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54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附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关该制碱工艺的描述错误的是

A.X可以是石灰乳

B.氨气循环使用

C.原料是食盐、NH3、CO2和水

D.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钙

11.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

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B.分子中含有5种官能团

C.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D.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12.分属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W、X、Y、Z可形成结构如下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W的原子序数最大,Y、Z处于同一周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B.X、Z可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

C.由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共价键

D.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

Z>

Y>

X

13.将浓度均为0.5mol·

L−1的氨水和KOH溶液分别滴入到两份均为20mLc1mol·

L−1的AlCl3溶液中,测得溶液的导电率与加入碱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0.2

B.b点时溶液的离子浓度:

c(Cl−)>

c(NH

)>

c(OH−)>

c(H+)

C.ac段发生的反应为:

A1(OH)3+OH−==[Al(OH)4]−

D.d点时溶液中:

c(K+)+c(H+)==[Al(OH)4]−+c(OH−)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一)必做题

26.(14分)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重铬酸铵[(NH4)2Cr2O7]的部分性质:

资料显示:

①(NH4)2Cr2O7呈橙红色,Cr2O3呈绿色,Cr3+呈绿色。

②Mg3N2遇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NH3。

(1)探究重铬酸铵分解产物是否有NH3(装置如图1所示)。

B中倒置的干燥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没有观察到B中颜色发生变化,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NH4)2Cr2O7N2↑+Cr2O3+4H2O的真实性(如下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①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D中分解反应已发生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④设计实验证明重铬酸铵分解生成了N2:

取反应后E中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蒸馏水,____。

27.(14分)研究氮、硫、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于减少如雾霾、酸雨、酸雾等环境污染问题有重大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CH4可与NO2反应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

已知:

①CH4的燃烧热:

∆H=-890.3kJ·

mol−1②N2(g)+2O2(g)

2NO2(g)∆H=+67.0kJ·

mol−1③H2O(g)=H2O(l)∆H=-41.0kJ·

mol−1,则CH4(g)+2NO2(g)

CO2(g)+2H2O(g)+N2(g)∆H=___kJ·

mol−1。

(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0molNO和2.030

mol固体活性炭,生成CO2、N2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所示:

①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N2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H保持不变D.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③200℃时,平衡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0.1molNO,再次平衡后,NO的百分含量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SO2经催化氧化可制取硫酸,在一定温度下,往一恒容密闭容器中以体积比2∶1,通入SO2和O2,测得容器内总压强在不同温度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C点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其中C点的正反应速率υC(正)与A点的逆反应速率υA(逆)的大小关系为:

υC(正)____υA(逆)(填“>

”、“<

”或“=”)。

(4)有人设想将CO按下列反应除去:

2CO(g)=2C(s)+O2(g)∆H>

0,请你分析该设想能否实现?

_____(填“能”或“否”),依据是__________。

(5)利用人工光合作用,借助太阳能使CO2和H2O转化为HCOOH,如图所示,在催化剂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

28.(15分)金属钛素有“太空金属”、“未来金属”等美誉。

工业上,以钛铁矿为原料制备二氧化钛并得到副产品FeSO4·

7H2O(绿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溶 FeTiO3(s)+2H2SO4(aq)==FeSO4(aq)+TiOSO4(aq)+2H2O(l)

(1)试剂A为____________,加入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钛液Ⅰ需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TiO2回收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

(3)请写出钛液Ⅱ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酸洗后的H2TiO3,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H2O2后出现微红色,这种H2TiO3即使用水充分洗涤,煅烧后获得的TiO2也会发黄,发黄的杂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二)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共15分)

35.【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锂离子电池常用的电极材料是LiCoO2和石墨。

(1)画出基态Co2+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

(2)Co2+与CN一结合形成配合物[(Co(CN)6]4-,其中与Co2+结合的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

(3)NH3分子与Co2+结合成配合物[Co(NH3)6]2+,与游离的氨分子相比,其键角∠HNH____(填“较

大”,“较小”或“相同”),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4)Li2O的熔点为1570℃,CoO的熔点为1935℃,解释后者熔点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石墨的晶胞为六方晶胞,部分晶胞参数如下图所示。

若石墨的密度为dg·

cm-3,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石墨中的C-C键长为________pm。

36.【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乙酸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由它合成苏合香醇(香料)和扁桃酸(医药中间体)的途径如图:

RCH2COOH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芳香族化合物M(C10H10O4)可以水解生成扁桃酸和两种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含氧衍生物,M的结构简式为_____。

(4)聚丙烯酸(

)在工业上可以抑制水垢的生成。

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本题相关信息,设计由丙酸(CH3CH2COOH)为原料合成聚丙烯酸的路线_____。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目标产物)

2020届高考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四)(解析)

【答案】D

【解析】A.CoCl2·

6H2O加热时,因CoCl2·

6H2O会发生水解生成Co(OH)2和盐酸,加热过程中盐酸挥发,促进水解,最终得到的固体为Co(OH)2,故A错误;

B.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沉淀和SO2气体,由于生成S沉淀使溶液变浑浊,不易观察气泡,所以不能用溶液出现气泡的快慢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故B错误;

C.NaNO2和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相邻,不能发生反应,其与AgNO3不发生反应,NaCl与AgNO3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二者现象不同,能够鉴别,故C错误;

D.铜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能破坏氧化铝保护膜而露出铝单质,铝单质置换铜离子生成铜单质,所以加入氯化铜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的铝片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28g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而2molCH2中含4mol极性键,所以28g乙烯和丙烯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A正确;

B.Cu和S反应生成Cu2S,Cu不足,转移电子数为0.5NA,B错误;

C.CO

水解生成HCO

和OH−,导致阴离子数目增多,因此1L0.3mol·

L−1Na2CO3溶液中的阴离子数目大于0.3NA,C错误;

D.依据4NH3+5O2

4NO+6H2O,0.2molNH3与0.3mol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氧气剩余,则生成的一氧化氮部分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最终生成一氧化氮分子数小于0.2NA,D错误;

答案选A。

【答案】B

【解析】根据丁苯橡胶的结构可知,其主链上全是碳原子,故其一定是由单体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由于其分子式中有双键,一定是发生聚合反应新生成的,将链节分断,可以发生其单体是苯乙烯和1,3﹣丁二烯,答案选B。

【答案】C

【解析】A.饱和食盐水和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铵,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故X可以是石灰乳,故A正确;

B.根据流程图可知,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B正确;

C.原料是饱和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和石灰乳,故C错误;

D.根据工艺流程,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钙,故D正确;

答案选C。

【解析】A.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原理不同,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醚键4种官能团,故B错误;

C.分子中连接羟基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芳香族化合物,故C正确;

D.1mol分枝酸中含2mol羧基,所以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W原子序数最大,根据结构,W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即W为Na,X有一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即X为H,同理Z为O,Y为C,A.Y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碳酸,碳酸为弱酸,故A说法正确;

B.H和O形成化合物是H2O和H2O2,其中H2O2具有强氧化性,故B说法正确;

C.形成的化合物是Na2O和Na2O2,过氧化钠是由Na+和O

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C说法正确;

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

O>

H,故D说法错误;

答案:

【解析】导电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向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和KOH溶液,分别生成Al(OH)3和NH4Cl、Al(OH)3和KCl,当AlCl3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碱,Al(OH)3和KOH反应生成可溶性的KAl(OH)4,一水合氨和Al(OH)3不反应,且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则一水合氨溶液导电率较小,所以导电率变化较大的是氨水滴定曲线、变化较小的是KOH滴定曲线,则I为KOH滴定曲线;

A.当AlCl3和K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l(OH)3和KC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导电率最低,则a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AlCl3+3KOH=Al(OH)3↓+3KCl,则n(AlCl3)∶n(KOH)=[c1mol·

L−1×

20mL]∶(0.5mol·

48mL)=1∶3,c1=0.4,故A错误;

B.b点溶质为Al(OH)3和NH4Cl,NH

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则c(OH−)<c(H+),故B错误;

C.ac段为Al(OH)3和K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故C正确;

D.d点溶液中溶质为KOH、KAl(OH)4、K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K+)+c(H+)=[Al(OH)4]−+c(OH−)+c(Cl−),故D错误;

故选:

C。

【答案】

(1)防倒吸(NH4)2Cr2O7分解不产生NH3

(2)F、C、E、C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N2、O2与Mg反应F中白色粉末变蓝色

D装置橙红色粉末变成绿色粉末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上方,若试纸变蓝色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

产物是否有NH3,装置图中通过NH3溶于水,生成NH3·

H2O,NH3·

H2O为碱,能使酚酞变红,但NH3极易溶于水,能引起倒吸,因此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实验中,没有观察到B中颜色发生变化,说明没有NH3的产生;

防倒吸;

(NH4)2Cr2O7分解不产生NH3;

(2)①实验目的是探究(NH4)2Cr2O7N2↑+Cr2O3+4H2O的真实性,根据所给装置图,以及Mg3N2能与水反应,因此N2与Mg反应时需要干燥N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还要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中,连接顺序是D→F→C→E→C;

F、C、E、C;

②利用镁与N2反应生成氮化镁证明有氨气的存在,空气中有氮气和氧气,能与金属Mg反应,因此点燃E处酒精灯中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2的目的:

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N2、O2与Mg反应;

验证水的存在,通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

F中白色粉末变蓝色;

③根据信息①,(NH4)2Cr2O7呈橙红色,Cr2O3呈绿色,如果D装置橙红色粉末变成绿色粉末或者F装置无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D中分解反应已发生;

D装置橙红色粉末变成绿色粉末;

④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生成,可以证明重铬酸铵分解生成了N2,操作是:

取反应后E中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蒸馏水,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上方,若试纸变蓝色,证明重铬酸铵分解生成了N2;

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上方,若试纸变蓝色。

(1)-875.3

(2)放热B不变

(3)66%>

(4)否该反应正向:

∆S<

0、∆H>

0,故∆G=∆H-T∆S>

0,故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5)CO2+2e−+2H+=HCOOH

(1)利用盖斯定律,①-②-③×

2得:

CH4(g)+2NO2(g)

CO2(g)+2H2O(g)+N2(g)∆H=(-890.3kJ·

mol−1)-(+67.0kJ·

mol−1)-(-41.0kJ·

mol−1)×

2=-875.3kJ·

mol−1;

(2)①由图中信息可知:

200℃时N2、CO2物质的量比335℃时大,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A.根据反应2NO(g)+C(s)

CO2(g)+N2(g),N2与NO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1∶2时,反应达到平衡,A错误;

B.反应2NO(g)+C(s)

CO2(g)+N2(g)中,C为固态,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质量一直增加,当气体质量不变时,体积是恒定的,此时密度不变,即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

C.∆H的大小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C错误;

D.反应2NO(g)+C(s)

CO2(g)+N2(g),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当温度、容积不变时,反应无论是否平衡,压强不变,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B。

③反应2NO(g)+C(s)

CO2(g)+N2(g),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200℃时,平衡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0.1molNO,由于C呈固态,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NO的转化率不变,NO的百分含量也将不变;

(3)①2SO2(g)+O2(g)

2SO3(g),假设反应前通入SO2的物质的量为2amol,O2的物质的量为amol,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x,因为SO2和O2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SO2和O2的转化率相等,则平衡时:

n(SO2)=2a(1-x)mol,n(O2)=a(1-x)mol,n(SO3)=2axmol,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即0.1∶0.078=3a∶(3a-ax),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