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84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Word格式.docx

第二节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40

第三节触电的救助…………………………………………………41

第八章防雷击………………………………………………………43

第一节雷电的特点和类型…………………………………………43

第二节雷击的预防…………………………………………………44

第三节遭遇雷击的救助……………………………………………45

第九章防煤气中毒…………………………………………………46

第一节煤气中毒的特点和类型……………………………………46

第二节煤气中毒的预防……………………………………………48

第三节煤气中毒的救助……………………………………………50

第十章防地震………………………………………………………51

第一节地震的特点和类型…………………………………………51

第二节地震的预防…………………………………………………52

第三节地震的救助…………………………………………………53

第十一章防性侵害…………………………………………………56

第一节性侵害的特点和类型………………………………………56

第二节性侵害的预防………………………………………………57

第三节遭遇性侵害的救助…………………………………………59

第十二章防流行病…………………………………………………60

第一节春季流行病的防治…………………………………………60

第二节夏季流行病的防治…………………………………………62

第三节秋季流行病的防治…………………………………………64

第四节冬季流行病的预防…………………………………………65

 

第一章防道路交通事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车辆的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管理逐步走向健全和完善的法制轨道。

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运输日趋繁忙,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但是,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不强,以致因交通违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尤其是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认识和防范交通事故就成为当前我们的要务之一。

第一节交通事故的特点和类型

一、交通事故的特点

根据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据此,经过对学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以下特点:

1.就事故发生的时间而言,周末、长假、寒暑假等节假日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2.就事故对象而言,死亡的学生中,中学生、男生是发生车祸的高危人群。

3.就交通肇事车辆而言,土方车、集装箱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肇事比例最高,而且危害性也最大。

4.就交通工具而言,学生骑乘摩托车遭遇交通事故的比例最高。

5.就交通肇事地点而言,国道、人车混杂的公路等机动车道上是高危地带。

针对以上特点,同学们出行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引发交通事故或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交通事故的类型

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交通事故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造成的损害后果的程度,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2007年6月28日我市发生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就是三名初中生骑乘同一辆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上的4人当场死亡。

2.根据交通事故的主体,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车辆之间的交通事故和车辆与行人、乘车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两类。

我市发生的学生交通死亡事故主要是这两类。

3.根据事故发生的形态,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具体形态的交通事故和其他形态的交通事故两类。

同向或相向的碰撞、刮擦、碾压等三种具体形态是我市学生交通死亡事故的主要形态。

其他还有根据交通事故的侵害对象划分为财损事故、人员伤亡事故和人员伤亡与财损混合的事故,根据交通事故的成因划分为意外交通事故、过错交通事故和过错与意外的混合交通事故等类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节交通事故的预防

众所周知,影响交通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人。

参与交通的主体是人,车辆靠人驾驶和保养,道路靠人修筑和维护,交通管理靠人实施和加强,交通环境靠人创造和改善,人在交通中的主体性是显而易见的。

人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使每一个交通参与者收益,恶劣的道路交通环境使交通参与者经常受到威胁。

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有较高法制观念和文明素质的交通参与者来共同营造。

中小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车流量最大的时段,因此,同学们作为道路交通的主要参与者,更应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和运用来进行自我防范,从而既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又能维护社会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这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基本常识

1.红绿灯

请同学们自觉严格遵守信号灯的指示: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安全才有保证。

2.汽车的制动特性

同学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

汽车不是一刹就能停下的。

因为驾驶员从发现危险,采取紧急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期间需要两个过程:

制动停车过程和制动停车距离。

制动停车过程有反应和制动两个阶段,因而制动停车距离也有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段。

(1)反应阶段和反应距离

当司机发现险情,判断要紧急刹车到采取紧急刹车措施,这个阶段叫“反应阶段”,此阶段刹车还没有生效,汽车还以原来的速度前进,这阶段汽车走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

反应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车速×

反应时间。

(2)制动阶段和制动距离

刹车生效后,车轮被刹住了,但由于惯性的作用,汽车还得向前冲出一段才能完全停住,这就是“制动阶段”,此阶段汽车向前滑行的距离就叫“制动距离”。

驾驶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反应的快慢,空车与重车,制动性能较好与较弱,路面的干与湿,砂石路与柏油路,上坡与下坡,这些条件的不同,制动停车距离也不同。

所以汽车临近时,切不要以为急穿马路不要紧,反正汽车会刹车。

俗话说“人行一尺,车行一丈,与车抢道,不死也伤”就是这个道路。

3.汽车信号灯的含义

汽车上装有种种车灯,这些等既使汽车美观,而且还有实用意义,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车灯就会亮起发出信号。

同学们了解这些车灯的含义后,再遇到车灯亮起时,才能够会意并及时避让,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行人、车辆通行的基本原则

通行的基本原则是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通行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包括:

1.安全原则2.靠右通行原则

3.各行其道原则4.服从指挥原则

三、走路应遵守的交通法规

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路。

走在繁忙的马路上,要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呢?

简单讲就是:

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但是,在有些道路没有人行道、人行横道,该怎么办呢?

在这个时候,走路时,应尽量靠右走在马路的侧边,不要走车道中央;

过马路时,有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就走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如果也没有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要“先看左、后看右”,看看有没有车辆通行,确信安全了,才可直行通过,不能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或中途倒退、折返。

另外,《道理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

1.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的护栏,不准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道理很简单,上述这些行为既不文明,而且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的危险,是滋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2.不准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滑行工具稳定性能差,道路上车来车往,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到车轮下,酿成惨剧。

3.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抛物击车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

4.走在马路上不要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大家都知道一心不能二用,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或玩游戏机、听随身机、踢球等,不注意周围的路况,都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同学们在道路上行走的时候,与车要各行其道,服从交通指挥,切不可无所顾忌地在道路中央随意行走,更不要在马路上打打闹闹、追逐嬉戏,车前不抢道、车后不随便乱插,这样才能保证道路的通畅和自身的安全。

四、乘车应遵守的交通法规

同学们在乘坐机动车时,有条件的,应系好安全带;

如果站在公交车、地铁车厢内,则应站稳扶好,以确保安全。

另外,为了保障乘车人的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乘坐机动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乘车要在站台和指定地点依次候车,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车辆。

这是为了维护交通站台的秩序,同时避免妨碍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防止因拥挤而影响行车和乘车人的安全。

2.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3.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不得跳车。

4.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并戴头盔,不得乘坐轻便摩托车,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

5.乘车时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

6.不要乘坐超员超载车辆。

7.不得乘坐货运机动车的车厢。

总之,同学们乘车时不仅要讲文明、讲礼貌,更要守秩序、求安全。

五、骑车应遵守的交通法规

摩托车、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虽较汽车易于驾驶,但稳定性差。

在没有划分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定行驶,也容易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人的正常行走,并给自身带来不安全因素,甚至可能与其它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

为保证安全行驶,《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1.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驾驶摩托车,不得在非机动车上加装机动装置。

2.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未满十六周岁的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3.骑车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注意后面来车,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并要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4.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这是为了防止任意超车而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而发生碰撞。

5、不得扶身并行,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它车辆牵引。

6.不得双手离把或手中持物。

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紧急避险的反应速度,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7.不得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8.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车或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不得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

道理很简单,道路不是玩耍和学车的安全场所。

9.中学生骑自行车时不得载人。

10.驾驶非机动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时,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行人过街设施通过;

没有或不便使用的,要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11.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一米五,宽度左右不得超出车把十五厘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前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三十厘米。

这也主要是为了骑车的安全。

总之,我们如果骑车上路除了要保证车况良好外,一定要增强法制观念,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

第三节交通事故的救助

一、报警求助

当目击交通事故的发生时,同学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迅速报警。

拨打报警电话110或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报警时要保持镇静,讲清楚地点和方位,最好能简述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以便警察能迅速赶到现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果有人受伤,要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

其次,在警察来到之前,要保护好现场,不要移动现场物品。

如果遇到肇事车辆逃逸,作为目击者要尽可能记清逃逸车辆的车号、颜色、车型等特征,为警察提供线索。

二、自救

如果自己遭遇交通事故,该怎么办呢?

1.意识到遭遇车祸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把脚伸到狭小的空间里,以免车辆撞击发生变形后卡住,阻碍逃生。

2.发生车祸后,在无人救助的情况下,要尽可能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免受到二次伤害。

如果有通讯工具,应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移动通讯设备没有信号时,可以拨打紧急呼叫电话112,根据提示音转110或120进行求助。

在等待救助的这段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采取自救措施:

(1)要保持镇定,放松过度紧张的心情,针对伤势情况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

(2)对暴露的伤口要尽量先用干净布覆盖,再进行包扎,以保护好伤口。

(3)如有骨折要尽可能减少移动,或利用现有材料固定骨折部位,避免骨折断端刺伤皮肤、血管、内脏和其它部位。

3.发生车祸后,如果没有通讯工具,应利用现有的物品设置明显标志,以便引起过往行人、司机的注意,及时得到救助。

如果是夜晚,还应根据情况尽可能转移到有照明或易被发现的位置。

三、救助途径

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救助,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便宜行事。

若不幸遭遇车祸,最好还是委托专业人士(如律师)代为处理。

如果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要及时向法律援助中心(一般设在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

交通事故中涉及到刑事部分,也就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部分,不能进行调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私了”);

对交通事故中民事部分,即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章防校园火灾

第一节校园火灾的类型和原因

一、校园火灾的类型

火灾根据形成原因划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内因火灾也称自燃火灾,是由物质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热所引起的。

这种火灾的形成除物质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外,还必须有聚热条件,当热量得到积聚时,必然会产生升温现象,当温度达到该种物质的燃点时,则导致自燃火灾的发生。

如高温引发干燥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的森林大火,煤区煤层阴燃,雷击(如球形闪电)产生明火引发火灾,火山爆发等等。

外因火灾也称外源火灾,是由外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

比如:

(1)明火所引发的火灾;

(2)天然气、油料在运输,保管和使用时所引起的火灾;

(3)炸药在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火灾;

(4)机械作用所引起的火灾;

(5)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强所引起的火灾。

我市校园里常见的火灾类型主要是明火火灾和电气火灾。

二、校园火灾的起因

据资料统计,历年来我市校园发生的火灾,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

(1)违规点蜡烛。

某校宿舍楼的一名同学,晚上熄灯后在床铺上点蜡烛看书,结果,因疲劳睡着了,烛火引燃蚊帐造成火灾。

(2)违规点蚊香。

点燃的蚊香温度达700℃左右,而布匹的燃点为200℃,纸张燃点为130℃,若这类可燃物品靠近点燃的蚊香,极易引起燃烧。

南昌市某幼儿园午休时保幼员点燃蚊香后离开,致使房间蚊帐着火,午休的20多名幼儿烧死。

(3)违规烧废物。

有的学生在宿舍内烧废纸等物,若靠近蚊帐、衣被等可燃物或火未彻底熄灭,人就离开,火星飞到这些可燃物上也能引起火灾。

2.电气火灾

(1)违规用电。

学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办公室、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会使供电线路过载而发热,加速线路老化而起火。

(2)使用电器不当。

如60w以上的灯泡靠近纸等可燃物,长时间烘烤易起火;

充电器长时间充电,又被衣被覆盖,散热不良,也能引起燃烧。

过度使用电器也能引起火灾。

定时供电或因故障而停电也会引起火灾。

3.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

学生在实验中用火、用电、用危险物品时,若违反规程使用不当,也能引起火灾。

如在使用有电感的实验设备时将物品覆盖在散热孔上,使设备聚热,导致设备燃烧;

用火时,周围的可燃物未清理完,火星飞到可燃物上引起燃烧;

化学实验时,将相互抵触的化学试剂混在一起,试验温度过高或操作不当,也能引起火灾事故。

特别是不按操作规程,实验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例如,2001年某中学某学生用酒精炉做化学实验时,因操作不当打翻酒精炉,造成酒精外溢燃烧,致使一名学生严重烧伤。

第二节校园火灾的预防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同火灾做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

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灾预防工作做到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灾发生。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具有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中小学生活动的环境主要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火灾预防。

一、师生宿舍防火

师生宿舍(公寓)是学校的防火重点部位之一,为了杜绝师生宿舍(公寓)内火灾事故的发生,师生们要做到:

一不乱拉电源线路,避免电线穿行于可燃物中间;

二不使用高能量电器和大功率电器;

三不使用电器无人看管,必须人走断电;

五不使用明火,不乱丢火种,不在宿舍内做饭,不在“三合一”的房间住宿。

二、实验室防火

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电炉等大功率电热器具较多,其他火源种类也较多,所以导致实验室火灾的因素很多。

做好实验室防火不仅仅是消防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是和谐校园和师生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

针对以上实验室的特点,应采取如下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1.应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熟悉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时,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防止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火灾。

2.服从实验指导老师的指导,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禁止在实验室玩耍、打闹,防止打破仪器设备酿成火灾。

3.严禁摆弄与实验无关的设备和药品,特别是电热设备。

4.严禁学生携带任何火种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实验室,减少实验室致灾因素。

5.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实验室,防止因外人的违规行为导致火灾。

6.注意电热器具的正确使用和保管,正在使用的电热器具不准接近可燃物。

7.严格实验室用电制度,用电及电器安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

8.实验教师详细掌握所处实验室内药品的化学特性,严禁将化学性质相抵触的药品混装、混放,实验剩余的药品必须按规定处理,严禁带走或倒入下水道。

9.师生都应时时保持警惕,强化火灾预防的心理防线,如发生火灾,应立即疏散学生,同时要立即报警,采取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三、公共场所防火

随着学校的建设发展,师生频繁进出的公共场所,如教室、餐厅、会议厅、体育馆、图书馆、电教室等处,师生往来频繁、密度大,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如果防火意识不强,管理松散,极易造成火灾事故。

师生在公共场所滞留时,应掌握如下防火知识和方法:

1.清醒认识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时刻提防。

2.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规定,摒弃一切不利于防火的行为。

3.进人公共场所,首先要了解所处场所的基本情况,熟悉消防疏散通道的位置。

4.善于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做出准确判断,能及时扑救的要及时扑救,形成蔓延的要立即疏散逃生。

5.教师、员工及时组织学生迅速撤离、脱险。

第三节校园火灾的扑救

发生了火灾,要发挥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及时启动消防安全预案,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师生都应掌握逃生和火灾扑救的基本常识,一旦发生火灾,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在此,我们再次重申不提倡未成年学生参与扑救火灾。

一、报警

《消防法》规定: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个人都应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因此,报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报警早,损失小”,及时报警,这是起火后的首要行动之一,也是及时扑灭火灾的关键。

报警的方法,主要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报警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火警报出去,使消防队和周围的群众来扑救火灾。

报警时应注意让消防部门听到后立即明白是发生什么性质的火灾,起火地点和起火物,火场燃烧的程度,以及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联系号码,便于消防部门随时联系。

发现起火要冷静观察和了解火势情况,选择恰当的报警方式,防止惊慌失措、语无伦次而耽误时间,甚至出现误报。

任何单位在发生火灾时,要立即疏散人员,及时准确的报警,使消防队和周围群众能迅速赶来灭火。

在报警的同时,起火单位必须及时组织人员利用本单位以及附近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

灭火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情况,以及灭火器材的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必须切断电源。

如有人被大火围困,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采取各项措施,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人员疏散、救人。

火灾可能危及其他物资安全时,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对物资进行紧急疏散。

消防队到达火场后,起火单位和在场人员应及时向指挥员介绍已查明的火场情况。

如燃烧的物质、有无人员被火围困、灭火中要注意什么等。

同时在火场的扑救人员都应在消防队指挥员的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扑救火灾。

任何单位和团体将火灾扑灭后,都必须保护好火灾现场,未经消防机关许可,不得自行处理火灾现场。

自救与逃生是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一个重点。

虽然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或居住的环境比较熟悉,但如果不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教育,他们对安全疏散通道及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