.049*10

116.58MPa

(3)

c=2μm,

0.818/

2*10

577.04MPa

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性能

如原子在高能级和低能级间满足

辐射跃迁选择定则,则对于大量的这种原子来

说,将同时存在光的

自发辐射、受激吸收

和受激辐射。

热振动:

实际上晶体点阵中的质点(离子、原子)总是围绕着各自的平衡位置附

近作微小振动。

热容:

物体在温度升高

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作该物体的热容。

杜隆-珀替定律:

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等于

25J/(K·

mol)。

杜隆-珀替定律在高温

时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但在低温时,热容的实验值并不是一个恒量,

随温度

降低而减小,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热容值按

T3的规律趋于零。

徳拜定律:

表明当温度T趋于0K时,热容CV与T3成比例地趋于零。

在低温下,

德拜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热膨胀: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6、线膨胀系数α与体膨胀系数

β有何关系?

计算:

⑴假如是立方体;

⑵各项异

性的晶体。

略去线膨胀系数

α与体膨胀系数

β的高次项。

固体材料热膨胀机理:

晶格振动中质点间的作用力,

是非线性的。

即作用力并不

简单的与位移成正比。

温度越高,平衡位置向右移动越多,晶体膨胀。

第6页,共16页

热传导:

当固体材料一端的温度比另一端高时,

热量就会从热端自动地传向冷端

的现象。

固体的传热机理:

固体中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

固体的导热主要是晶

格振动的格波和自由电子的运动实现的。

⑴金属主要靠自由电子来传热;

⑵非金

属材料,自由电子很少,主要靠晶格振动来传递热量。

将声频波的量子称为声子;

把格波的传播看成是质点

-声子的运动;

格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则理解为声子

和物质的碰撞;

格波在晶体中传播时遇到的散射,

则理解为声子同晶体质点的碰

撞;

理想晶体中的热阻,则理解为声子与声子的碰撞。

影响热导率的因素:

温度、晶体机构、气孔。

热稳定性(抗热震性):

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抵抗破坏的能力。

包括

抗热震断裂性和抗热震损伤性两种类型:

材料在热冲击下发生瞬时断裂,

抵抗这

类破坏的性能为抗热震断裂性;

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表面开裂、剥落,并

不断发展,以致最终碎裂或变质而损坏,抵抗这类破坏的性能称为抗热震损伤性。

试比较石英玻璃、石英多晶体和石英单晶热导率的大小,

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单晶

多晶

玻璃

②与单晶相比,多晶体中晶粒尺寸小,晶界多,晶界处杂质多,声子容易受到散

射,其平均自由程小得多,故其热导率比单晶的小;

与晶体相比,玻璃中声子平

均自由程由于玻璃远程无序使之较小,因而,玻璃的热导率比晶体的小。

4-1、康宁

1723玻璃(硅酸铝玻璃)具有下列性能参数:

λ=0.021J/(cm.℃s.);

第一及第二热冲击断

α=4.6*10/℃;

裂抵抗因子。

E=6700Kg/mm;

μ=0.25求.

σp=7.0Kg/mm

(1

f

第一冲击断裂抵抗因子:

R

7*9.8*10*0.75

4.6*10

*6700*9.8*10

=170℃

第二冲击断裂抵抗因子:

=170*0.021=3.57J/(cm.s)

第7页,共16页

o

4-2、一根1m长的Al2O3炉管从室温

(25C)加热到1000C时,假使在此过程

10-6

中,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

8.8

mm/(mm?

C),计算管的膨胀量是多少?

根据公式,有:

(8.8

l0

10mm/(mmC))

(1m)

(1000

25)C

8.58mm

第五章

无机材料的光性能

可见光是电磁辐射波谱的波长在

400nm到700nm范围的一个波段。

光从材料1传入材料2时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的色散:

材料的折射率

n随入射光频率v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的性质。

玻璃、陶瓷、非均相高聚物等电介质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

透过性。

其原

因是它们的

价电子所处的价带是

填满的,除非电子吸收

光子跃迁到导带,否

则不能自由运动。

5、设有一块厚度为

x的平板材料

(如图

),入射光的强度为

I0,通过此材

料后光强度为I’。

试分析其光的吸收规律?

6、例:

已知

NaCl的Eg=9.6eV,试求其吸收峰波长?

10-34J

h为普朗克常数

=6.63

s,

=3108m/s

c为光速

10-19J

8

一个电子伏特为

1.602

34

hc

Eg

6.62410

310

7

1.2910m

19

9.61.602

0.129m

7、光通过一个透明陶瓷片时,其发生在左侧和右侧界面时光强的变化?

设反射

系数为m、吸收系数为

α与散射系数为

S。

第8页,共16页

入射光为I0,

n21

陶瓷左侧表面的反射光损失为

L

mI

I

透进材料中的光强度为

I01-m

光穿过厚度为x的陶瓷后,

x

Sx

消耗了吸收损失

和散射损失I0e

I0e

+Sx

光到达材料右侧表面时,光强度剩下

再经表面,一部分反射进材料中:

e

+Sx

I0m1-me

II01-me

另一部分传至右侧空间,光强为:

Al2O3板后强度降低了

15%,试计算其吸收

8、光通过一块厚度为

和散射系数的总和。

1mm的透明

解:

s)x

(s)x

s)0.1

0.85

s

10ln

1.625cm

9、一入射光以较小的入射角

i和折射角r通过一透明明玻璃板

若玻璃对光的衰

减可忽略不计,试证明明透过后的光强为(1-m)2。

sini

sinr

n

21

W'

W=W’+W’’W

W"

W

n21

W

m

其折射光又从玻璃与空气的另一界面射入空气

则W"

'

影响材料透光性的因素主要有:

反射系数、吸收系数、散射系数。

无机材料的颜色着色剂有:

分子着色剂、胶态着色剂、着色化合物。

配制陶瓷乳浊釉时,需要选择乳浊剂,有

PbO、TiO2和ZrSiO4三种氧化物可供

选择,它们的折射率

n依次分别为

2.61、2.50和1.94,你将选择哪一种?

为什

第9页,共16页

么?

选择硅酸锆作乳浊剂。

因为氧化铅会熔解,氧化钛因膨胀系数太大与陶瓷釉不适

应,故只能选硅酸锆。

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载流子

具有电荷的自由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产生电流。

金属导体中的载流子是

无机材料载流子可以是

自由电子。

电子

(负电子、空穴

),称为电子电导;

也可以是离子

(正、负离子、空位

),称为离子电导。

离子电导分类和玻璃导电机理?

离子电导可分为两类:

本征电导和杂质电导。

璃的离子电导是由于某些离子在结构中的可动性所至。

霍尔效应:

电子电导的特征是具有霍尔效应。

沿试样

x轴方向通入电流,Z轴方

向加一磁场,那么在y轴方向将产生一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利用霍尔

效应可检查材料是否存在电子电导。

为什么利用霍尔效应可以检验材料是否是存在电子电导?

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

于电子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移动的结果,离子的质量比电子大的多,

磁场作

用力不足以使离子产生横向位移,

因而纯离子电导不呈霍尔效应。

利用霍尔效应

可检验材料是否存在电子电导。

试述随温度的上升,玻璃电导率迅速增加的原因。

答:

(1)玻璃体的结构比晶体

疏松,碱金属离子能够穿过大于其原子大小的距离而迁移,同时克服一些势垒。

(2)玻璃与晶体不同,玻璃中碱金属离子的能阱不是单一的数值,通常有一些

相邻的低能位置,其间只有小的能垒,而大的势垒则发生在偶然出现的相邻位置

之间,这与玻璃的结构的随机性质是一致的,故有高有低:

这些位垒的体积平均

值就是载流子的活化能。

电解效应:

离子电导的特征是存在电解效应。

离子的迁移伴随着一定的质量变化,

离子在电极附近发生电子得失,

产生新的物质,这就是电解现象。

可以检验陶瓷

材料是否存在离子电导,并且可以判定载流子是正离子还是负离子。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

(1)温度;

(2)晶体结构;

(3)晶体缺陷。

固体电解质:

具有离子电导的固体物质称为固体电解质。

电子电导的导电机制是:

电子和空穴。

第10页,共16页

本征电导

导带中的电子导电和价带中的空穴导电同时存在,载流子电子和空

穴的浓度是相等的。

它们是由半导体晶格本身提供,

是由热激发产生的,其浓度

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本征半导体是具有本征电导特性的半导体。

在Na2O-SiO2玻璃中,采取什么办法降低其电导率?

(1)通过添加另外碱

金属,并调节外加碱金属和氧化钠的比例(

2)通过添加二价金属氧化物,特别

是重金属氧化物

掺入施主杂质的半导体称为

n型半导体;

掺入受主杂质的半导体称为

p型半导

体。

解释pn结中的空间电荷区的形成过程?

当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形成

p-n结时,由于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

电子,少数载流子为空穴,相反p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

少数载流子为

电子,因此在p-n结处存在载流子空穴或电子的浓度梯度,导致了空穴从

p区到

n区、电子从n区到p区的扩散运动。

对于p区:

没有电离的中性原子,空穴离开后,留下了不可动的带负电的电

离受主,没有正电荷与之保持电中性,因此在

p-n结附近p区一侧出现了一个负

电荷区(负离子阻止

n区电子靠近)。

同理,由于

n区电子走后,留下带正电的

电离施主,电离的正离子阻止

p区空穴靠近,所以聚集p-n结近n区一侧,在p-n

结附近n区的一侧出现了一个正电荷区,

把在p-n结附近的这些电离施主和电离

受主所带电荷称为空间电荷。

它们所在的区域称为空间电荷区。

半导体中杂质能级和能带中的能级的区别?

在能带中的能级可以容纳自旋方向

相反的两个电子;

而对于施主杂质能级只能是被一个有任一自旋方向的电子所占

据,或者不接受电子。

载流子的散射:

电子与晶体中的声子、杂质离子、缺陷等发生碰撞的过程。

载流子发生散射的原因是

周期性势场被破坏。

在低掺杂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率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由于晶格

振动引起的散射叫晶格散射,

温度越高,晶格振动越强,对载流子的晶格散射也

将增强。

第11页,共16页

双碱效应:

当玻璃中碱金属离子总浓度较大时(占玻璃组成

25—30%),总浓度

当比例适当时,电

不变,含两种碱金属离子比一种碱金属离子的玻璃电导率小,

导率可降低很低。

位错增殖是在剪应力作用下,晶体中位错数量大量增加的现象。

1.计算铜的电子迁移率,假定全部价电子都对电流有贡献。

提示:

铜的点阵

常数为3.615×

10-8

cm

,铜属于面心立方晶体。

铜的价数为

1,因此价电子数等于材料中的铜原子数。

铜的点阵常数为

3.615×

10cm。

由于铜属于面心立方晶体,单位晶胞中有四个电子(切开后单元

体所包含的原子数)。

金属载流子浓度:

n=(4

个电子/晶

胞)(1

个电子/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