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487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信贷变动会影响投资变动,进而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同时也会增加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产能过剩、引起经济结构失衡、累积金融系统的风险、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等。

信贷规模问题成为了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热点,研究与把握商业银行信贷如何合理增长以达到最佳规模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断增加的原因,剖析了信贷规模过度扩张的危害,阐释了合理扩张信贷规模的必要性,并对今后商业银行的信贷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规模;

过度扩张;

合理增长

TheScaleofCommercialBankCreditProblemResearch

ABSTRACT

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hineseeconomyandthegrowingtrendofeconomicglobalization,Chinesefinancialmarketisatagoodmomentumofdevelopment.Commercialbanksandotherfinancialinstitutions’creditscaleareatarapidgrowth,which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Butthecreditchangeswillhaveanaffectontheinvestment,leadingtoincreasesinthemoneysupply,andalsoincreasetheriskofcommercialbankscreditexpansion.Aseriesofproblemsappearedaswell:

inflation,excesscapacity,unbalanceoftheeconomicstructure,riskstothefinancialsystem,andincreasesinthebankbadassets.Creditscaleproblemhasdrawnthefinancialcircles’attentionathomeandabroad.Inordertoachievethebestscaleofcredit,studyinghowtomakethecommercialbanks’creditreasonablygrowcannotbedelayed.Thefollowingessayillustrate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commercialbankscreditscale.Afterthat,itanalyzesthereasonfortheincreasesofthecreditscaleaswellashazardsoftheexcessiveexpansion.Atlast,theessayproposessomesuggestiontothecommercialbankscredit’sdevelopmentinthefuture.

Keywords:

commercialbank,thescaleofcredit;

excessiveexpansion;

reasonablegrowth

目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现状1

二、我国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考虑的因素1

(一)资本充足率1

(二)存贷款比例1

(三)拆借资金比例1

(四)中长期贷款比例2

(五)贷款分散化比例2

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的危害2

(一)加剧社会供求矛盾2

(二)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2

(三)冲击房地产市场2

(四)导致虚拟通货膨胀2

四、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度增长的原因3

(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外因3

1.存在较大的存贷利差空间3

2.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秩序混乱............................................................................................................3

3.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3

(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内因3

1.商业银行盈利手段的主体地位...........................................................................................................3

2.充足的流动性........................................................................................................................................4

3.传统的经营模式....................................................................................................................................4

4.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及加快业务发展的要求....................................................................................4

5.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机制....................................................................................................................4

五、合理增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对策和建议................................................................................................4

(一)适当降低存贷利差水平,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5

(二)调整流动性管理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合理增长.5

(三)实施行业和区域倾斜的财政政策,引导银行信贷均衡投放5

(四)加强流动性指标的监管力度,强化信贷窗口的指导力度............................……………….…...6

(五)商业银行内部的自我改革和完善....................................................................................................6

参考文献7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保障逐步完善,人们渐渐改变以往的消费观念,开始接受“先消费,后还款”的理念。

车贷、房贷的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面向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也逐渐发展成熟,在信贷市场中占据了不可轻视的一角。

还有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扶贫贷款等应运而生,使我国信贷需求不断加大。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9.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8%,增幅比上月末高出0.1个百分点。

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57亿元。

2008年1至10月份各项贷款增加共计3.66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年初预期的全年额度。

2009年,我国信贷增长速度超过30%,新增贷款近10万亿元人民币,是超常规增长的一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的背景下,信贷规模的超常规增长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稳健回升方面起了决定作用。

但是,贷款速度如此快速的增长也不得不令人担忧,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预期和加剧产能过剩等。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贷款增加7.47万亿元人民币。

2011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8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低于年初预定的16%的目标。

分析历年数据可以发现,2011年全年中国新增贷款较2010年的7.95万亿元人民币少增加3901亿元,这也是自从2009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创出近9.6万亿元信贷之后,我国新增信贷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

2011年初,人民银行明确了全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为16%,但没有像往年一样明确信贷规模的目标。

而2011年以来,稳定物价水平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在稳健的基调下,货币政策从前三季度的实质偏紧到第四季度的定向宽松,总共进行了三次利率上调、六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虽然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国家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考虑的因素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也叫做资本风险资产率,是银行的资产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是一国确定其商业银行贷款合理规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要保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资本充足率应当大于或等于8%。

(二)存贷款比例

要确定合理的信贷规模,中央银行还应对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率进行监控,并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手段进行予以适当的调整。

合理的信贷规模需要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与各项存款期末余额的比率小于或等于75%。

(三)拆借资金比例

拆借资金比例是指一定时期内拆借资金额在各项存款余额中所占的比例。

商业银行为保持合理的信贷规模,应确保拆入资金与各项存款的比值小于或等于4%,拆除资金与各项存款的比值小于或等于8%。

(四)中长期贷款比例

中长期贷款比例是由银行发放的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年以上的各项存款余额之比,该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银行贷款的流动性。

中长期贷款比例越高,流动性就越差;

中长期贷款比例越低,流动性则越强。

这也是一国政府在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时需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为使我国的信贷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中央银行已规定该比率要小于或等于120%。

(五)贷款分散化比例

贷款分散化比例也称为单个贷款比例,是限制商业银行对个别借款人贷款的比例和数量、防止贷过度集中投放于某些企业或行业的一个指标。

分散贷款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从而是信贷规模合理增长。

我国中央银行对该比例设置的标准为:

同一个借款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大于15%;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占总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大于50%。

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的危害

除了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产能过剩、引起经济结构失衡、累积金融系统的风险、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的不良影响外,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过度扩张还会造成其他危害。

(一)加剧社会供求矛盾

过度的信贷扩张可能会加剧未来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长期的通货紧缩局面。

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供给会明显导致总供给的增加,由于受国际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种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未来总需求的增长压力会比较大,可能表现出长期的需求不足,不仅目前的外需不足明显加剧,未来消费者内部需求增长也会明显放慢,从而加大供大于求的矛盾,使中国经济可能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的境地。

(二)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过度的信贷供应延缓经了经济增长的内在结构调整,耽误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对我国的出口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是我国在外力作用下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的好机会。

现在我国经济已经逐渐企稳回升,是收缩信贷增长的大好机会,金融货币政策也应由之前的“名义上适度宽松实际上是极为宽松”转变为“实际的适度宽松”,不能使货币贷款规模再大量增加了,货币政策应当收紧。

(三)冲击房地产市场

过度的信贷扩张将会延缓房地产市场的合理调整,加剧我国房地产的泡沫化,使中国面临由经济泡沫转为泡沫经济的风险,由资产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转为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

房地产市场如果不进行充分的调整,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中国的经济就难以摆脱长期增长失衡的局面,经济结构性矛盾便无法得以解决。

(四)导致虚拟通货膨胀

在实体经济调整还未到位、需求仍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大量增加货币供给,虽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会转化成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及资产泡沫化,所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社会资金和人力资源都将倾向于甚至严重依赖于投机,而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方面的投资则会显示出明显的动力不足,此外还会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四、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度增长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既有宏观环境的外在原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内在原因。

(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外因

1.存在较大的存贷利差空间

较大存贷利差空间的存在使商业银行萌生信贷扩张的想法。

存贷利差水平是商业银行体系外部经济环境和自我发展的综合平衡的结果。

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下,存贷利差主要取决于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商业银行竞争状况、贷款风险的高低和社会资金的供求情况等因素。

但在我国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存贷利差受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影响程度很大。

1996年以后,为了改变长期的实际负利率状态,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我国开始逐步提高存贷利差水平。

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呈现活期化发展,活期存款占到总存款量的40%以上,而利率只有0.50%,仅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14.3%,存款的综合成本非常低。

因此,新放贷款实际形成的平均毛利差综合计算起来更大,通过新放贷款来增加利润的效果非常显著,这也是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增加放贷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秩序混乱

竞争的白炽化和无秩序化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后,国内原有的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业务领域向全国大规模扩张,逐步发展成全国性的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在国内扩大经营规模,纷纷铺设分行;

同时,农村信用社收归地方政府直接管理,赋予其更多的政治使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再加上自身多层次的法人体制,各级信用社都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跟加强了它们规模扩张的动力和能力。

原有区域银行、新兴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普遍采取了存贷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信贷增长水平普遍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

而近年来银监部门进行外部监管时,主要加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对小银行的信贷控制力有所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贷竞争的白炽化和无秩序化状态。

在新兴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多重竞争压力下,外加上不良资产剥离后信贷规模下降幅度比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弥补市场份额,也纷纷采取积极的信贷扩张政策,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急剧膨胀起到了共同推动作用。

3.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府换届之后,都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宏伟规划,新一轮经济建设蓬勃兴起。

同时,几年前的国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经济建设需要更多投资,而近年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直接融资的方式行不通,银行贷款成为了投资的主要渠道,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

(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内因

1.商业银行盈利手段的主体地位

信贷投放扩张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途径。

由于多年来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窄,产品的单一性、同质性较强,中间业务不是很发达。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虽然纷纷加大步伐进行业务转型,在加快投行业务发展、设立基金公司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分业经营模式一直以来的束缚,但是因为起步较晚,银行的利润来源仍然主要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利息收入在整体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支柱地位没有改变。

2.充裕的流动性

充裕的流动性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持续多年,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我国现阶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与此同时,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都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巨额不良资产剥离,国家资金注入到位,许多中小股份制银行也通过上市筹措到大量资本,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大幅度增长。

虽然央行相继采取了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等宏观调控措施,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仍旧保持在比较充裕的水平。

在盈利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的模式下,资金储备过高既会带来经营压力,也会造成资金浪费,要摆脱这两点,银行只好陷入贷款增长的恶性循环。

3.传统的经营方式

传统的经营方式使商业银行形成了信贷扩张的惯性。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一部分国内银行虽然已经上市,但是在风险治理、绩效考察、信贷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并不彻底,还是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

在绩效考察上,很多银行仍是侧重于衡量短期绩效,将规模扩张或既定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视作核心任务。

股改上市之后,银行开始对公司业绩和股东回报给予重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加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倾向。

同时,商业银行上市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的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收益判断和风险识别的结合也不甚紧密,银行出现偏好短期收益、忽视风险的行为也在所难免。

4.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及加快业务发展的要求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之间都息息相关。

近些年,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管理上,风险的管理水平和防范意识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使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质量也不断提高,违规违纪的案件不断减少,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也有很大提升。

因此,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业务发展越快越好。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银行纷纷抓住当前宏观环境提供的机会,加快发展成为业务主流,这就推动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

5.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机制驱动贷款投放加大。

近些年来,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该考核指标体系中,利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同时,各商业银行都想在加人WTO之后的过渡时期内尽快扔掉历史包袱,做大做强,以应对更强大的挑战。

因此,各行给自己定的利润指标都是需要努力才能够实现,各级银行及其员工都有完成和超额完成利润计划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从银行的收入结构看,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贷款的利息收入,占90%以上。

由于同业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存款的利率普遍上浮,成本越来越高;

而贷款的利率普遍下降,利差越来越小。

为了利润指标能够实现,银行只有实行薄利多销,把贷款的数量做大。

五、合理增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近些年来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依次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定向发行央行票据和严控信贷规模等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带有一定行政性的治理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带来许多弊端。

一方面,在信贷总量的控制下,弱势行业和中小企业越来越不受银行信贷的青睐,同时,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上调,导致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影响信贷过度扩张的深层次动因尚未得到根治,过度投放信贷的冲动依然存在,而且增长势头丝毫不减。

对于货币过度供给造成的通货膨胀现象,我国在坚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的同时,有必要借鉴一下西方货币政策实践的经验。

西方国家近年来大多使用利率杠杆等市场调节手段,很少使用如我国实行的影响货币乘数和行政干预的手段。

我们也应改过多的“堵截”方式为“疏导”方式,综合利用利率市场化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市场化调控手段,合理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过快增长,使其稳健经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适当降低存贷利差水平,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我国存贷利差在国际上处于偏上水平,也是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现了较高的盈利水平,2008年1月《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后,银行等企业所得税也由33%调整到了25%,这些都为降低存贷利差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时机适宜,缩小存贷利差,既不会对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水平产生大幅度影响,也有利于缓解信贷过度扩张的冲动,促进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的步伐。

要缩小存贷利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中央银行对利率进行差异化的调整,逐渐缩小存贷利差,另一方面,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继续扩大贷款利率的下浮幅度,同时对于长期大额存款的利率允许商业银行和客户协商定价,对利率水平进行双向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缩小存贷利差水平也应适度,不能为了换取经济景气而过分牺牲商业银行的利益,必须为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保持适当的净利差条件,否则最终只会损害经济发展。

(二)调整流动性管理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合理增长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过快信投放贷,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金率上调政策。

自2007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虽偶有下调,但总体一直呈上升趋势。

至2011年6月,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至21.50%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西方货币实践中,经济学家一直将存款准备金率视为“巨斧”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调控效果比加息更具针对性,它不仅能降低银行信贷的信用创造功能,还会减小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

如果继续频繁使用这一货币手段,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行为有所约束,但约束效果能达到何种程度,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还值得怀疑。

在流动性管理上,为了避免过多使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