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785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6.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

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4)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5)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即细胞膜;

(6)能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

(7)新陈代谢;

(8)细胞都具有运动性.包括细胞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部的物质运动。

第二课《我从哪里来》知识点

1.胎儿的发育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叫受精卵。

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受精卵就形成了。

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内发育.大约3周后.它长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再过6周左右.胚胎就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

胎儿在黑暗的子宫内待大约9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

从受精卵开始直至婴儿出生.整个过程大约历经10个月。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2.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是将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从身体里取出.再在试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经过几次分裂放回妈妈的子宫里.靠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长大而诞生的婴儿。

3.双胞胎

一卵双胞胎:

外貌、性别相同的双胞胎是由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这个受精卵在第一次分裂成两个卵裂球后.就分别发育成长.各形成一个胎儿.这样发育成的双生儿叫一卵双生。

一卵双生儿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性

异卵双胞胎:

外貌或性别具有差异的双生儿是两个卵细胞与精子相遇.形成两个受精卵.这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两个胎儿。

这样的双生儿叫异卵双生。

异卵双生儿具有不同的遗传性。

第三课《人的一生》知识点

1.人的一生身体变化规律:

人的一生分为发育期(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到40岁)、渐衰期(40到60岁)、衰老期(60岁后)。

2.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青春期:

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4.如何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

第四课《我像谁》知识点

1.遗传与变异

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可以说.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延续.有了变异.生命世界才能够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2.谚语

遗传: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2.虎父无犬子。

3.有其父必有其子。

4.父低低一个.娘矮矮一窝。

5.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

1.龙生九子,九子各异。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4.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

5.十个指头伸出来.长短不齐。

6.穷山沟里出凤凰。

7.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

8.九狗出一獒。

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DNA

细胞核内都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作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一种是蛋白质;

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对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起着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变异的动植物

玉米:

玉米原本是黄色的.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紫色的玉米。

小麦:

通过植物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甜椒:

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个头更大的太空椒。

西瓜:

一般的西瓜有籽.现在市场上出现无籽西瓜。

老鼠:

英国发现因基因变异繁殖的超大老鼠。

第五课《让身体热起来》知识点

1.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跑步、喝热水、哈气、跺脚、搓手、吹空调、烤火等

2.内能和外能

补充内能的方法:

吃热饭、吃火锅、吃辣椒、喝酒

补充外能的方法:

烤火、吹空调、运动

3.人体能量的去向

转化成热能——维持体温

转化成机械能——供肌肉利用

转化成储存能——供生长发育

其他生物能量——供细胞活动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热量的单位是卡路里(cal)。

4.能量的作用

第一.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

第二.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占人体消耗能量的50%)。

5.人体热量是怎样消耗的

人体需要的能量叫热量.是蛋白质、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时获取的。

每克糖可生热4.1千卡.每克蛋白质生热4千卡.每克脂肪生热9.3千卡。

人体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消耗热量:

(1)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

例如维持我们的呼吸、消化、营养吸收以及体内其他组织的活动。

(2)满足日常活动的需要。

如每天的步行、站立、坐、跑步等.简单说.就是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热量。

活动量高的人所需要的热量较多.如体力劳动者.而文职人员需要的热量较少。

(3)保证身体的生长发育。

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的父女.所需要的热量较多。

6.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就像穿了一件大棉袄.所以能耐寒。

(2)北极熊的食量很大.自然会使自己变成一个肥胖者.肥胖者当然能御寒。

(3)北极熊的脚掌长得又肥又大.而且还有一层很厚的密毛.就像穿了一双毡靴.不怕冰天雪地。

(4)北极熊身体上长了一层厚厚的长毛.也会帮助它增加御寒能力。

7.减肥建议

(1)加强体育锻炼

(2)合理调整饮食结构(3)保证睡眠、合理作息(4)制定减肥计划.并严格落实

8.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运动、工作、学习、娱乐.人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9.如果进食过量.多余的营养就会被身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肥胖。

10.每餐摄入的食物当中应当以五谷类最多.其次是瓜菜水果类.适量吃些奶品、以及肉、鱼、蛋类.油、糖和盐类要少吃。

11有些同学认为洋快餐味道好.营养足.就可以多吃一些.你对这种看法有是什么意见呢?

答:

洋快餐具有“三高”(高脂肪、高能量、高钠)和“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营养学家为“洋快餐”去了个绰号——叫做“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因为吃一顿洋快餐.就等于一天能量消耗的下限.因此要尽量少吃洋快餐。

第六课《摆的秘密》知识点

1.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

(往复)

2.记录与发现

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

3.我们的认识

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能量不断地转化.一段时间之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4.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材料:

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

实验过程:

实验一: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实验二:

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

小组讨论出结果。

实验三: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论: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注意事项:

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摆动的情况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6.傅科摆的原理

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

傅科摆不仅能够验证地球的自转.也可以用于确认摆所处的纬度。

7.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

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于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的块;

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于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的慢。

第七课《钻木取火》知识点

1.钻木取火的原理

钻木取火利用的是摩擦生热的原理.能量的转化过程是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2.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人滑滑梯.臀部与话题摩擦生热;

(2)利用电锯切割金属;

(3)汽车轮胎在行驶的过程中与地面产生摩擦.进而变热;

(4)人在寒冷时搓手取暖;

(5)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

3.能量转化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怎么办?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

(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3)重物从高处下落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会对行人造成危害;

(4)风扇工作时摩擦生热会损坏元件;

(5)玩电脑.电能转化成过剩的热能.造成温度升高.影响电脑寿命。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能量分散.比如为了减少摩擦产生阻力.可以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并使摩擦面光滑圆润;

为了减少摩擦生热造负面影响.可以给摩擦部位施以降温处理.如水冷。

4.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机械能还能转化为电能、光能、声能、热能、磁能等。

5.古人利用什么方法获取火种

古人利用钻木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阳su燧取火(凹面镜聚集太阳光取火)等方法获取火种。

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途上迈进的一大步。

6.摩擦生热小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一:

木板、手钻。

实验步骤:

(1)一名同学用双手将木板固定住。

(2)另一名同学双手持手钻在木板上钻动。

(3)一段时间之后.用手摸钻头的温度。

实验现象:

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1)在使用手钻钻木板时一定注意安全。

(2)手钻钻动一段时间可能会很热.注意不要烫伤。

方法二:

两手互相摩擦.体会手的感觉。

两手互相摩擦会感觉到手很热。

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方法三:

砂纸、铁条。

(1)用砂纸包住铁条。

(2)反复快速摩擦一段时间。

(3)用手摸铁条。

用手触摸铁条.会感觉到铁条很热。

铁条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会很热.注意不要烫伤。

方法四:

火柴。

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火柴会燃烧起来。

火柴燃烧时小心烧伤。

第八、九课《通电的线圈》知识点

1.电磁铁原理

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装置。

2.什么叫电磁铁

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3.相关实验

制作电磁铁

制作材料:

电池、电池夹、包皮细电线、铁钉、回纹针、工具刀、胶带。

制作步骤:

(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如果绕的圈数增加.需回绕第二层时.可先用胶带固定.再继续绕即可.但方向须一致。

(3)把包皮细电线两头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则电磁铁制作完成。

在使用工具刀时注意安全。

电磁铁的磁力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或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电池、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电磁铁的极性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电池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线圈缠绕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4.电磁铁的特性

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有南、北两极.并且两极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是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或改变电流的正负极方向。

5.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是改变线圈缠绕圈数或改变电流大小。

6.电磁起重机

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

7.磁悬浮列车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

它是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

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千米以上。

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8.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磁芯粗磁力大.磁芯细磁力小;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电池节数多磁力大.节数少磁力小。

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1.能量的形式

机械能、电磁能、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其他能。

2.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

3.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的关系

太阳能通过发电设备转化成电能.电视通电后.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声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光能。

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视听见声音并观看到影像。

4.能量转化小实验

铁条。

用手反复弯折一段铁条.摸摸弯折处的温度。

铁条弯折处会变热。

在反复弯折铁条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瘪了的乒乓球、水杯、热水。

(1)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水杯里。

(2)往水杯里倒入热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过一段时间.瘪了的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了。

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乒乓球鼓起来了.这是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在倒入热水的过程中.当心别被热水烫伤。

塑料梳子、碎纸屑。

(1)用塑料梳子在头上来回梳头。

(2)接着拿塑料梳子往碎纸屑里一放.观察发生的现象。

发现一些碎纸屑粘到了塑料梳子上。

用梳子来回梳头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实验四:

烧瓶、橡皮塞、热水。

(1)先润湿橡皮塞.把橡皮塞塞在烧瓶上。

(2)把烧瓶浸在热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发现橡皮塞被顶出。

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橡皮塞顶出。

这是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橡皮塞不要塞的过紧。

实验五:

双手。

(1)双手来回搓。

(2)体会感觉。

搓动的手心发热。

搓手发热.机械能(动能)转化成热能。

十一课《开发新能源》知识点

1.能源的相关概念

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2.在几十亿年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3.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的储存量非常巨大。

如太阳能.是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2)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某些新能源所蕴藏的能量远大于常规能源。

如核能、可燃冰。

(3)常规能源的储量急剧下降。

如煤炭、石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人类消耗掉。

4.可燃冰

2009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在青藏高原探明存在大规模陆域“可燃冰”。

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中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可燃冰”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

我国在冻土区发现这一潜在能源.必将极大的开拓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日常生活中的节能手段

(1)采用保温材料、

(2)使用节能灯、(3)改进家用热交换器、(4)改造工厂能耗设备、(5)驾驶环保节能汽车、(6)提高冰箱节能效果、(7)设法解决节能投资费用、(8)电视机不要开得很亮.音量也不宜过大。

十二课《地球的面纱》知识点

1.大气层的相关概念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大气层的存在.为地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2.大气层的构成

(1)对流层:

地面—10千米。

它位于大气圈的最下层.它的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上冷下热.结果大气发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风、雷、雨、雪、雾等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除此之外.尘埃等也集中在这一层。

(2)平流层:

10—50千米.位于对流层顶部向上到大约50千米的高空。

在这一层.大气做稳定的水平运动。

鼎鼎有名的臭氧层就在这一层的20—25千米处.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3)中间层:

50—80千米.在平流层向上到大约80千米处.这一层温度自下而上迅速降低.也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热层:

80—500千米.又称电离层.这一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将无线电波反射回地球.因此对无线电通讯、军事、科研等方面有特殊意义。

(5)逃逸层:

500千米以上.这一层大气已经十分稀薄.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

大气层的厚度从地表算起大约有1000~1400千米.与星际空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对流层、平流层是我们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如飞机的飞行过程就处在平流层。

3.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对地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

①大气层中的氧和二氧化碳是地球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的基础;

②地表蒸发的水汽在大气层中凝结.以降水形式回归地表.使得地球上的水永远不会被完全蒸发掉.而水又是万物生命之源;

③同时.大气层还能调节地表温度.使其变化比较缓和.不会骤冷骤热.给生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④此外。

大气层还能缓解“天外来客”——小行星、陨石、流星对地球的冲击。

4.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进行合理的工业布局。

例如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该远离城市.并且不能建在城市的上风处。

(2)改进燃烧设备(炉灶、烟囱等)。

例如采用电力和重力处理烟尘.合理控制燃烧温度.使燃烧充分燃烧.从而减少碳粒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3)改进燃料的结构成分。

例如对煤和石油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