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17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大学研究生中特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当前,中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尚未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制度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有待改进的地方。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

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

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应对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当代中国处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科学判断的主要根据在于:

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

一是当代中国的改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

二是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

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

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切实遵循改革内在规律。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4.走共同富裕道路

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市场与政府关系、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三、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也是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为此,需要加快推动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强化生产的需求导向,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是积极发展第一、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从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

三是建立健全创新激励体制机制。

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4.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

以有效的经济治理和宏观调控来防控经济金融风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一是处理好增长和转变的关系,在保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避免经济过度失速可能造成的失业及社会问题。

二是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强化金融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抑制金融投机和虚拟经济泡沫。

三是建立和规范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特别要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是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增进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降低跨境金融风险的冲击力。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其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比较落后,还存在技术含量低、经营方式落后、市场竞争力弱、资源短缺且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的改革:

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四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2.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二是深化“引进来”战略。

三是加快“走出去”战略。

四是探索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式。

3.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构建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从而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互联互通的物质基础。

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一带一路”为国内相关龙头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新契机,这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升。

为了打破互联互通的融资瓶颈,由中国主导成立了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借助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本运作,我国与沿线国家将以互联互通为起点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经济合作,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将获得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

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

三是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

五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六是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

七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

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

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人民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相统一的民主。

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人民民主是全面民主。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国体即国家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四、全面依法治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主要任务

重大成就:

一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

二是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成效明显。

四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

五是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五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六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

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理论。

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理论。

五是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

六是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

七是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三是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四是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How:

1.加强文化建设,要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

2.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4.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

5.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

一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二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2.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

三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

四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

五是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理论。

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一是教育制度。

二是劳动就业制度。

三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

五是社会治理制度。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1.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社会政策要托底

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2.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

1.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2.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3.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3.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强化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

4.创造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5.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6.加强城乡社区基层社会治理。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二是关于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三是关于推进绿色化的理论。

四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五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六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

七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目标:

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生态和环境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3.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2.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一是推动绿色发展。

二是推动低碳发展。

三是推动循环发展。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

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2.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3.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why?

1.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看,

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来看,

3.从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来看,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领导。

二是思想领导。

三是组织领导。

3.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一是执政考验。

二是改革开放考验。

三是市场经济考验。

四是外部环境考验。

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

3.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

二是创新意识。

三是宗旨意识。

四是使命意识。

三、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2.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3.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一、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四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影响深远。

五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六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3.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三、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1.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同我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

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4.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重要成员

作为二十国集团重要成员,

作为金砖国家重要成员,

作为亚非国家重要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