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93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6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全套教案(黄廖版).doc

如果你需要更多现代汉语教案请登录现代汉语第一门户网站

嘉应学院现代汉语教案

(授课教师:

温昌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加强汉语学习的信念。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重点:

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特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它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①方言;②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规定:

通用语言就是普通话,通用文字就是规范汉字)。

③两者关系:

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2.结构: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功能: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远。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经过琢磨、加工,更周密、严谨。

(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例如买东西的对话。

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例如报纸社论)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1.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在基础方言上形成,其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

2.共同语的发展过程:

先秦“雅言”(《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汉代“通语”(见《方言》)——明代“官话”——民国“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

共同语书面语1:

先秦书面语(文言文)

共同语书面语2:

白话文学——白话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普通话书面语

口语:

先秦口语——唐宋口语——明清以来“官话”、“国语”——普通话口语

3.共同语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原因:

①官府通用,②白话文学作品使用。

③白话文运动(书面语)和国语运动(口语)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标准: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方言

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

3.湘方言

4.赣方言

5.客家方言

6.闽方言

7.粤方言

八大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与十大方言(晋语、平话、徽语)

附录:

客家方言塞擦音、擦音只有[ts、tsÁ、s]吗?

这见于黄本上册现代汉语方言语音主要特点表。

就代表点梅县方言来说,塞擦音、擦音只有一套,即只有[ts,tsÁ、s],但要放到整个客家方言,这就不合适了。

因为黄本列举的另外二套塞擦音、擦音[t§、t§Á、§]和[tS、tSÁ、S]客家方言也有体现(只不过不如[ts、tsÁ、s]丰富),前者见于与梅县相邻的大埔、丰顺(参见袁家骅等著《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后者见于闽西长汀、连城(参见罗美珍、邓小华《客家方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此处可以将原说法改为“一般只有[ts、tsÁ、s]”或“多数只有[ts、tsÁ、s]”。

同页同表中有无浊声母[b、d、g、d½、dü、dz、v、z、ú]比较项下,笼统说客家方言没有,也是不够准确,因为其中的[v],包括梅县方言在内客家方言普遍可见。

(附带一提,此表说赣方言“没有”浊声母,也是不够准确,因为赣语昌靖片中的德安、星子、都昌、湖口、武宁等点都有浊音声母,详见颜森《江西方言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1期)。

胡本在词汇部分列举客家方言词时也有类似问题,例如(249页):

“下雨”,上海话、广州话、厦门话都说成“落雨”,福州话说成“坠雨”,客家话说成“落水”。

这里别的方言以代表点举例。

客家话则以方言区举例。

如果“落水”一说客家话普遍可见,那也可以这样处理。

事实上,客家话不少地方(尤其是赣南、闽西两地)不说“落水”而说“落雨”,连梅县话也有“落雨”一说(参见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此处宜将“客家话”换成“××(地点)客家话”,这样就不会以偏概全了。

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现代汉语实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0页在说明物量词与名词配合的方言差异时有一个表,表中在北方话“一棵树”后举的方言说话是“一条树(客家话)”,这里有同样的失误,因为据笔者调查,说“一条树”的客家方言点只有梅县等少数方言点,多数地方是说“一头树”或“一兜树”。

如果将括号里的“客家话”改成“梅县话”,也能消除失误,并且在体例上与表中的“广州话”、“福州话”、“成都话”……的说法取得了一致。

此外,张本(190页)在谈方言词的吸收和使用问题时说:

“例如‘饺子’,闽西、客家话都指馄饨。

”这里也有失误,因为闽西一带通行的也是客家话(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闽西话与“客家话”不构成并列。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一)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音乐性强

1.没有复辅音一个音节内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整齐。

stand,speak

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产生乐音性。

(个别口语词只有辅音:

嗯,哼——语气词、叹词方言中否定词多为鼻音:

m)

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使音节界限分明,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形成乐音性。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双音节语素少:

仿佛狼狈犹豫蜘蛛多音节语素更少:

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苏维埃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计算机电脑网虫小资

词缀少,类词缀:

热:

出国~,足球~,股票~,~播,~映,~评,~招;嫂:

空嫂,军嫂,警嫂。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寒——寒冷朋——朋友师——老师

(三)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有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不很好——很不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长河落日圆;小羊山上吃草。

我和弟弟、我的弟弟;门外下了雨,门外下过雨,门外下着雨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合成词(主谓式:

月亮,衣冠楚楚,月亮升上了天空;动宾式:

司机,爱我中华,学习文化;动补式:

提高、扩大、讲清楚,衣服洗的很干净)

词本位,词组本位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英语:

名词——主语、宾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表语;副词——状语 动名词(主语、宾语)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她喜欢学习

汉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北京人爱侃大山,他北京人,他喜欢北京人,北京人的房子不大。

美丽是生活的必需品,她很美丽,她爱美丽,美丽的祖国我的家。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一般语言有“度量衡”量词(米、克、升),无专用量词(个、只、枚……)。

汉语一开始也是没有专用量词,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岁寒三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者借用名词,例如“牛十牛”。

后来发展出量词。

量词用法复杂,名词不同,量词不同,例如:

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羊。

量词易误用,例如:

一颗拒绝融化的冰、一座座山川相连、一丝新绿、……。

英语中没有这些量词。

英语中没有语气词,汉语中有,例如“我吗?

”“他呢。

”“走吧!

附录:

一、使用量词要细心

汉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量词十分丰富。

而且运用时,也显得比较复杂,名词不同,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中间的量词就各不相同。

使用时若不细心分辨,就可能张冠李戴,误用量词。

例如《咬文嚼字》2001年第7期就有两处这样的失误。

一是《说“稗麦”》一文中的“一段书”(“那就先让我抄一段书:

洪迈《容斋随笔》卷五有一则《稗沙门》……)。

“书”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只能用“本、部、套”等具有“整体义”的能表示“一册”或“多册”的量词来搭配,不能用表示“部分义”的“段”作量词(因为“书”中的“一段”不能叫“书”)。

这里应说“一段文字”、“一段话”、“一段文章”(或“从书上抄一段”)。

二是封底《渴望星期五》(书名)的广告词中的“一部……报告”(“这是一部在中学里广为流传,由靳羽西、陈丹燕等加盟完成的人生素质报告”)。

“部”可以与“书籍”、“影片”搭配,却不可以与“报告”搭配,即没有“一部报告”的说法。

与“报告”搭配的量词是“份”、“个”等。

此处可改为“一份……报告”(为了强调篇幅,可以加上“长篇”)。

二、歌词中的量词误用六例

歌词中的量词就常有误用的,试举六例如下。

1.我是一颗拒绝融化的冰,坚持这样的角度和坚硬;我是一颗拒绝融化的冰,坚持不变的寒冷和清醒。

(《拒绝融化的冰》)

按:

“颗”作为量词,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例如“珠子”、“黄豆”、“子弹”、“牙

齿”。

如果不特别说明是“冰晶”或“冰锥”,通常情况下的“冰”是块状的而不是颗粒状,因此不论“颗”而论“块”,尤其是那种要“拒绝融化的冰”。

因此歌词中的“一颗冰”应该改为“一块冰”。

2.天边有颗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头,是你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在守候。

(《星星点灯》)

按:

星星可以论“颗”,星光不可论“颗”,而论“点”、“缕”、“丝”等,例如:

转瞬即逝的一亮,也许能使你联想起无数个晴朗的夜晚,回忆起曾经洒落在你人生旅途上的点点星光。

(《洒落的星光》,人民日报1997.7.14)

草垛旁的麻雀啄出第一缕星光,惬意地飞到了屋檐下。

(《淮海散章(二题)》,人民日报2002.6.27)

天阴得没有一丝星光,雨还在下,指挥部的20多个人靠着两个手电互相扶拉着往前摸。

(《总指挥遇险记》,人民日报1998.8.20)

此处可将“星光”改成“星星”,或将“颗”改成“点”、“缕”、“丝”。

3.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

按:

“番”作为量词。

意思是:

①种;样:

别有一~天地。

②回;次;遍:

思考一~|几~周折|三~五次|翻了一~。

(见《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它不能用于“春秋冬夏”。

“春秋冬夏”是指季节的,它的量词应该是“个”。

“春秋冬夏”的原形是“春夏秋冬”,为了歌词压韵才改为“春秋冬夏”,“春夏秋冬”的量词就是用“个”的,例如:

当年我面对一个已走过70个春夏秋冬的老故宫人,在其左右时听的最多,也曾看到他以积70年工作所深刻理解提炼出主要思想内涵的文字,更能洞察到他对故宫文物古建保护现实工作的思想。

(《一位老故宫人的心愿》,人民日报2002.6.28)

二十个春夏秋冬,她从专管员、科长、团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税花》,人民日报2002.12.18)

“酸甜苦辣”是指滋味,它的量词不是“场”,而是“番”或“种”。

例如:

农家子弟,儿时生活,身边实事,地上的活生生人物,眼界不算宽广,也不大赶得上时髦,然而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酸甜苦辣,真切感人得紧。

(《乡情与亲情》,人民日报2000.4.22)

讲信用,令张武村一路坦途,快速发展,然而葡萄专业村徽王乡郭家村农民,咀嚼的是另一番酸甜苦辣。

(《“信用”把农民带进市场》,人民日报2002.8.29)

他说,他之所以发起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全在于经历了种种酸甜苦辣后,痛感中国人在南非“一盘散沙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的心永向祖国”--记南非中华工商联合会》,人民日报1996.10.3)

红桃K集团是中国最早从事高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之一,从6000元起家,发展到今天总资产45亿元的规模,经历了种种酸甜苦辣,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履行职责不负使命》,人民日报2000.3.15)

因此,原歌词“一番番春秋冬夏”可改为“一个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可改为“一番番酸甜苦辣”或“一种种酸甜苦辣”。

4.捧一盏乡酒思念着你哟,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 。

(《望乡》)

按:

“盏”作为量词,在古代汉语中可用于酒,义同“杯”,例如李清照词《声声慢》中的名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可是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盏”只能“用于灯”,例如:

一~点灯。

(见《现代汉语词典》)。

所以,“捧一盏乡酒”应该改成“捧一杯乡酒”。

这样既合乎规范又通俗易懂。

5.哪怕我是一棵小草,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哪怕我是一滴水,啊,也要为你荡起美丽涟漪。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按:

“新绿”指“初春植物现出的嫩绿”。

(见《现代汉语词典》)它是指一种颜色,颜色的量词是用“片”(面积大)或“点”(面积小),不能用“丝”。

例如:

在大榄山郊野公园,官兵们3次参加“香港植树日”活动,5万多株树苗为香港增添一片新绿。

(《军旗鲜艳紫荆香》,人民日报2002.6.25)

一度伤痕累累的乌兰察布草原出现了一片片新绿。

(《让绿色家园更秀美》,人民日报2002.12.22)

给母亲河一点绿吧,在岸边栽一棵树!

(《我的母亲河》,人民日报2002.5.2)

4月初的莫斯科,春回大地。

虽然天空还不时飘起雪花,早晚还透着丝丝寒意,然而树枝已初绽嫩芽,草坪也泛起点点新绿。

(《在伟大邻邦的都城》,人民日报1996.4.3)

于是,雪岭便留下报春的色彩,点点新绿,点点嫣红。

(《长白山抒情》,人民日报2002.1.3)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掀起的城市化生态化浪潮中,四明山农民敏锐地感觉到,城市绿化似乎还缺少一点艳丽的红色,四季常红的红枫不就是这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吗?

(《红色致富路》,人民日报2002.12.14)

因此歌词中的“一丝新绿”应作修改,考虑它只涉及“一棵小草”,故“一丝新绿”可改为“一点新绿”。

6.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青藏高原》)

按:

该例“一座座山川”中量词“座”是误用(川指“河流”,不能说“一座川”)。

与上述5例不同,此例较好的改法不是改前面的量词而是改后面的名词:

将“川”删去或将“山川”改为“山脉”。

后者保持了双音节结构。

参考:

朱幼麟6月10日从香港启程,穿越了36个城市和3座山脉,行程2000多公里,空中飞行近40个小时。

(《朱幼麟驾动力滑翔伞从港抵京》,人民日报1995.6.21)

此外,也可以将“一座座山川相连”改成“一座座山与川相连”,这样可以认为“一座座”只修饰限制“山”而与“川”无关。

如果一定要改量词,恐怕只有选用“片”,即将原歌词改为:

我看见一片片山一片片山川,一片片山川相连。

这里“一片山川”的说法不是很普遍(多说“一片山河”),但也不是没有用例。

例如:

编者按:

修梯田,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已经不算新鲜。

然而像甘肃省庄浪县这样,几任县委、县政府领导接力,苦干30多年,修出一个梯田化县,再造一片秀美的山川,则是世上罕见的。

(《庄浪人的骄傲——记黄土高原上全国梯田化第一县》,人民日报1998.5.25)

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四处多年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注意做到建一条铁路,绿一片山川。

这一行动受到了广泛赞誉。

(《建一条铁路 绿一片山川》,光明日报1998.11.1)

将“座”改为“片”,也算勉强可以,但不如将“山川”改为“山”或“山脉”好。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1.汉语是我国各民族间的交际语。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世界各大州。

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4.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5.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汉语的强势影响。

历史上的日本、越南、高丽(朝鲜)都曾使用汉语。

日本、韩国还用汉字。

六、现代汉语的时限

1919年特别是建国以来的汉语。

初期是早期白话。

前身是近代汉语,再往前是古代汉语。

当前有人提“当代汉语”(《当代汉语词典》)。

当前汉语的特点:

新词新义大量产生:

入世、黑客、个唱、隆胸。

表达更精练,高度信息化:

缩略:

申奥、打假、普京晤布什、惊现……。

活用:

做客新浪网,做客强国论坛,备战北京,备战奥运,等等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历史回顾

1.建国初的组织、会议、任务

50年代初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2.新时期的组织、会议、任务

198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986年1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确定了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p14),最重要的是:

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汉语各方面的分歧,对文字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1.语音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异读、儿化、轻声要整理和审订。

太——推,和——旱

2.词汇标准:

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地方性很强的词语,不应吸收。

也要吸收一部分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

排除某些词的分歧现象(异体词)。

3.语法标准: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使用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

“不要太潇洒”、“将爱情进行到底”、“喜不喜欢”、“去哪里”、“有没有来”、“老师有没有表扬你”(“有表扬”)等要排除。

意思相同表达相反的说法要注意:

难免犯错误,难免不犯错误;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决定——除非大家不同意,才能决定。

差点——差点没,好(容易、热闹)——好不(容易、热闹)。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语言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标准,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和深远的意义。

三、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19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消除方言隔阂。

2.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3.促进国际交往。

做到:

1.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2.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

3.普通话成为公务工作语言。

4.普通话成为全国通用语言。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性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内容(p18):

语音部分;文字部分;词汇部分;语法部分;修辞部分。

第二章语音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分析普通话语音的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并积极推广普通话。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重点:

语音单位;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音变;音位。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1.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高的区别和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

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频率低;反之则高。

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声音低;成年女人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

老人声带松弛,声音低,小孩声带紧张,所以声音高。

2.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钢琴击键用力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语音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莲子——帘子)

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振动时间持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Seat—sit

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例如单元音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因此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元音。

(p23)

形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发音体不同。

钢琴和风琴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发音体不同。

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声带的不同。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

吉他拍打和指弹不同。

bp的不同是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不送气——送气)。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笛子和萧:

明快/悠远。

对语音来说,音色最重要,音色的差别,形成不同的音素,这主要由“发音方法”和“共鸣腔”决定。

对汉语来说,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1.肺和气管

肺是动力站,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语音。

2.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组成,上通咽腔,下连气管。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的带状薄膜,是发音体。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口腔、鼻腔和咽腔

它们是共鸣腔。

鼻腔和口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

软腭和小舌上升是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和小舌,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

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1.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

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只要社会公认就行了。

2.从语音的系统性看:

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1.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如b、p、m。

2.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如a、o、e。

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一般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传统分析方法。

1.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①零声母

②声母和辅音的区别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2.韵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