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957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发拓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资源Word下载.docx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各级需要中,低级需要是有限的,一旦得到满足,便不再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动力,高级需要则不然,往往不易满足,一旦得到满足,它对激发人的动机、支配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作用。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3、“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首先提出“元认知”理论。

所谓元认知,实质上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系统,它对各种认知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元认知高于一般认知策略上,对认知策略起统摄作用,是认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到达认知目标和方向的自我调节和监控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查阅和学习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已有的理论知识。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各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的数量、课外阅读的方法等。

3、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由课题组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上研究课后,再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得失。

4、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的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总结。

五、课题研究内容及策略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

(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

(5)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1)适合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

(2)农村学校读书资料来源的研究。

(3)学生读书时间的研究。

(4)图书管理办法的研究。

(二)研究策略

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做法如下:

1.各班具体制定学期阅读指导计划,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在全校营造起阅读实践研究的良好组织氛围。

活动的形式采用多种多样,有阅读资料集(即“手抄信息库”)的评优活动、学生佳作的欣赏活动、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演讲竞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等等。

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营造校园“大环境”;

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小环境”;

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

这样大小结合、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开设阅读指导课,各班统一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并与其他学科相互协调,减少课余作业,使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得到保证。

教师协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阅读半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仍要做到定时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3.各年级语文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4.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并向全校师生开放。

5.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

6.各年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然后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电脑报设计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7.为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测试成绩。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

“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我们在实施课题前和实施课题后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

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比较

阅读指标研究前比例上阶段比例本阶段比例

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25%72.8%86.6%

经常阅读报刊27%63.2%73%

每月阅读1-2本以上书籍48.4%68.8%79.2%

购买书刊19.7%41.2%53.5%

读书类别统计:

(120人)

内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科普读物阅读五大类书籍以上

人数112559045

阅读量88%46.6%72%42.5%

  从调查看出学生有了读书兴趣,一有空闲就抓紧时间读书,互相交流读书情况。

能积极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或向同学借阅图书,读书的范围比较广泛。

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树立榜样激发动机。

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学校组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2.创设氛围激发动机。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校园内名人名言牌匾、条幅已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景。

班级图书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书推荐”,有“读后一得”,有学校向每班推荐的读物,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课间随手就可拿起一本来翻阅。

3.开展活动激发动机。

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报告等。

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寒假中,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征文活动,我班学生囊括了全校前三名,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因为书读得多,作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已经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4.师生共读激发动机。

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后,写下各自的读后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们热情高涨,都愿意去读去写。

(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

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

学校在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的同时,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我们在实施了这个课题后对学生阅读量做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

一个月读书量统计:

每月读书本数 

 

56本以上

人数14人23人52人18人13人

从调查结果看,在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之后,学生的个人阅读量逐渐提高。

一个月内三个班共读书473本以上,总体读书量有了明显增加。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本》。

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

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书评。

在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上,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作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经过这一阶段的课外阅读知道,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不仅表现在课外知识的丰富,更反映在测试时阅读题的得分情况,统计如下表:

学生期末测试阅读题情况对比(量化为等级)

等级

年份优良达标待达标

研究前29.2%41.7%27.5%1.67%

上阶段37.5%43.3%19.2%0

本阶段42.2%47.5%10.3%0

  由此可见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性。

在今后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三)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谓“书越读越薄”,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四)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亲子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营造了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让孩子感受人间亲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触现实世界。

我们结合“书香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

举办“父母学堂”读书讲座。

“亲子读书”基本要求如下:

①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②积极倡导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角”,经常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字书籍,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为打造丰厚的人生底蕴奠基;

③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④开展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

⑤读书社区化。

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

⑥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名著”等活动。

(五)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了校园书香文化。

  进行课题研究活动两年半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自编个人习作专集,一学年举行一次班级习作汇编和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评选活动。

一本本习作专集,那新颖的书名、精美的插图、优秀的文章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笛卡儿说: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

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中,针对学生成长的出现的问题,开展诸如诚信、善行、感恩、礼仪、宽容等专项读书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六)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书源。

1.学校图书馆的读书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近3.5万册,生均约20册,设有电子阅览室、阅读书桌,采用电脑借书自动系统进行借书和还书。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理了借书证,每两周时间里,一周借书,一周还书。

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图书馆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阅读资源;

学校的电脑房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2.班级图书角建设得到加强。

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班级图书角存书都达到100册左右。

3.毕业班学生为学校捐书活动热情踊跃。

毕业班开展“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母校”的主题活动,其中学生为学校捐赠图书就是这活动内容之一。

在毕业班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每人三本、五本捐赠给学校。

(七)构建读书评定激励机制,完善读书过程管理。

  遵循“管理就是激发潜能、激发活力”和“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读书管理体系,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

1.教师读书及指导读书活动评定制度。

所有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读好四类书:

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

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

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

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每学期,学校对教师所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校园网刊载文章、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文考级、班级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将此与业绩评估挂钩,将教师阅读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形成规范。

2.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表彰制度。

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尝试采用活动评价、成果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3.书香家庭表彰制度。

4.古诗词考级表彰制度。

  

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

课外阅读氛围不断浓厚,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得到了激发与培养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七、研究的一些成果

(一)、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

1、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通过此项研究,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对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

认识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独特作用;

认识到教师的指导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巨大作用。

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已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自觉地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学生未来发展的空间,直面“大语文”的挑战,终身学习和发展。

2、转变了教学行为。

教师理念的转变首先引起了教学行为的变化。

课题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程序:

1.备课教师们的课前准备已不在仅局限于教材、教参,而是多方查阅资料,从作者生平到写作背景,从相关知识到各种史料传说,凡是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的材料,总是尽力获取。

2.上课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材料,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3.作业课前预习时结合课文内容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给学生提出查阅相关资料的要求,并告诉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课后平时组织布置阅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章。

3、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

在两年多的课题实施研究中,课题组老师根据研究方案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开题两年多以来,语文备课组被评为溧阳市优秀备课组,课题组长段惠芳老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我见》发表于《教师教育》,《让生活在心灵底片上感光》发表于《新课程》,杨国新老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四法》发表于《新语文学习》。

《寻找快乐的源泉》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郑玉芳老师撰写的《构建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堂》发表于《新课程》,《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发表于《教育教学研究》,胡晓旺老师撰写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表于《新课程学习》。

另外几位组员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10余篇。

几乎每位老师都围绕课题上了汇报课、公开课。

(二)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

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在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许多班级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通过对样本班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已初步形成。

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量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在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我校同学积极参与,获奖率相当高,据统计,我校有三位同学的作文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有262位同学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八、分析与思考:

看到学校建立起书香文化氛围,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但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困惑。

1、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管理体系还要有更科学的构建。

2、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的研究,但如何界定评价一节阅读指导课是否高效的研究还有欠缺。

3、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4、在我们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媒体“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更喜欢“读图”(各类卡通、漫画)。

那些不善于选择、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正在被各类“垃圾信息”所毒害。

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因此,如何针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仍然“任重而道远”。

九、结束语:

我们课题组克服了时间短,课业重,课题涉及面广,学识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汇聚智慧,虚心求教,向专家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取得了点滴成绩,在拓展学生阅读的途径,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本课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欠缺很多,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