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926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CPIP网络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实验二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和交换机的连接

1.掌握利用网卡和双绞线连接两台微机时,交叉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

2.掌握利用网卡、交换机双绞线连接两台微机时,直通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区分两台微机互联在使用不同的网络设备时,RJ-45接头的制作特点。

4.掌握微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方法。

目前最常见的局域网是以太网,以太网中的主要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规范是EIA586A和EIA586B,两端均采用同一规范制作的双绞线称为直通线,用于连接主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而两端采用不同规范制作的双绞线称为交叉线,用于两个计算机间的直接连接。

1.制作交叉双绞线RJ-45插头用于网卡连接。

2.利用网卡、交叉双绞线连接两台微机。

3.制作直通双绞线RJ-45插头用于连接到交换机(集线器)。

4.用直通双绞线连接微机到交换机(集线器)、交换机到交换机。

1.准备工作

(1)硬件工具:

两块网卡、RJ-45网头;

一根长度能够连接两台微机为宜的五类双绞线;

1个网线测试器;

网钳、斜口钳、剪刀等工具。

2.设备检验

检查两台微机的系统是否安装完好;

检查微机的主板PCI或ISA槽有空,网卡插好。

3.交叉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步骤

(1)双绞线两头用剥线钳子将外部橡胶皮剥开2cm,注意不要将里面的细线割破,以免短路。

将四对线扇状拨开,顺时钟由左向右依次为“白橙/橙”“白蓝/蓝”“白绿/绿”“白棕/棕”排好。

(2)再将每对线分开排列,注意第3、5线的位置互调,调整好的顺序,如表2.1所示。

表RJ-45接口交叉顺序

1

2

3

4

5

6

7

8

计算机

白橙

白绿

白蓝

绿

白棕

4.直通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步骤

因为集线器上的插槽的位置和RJ-45插头的位置一样,所以称为直连方法网线两端的RJ-45接头的做法是完全一样的如表所示。

表RJ-45接口直连顺序

5.制作网线连接器应注意的问题

(1)双绞线颜色和RJ-45接头的脚位是否相同。

(2)双绞线头是否顶到了RJ-45接头的顶端。

若没有,则该线的接触会较差,需要重新压接一次。

(3)观察RJ-45侧面,看金属片是否已刺入绞线之中?

若没有,则容易造成线路不通,只能重新再做。

(4)观察双绞线外皮去掉的地方,看使用剥线工具时是否切断了绞线。

若是,则可能造成线路不通,需要重新制作一次。

6.设备的连接

利用前面制作的双绞线将两台计算机、计算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连接起来。

(1)实验地点,参加人员,实验时间。

将实验步骤1、2、3、4、5的内容作详细记录。

①两台微机用网卡互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②制作双绞线和RJ-45接头时,在什么形式的对等网中,网头两端不一样,为什么?

③网线连接到交换机(集线器)上的网线两端的做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六、思考问题

1.网线的连接为什么分为交叉接法和直连接法?

2.网线连接器接好后,直接插到微机的网卡上,是否就算网络连通,互相能共享,并访问彼此对方?

实验三Windowsxp网络参数设置和资源共亨

1.学习Windowsxp支持的网络协议及设置参数方法,加深了解网络协议对网络系统的重要作用。

2.学会使用Windowsxp系统的三种最基本的网络协议,并了解各种协议的作用。

3.了解Windowsxp系统中的用户和用户组。

4.了解Windowsxp系统中查看和设置计算机的名称的方法。

5.学习所在系统共享目录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Windowsxp、对等局域网

三、实验相关理论:

对等网络是指网络上每个计算机都把其它计算机看作是平等的或者是对等的。

没有特定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

在对等网络中的每一个计算机,当要使用网络中的某种资源时它就是客户机,当它为网络的其它用户提供某种资源时,就成为了服务器,所以在对等网络中的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也可作为客户机。

在对等网络中可以通过共亨的方法很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

四、实验内容

1.安装Windows支持的基本网络协议。

2.安装客户端网络软件。

3.安装网络服务组件。

4.查看当前计算机的名称。

5.查看当前计算机系统中的用户和用户组。

6.学习所在系统共享目录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五、实验步骤

1.查看和安装网络组件

方法:

打开本机“网络”属性查看和设置计算机的相关网络参数。

2.查看和添加网络服务

在本机“网络”属性中查看和添加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

3.查看和添加网络用户

左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单击计算机名,记录你所使用的计算机的计算机名。

4.查看计算机标识(名称)

左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单击本地计算机上的用户和用户组,记录你所使用的计算机上的用户和用户组的名称、描述。

5.查看计算机的IP地址

(1)在本地连接网络属性中查看;

(2)单击运行,输入CMD,单击确定,输入IPCONFIG,回车。

记录你所使用的计算机上IP地址和所安装的所有协议。

6.设置网络共享资源

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找到一个文件夹,右击它,选择共亨和安全,选中在网络中共享此文件夹,确定。

7.在网络中使用共亨资源

(1)双击网上邻居,单击查看工作组计算机,找到你所设置共享资源的计算机名称,双击它,就可看到你所设置共享资源的名称。

(2)在第一步中找到共享资源名称,右击它,选择映射为网络驱动器,确定。

在我的电脑中就可以出现一个网络驱动器Z,这时你就可象使用本地驱动器一样来使用网络驱动器。

(3)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或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直接输入:

\\计算机名或IP地址,如|\\user01或\\192.168.0.65,就可以找到该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

六、完成实验报告

将实验步骤1、2、3、4、5、6、7、8的内容作详细记录。

①安装网络协议共分几部分,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②如果缺少一部分安装内容,结果如何?

七、思考问题

1.让Windowsxp的文件目录share给其他计算机共享,怎样设置?

2.Windowsxp的文件目录share给其他计算机共享的共享权限有哪几种?

怎么设置?

3.局域网和对等网在网络设置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在网络设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理解分层协议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掌握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了解七层协议的内容。

OSI系统参考模型是由ISO公布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OSI参考模型采用七层结构,七层协议分工协作,从而完成网络系统之间的通信。

不同的计算机互联设备,分别完成不同层次的功能。

1.了解、掌握七层协议的内容,了解其作用。

2.利用OSI模型系统实现信息交换。

1.利用OSI模型系统实现信息交换

由OSI模型实现两台主机间的通信有三种方式:

(1)通过物理层连接;

假如两台主机之间的物理位置的距离超过物理特性的限制,两台主机间的通信:

由于分层技术仅需在物理层连接来实现两主机间的数据传送,两台主机需要通过中继器相连,中继器是仅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该设备仅需复制电信号,其作用是从网络的一段放大或再生信号到另一段。

(2)通过数据链路层连接;

假如两个网络不兼容,对这种互连,其设备需要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该设备自然数为桥接器。

实验时,一个网络使用令牌结构作为其数据链路层,另一个网络使用以太网结构作为其数据链路层,这两个网络通过桥接器相连。

(3)通过网络层连接;

假如两个网络兼容,仅要求通过网络层,这种情况可通过两种设备:

网关和路由器相连。

2.利用OSI模型系统分析中德教师对话通信事例

利用层次模型,分析中国教师与德国教师之间通过翻译进行对话通信的过程,画出通信模型示意图。

将按实验步骤1、2的内容作详细记录。

①通过OSI协议参考模型,A、B系统通信采用的物理层连接、数据链路层连接、网络层连接。

分析各层的网络设备采用是什么设备?

②中国教师与德国教师之间、翻译之间,他们是在直接通信吗?

③翻译、秘书各向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1.试用OSI网络参考模型分析校园网中的网络层使用的网络设备是什么?

实验五TCP/IP网络配置及连通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TCP/IP,掌握IP地址的两种配置方式。

2.掌握IP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接入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的配置有指定和自动获取两种方式。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网内主机地址组成,同一网络中的主机可以直接通信,不同网络中的主机则需要通过三层交换设备或路由器才能通信。

三、实验内容:

1.指定IP地址,验证同一网络和不同网络中主机的连通性。

2.自动获取IP地址,验证连通网络主机的连通性。

3.指定IP地址,同时安装IPX协议,验证同一网络和不同网络中主机的连通性。

四、实验步骤:

(一)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1.察看网络组件是否完整,若无则添加。

2.删除除TCP/IP/协议以外的其它协议。

3.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y),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选取原则是:

x为实验分组中的组别码,y值是1~254之间的任意数值。

注意:

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主机ID应不同,子网掩码需相同。

4.标识计算机

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单击“计算机名”,将显示“计算机名”与“工作组”名。

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应有相同的“工作组”和不同的“计算机名”

5.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命令PING127.0.0.1,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记录并分析显示结果。

(2)用PING命令PINGlocalhost,观察、记录显示结果,并与

(1)中的结果进行对比。

(3)用PING命令PING<

主机名>

,这里的主机名是第

(2)步运行结果中显示的主机名,观察、记录显示结果。

6.在“网上邻居”中看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是否都能找到,并记录结果。

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

“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果。

7.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

能ping通吗?

记录结果。

8.各个实验分组相互测试以下情况的网络连通性:

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1)有相同的子网掩码、网络ID和工作组名的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2)在“子网掩码”、“网络ID”和“工作组名”这三种任有一个不相同的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二)自动获取IP地址,测试网络连通性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1.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2.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3.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3)每个实验组把一部分主机的IP地址改为“指定IP地址”,地址为169.254.*.*(*.*为0.1~255.254),另一部分仍然使用自动获取的IP地址,用“网上邻居”和“ping”命令测试彼此的连通性,并记录结果。

(三)安装IPX协议,重复

(一)中的实验过程。

五、实验报告:

(1)请叙述指定IP地址时,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分析原因。

(2)请叙述自动获取IP地址时,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分析原因。

(3)请在DOS下,用PING/?

阅读该命令的具体用法,并描述使用以下参数的结果:

ping[-t][-a][-ncount][-llength][-rcount][-scount]<

-jcomputer-list]>

(4)请在DOS下,用ipconfig/?

ipconfig[/all][/bach文件名][release][renew]

实验六TCP/IP子网的配置与测试

1.理解TCP/IP子网的概念。

2.掌握子网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3.子网之间的通信及连通性测试方法。

安装有Windowsxp系统的对等网计算机

三、实验相关理论

1.Ipv4地址的分配。

2.Ipv4地址的格式。

(A类,B类和C类地址)

3.子网的划分,子网掩码及其作用。

4.私有的IP地址的范围。

(我们的实验将采用C类私有地址)

四、实验内容:

1.每个实验小组指定一个独立的C类网络地址,验证同一小组以及不同小组中网络中主机的连通性。

2.每个班组建一个C类网络,每个小组建一个子网,验证子网中主机的连通性及不子网间主机的连通性。

五、实验步骤:

1.每个小组建一个独立的C类网络。

(1)IP地址的具体要求:

小组编号网络标识号主机号

1组:

192.168.1自定义

2组:

192.168.2自定义

3组:

192.168.3自定义

4组:

192.168.4自定义

5组:

192.168.5自定义

6组:

192.168.6自定义

7组:

192.168.7自定义

8组:

192.168.8自定义

(2)子网掩码设为(255.255.255.0)

(3)默认网关设为192.168.*.254(*参照你所在的小组的网络标识号)

考虑下列问题?

一个C类网络,可以标识多少台主机?

你们小组的网络占用了多少个IP地址?

浪费了多少?

2.为每个班级,组建一个C类网络,每个小组建一个子网,每个小组8个人,则需组建7~8个子网。

首先考虑下列问题?

(1)主机标识部分(8位),几位用作子网标识,几位标识主机?

(2)若分配C类网络标识为192.168.0,按下列要求配置自己的IP地址。

学号范围 子网号主机号

1自定义

2自定义

3自定义

4自定义

5自定义

6自定义

7自定义

8自定义

(3)子网掩码应设为多少?

(提示:

255.255.255.?

)为什么?

(4)默认网关设为192.168.0.254。

3.TCP/IP连通性测试。

按实验六中的方法,测试以上组建的不同网络和子网中主机的连通性,测试不同网络和子网之间主机的连通性。

记录各网络设置的操作结果并写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七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1.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2.通过网络命令了解运行系统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WINDOWSXP、局域网

1.PING命令是检查网络连接状况的网络工具,可以用它来检测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的可能性。

2.Win98:

winipcfg或Win2000以上:

Ipconfig/all命令显示DNS服务器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地址、默认网关的IP地址。

3.Netstat是显示网络连接和有关协议的统计信息的工具。

Netstat主要用于:

网络接口的状况;

程序表的状况;

协议类的统计信息的显示三个方面。

4.ARP:

地址解析协议命令,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1.测试本机与其他机器的物理连通性

2.测试本机的DNS地址、IP地址等

3.测试本机当前开放的所有端口

4.测试网络中其他机器的计算机名、所在组或域名、当前用户名

5.测试本机和网络中其他机器的MAC地址

6.在网上邻居隐藏你的计算机

7.几个NET命令的使用

1.设置TCP/IP协议

右击网上邻居—>

属性—>

右击本地连接—>

选择TCP/IP协议—>

属性

●设置IP地址

●设置子网掩码

●设置默认网关

●设置DNS服务器

2.启动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并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PING网络中某台机器名或IP地址或互联网中某网站的域名”

3.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winipcfg”(WIN98)或“Ipconfig/all”(Win2000以上:

),记录下命令运行结果

4.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btstat-a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命令,显示对方机器的计算机名、所在组或域名、当前用户名,记录下结果

5.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a”命令,显示出本机所有开放的端口号,并记录结果

6.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ARP–a”命令,显示出本机上ARP缓存的当前内容,并记录结果

7.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view某机的IP地址”以显示该机上的共享资源

8.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useK:

\\某机的IP地址\MUSIC”,将这个IP地址机上的MUSIC共享目录映射为本地的K盘

9.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hare”显示本机共享资源

10.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harec$/d“以删除共享

增加一个共享:

netsharemusic=e:

\music/users:

将E盘上的music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共亨名为music,同时限制链接用户数为1人。

11.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T或Tracert211.69.16.31”,显示从本机出发到达校园网WWW服务器的全部路由(径)。

六、实验报告:

记录各网络命令的操作结果并写在实验报告中。

附:

几个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使用

1、Ping:

测试TCP/IP协议安装配置是否成功

Ping是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网络测试最常用的命令。

Ping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本机是否与目标主机(地址)联通。

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线故障,网络适配器配置不正确,IP地址不正确。

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本机与目标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

命令格式:

参数含义:

-t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

直到用户按ctrl+c结束

-a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

-ncount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体次数由count来指定;

-lsize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测试本机TCP/IP协议安装配置是否成功

PING127.0.0.1

这个Ping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的IP软件,如果此测试不能通过,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配置存在问题。

PING本机IP

这个命令被送到我们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我们的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该Ping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

出现此问题时,局域网用户请断开网络电缆,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

如果网线断开后本命令正确,则表示另一台计算机可能配置了相同的IP地址。

PING局域网内其他IP

这个命令应该离开我们的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他计算机,再返回。

收到回送应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

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进行子网分割时,将IP地址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分开的代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PING网关IP

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作出应答。

PING远程IP

如果收到4个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

PINGLOCALHOST

LOCALHOST是一个操作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127.0.0.1的别名,每台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中存在问题

2.ipconfig:

查看TCP/IP配置信息

使用ipconfig/all查看配置

发现和解决TCP/IP网络问题时,先检查出现问题的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

可以使用ipconfig命令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对于Windows95和Windows98的客户机,请使用winipcfg命令而不是ipconfig命令。

使用带/all选项的ipcon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