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56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28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文档格式.docx

④羊群欢快地寻觅着香甜的碰头食,渐渐远去,羊倌也就跟我们道别,随着去了。

夕阳裹到身上,暖酥酥的,我画好了画,老杜夹妥了标本,汪哥儿下车看画和标本,仨人闲聊起来,都发表了一番从碰头食引出的感慨。

⑤我说作家写作,最好也还是从“碰头食”里获取营养。

阿根廷有个著名作家叫博尔赫斯,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

他的小说灵感差不多全来自于“圈食”,虽然奇诡精致,究竟缺乏时代脉搏生活气息。

好多年里好多人都说他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直到前几年他溘然仙逝,仍与该奖无缘,倒是像君特·

格拉斯那样的爱吃“碰头食”即乐于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的作家,虽争议很大,倒能“蟾宫折桂”。

当然奖项也并非评判作家成就高低的圭臬,从读者角度衡量,白菜萝卜各有所爱,我自己所钟爱的文学创作,还主要是吃“碰头食”那种路数的产物。

⑥老杜却说哎呀快别提“碰头食”,在位的时候,整天吃“碰头食”,这顿是宴请别人,那顿是别人宴请,该到哪儿吃饭,全听秘书提醒,就是“工作餐”,往往也得司机送拢、秘书引进才知道订在了什么地方,一年到头难得在家里吃顿“圈食”。

直到离休以后,这才知道“圈食”比任何生猛海鲜、法式大餐都更可口,那因为连连吃“碰头食”而形成的滚圆“将军肚”,现在凭借“圈食”加步行采集植物标本,才算平复到可以拍侧面照的形态。

⑦汪哥儿听完我们的话呵呵笑,说二位老伯你们怕都猜不出我的心思。

他说对他来说,把握事业的关键是既要有充足的“圈食”,更要善于吃“碰头食”。

搞经济,无“圈”就成了“皮包公司”,无“圈粮”就只能是整天想着“空手套白狼”,不仅难获成功,还容易酿成大祸。

但是光知道“守圈”,只靠“圈粮”那是吃不成“壮汉”的,必须还要善于吃“碰头食”,就是绝不能错过机遇,一定要带露折花,常保鲜活。

他说经济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吃“碰头食”是一种投机行为不假,但投机要以“游戏规则”厘定的范围为度,羊是天然知道什么能吃什么有毒绝不能沾,搞经济的人吃“碰头食”可没那个“本能”,所以,要在实践中磨炼,在岁月中成熟……

⑧一顿话,把我和老杜听呆了。

⑨那天晚上我在书房灯下检视自己的水彩写生,画面上有在柳林下蒿草中觅食的羊群,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了“碰头食”三个字。

(选自《心灵体操》,有删改)

1.标题

何为“碰头食”,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引导着读者从全文中搜索答案。

(阅读过程中关注文中对于“碰头食”的解读有利于解答后面[精准答题]1题A、D两项以及第2题和第3题。

2.①②自然段

[写了什么] 写“我”“老杜”“汪哥儿”温榆河边休闲情景。

重点描写三人的休闲方式的不同:

“我”喜欢写生,“老杜”喜欢采集植物叶子,“汪哥儿”喜欢仰身车上享受“过堂风”。

[如何来写(写得如何)] ①自然段写时间、地点、人物,起笔简明;

②自然段用插叙交代了人物身份和特点,其中着重写了“汪哥儿”,另有深意。

[为什么这样写] 写三人身份与喜好的差异,是为后文写三人对“碰头食”的不同理解预作铺垫;

重点交代“汪哥儿”是欲突出其主要人物的地位。

(读文中关注此点有利于解答后面[精准答题]第1题B项)

3.③自然段

[写了什么] 荡开一笔,引入另一人物——羊倌。

细听羊倌对“碰头食”的陈述。

[如何来写(写得如何)] 这样荡开一笔,使文章稍有波澜;

同时,叙写羊倌之事,又添生活趣味。

并且第③段,羊倌的坦诚与“我、老杜、汪哥儿交谈时的留有余地”形成对比,突出了羊倌的淳朴。

(读文中思考“如何来写‘羊倌’”有利于解答后面[精准答题]第1题C项)

[为什么这样写] 有意引出三人由“碰头食”所发生活感悟。

4.④自然段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三人对“碰头食”的不同见解。

5.⑤⑥⑦⑧自然段

[写了什么] 写三人由“碰头食”引发的对生活的感慨。

“我”强调作家创作要吃“碰头食”,从生活中撷取新鲜素材;

“老杜”则感叹宴请吃饭这类“碰头食”之累;

“汪哥儿”借“碰头食”和“圈食”阐明把握生活机遇的重要。

(读文中关注⑤~⑦段,思考“写了什么”,有利于解答后面[精准答题]第2题、3题)

[如何来写(写得如何)] ⑤⑥自然段写“我”与“老杜”的感慨,衬托出“汪哥儿”见解的高明。

[为什么这样写] 写三人不同的观点,借以表现作者多元共存的生活理念;

突出“汪哥儿”见解高明,能增强文章的哲理性,丰厚文章的意蕴。

6.⑨自然段

[写了什么] “我”在画角题字:

碰头食。

[如何来写(写得如何)] 以白描手法写“我”题字写生画,言虽简而意无穷。

[为什么这样写] 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引人深思,凸显主旨。

(读文中关注“为什么这样写”有利于解答后面[精准答题]第3题)

[精准答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我”、老杜和汪哥儿对羊倌所说的“碰头食”的不同联想和解读,形象地说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

B.文章里的四个人物,作用有所不同,羊倌引出“碰头食”的话题,“我”和老杜起陪衬和铺垫的作用,汪哥儿则是作者所要突出的人物。

C.我们三人自我介绍都留有余地,而羊倌自动透明他家和村里的种种情况,文章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示了农民的淳朴和知识分子的伪善。

D.汪哥儿关于“碰头食”的一番话把“我”和老杜听呆了,因为他的话借辩证法的原理谈投机,高明和低俗共存,“我”和老杜闻所未闻。

解析:

选B A项,“形象地说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分析不当,本文的主题是要把握机遇,敢吃更要善于吃“碰头食”。

C项,“形象地展示了农民的淳朴和知识分子的伪善”分析不当,三人并非都是知识分子,而且文章并无鞭挞“我”和老杜之意。

D项,“借辩证法的原理谈投机,高明和低俗共存”分析不当,汪哥儿所说的投机,实际是把握机遇,不要错过机会,并不低俗。

2.“我”、老杜和汪哥儿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

 

作答本题,关键要抓住文中有效信息。

理解“我”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要抓住“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和“乐于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等语句;

理解老杜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要抓住“宴请别人”“别人宴请”和“难得在家里吃顿‘圈食’”等语句;

理解汪哥儿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要抓住“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和“绝不能错过机遇”“经济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投机性”等语句。

参考答案:

“我”所说的“圈食”指作家依靠书本进行创作,“碰头食”是指作家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进行创作;

老杜所说的“圈食”指能在自己家里吃饭,“碰头食”是指吃宴请饭及“工作餐”;

汪哥儿所说的“圈食”指有自己的经济实体,“碰头食”指要善于把握机遇,不错过机会。

3.文章最后写自己忍不住在画角题上了“碰头食”三个字,这一举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联系全文内容进行探究。

作答本题,首先要梳理全文内容,明确作者对几种“碰头食”观念的态度,分析其原因。

具体作答,要抓住以下几点:

作者肯定羊倌所说的“碰头食”,为他凭经验致富而高兴;

认可自己和老杜对“碰头食”的感慨,表达了多元共存的理念;

欣赏汪哥儿用不错过机会来理解“碰头食”,用把握机遇来理解“投机”的观点。

作者写下“碰头食”三个字,寄托着复杂的感情。

羊吃“碰头食”使牧民致富,作者肯定牧民的经验,并为他们脱贫致富而感到欣喜;

“我”、老杜和汪哥儿对“碰头食”作出虽不相同但积极有益的理解,作者认可这样的理解,表达了多元共存的理念;

汪哥儿用不错过机会来理解“碰头食”,用把握机遇来理解“投机”,指出投机要以“游戏规则”厘定的范围为度,“我”欣赏他的观点,并深受启发。

题型突破

(一)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对应学生用书P213)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行文思路分析题,二是线索作用分析题,三是句段作用分析题。

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题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

高考就此设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设问形式亦多样。

[常见设问方式]

(2015·

湖南高考)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间接式提问)

(2013·

广东高考)“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2·

安徽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直接式提问)

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

请简要分析。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

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

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解题方略]

行文思路分析3法

1.划分层次法

具体做法:

先根据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这一方法最适合解答直接式问法的行文思路题。

弄清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行文思路自明。

2.找线索法

散文常见线索类型:

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⑤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⑥以空间变化为线索;

⑦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分清了文章的线索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3.分析材料关系法

常见关系如下表:

材料关系

具体特点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递进关系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对照关系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结合文本内容,解说出了文章前后的材料是以怎样的一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就解说出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题模板]

文章围绕×

×

(线索),首先写了×

,其次写了×

,最后写了×

整体结构上×

[例一] (2015·

湖南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 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

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

“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

应为“朗朗上口”——编者注)。

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

“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

”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

“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

“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

”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

不会一样的。

”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

”母亲的意思是:

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

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

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

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

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

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

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

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汆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

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汆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有删节)

[注] ①盌(wǎn),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

也作“碗”。

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本题以人物心理变化的形式考查文本的行文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既有事物线索又有情感线索,事物线索就是“盌”,情感线索就是“我的心理变化”。

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

根据这一特点能够分析出“我”在每件事情中的心理状态:

刚离开睡狮庵,是终于回家了的兴奋;

发现忘带盌,固执而任性地要拿回盌,不因即将开船和众人等待而妥协;

等盌时,因耽误众人时间和劳烦船夫而心生懊悔;

再次拿到盌时,对船夫心怀感激,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自省;

盌飞掉时,则是对盌的惋惜、对母亲和船夫的自责;

而母亲一番劝告,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分条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①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

②等盌时,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

③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

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题型二 线索作用分析题

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

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江苏高考)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湖北高考)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1)文章写×

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2)指出文章的线索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线索作用分析“两步走”

第一步:

找出线索

1.熟知线索类型

线索的常见类型很多,具体请看“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3法·

找线索法”中“散文常见线索类型”。

2.“四看”定线索

(1)看标题确定线索,因为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2)看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确定线索,这些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3)看“物”确定线索,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很可能是线索;

(4)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确定线索,因为蕴藏其中的“情”往往就是散文的线索。

第二步:

指出线索作用

1.结构方面的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2)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3)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的作用

(1)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2)揭示主题;

(3)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例二] (2015·

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

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