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79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集备主讲稿汪淑梅Word文件下载.docx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品析聂将军是怎样倾心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的。

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第一课时  

一、创设话题,引入文本  

1、出示挂图,“这个人物你们能认识吗?

对他了解多少?

”(让学生先充分调动自己的储蓄,老师总结同时板书,同时指导:

“聂荣臻“写法。

)  

2、导入课题,板书,引导读好题目。

 

二、整体把握,整体感知  

解题设疑,拉动内需: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之间的什么事呢?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三、指导初读课文  

1、总结学生读书情况,出示词语,引导细读  

2、检查学生的自读效果,同时解决一些重点生字词。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知  

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些小节写出了聂将军对日本小姑娘的关心与照料。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较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理解聂将军被日本人民称为“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齐唱或独唱抗战歌曲。

课前就播放《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

师:

听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在那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质疑激趣。

   1、在无数可亲可敬的革命先辈中,有这样一个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他对新中国的贡献可谓是功勋卓著。

你能有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你所知道的聂荣臻吗?

   2、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率领我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将军,却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板书:

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板书题目)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二、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剪辑。

19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嘹亮的号角响彻云际,晋察冀军区的战士们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势如破竹般地扑向敌人,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丧心病狂的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沿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狂轰滥炸。

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

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他们奄奄一息的母亲。

——她们的父亲已被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

  虽然战士们拿出了当时奇缺的急救包抢救,但也无济于事。

两个孩子成了孤女!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环境,还有八路军战士的仁义。

)板书:

救出

【这个电影剪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当年八路军战士是如何从战火中救出的两个日本孩子的,透过文字的背后,孩子们不难理解八路军战士的仁义之品质,为下文真正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品读感悟。

   1、看着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怎么对待这件事呢?

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

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

“立即”“送”表现了聂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关心。

“言”屏出示说的话引导理解: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对照课后作业,先理解“杀害”,再理解“残忍”,从“残忍地杀害”你想到了什么?

(九一八、卢沟桥、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罪行、电视上看到的画面等。

)师补充: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至少有3500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将近3300万人是被敌人屠杀或残害致死,而非牺牲在战场上!

 而聂将军却说:

(引读)我们一定要……后代。

理解“伤害”:

使人肉体或精神受到损伤。

这只有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才能做到呀!

而聂将军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菩萨!

这是因为——

理解“受害者”:

谁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那我们的敌人是谁?

——挑起战争的人:

日本法西斯!

指导读:

我们不是法西斯,所以,面对不能理解的战士们,深明大义的聂荣臻语重心长地对战士们说——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透过文字的背后,你体会到了聂将军有着怎样的心肠和怎样的品质?

板书:

慈善仁义、博大宽广】

小结:

因为聂将军(),所以,他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

2、过渡:

聂将军说要“好好照料”,课文哪一节就是写了这一内容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三节。

出示要求,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点勾画,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和宽厚。

学生自学自读。

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关心照料:

看伤口、找奶——细心周到

问名字、吃梨、喂饭——消除恐惧心灵安慰无微不至【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再归纳事件,然后加以体会聂将军的品质。

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从小姑娘的神情、动作也可看出聂将军的慈善。

叱咤风云的将军却有着温情善良的一面,有着母亲般的情怀!

在两个年幼无知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也难怪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在那血与火、仇与恨交织的岁月里,却上演着温暖的一幕:

配背景声音读第3自然段。

【此时学生的朗读真是赋予了真情,让人好感动。

的确,朗读应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会收到教学的效果。

  3、然而,这毕竟是在战场上,两个孩子还会有什么危险?

  让学生加以想象,而聂荣臻将军又做出了什么决定?

学生默读第四节课文,指名回答后板书:

送回。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

现在的日本两个小姑娘已经和聂将军亲如一家了,为什么聂将军要送回日军驻地呢?

【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聂将军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将来。

  老师引读课文的第五节的前半部分,让学生知道,聂将军在临行前与日本小姑娘拍照、送回时还给了好多的梨,为下文写片断打下基础。

  屏出示信的内容: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土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从这封信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军队?

什么样的精神?

什么样的道理?

  人:

聂荣臻国际主义精神至仁至义的品质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义正言辞不卑不亢

 军队:

至仁至义不畏强敌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精神:

国际主义保家卫国艰苦奋斗

 道理:

我们的抗战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了人类的和平。

对待敌人,我们要——对待无辜的人民,哪怕是俘虏,我们要——

 片言只语,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内容,这就是一个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新中国元帅的风采!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话。

 4、过渡: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妹妹不幸死去,美穗子由亲友抚养大。

40年后——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归纳:

这一节的内容,板书:

感恩

 

(1)、播放感恩片段。

师解说,介绍。

1980年7月10日,美穗子一家受致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接待。

人民大会堂。

美穗子终于见到了给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聂荣臻将军。

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心中无尽的感激!

他们互赠了珍贵的礼物。

4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2)、出示课后3题。

学生练笔。

提示,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刻画。

  交流。

 【这里我把原先设计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先让学生看感恩片断,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来进行写话,就水到渠成了。

 三、总结升华。

   1、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美穗子的有关资料,对她有了一定的认识。

师介绍美穗子的后半生: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一直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

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被选为日中友协都城支部的理事。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40年后,从战火中走出的他们,今朝又相聚。

屏显:

他们握着的双手,是一座桥梁,这桥的两边便是——中日两国人民。

是一条纽带,系着的是——善良的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向往和平的心。

【此时老师的体态语言,胜过一切有声的语言。

这是课堂的一个亮点,学生的情感被激起来了,他们都能声情地朗读这短话。

 所以,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

 2、小结:

如果说,将军救孤女的善举是一粒种子,那么,由此而缔结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便是这种子开出的鲜花!

愿这朵扎根于战火之中,用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

远离战争,和平友谊,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当我激情地说完这一段话,学生的眼睛都能传出火花了,他们读懂了课文,读懂了文字背后的真正内涵,更为重要的是文本的这一思想已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们在对课后的片断练习的写话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这是课堂又一个亮点,达到了“三情”共振!

四、课后拓展

   1.试着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互相合作演一演。

   2.观看电影《将军与孤女》。

  板书:

            救出慈善仁义

                      

            照料 博大宽广   活菩萨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送回至人至义

            

感恩国际主义中日友谊

的使者

8《三打白骨精》  

一、教材简析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

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

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

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

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围绕“三变”、“三打”和“三拦”展开。

作者采用反复叙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三变”、“三打”和“三责”虽然情节基本相同,但是叙述内容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给人重复冗长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也更能体现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

比如,白骨精的“三变”:

一变成了村姑送斋饭,实际使的是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实际使的是苦肉计。

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实际使的是离间计。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

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

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

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

“一打”是“劈脸一棒”;

“二打”是“当头一棒”;

“三打”是“抡起一棒”。

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

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

“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

“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

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2、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

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3、学会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写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设想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出示12个成语,猜猜写的人物是谁。

2、(了解孙悟空)说说孙悟空的本领及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感兴趣的场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他们的学文兴趣。

3、揭题审题。

三打白骨精。

提示:

中国传统小说惯会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比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西游记》中除了“三打白骨精”,还有“三借芭蕉扇”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吗?

(主要写三个人物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  

2、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①自学划出描写“第二打”有关句子。

②交流,抓住人物不同的特点。

“闪”(与年龄不相符,定会是妖怪)“哭”让人起恻隐之心,其实“哭里藏刀”使的是离间计。

“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敢于斗争)。

“惊得从马上摔下来、一口气念了20遍”(胆小、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②自学描写“第三打”的有关句子。

思考:

孙悟空的“第三打”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孙悟空的足智多谋来体会人物形象。

尤其是一个“笑”字,感受孙悟空的自信。

课文虽然没有交代唐僧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原文,由于唐僧的善恶不辨,最终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四)反顾全文,整体感受  

1、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拦。

你读着觉得重复吗?

为什么?

2、从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中,你对三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

(五)再读课文,根据板书练习复述  

作业设计:

(有三种选择)  

1、把《三打白骨精》绘声绘色复述出来。

2、自由组合,把《三打白骨精》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读小学版的《西游记》,或者读原著。

附板书:

白骨精孙悟空唐僧  

(三变)(三打)(三责)  

变村姑劈脸一棒连忙扯住  

变老妇人当头一棒惊下马来  

变老公公众神照应战战兢兢  

抡起一棒口不能言

                   

课外阅读指导课或作文教学的教学预案

习作2  

教材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提示。

要求学生写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事。

第二部分是例画。

例画中描绘了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各种“活跃”的表现。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想  

“习作2”是“记一件好/趣/错事”,要求学生写别人不知道的,谁都没告诉过的事,相对来说写作内容比较简单,关键在于让学生独立审题、选材、构思、写作和修改,说出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生“自我表达”的思想内容,也许不一定健康,作为教师万不可上纲上线,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只有“疏”才便于“导”。

写出好事、趣事自然好,当学生写出错事后,教师要善于发现他是否在“忏悔”,要善于寻求教育良方。

虽然是错事,但写得具体生动,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表扬激励,教人求真求善;

还要注意保密,让学生把本次习作写在安全的地方,请自己信任的教师、家长或同学评判,反复修改,永久珍藏。

组员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