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49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

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排出,另有极少数的钠是随汗液和粪便排出。

(钠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的来源:

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排出,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随粪便排出。

(钾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8、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9、血糖来路:

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变;

去路:

①氧化分解②合成糖元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10、血糖调节以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作用为主。

血糖浓度变化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

当血糖升高时,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增加了血溏的去路,减少了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降低时,使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升高时还可以通过下丘脑有关区域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

当血糖降低时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有关区域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髓质分泌),使血糖升高。

胰岛素分泌增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

11、临床上把空腹时血糖超过130mg/dL叫高血糖;

高于160——180mg/dL(肾糖阈)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叫糖尿(测试尿糖用班氏糖定性试剂)

糖尿病人之所以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是因为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因血糖浓度过高一部分糖随尿排出,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水分;

糖尿病人多饮的原因是:

因排尿多而出现喝多饮的现象;

糖尿病人多食的原因是:

因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病人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糖尿病人身体消瘦的原因是:

因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

12、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体温的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体温调节:

①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散热量。

同时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

再加上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的作用,使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②当人处于炎热中,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增加散热量。

(主要是神经调节)

13、下丘脑有关的作用:

①体温调节中枢;

②产生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平衡;

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

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的作用,起到升血糖的作用;

通过控制胰岛B细胞的作用,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④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1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一部分形成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一部分形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

15、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加上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16、抗原具有:

异物性;

大分子性;

特异性。

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有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或抗体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弹片、钢钉等因为不具有抗原决定簇因而不能成为抗原。

17、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了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物中。

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抗体与病毒结合以后可以使病毒失去感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18、体液免疫:

(分三个阶段)①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也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这种抗原的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②反应阶段: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有一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③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19、细胞免疫:

抗原进入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T细胞感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有一部分T细胞形成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的裂解死亡。

感应阶段:

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的阶段;

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

效应阶段:

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20、过敏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

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吸附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等。

21、自身免疫病:

某些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体细胞表面物质结构十分相似;

当人体感染了这种抗原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抗原进攻,而且也攻击人体自身组织。

22、免疫缺陷病: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一类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

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23、在叶绿体的内囊体膜上的能量转变: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ATP、NADPH中的化学能);

在叶绿体基质中的能量转变: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在还原C3化合物的过程中NADPH不仅供氢还能供能,ATP只供能。

24、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

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C3植物的叶片中无“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无叶绿体。

25、C4植物大大提高了固定CO2的能力。

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气孔关闭,这时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

26、提高光能利用的率的措施有:

①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如合理密植、间作等)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单位时间内增加种植次数)③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如光照强弱的控制、C02的供应、矿质元素的供应)。

大田中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又可以使空气不断的流过叶面,有助于提供较多的C02,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7、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28、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并且能够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29、大气中的氮必须通过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30、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

①表现为母系遗传。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②后代性状都不会象细胞核遗传那样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原因是因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像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时随机地、不均等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1、基因的结构:

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能编码蛋白质(通过转录和翻译),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在非编码区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mRNA,RNA聚合酶能够识别RNA结合酶位点,并与其结合,沿DNA分子移动,以DNA的模板链为模板合成RNA。

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编码区是连续的。

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有外显子和内含子。

32、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研究:

人类基因组是人体细胞核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由24条(22+X和Y)双链DNA分子组成,有约30亿个碱基对,估计有3—5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四张图:

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

33、基因操作工具:

基因剪刀:

DNA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如细菌和酵母菌中。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基因针线:

DNA连接酶,就是把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

基因的运载工具:

运载体,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②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③具有某些标记基因(如:

对的抗性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符合条件的运载体有: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34、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体内,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DNA分子,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通常含有抗药基因、抗生素合成基因、固氮基因等)。

35、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获取目的基因。

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

另一条是人工合成基因,又有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了所需的目的基因;

另一条是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再推测出它的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然后再通过化学方法,以单脱氧核酸为原料合成目的基因。

由于真核细胞的基因含有不表达的DNA片段,不能直接用于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因此在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时,一般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将运载体和目的基因切割,让它们露出相同的粘性末端。

再将切下的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开成一个重组的DNA分子。

(如果是以质粒为运载体的,也可称为重组质粒)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等。

如果运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一般是将细菌用氯化钙处理,以增大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重组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根据质粒中含有的标记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进入了受体细胞,再根据受体细胞是否表现出目的基因所表达的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完成了表达过程。

37、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例如:

可以用β-珠蛋白的DNA探针检测出,用可以检测出苯丙酮尿症,用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分离出的制备的可以用来检测白血病。

38、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

39、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联系,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分泌蛋白质(如胰岛素)的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线粒体供应大量的能量。

说明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

40、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41、生物膜的功能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如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2、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①在工业上,生物膜的各种功能正在成为人工模拟的对象。

如海水淡化处理、污水处理;

②农业方面,正在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③在医学上,人们尝试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人体病变的器官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用血液透析膜研制的透析型人工肾。

43、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因此生物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潜能,细胞的这种特性叫细胞的全能性。

44、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5、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46、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具有根、芽等器官,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47、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第一步是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人工诱导使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诱导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成功的标志是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再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培育,可以获得杂种植株。

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杂种植株,优点是:

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合性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48、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液(液体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不同。

动物细胞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等。

培养的动物细胞大都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取出后先用胰蛋白酶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到10代时大部分细胞死亡,但有极少数(细胞株,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能够度过危机继续传下去,细胞株继续传至40——50代后只有少数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其应用有:

49、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动物细胞融合还常常用到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电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5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在前人工作的基础,设计了一个实验:

先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实际上是效应B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的仙台病毒或PEP的诱导下,再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由于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它不仅具有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而且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的本领,从培养杂交瘤细胞中再挑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可在体外或体内培养,从培养液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优越性明显。

人们正在研究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就是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51、细菌的结构和繁殖: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部分构成。

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芽孢等。

核区中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控制着细菌的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细胞质中有小型环状的DNA,叫质粒,一般由几个到几百个基因,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

繁殖为二分裂。

无鞭毛的球菌,菌落小、厚、边缘整齐;

有鞭毛的细菌菌落大、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菌落可以作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52、病毒的结构和增殖:

病毒是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病毒的核心,蛋白质构成衣壳。

衣壳和核酸合称为核衣壳,有的病毒仅由核衣壳组成,如烟草花叶病毒;

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囊膜(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如流感病毒。

衣壳由许多衣壳粒组成,具有保护核酸,决定抗原特异性等功能。

病毒的增殖:

只能在宿主细胞的活细胞中进行,通常将病毒的繁殖过程称为增殖。

过程分为吸附、注入核酸、复制核酸和合成蛋白质、组装、释放。

53、当单个或数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54、一种病毒含有一种核酸。

核酸中贮存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

55、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①碳源:

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有无机碳源,如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有有机碳源如糖、石油等。

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碳源还是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量最大。

②氮源:

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如分子氮、氨、硝酸盐、蛋白胨等。

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生长因子: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叫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它们一般是核酸和酶的组成成分。

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

57、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1)目的明确。

自养微生物能够自己合成所需的有机物,它们的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2)营养要协调。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如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C/N=4:

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

C/N=3:

1菌体繁殖受阻,但谷氨酸的产量大增。

(3)PH值要适宜。

真菌最适PH值5—6,细菌最适PH值6.5—7.5,放线菌最适PH值7.5—8.5。

58、培养基的种类:

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分为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加入凝固剂,如琼脂。

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藏菌种;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成分已知,常用于分类和鉴定;

天然培养基成分不明确,常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用途分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出所需真菌。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59、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这是由于微生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很大,使它们能够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60、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

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

它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细胞外环境中。

61、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而诱导酶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成的酶。

62、诱导酶的合成与调节,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3、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

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64、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65、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两种方式是同时存在,并且密切配合、协调起作用的。

66、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

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等。

67、人们将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叫做发酵。

68、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的测定方式条件:

测细菌的细胞数目;

称菌体的湿重或干重。

将少量的某种菌体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群体的生长情况。

69、细菌群体从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