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77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0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掌握“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成就。

(重点)

2.理解“双百”方针的影响。

(重难点)

3.总结“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难点)

“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化艺术工作者激情澎湃。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3)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迫切任务。

2.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果

(1)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作品。

(2)电影和戏剧创作:

《上甘岭》、《李双双》、《五朵金花》、《茶馆》、《蔡文姬》等。

(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精品。

阅读教材P83“学习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 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原因

(1)红卫兵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2)在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抹杀、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政治批判。

2.表现

(1)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2)许多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到批斗。

(3)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

(4)“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5)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3.后果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阅读教材P84“学习思考”: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

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及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文化事业的繁荣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79年,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国家相继设立一批文化艺术奖项:

“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

2.表现:

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判断回扣】

1.“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样的。

(×

【提示】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不一样的。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艺事业完全陷入停滞。

【提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但在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文艺事业还是有所发展的,并未完全陷入停滞。

3.“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于不同领域。

(√)

【提示】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4.“双百”方针中“自由”的含义是自由放任。

【提示】 “双百”方针中的“自由”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范围之内,提倡在文学艺术、科技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史料一 什么是当前的知识分子问题呢?

当前的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的力量,无论在数量方面、业务水平方面、政治觉悟方面,都不足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周恩来选集》下卷)

史料二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史料一表明提出“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史料二表明“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

(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解决意识形态矛盾的需要。

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打击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

 “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

B.倡导学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

B项倡导学术文化自由开放,说法错误;

C、D两项不是根本目的。

【答案】 A

【备选史料】

(教师用书独具)

1.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周恩来选集》下卷)

2.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

……对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因为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

这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的发展,是合于辩证法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双百”方针遭受挫折的原因

 史料一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史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一伙在全国刮起了一场“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黑风。

……他们挥舞“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大棒,对建国以来文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笔抹煞,诬蔑全国的报刊、广播、书籍、文艺作品、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都充斥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声称要用无产阶级的“铁扫帚”在这些领域来一个“大扫除”。

——《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

1.史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不符合。

其讲话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说明新中国文化事业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曲折发展。

2.史料二中“双百”方针受到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文化大革命”的扼杀,林彪、江青及革命集团的破坏。

(1)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未能实事求是地估计文化战线阶级斗争的形势,把阶级斗争扩大化。

(2)“文化大革命”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凋零。

(3)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 D

1.……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

……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中国电影史》

2.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做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

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

“双百”方针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要点提纲

名师讲解

1

要始终坚持

实事求是

党和政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双百”方针

在文学科技艺术领域,必须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这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

要健全民主法制

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成就。

4

要处理好

两个关系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在贯彻“双百”(“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方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不包括(  )

A.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C.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D.适用领域分别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解析】 A、B、C三项分别属于“双百”方针实行的目的、地位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双百”方针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但科学技术仅仅属于学术问题的一个方面,故D项表述错误。

【备选训练】

1.“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

①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②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③“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④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需紧扣题干,“双百”方针被破坏的原因。

由所学知识可知是受“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和④是结果而非原因,故选C。

【答案】 C

2.“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以自由发展

B.科学技术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做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解析】 把学术问题当做政治问题来抓,是文艺工作方面所犯的错误,而不属于“双百”方针的自由。

课堂小结

一、选择题

1.(2012·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艺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另起炉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D项,A、B两项分别是政治、外交领域,C项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2.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大规模经济建设正逐步展开

D.阶级斗争已不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双百”方针,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知识分子队伍也发生改变,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我国经济建设也在开展,但阶级斗争并未消失。

3.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

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

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沙家浜”、“红灯记”可看出当时的“样板戏”一枝独秀,“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革”中的现象。

【答案】 B

4.下列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那么这一奖项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

莫言:

《蛙》;

张炜:

《你在高原》;

刘醒龙:

《天行者》;

毕飞宇:

《推拿》;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A.“双百”方针提出时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中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解析】 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国家相继设立了矛盾文学奖等一批文学艺术奖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艺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5月17日,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

“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材料二 1956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昆曲与浙江》

请完成:

(1)材料一、二中《十五贯》演出的时代背景主要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解析】 第

(1)问可围绕材料一、二中“1956年5月”等信息,结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说明。

(2)问可结合材料一中“《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等信息,从影响范围、艺术价值、领导肯定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即将建立;

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2)《十五贯》按照时代精神传承创新,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使昆曲艺术得到新发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和成就。

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建国后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和内容。

邓小平与大学生在一起

1977年8月,第二次高等学校招生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建国以后时间最长的一次招生会。

由于“左”的思想还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因此,会议争论十分激烈。

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招生会的形势很快扭转。

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文件规定:

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

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高考制度恢复了。

中国的高考制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程,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一历史。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

这些名言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教育。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知道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和主要成就。

2.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教育制度

(1)背景

①新中国建立,教育事业拉开了序幕。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措施

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②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

③教育面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3)意义

①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②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③使数万名工农干部、劳动模范、产业工人受到了比较正规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教育性质

(1)标志: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2)性质:

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

3.教育方针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内容: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实施

①倡导学校“两种教育制度”与工厂机关“两种劳动制度”。

②改革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

③新建一批多科性工业大学和多种专门学院。

(4)成就

①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阅读教材P88“学习思考”: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国内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反映在各个方面。

政权并不稳固,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的冲击

(1)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

(2)1968年开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开展“教育革命”,创办“七·

二一工人大学”,实行“开门办学”,学制也大大缩短。

(4)1970年恢复高校招生,采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使高校教学质量下降。

2.影响

(1)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新生。

2.措施

(1)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1977年恢复高考。

(3)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形成风气。

(4)1983年“三个面向”的提出,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5)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1980年以来,中国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3.成就

(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3)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体系。

阅读教材P89“学习思考”:

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反响?

【提示】 因为它使得“考试获得成功”“考试实现就业”“公平竞争”等重新得以实现,使莘莘学子的十年苦读有了回报,并与国际接轨,恢复了正常的教育,尤其是使十年“文革”中的大量失学青年有了升学机会,所以其社会反响巨大。

1.改革开放后,高考制度才得以恢复。

【提示】 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底,此时“文革”已结束,但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

2.“两基”是指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提示】 “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建国后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史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史料二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中央提出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

1.史料一的认识对我国教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提示】 教育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

2.史料二的认识对我国教育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中国教育重获生机,发展迅速。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美国作家费正清曾在他的著作《美国与中国》中写道:

“1977年后毛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