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913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亚硫酸氢钠工艺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

10.2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10.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物料平衡(略)

12、工艺规程修改登记表

1、产品概述:

1.1产品名称.分子式.化学结构式.理化性质

1.1.1产品名称:

亚硫酸氢钠

1.1.2分子式:

NaHSO3

1.1.3分子量:

104

1.1.4化学结构式:

1.1.5理化性质:

1.1.5.1外观:

液体亚硫酸氢钠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密度1.26-1.30g/mL,pH值3.8-5.0,铁盐≦5PPm,亚硫酸氢钠含量43.0-51.0g/100mL(碘滴定法折30-38%)。

1.1.5.2密度:

液体亚硫酸氢钠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降低而增大。

1.1.5.3酸碱度:

液体亚硫酸氢钠呈酸性,pH值3.7-5.0,当pH值<4.0时其成分已形成焦亚硫酸钠,当密度≥1.30时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影响正常生产,故正常情况下密度应严格控制在1.26-1.30之间。

1.1.5.4本产品低温下易结晶。

1.2产品质量标准

1.2.1目前液体亚硫酸氢钠还没有国家标准,现把固体亚硫酸氢钠行业标准列于下表。

表1亚硫酸氢钠行业标准(固体)HG/T3814-2006

序号

项目

指标

1

主含量(以SO2计)质量分数%

64-67

2

水不溶物质分数%≦

0.03

3

氯化物(以Cl计)计量分数%≦

0.05

4

铁(Fe)质量分数%≦

0.0002

5

重金属(以Pb计)质量分数%≦

0.001

6

pH值(50g/L)

4.0-5.0

目前我们生产液体亚硫酸氢钠质量按以下控制

外观:

淡黄色澄明液体,密度1.26-1.30g/mL(室温)

铁盐:

≦5PPm

含量:

43.0-51.0g/100mL折30-38%

1.2.2产品用途:

人工牛磺、造纸、建筑减水剂

1.2.3包装要求:

1.2.3.1本产品存于玻璃钢制或铁制容器中(内喷PP),外部要求有蒸汽加热装置,以防结晶。

1.2.3.2运输要求专用汽车槽车,槽体需要304材质制作。

2、原材料质量标准:

2.1硫磺质量标准GB/T2449-2006表二

项目

技术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硫(S)的质量分数%≥

99.95

99.5

99.00

水分的质量分数%

固体硫磺≤

2.0

液体硫磺≤

0.10

0.50

1.0

灰分的质量分数%≤

0.20

酸度的质量分数%≤

0.003

0.005

0.02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0.30

0.80

砷的(As)质量分数%≤

0.0001

0.01

铁的(Fe)质量分数%≤

2.2液体氢氧化钠质量标准GB209-2009表三

型号规格

IL-1T

I

II

氢氧化钠(以NaOH计)的质量分数%≥

45

30

碳酸钠(以Na2CO3计)的质量分数%≤

0.2

0.4

0.6

0.1

氯化钠(以NaCI计)的质量分数%≤

0.008

三氧化二铁(以Fe2O3计)的质量分数%≤

0.002

0.0008

本工艺要求用30%液碱(离子膜碱)

3化学反应过程.工艺概况.工艺优缺点

3.1化学反应过程:

3.1.1硫磺与空气中氧燃烧S+O2=SO2+Q

3.1.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3.1.3亚硫酸钠继续与二氧化硫反应

SO2+Na2SO+H2O=2NaHSO3

3.1.4硫酸氢钠反应如下SO3+2NaOH=Na2SO4+H2O

NaHSO3+1/2O2=NaHSO4

3.2工艺概况:

3.2.1本工艺采用空气硫磺燃烧生成低浓度二氧化硫炉气,经中压余热锅炉降温后,进入冷却器进一步降温,然后用碱液吸收炉气中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

3.3工艺优缺点:

3.3.1本工艺根据亚钠工艺的前半部分改造而成,工艺的优点要等生产后才能表现出来。

4、生产工艺过程及工艺流程图

4.1.原料液硫进入精硫池,精硫池为一方形容器,内有12组加热盘管,在0.3-0.4MPa蒸汽下加热呈流动性好的液体状态(硫磺的熔化温度是118.9度),精硫槽温度控制在135—145度范围内。

4.2液硫的焚烧:

液硫的焚烧在焚硫炉中进行,焚硫炉为园型卧式炉,¢2850x12000中间有三道隔墙,内衬耐火砖,保温砖,空气从炉前头离心进入,液硫经硫泵加压至0.5MPa左右,用高压硫喷枪离心喷入炉内,形成雾状充分与空气混合。

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并放出热量,使炉气温度升至近900℃离开焚硫炉去余热锅炉。

4.3余热利用:

高温炉气进入余热锅炉,二氧化硫炉气经管内流出,管外为炉水,炉水受热蒸发变为蒸汽,进入汽包进行汽水分离,水返回炉内蒸汽在2.5MPa作用下离开余热锅炉。

4.4炉气的冷却:

炉气<300℃离开余热锅炉进入二次冷却,经内衬玻璃管排管冷却器,进一步冷却至60℃进入水洗塔,水洗除杂后进入除雾器。

4.5二氧化硫的吸收:

经降温除雾的炉气进入三个串联的吸收塔,在塔内喷淋17%--22%的碱溶液,在塔内生成亚硫酸氢钠,当PH值达3.7-4.5时转出系统进入成品过滤器,成品过滤器为聚四氟材质的微孔过滤罐,溶液外进内出,进入地下槽,经泵打入成品槽为成品,炉气中SO2经1#.2#.3#塔吸收后吸收率达100%,余下废气经排气烟囱排入空气中,完成生产全部过程。

表四

项目

取样点

指标

检查频率

1

硫磺酸度

仓库

≤0.005

一次/批

2

碱全分析

兑碱槽

全分析

一次/3个月

3

碱含量

≥30%

兑碱后含量

15-16%

5

成品全分析

成品槽

一次/槽

6

软化水

软化水槽

一次/10天

7

炉水PH值、硬度

排污口

PH值0.04

硬度9-10

一次/班

8

炉出口SO2

锅炉出口

7.5-9.0

一次/4小时

9

冷凝酸浓度

地下酸槽

50-99%

6.1.1上岗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护品,并持证上岗。

6.1.2楼梯.栏杆.平台.设备护罩必须符合要求老固定好,并定期检查。

6.1.3电气设备接地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运转设备检修时必须先仃车,断电后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安全启示牌方可工作。

6.1.4较高设备(如烟囱)必须设避雷针,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而且每年必须检查一次。

6.1.5照明设备必须完好,需有充足的备用照明灯具,进入容器使用的照明灯电压不得大于12伏。

6.1.6岗位必须配备三个SO2防毒面具和胶木口罩,以防检修或事故时使用。

6.2.1操作区(特别是硫磺仓库)要设置足够的干粉灭火器及其它消防器材。

6.2.2进入容器作业,必须先进行空气置换,并分析空气内氧气含量,待达到允许的浓度后方可进入作业,但必须有专人监护。

6.2.3启动运转设备时要先盘车,并检查所有关的阀门是否调整好,周围是否有人,最后方可启动。

6.2.4成品槽.碱贮槽充装系数均按90%,不要装满。

6.2.5卸碱.兑碱.加碱要戴眼镜或面罩,以免伤害眼睛。

6.2.6冷凝酸装车要戴面罩或眼睛,开泵时周围5m不得有人。

6.2.7定期有安全部门.车间领导或技术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6.2.8严禁穿凉鞋.高跟鞋.裙子.背心.短裤进入生产岗位,严禁酒后上班.严禁串岗.睡岗。

6.2.9转动设备运转时,不得检修不准带手套擦拭。

6.2.10电气设备着火要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7、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

7.1本系统无废水和废渣,只存在废气,因经三个吸收塔吸收,一个纤维高效除雾器排空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400mg/NM3的标准。

7.2系统排出少量的冷凝酸,收集在酸地下槽,待槽满后运出,在其他产品利用。

8、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

表五

岗位

定员

合计

备注

焚硫.余热锅炉

生产实行三班两运转

水处理、兑碱

吸收

中控

主任.

车间合计:

13人

9、主要设备一览表

9.1成套设备表六

设备名称

台数

型号规格

硫泵

25W-3/8,1/8

精硫1/8

空气鼓风机

C120-1.21

风量120m3/min风压2100mmH2O

锅炉给水泵

DC6-2512级

流量35m3/n扬程328m

清水泵

IS200-150-315A

流量420m3/n扬程23.8m

冷却水池泵

IS150-125-250B

流量205m3/n扬程12.4m

水洗泵

IHF80-65-160

7

溶液循环泵

流量50m3/n扬程32m

8

溶液过滤泵

¢1000

9

加压泵

IHF50-32-200

流量12.5m3/n扬程50m

10

稀碱泵

IHF50-32-125

流量12.5m3/n扬程20m

11

软水槽泵

IS65-50-125A

流量28m3/n扬程16m

12

兑碱泵

50DNLB-30A

流量25m3/n扬程30m

13

成品泵

IHF65-50-125

流量25m3/n扬程20m

14

地下槽泵

50FY-25

流量27m3/n扬程23m地下酸槽。

成品槽各一台

15

管式冷却器

二塔

16

板式冷却器

BR0.37

一塔60m2三塔50m2

9.2非标设备表七

规格

备注

精硫池

9750×

4250×

1800

热水槽

¢1500×

1500

焚硫炉

¢2800×

12000

锅炉

¢1000×

6000

排管冷却器

¢200㎜×

2000㎜

共160条f100M2

除雾器

¢2300内装4个元件

型号B14

水洗塔

¢1830×

8500

填料4000㎜

吸收塔

¢3000×

2000

碱贮槽

¢7000×

7500

稀碱槽

¢1800×

水处理装置

软水槽

¢4000×

4000

10、原材料消耗额、工艺技术指标及技术经济指标

10.1原材料消耗定额(暂定)

硫磺108--120㎏/t(成品)

烧碱430--480㎏/t(成品)

柴油0.2㎏/t(成品)-10#

精硫温度:

135-145℃

精硫蒸汽压力:

0.3-0.4Mpa

输硫管蒸汽压力:

焚硫炉出口温度:

830-900℃

SO2浓度:

8-9%

锅炉出口蒸汽压力:

2.5Mpa

分汽包压力0.6Mpa

锅炉给水泵压力:

3.0Mpa

锅炉出口温度:

≤300℃

冷排出口温度:

≤60℃

一塔入口温度:

≤45℃

一塔出口温度:

≤70℃

配碱浓度:

17-22%(暂定)

一塔PH值:

一塔比重:

1.26-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