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964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升公民素养 打造特色校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实施途径

开展公民素养教育主要以课程引领和主题活动等为载体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公民知识,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

四、行动要求

组织实施公民素养教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即:

课程和主题活动选择要围绕“四个关系”展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社会生活中选择提炼。

二是实现“两个延伸”,即:

把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延伸到学生的学科学习中,延伸到学生参与的一切活动中。

三是做到“三个纳入”,即:

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系列;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将教师辅导活动的数量、质量及效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之中。

四是达到“四个确定”即:

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确定专业辅导教师、确定合适的活动内容、确定规范的活动程序。

五是做到“五有”即:

每个活动要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有成果、有实效。

五、课程开展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引领公民教育前行。

我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师的学科素养。

引领着公民道德教育一路前行。

1、组建特色团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学校以五位县级特色教师为基础,吸收35岁以下有自我发展要求的青年教师,组建了语文、英语、数学(含理化)、常识(政史地生)、艺体五个团队。

每个团队由一名业务干部具体包靠,任团队的团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

各特色教师团队重点抓好“五个一”活动:

每天听一节课,每周上一节展示课并进行课堂录像,每周举行一次课堂教学交流研讨会,每月提交一份活动总结,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以此推动青年教师的特色发展。

2、成立创新工作室,打造教师成长之家

2012年初,学校成立了“创新工作室”,由科研室专人管理,配备课改报刊资料60多种,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实录等,组织教师观看学习。

学校还依托“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多次组织专题讲座和专家报告会。

曲阜师范大学张良才教授,受邀来我校做了《让教育研究引领教师成长》的精彩报告;

学校组织了“雷夫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省课程中心主任齐健、省课程中心专家、特聘研究员崔成志到校调研,并给全体教师作了《课堂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

这些报告拉近了教师与专家的距离,实现了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沟通。

在创新工作室组织下,广大教师通过听课观摩、教学研讨、收看讲座、基本功比赛、专项训练、课例研究等活动,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广大教师交流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的场所。

3、设立“半天无课日”,开展校本行动研究

为解决教师集中研修难的问题,从上学年开始,每学科每周拿出半天时间统一不安排教师上课,进行集中研修。

学校多措并举把半天无课日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设立两口专门的研修教室,安装了多媒体,铺设了线路,为研修提供了场地、设备支持;

二是立足课堂教学,固定研修形式。

第一二节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示范课、展示课、达标课等听课活动;

第三节集中评课;

第四节穿插开展集体备课、校本课程开发、小课题研究、三笔一话训练等活动;

三是加强指导与督查。

借助“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平台及本校的名优师的力量,采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科研室每天督查各教研组的研修情况,并在下午的校委会例会上通报,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4、借力“1751”工程,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

我校与枣庄十五中、临沂二十中、威海荣成实验中学、东营董集

感恩励志、勇于担责、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孝亲敬长、文明守纪、博学多才等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事,都是身边的点滴小事,人人都可以学得来、做得好。

(2)人人参与。

我们把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位职工、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宿舍、每一个级部、每一个科室等都作为评选对象,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得到大家的尊重。

(3)每周一评。

每周一的班会,每个学生都可以推荐自己或他人在上周的事迹,班内交流分享,推选出一项典型事迹上报学部;

每周二上午,每学部择优推荐两项、每处室推荐一项到德育处;

每周三上午,由评审小组推选出本周的学校“榜样”;

下周一升旗仪式上,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

(4)年终总评。

榜样的事迹,每月一汇总,每学期一展评,学期末进行全校的评比活动。

将每周评选出的校级“榜样”事迹,进行整体宣传,由全体师生共同评选出年度“感动校园人物”“感动校园集体”。

(5)常态化宣传。

班内设立光荣榜,校园之声广播设立榜样在我身边专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宣读榜样的事迹,学校期刊《启航》学校宣传栏开设专栏给予报道,学校还组织征文比赛、黑板报、表彰会等多种形式形式,对评选出的评选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守纪标兵、特长标兵等,在不同层面上持续对推选出的榜样进行宣传。

2、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成立辛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今年3月,以学校德育处为主要阵地,以专职心理老师为引领,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主任、由拥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三名教师、全校班主任及部分优秀教职员工组成的“辛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计划,以心理辅导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模式,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一名心理辅导员。

加强对全体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

每月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培训,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时间,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成为必训内容。

学校还到威海、枣庄等地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学习会,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初中生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行动研究”分课题研究项目,今年6月份,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潍坊市积极心理素质训练实验学校”。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配备三名专职教师,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编制《阳光心苑,关爱心灵》校本教材,引进“彩虹积极心理素质训练教学资源系统”。

根据年级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成立阳光心理社。

我校成立阳光心理社团。

其宗旨是:

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从活动中学习一些心理小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老师每月为社团成员培训心理知识,开展团体心理活动,以这部分骨干成员为主导,带动全校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开展主题活动。

我校确立五月份为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月,在今年5月25日的心理健康日上,我们在全校发起以“健康心理、快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黑板报评选活动、“笑脸”摄影征集、放飞梦想、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活动。

本学期开展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幸福教师群体”、“和班主任谈谈心理健康”、“守护自我,绽放美丽,做自尊、自信和自爱的女孩”等专题讲座6场。

深化心理咨询,积极开展专题心理辅导。

每月编印一期“心灵绿洲”心理校报,设立“心灵绿洲”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做好个别师生的心理疏导,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等。

(三)创新校本教材,浸润公民素养。

我校通过研发丰富多彩的校内课程资源,有力提升了公民道德教育的质量。

1、成立学校课程研发中心,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研主任、德育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程研发中心,负责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确立课程开发的重点,统领课程开发工作;

成立以学科骨干教师和有特长的教职工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确立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1)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审报程序

一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二是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2)开发出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学校国家课程整合指导纲要》,各科依据《纲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语文科,刘永敬老师开发了《古诗文发展记略与名作赏析》,分为先秦文学篇、秦汉文学篇等九个部分,打破了现行教材的编排顺序,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训练点为原点,或目标,或文本,或知识点展开辐射,使课堂教学活动顺着思维的发展逐步推进,尤为显著的是对古诗文教学依据自己的独特见解,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自己的课程。

数学科,进行“数学建模下的课程整合”研究,按照“框架构建、整体推进、全局着眼、局部完善”的方针,总体规划三年的学习任务。

特点是“预习领先、框架推进、方法统领、思维为重”,让学生不仅学数学,用数学,迅速抢占学习制高点,而且让学生享受到感知数学、品味数学、欣赏数学的乐趣,从整体高度感受数学思想的价值,进而认识到部分从整体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见识求同存异,从方法上感知通法与特法的辩证关系。

学科知识拓展类(24门)

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开放性的、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的学科教学课程,共开发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活动类课程41门。

包括社会科学类(15门)。

《课本剧》、《演讲与口才》、《阅读与写作》、《比较阅读》、《交际英语》、《英语角》、《快乐大阅读》、《秀出我风采》、《快乐阅读与速写》、《世界风光》、《临朐地理》、《骈邑史话》、《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环游世界》、《新闻播报》。

自然科学类(9门):

《奥数之光》、《趣味数学》、《动漫设计》、《创新实验》、《实验小操作》、《生活中的物理》、《生物园地》、《创意无限》、《巧手快乐行》。

其中《实验小操作》课程将初中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8个化学实验、6个生物实验列为活动内容,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类(27门):

音体美微学科:

《跆拳道》、《剪之韵》、《墨之韵》、《中华武术》、《瞳悦摄影》、《体育达人》、《纵横棋社》、《墨舞丹青》、《百灵合唱》《CBA篮球》、《花毽》等27门课程。

特色类(11门)

安全课程,《让安全为生命护航》。

2013年6月22日,临朐县电视台“周末报道”栏目进行了报道。

心理健康课程,《阳光心苑》。

《潍坊教育》,2013年第一期,以“临朐县辛寨初中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题进行了报道。

亲子课程,《读书分享辩论会》、《亲子励志远足》。

2012年6月,《省家委会通讯》介绍了我校的亲子励志远足活动。

德育课程,《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榜样在我身边》等。

(3)建立规范管理机制,保障校本课程有效实施

课程有了,组织实施是关键。

为保证课程开发的计划性,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具体做法是:

班主任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学部主任进行总协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实行选班走读制,选课人数达到20人后,准许开课;

依据《方案》对课时安排及管理、教学评价、保障措施等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课时安排:

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两个下午,共90分钟,上课教师要提前一天将教案发到学校教科研邮箱;

确立教导处、德育处、艺体卫处为管理机构,对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督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如教师评价:

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设立专门小项,占教学常规分值的20%。

再如:

学生每学期必须选修一门校本课程,学分达不到30分,综合素质评价不能评为A等,达不到15分,综合素质评价不能评为C等以上;

每月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交流会,每周的半天无课日时间专门留出一节课时间集体研讨课程开发。

以上措施,有效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4)抓好校本课程实施评价

根据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抓好对师生的评价。

一是学生评价。

指导教师要做好平时考勤记录,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及效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也可通过考试或考查进行检测,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分为A、B、C、D、E五个等级,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是教师评价。

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测试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课程开发中心平日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获取相关信息,每学期对教师考核一次,并记入教师绩效考核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显著增强,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一年来,我校学生在县级以上比赛中共有300余人次获奖。

其中,周云松、张浩东荣获二0一二年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二等奖;

6月22日我校的“花毽队”在全市阳光体育健身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在8月份的省比赛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6月25日,我校的相玉洁、韩蕙冰同学在第三届山东省七巧科技大赛中双获一等奖。

我校的《青少年武术》等8门课程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校本课程,学校荣获“潍坊市精品活动课程示范校”荣誉称号。

《潍坊教育》第四期,以“扬诚朴之帆,惠代代桃李”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学校发展情况,其中就有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今年6月19日,《中国德育》杂志社温廷峰主任来我校调研,对我校的课程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6月27日,县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辛寨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现场会”,我校刘永敬、李慧敏、韩祥雷等老师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刘宝海主任以《为我打开那扇窗》为题,对我校的课程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面对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校将校本教材编写放置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和谋划,在开展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教研组建设,创设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丰厚了教师文化底蕴,提升了教研组整体教科研能力,实现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丰富了公民教育的内容,浸润着学生的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