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00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第九单元幻想和想像

我想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充分发挥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全诗共5节,前4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1节写我愿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第2小节写我愿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帐篷;第3节写我愿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第4节写我愿变做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最后一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有多种方式,可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愿望,也可以播放美丽景色的录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引出诗歌.

2、由于本诗充满了大胆,美好的想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画面,生动有趣,令人神往.因此,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相应的情境:

鸟语花香,绿柳成荫,蓝天白云……也可以提示学生看插图,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自己也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先进行说的训练,互相评价启发后,再写下来.3、课文的第3小节,“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可启发学生想象:

望到了什么?

也可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请学生各抒己见,而不必拘于一格.在学习完这一小节后,教师可让学生仿照此小节再编一段.

4、本诗生动、浅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如朗读,再如画画,或者请学生讲述自己读诗后所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要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前4个小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

飞到那里干什么?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散,教师可进行提示.然后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再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5、生字的识记仍要按照“字不离词”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部分生字可以和形近字进行比较,如:

汲—吸等.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复习记字的好方法,以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6、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摇()营()谷()汲()

遥()管()容()吸()

2、仿照第三段编写一段诗歌,

我想把

在上.

多,

多.

啊,——

是.

相关资料

汲取:

吸取.

柳絮:

指柳树的种子.由于柳树的种子上有白色的毛能随风轻飞乱舞,似雪花,似棉絮,通常人们称之为柳絮.唐代诗人雍裕之形容它“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遍似雪,莫似鬓毛生”,概括出柳絮的主要特征.柳絮能随风飘的很远很远,这样柳树的种子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扎根.柳絮在中药里有疗创止血的功效.

精品教案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

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

板书课题:

我想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师: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

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

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3、交流识字方法.

师:

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

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生可能:

“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

“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

(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

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节:

我想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

二小节:

我想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长成“绿色帐篷”.

三小节:

我想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

并引导学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蓝天上是我的课堂呢?

四小节:

我变做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发散思维: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

飞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节: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飞到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指导朗读诗歌.

尤其是前四小节,每小节的倒数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长啊,长啊”、“望啊,望啊”、“飞呀,飞呀”,要读的悠远、遐想.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

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

(2)学生活动:

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

(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

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

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

(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

(3)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指导难字、练习书写.

师: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斋.

(1)指导难字.(出示要写的字)

师:

哪位书法家愿意为我们指点几个难字的写法?

学生可能指出:

“悠”别忘了中间的竖;“营”要与“管”区分开.

(2)练习书写.

(3)组织评价.

二、思维发散、拓展延伸.

师:

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想法要说呀?

那就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班内交流,师生互相评价.

师:

同学们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写下来,也会是一篇好的诗歌.你们能仿照课文第三小节把自己的想法编成诗歌吗?

(3)学生练笔.

(4)交流点评.

三、布置作业.(下面三项作业你可以任选两项来做)

1、把这首诗中你喜欢的词语抄一抄.

2、把这首诗歌有感情的读或者背给家长听.

3、向你的爸爸妈妈说说你的愿望.

(设计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教研室孙铭钦)

 

七色花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告诉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文章共18个自然段,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5自然段)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第一个愿望—回到了家.

第二段(6-10自然段)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五个愿望.

第三段(11-18自然段)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帮助维佳健康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妮”等11个生字,会写“谣”等8个字.掌握“塞”“旋”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3、指导学生进行幻想和想象,在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愿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积累本课的词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进行幻想和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你将有什么愿望.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

教学建议

一、课文教学

1、可从课文的开头作为导入,提出问题:

珍妮迷了路,这可怎么办呢?

也可直接从题目入手:

看到“七色花”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花导入,请学生说一说,知道些什么花,再引出课题“七色花”.导入新课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但以能激发兴趣,调动思维为目的.

2、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七个愿望.虽然有些愿望看起来是浪费了七色花,但确实是符合珍妮当时的需要.如上北极,是因为男孩子不让她参加游戏;而要玩具,是因为她很羡慕别的孩子的玩具.尽管她为此撕掉了四片花瓣,但她开始懂得要珍惜,不再贸然行事.这个过程说明了珍妮在成长.学习课文时,不要简单的对珍妮进行是非评价,而要引导学生明白,做有意义的事最快乐.

3、课文篇幅较长,但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后组织小组讨论课后思考题第一题“说说七色花帮助珍妮做了哪些事情?

”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在学习结束时,可完成的课后思考题第二题“如果有一朵其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鼓励那些有创造力的想法,鼓励那些为别人着想的愿望.

4、可让学生读文后把珍妮做的七件事板书到黑板上.

带着面包圈回家让妈妈的花瓶完整到北极回到院子

让所有玩具来让玩具回商店让维佳健康起来

5、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假如我有七色花》为题进行说话训练.

二、关于生字教学

  1、这课的生字字形都比较复杂,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比较,注意生字的写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记字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掌握这些生字.如“橙”可与“凳”进行比较记忆,用换部件的方法就能够掌握牢固.“碎”字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易写错的部件,以加深印象.

2、本课还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旋”和“塞”,这两个字的读音可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其读音进行比较,以初步使学生建立起读音与字义的联系.

3、本课出现了不少的好词和新的词汇,如“东张西望”“健康”等,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可以结合

“语文天地”中“抄一抄”来进行.

三、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谣()碎()xuán()sè()

旋塞

遥()翠()xuàn()sāi()

2、填空:

一朵()一串()一片()一阵()

3、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相关资料

当啷:

象声词.

神奇:

非常奇妙.

 

精品教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在平时都见过什么样的花?

2、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

七色花

3、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4、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

(2)边读边思考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把相关的句子、词语用笔画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自学的词句.

①师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②开火车读.

③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④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评价.

  (3)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解疑,品读升华

1、全班交流解决的问题.

2、学生汇报自读中解决不了的疑问.

3、教师归纳疑问,进行梳理,作为重点研读内容.

估计可能会是:

(1)小姑娘七次使用七色花,哪一次最有意义?

(2)珍妮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4、引读写珍妮七次使用七色花的段落.

(1)边读边想,珍妮每一次使用七色花都有什么愿望?

(2)讨论:

从这些愿望中看出珍妮的心里在想什么?

她为什么会这样想?

(3)全班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4)分角色朗读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经过,说一说“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5)品读珍妮所想所说的话,思考“珍妮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仔细分析,认真思考,要把你的观点和看法讲清楚.

5、默读全文,想一想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五、想象拓展.

  1、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2、出示“语文天地”“照样子,写一写”的第一句,学生进行想象补充.

  3、把你的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完后读一读,把语句写通顺.

六、指导写字,引导积累.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学生自由读一读,想一想:

这些字中哪个字你认为最难写?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重点指导易错、难写的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记字方法进行区别写字.)

(4)学生写字,互相评价.

2、结合“语文天地”中“抄一抄”进行积累词语练习,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16  七色花

          迷 路      第一朵 ━ 回家

           ‖       第二朵

         得到七色花     第三朵

           ‖       第四朵   任性

          使用七色花    第五朵     

                   第六朵

                   第七朵 ━ 帮助别人,最有意义.

 

(设计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教研室孙铭钦)

 

空中花朵——降落伞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记述了法国人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赞扬了他富于想象,敢于实践的精神.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根据文章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伞是怎样发明的故事.

文章开始第一句就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接着描述了降落伞从天而降的景象,“好象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进而提出问题:

降落伞是怎么发明的?

就此引出法国人卢诺尔曼的故事.这种开头的形式,以设问激趣,适宜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部分(2-9自然段)介绍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5自然段)写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他常和小伙伴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着能象小鸟一样飞向蓝天,从而产生了想飞的愿望.第二层(6-9自然段)写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挥想象,敢于实践,终于发明了降落伞.

卢诺尔曼之所以能够发明降落伞,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

一是童年时想飞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向往;二是他看书时受到了启发,被书中的情节激发了想象.三是他认真研究,反复揣摩,设计出降落伞,并勇敢的进行测试.卢诺尔曼成功的经历还需强调的一点是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首先用一块石头进行了实验,然后才亲自跳伞.

卢诺尔曼缘于童年梦想的发明,至今经过不断改进,被广泛用于军事、民用和体育方面.他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也给了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2、理解第二段,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动作体会其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可搜集关于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以及降落伞的发明资料.

2、新课导入时,可播放一段跳伞的录象,引出问题,也可讲述拉文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还可以从《我想》一文想飞向遥远的地方一句引出学生的愿望再进入本文学习.

3、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段,理解他从小就富于幻想,为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敢于实践也是他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一个条件,重点理解第3、4、6、7、8自然段,抓住他的心理活动、动作来体会.理解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大胆想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把创造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思考练习“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结合“语文天地”中“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

”畅所欲言,发挥创造性,大胆想象草帽的作用.

5、生字教学中,本课出现的生字在字形上,有些和以前学过一些字相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来提高识字和写字效率.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幼()但()迅()浸()

幻()担()讯()侵()

2、多音字组词.

jìn()hē()

禁喝

jīn()hè()

3、仿照例句写句子.

(1)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降落,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2)他像小鸟一样悠悠的飞翔着.

相关资料

卢诺尔曼:

法国人.1783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顶真正意义上的降落伞.

降落伞:

是一种空降工具.传说古代舜的父亲讨厌舜,一次父亲想加害于他,让他楼梯到高处修理粮仓,然后偷偷撤去木梯,在底下放火企图烧死舜.舜急中生智,抓起身旁的一顶芦苇大斗笠,双手把它高举头顶,纵身跳下,结果安然脱险.1638年,意大利囚徒拉文,不甘心呆在监狱,他经过细心观察,琢磨发现围墙可以攀登.但是围墙很高,即使爬上去,又怎能跳下来呢?

跳下来不摔死也会残废.刚好他的亲人来探监,把伞忘记拿走.百无聊赖的他就把玩起伞来,突然他心里一动,于是他动手撕破衣服搓成绳子,用以固定伞的支撑力,结果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借助这个越出了监狱.拉文的冒险行为启发了许多人的才思,他越狱的降落伞只是一个雏形.后来卢诺尔曼在他的启迪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顶真正的降落伞.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沉浸:

进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萦绕:

萦回.

聚集:

集合;凑在一起.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

跳伞表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跳伞的画面.

2、多美的画面呀!

你们感觉缓缓飘落的降落伞象什么?

(花朵)你们想知道像花朵一样的降落伞是谁发明的吗?

他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3、板书课题:

空中花朵——降落伞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读字音.

2、自读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并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见什么事?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在小组内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共同研究.

4、归纳整理问题:

(1)卢诺尔曼为什么想发明降落伞?

(2)卢诺尔曼是怎么发明出降落伞的?

三、熟读释疑

1、课文哪几个方面写卢诺尔曼小时侯得事?

(2—5自然段)

2、默写2—5自然段,思考小时侯的卢诺尔曼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答)

3、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思议”体会他从小富于幻想.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幻想与发明降落伞有关?

(生答)

5、指名读3、4自然段.(指导生读出渴望的语气)

6、还有一个词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富于幻想,你知道吗?

(生答)

7、理解“汇报”.通过理解汇报,进一步体会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

过渡语:

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那么这个梦想在他长大后改变了吗?

他又是怎样发明出降落三的呢?

8、自读6—9自然段.

9、通过哪个词你可以体会到长大后的卢诺尔曼一直把想“飞”的念头牢牢记在心中?

(理解体会“萦绕”)

10、再读6—9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

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明降落伞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

(师巡回指导)

11、小组汇报.(理解发明思路:

启发-反复揣摩-试跳-成功).

12、卢诺尔曼受到神奇故事的启发后,终于设计出了第一顶降落伞,他的设计过程会是怎样的?

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

(反复揣摩)

13、开始试跳了,人们的心情怎样?

(生答)卢诺尔曼先用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跳说明了什么?

(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14、再读第8自然段,体会试跳过程中卢诺尔曼的心情.

15、指导诵读.(引导学生读出勇敢和自信的语气)

16、卢诺尔曼终于成功了!

读一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和卢诺尔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吧!

(生读)

四、课外延伸

1、由于卢诺尔曼不懈的追求,他终于成功了!

你能把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吗?

2、你想向卢诺尔曼学习什么?

3、说一说你知道降落伞还有什么用处?

(设计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教研室孙铭钦)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一)日积月累

“读一读,组成词语”主要是让学生对提供的四个多音字进行巩固.

“抄一抄”是对本单元学过的词语进行巩固.

“看谁写的成语多”是让学生对学过的或了解的成语进行回忆,达到巩固的效果.

“照样子写一写”是进行句子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多写几个.

“背诵古诗”可以通过本单元的主题“幻想、想象”进行诗意的理解.

(二)开卷有益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是一篇意趣盎然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自己希望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三)畅所欲言

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发挥想象力.

(四)初显身手

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初步领会抓住特点,运用想象来猜谜语的方法.

(四)金钥匙

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

教学建议

(一)日积月累

1、多音词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说,并尝试着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

2、抄一抄,要引导学生在抄写时注意词语的意思,并尝试去使用.鼓励从文中在选一些词语.

3、看谁的成语写的多,让学生积累带有“想”和“梦”字的成语,并大体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4、照样子写一写,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来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背读古诗:

在学生自读后,可先根据插图,了解诗的大意,再说说每句诗得意思.诗中的一些不常见的词语可做解释.然后再看图,想象诗所描绘得意境,在脑中形成一幅画;根据想象的画面背诵.这首诗只要能够明了表达的意境就可以了,只要求背诵,不必全部了解.

(二)开卷有益

本栏目安排的是《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可在学生自读后,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例如,喜欢哪一自然段描述的房间,为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文中描述的房间;还可以描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种房间的特点.由于文中意趣盎然,可引发学生的想象.

(三)笔下生花

这次习作可以在进行完“开卷有益”后,紧跟练习.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健康合理、具体.

提示:

(1)要做到内容集中;并按一定顺序写;

(2)注意描写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

(3)要写出自己这样设计的目的.

(四)畅所欲言

在进行这一练习时,可提示学生:

当帽子、扇子、降落伞……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也要做到想象要合理.

可与课文《空中花朵—降落伞》结合进行.

(五)初显身手

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搜集交流谜语,二是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在进行这一栏目的训练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外搜集或者编写谜语.二、开猜谜会,课上交流、互相猜各自展示的谜语.三、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然后再写一写自己猜谜的过程.四、教师归纳方法——抓住特点,运用想象.

(六)金钥匙

重点是指导学生练习发言.

学生在发言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已经想好,一站起来,却都忘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事先没有组织好语言,光有积极发言的热情,思考不充分;一是过于紧张,过于在意老师或同学们的评价而影响了思考.

金钥匙提出的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

(1)发言前,要打好腹稿.想好说什么,怎么说,再发言.

(2)多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