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4816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答案】C

  【解析】提干中描述的现象又称“舌尖现象”。

根据提取失败说,我们之所以对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故选C。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解析】理解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能了解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

  6、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7、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A、校长

  B、班主任

  C、老师

  D、教导主任

  【解析】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8、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

”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这些都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解析】教育家黄宗羲和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

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即教师要具有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9、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

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去一个地方规划路线,其实质就是利用头脑中有关的路线表象进行思维的过程。

  10、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品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A、智力、纪律

  B、体质、美育

  C、体质、智力

  D、智力、美育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11、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难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解析】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对一定的测验目标而言的,故不能离开特定的目标笼统地判断这个测验是否有效度。

  12、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这指的是教育法规效力中的()。

  A、法规的形式效力

  B、时间效力

  C、地域效力

  D、人的效力

  【答案】D

  【解析】教育法规的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

故选D。

  13、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的知识,称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感性知识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14、“四书”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它指的是()。

  A、《史记》、《春秋》、《汉书》、《诗经》

  B、《史记》、《论语》、《诗经》、《汉书》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论语》、《春秋》、《诗经》、《中庸》

  【解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5、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解析】消退是指无任何强化物,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

如本题中的不予理睬。

  16、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发散型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17、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她都会改正过来。

这表明尚老师()。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解析】尚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表明尚老师勤恳敬业。

  18、遗传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请指出以下哪一方面个体很难通过遗传来传递()。

  A、外貌

  B、身高

  C、行为

  D、骨髓构造

  【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如外貌、身高以及骨

  髓构造。

而行为属于后天习得的,很难通过遗传来传递。

  19、遗传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请指出以下哪一方面个体很难通过遗传来传递()。

如外貌、身高以及骨髓构造。

  20、能改变“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解析】能改变“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

杜威是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倡导者,儿童中心主义的提倡者,所以本题选择杜威的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观。

  21、小欣是某校初一年级的学生,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

班主任项老师打印了一张“迟到大王”的奖状颁给小欣,并说:

  “小欣,你可真是迟到大王啊。

”该老师的做法()。

  A、正确,能够激励学生不再迟到

  B、错误,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C、正确,维护了教师的威信

  D、正确,有利于维持班级纪律

  【解析】针对小欣经常迟到的问题,该教师应该多方面了解小欣的情况,帮助其改正迟到的缺点。

题目中该教师的做法伤害了小欣的自尊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22、教学技能的培训过程中让受训者了解自己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属于()。

  A、分解原则

  B、示范原则

  C、反馈原则

  D、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在教学技能训练中要让受训者及时知道训练的现实结果,了解自己的训练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还需要继续改进。

及时反馈可以避免盲目的重复,实现对训练的有效控制。

  23、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

  B、传授直接经验

  C、提高活动效率

  D、传授间接经验

  【解析】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故选A。

  24、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解析】情绪记忆又叫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题干中,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愉快的心情属于情绪记忆。

  25、广泛利用环境信息,注意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的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发现学习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解析】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教学过程要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

  26、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目的

  D、教育的方法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解析】经济决定教育,同时教育对经济也有反作用。

  28、王阿姨收留夜不归宿的15岁的小李,王阿姨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征得小李父母的同意

  B、24小时内及时通知小李的父母

  C、小李愿意就留下来了

  D、及时通知了小李所在学校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故选C。

  29、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短

  B、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一样的

  C、动作技能的学习不存在迁移现象

  D、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解析】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故A项错误;

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

动作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故C项错误。

  30、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和()。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即:

依从(从众和服从)、认同和内化。

  31、()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解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普通教育学》中,他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32、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1904年由清政府公布的()。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于1904年,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守恒性

  B、客体永久性

  C、自我中心性

  D、可验证性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有:

  1.

  “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4、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

  A、成熟

  B、家庭教育

  C、社会舆论

  D、教师的榜样作用

  【解析】只有A项才是内部因素,其他三项是外部因素。

  35、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

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A、重点发展

  B、均衡发展

  C、协调发展

  D、优先发展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该县教育局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没有做到均衡发展。

故选B

  36、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鹤琴

  D、杨贤江

  【解析】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7、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学的()。

  A、内容

  B、目的

  C、手段

  D、结果

  【解析】电子视听设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是一种教学的手段。

  38、初中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

  A、个性结构不断完善

  B、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C、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

  D、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解析】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

  39、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

同学们感到很自豪。

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40、小明暑假里在学校打篮球的时候由于跟对方争执打架,被对方打伤造成小腿骨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应付直接责任

  B、学校承担部分责任

  C、学校不负责任

  D、小明自己承担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4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精神或观念

  B、物质环境

  C、建筑与设计

  D、自然生态

  【解析】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

  化等,其中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42、在学习之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多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

如在学校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于是出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

  4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2006年

  B、2000年

  C、1996年

  D、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44、科学知识在被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A、训练

  B、自学

  C、培训

  D、教育

  【解析】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5、班主任熊老师在翻看学生王强与朋友的书信时,发现王强对自己形象有调侃和不礼貌的描述,因此,要求王强放学以后不准回家,到办公室写检讨。

熊老师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学生的()。

  A、隐私权

  B、人身自由权

  C、名誉权

  D、内心自由权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46、下列选项中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47、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解析】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

  48、()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A、教学计划

  B、教学手段

  C、教学设计

  D、课堂教学

  【解析】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解析】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民主、平等这一社会关系准则的体现。

  50、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解析】集体促成的纪律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

  5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52、教师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赵某的丈夫王某听说后,不辨是非,在校长下班的路上将其打成重伤,情节严重,依法应对王某追究()。

  A、违宪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般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3、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起源说有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

  A、心理起源说

  B、生理起源说

  C、进化起源说

  D、自然起源说

  【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神话起源说、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