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25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文章针对乡村传统手工业传承这一问题分析了其意义和困难,提出了解决重点。

D.文章论证了发展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经营,对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乡村急剧衰落和消失,可见旧乡村已不适应这个时代。

B.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村具有现代生产生活的特点,避免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失。

C.修缮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空间,既可以用来从事生产又可以展示其中的文化内涵。

D.传统手工艺是村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今天仍然有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空间。

【答案】

1.A

2.A

3.B

二、(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

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美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像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都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

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

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航行。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

将它们放置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

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

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

想法是这样的:

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

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

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

他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

撞击时将产生大约1亿3千万兆瓦的能量。

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

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火星的温度上升3摄氏度。

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1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

50年内通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25%的水。

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

虽然我们在21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

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

人类需要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干燥的火星世界。

(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境。

B.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反光镜可利用人们在太空中找来的材料制造。

C.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D.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就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使火星表面升温。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地球这种生机勃勃的环境或许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B.含有氨的小行星经过多次撞击火星,将使火星上形成温和的气候,使火星上的温度上升。

C.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且重量巨大,所以它们无法从地球发射。

D.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或许要容易得多。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面温度上升。

B.利用小行星撞击火星会使人类在火星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原因是撞击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C.科学家致力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深入研究说明,人类是有能力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的。

D.人类除了利用太阳辐射,通过巨大反光镜反射来提高火星的温度,也还有其他办法。

4.D

5.B

6.C

5.B项,“含有氨的小行星经过多次撞击火星,将使火星上形成温和的气候,使火星上的温度上升”有误,从文章倒数二、三两段来看,是撞击使火星的温度上升,经过多次撞击使火星形成温和的气候。

6.C项,“科学家致力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深入研究说明……”错误,从文中来看,“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可见科学家对火星环境地球化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谈不上深入研究。

学@科网

三、(重庆市2018届高三科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公正既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又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方式;

公正既是伦理的,又是政治的,还是法律的。

古代人对“公正”与“正义”的痴迷,东西方相同。

古代人的智力尚未发展到精密区分的程度,在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公正”与“正义”通用。

西方人对公正的学术表达,一般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公正是一种免于极端的中间状态,中国的翻译者也将亚里士多德的“公正”翻译为“中庸”,这也许是古代中西相通的一种表现。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称,“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极穷会觊觎他人的财产,易犯小罪,极富则恣意妄为,易犯大罪。

唯有中产阶级才具有中庸的美德,是城邦最好的统治者。

相似的表述同样存在于《论语》之中,“过犹不及”是最精练的提法,相似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最佳的状态则是“中行”。

年少时,血气未定,壮年时,血气方刚,年老时,血气已衰。

因此,要做个君子,就必须在不同时期要“三戒”:

戒色、戒斗和戒得。

西方后世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归结为两个基本范畴:

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分配正义是讲一个人的所得应该与他的身份、财富、地位和才能成正比的关系。

几个人合伙做生意,投钱多的人得到的回报就越高。

分配正义是贵族政治下的正义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矫正正义是讲原本平等的人因为他种原因而不再平等,比如杀人与被杀,打人与被打,那么就需要矫正,将不当多得一方的所得矫正给不当所失的另外一方。

矫正正义是平民政治下的正义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后世的法学家延续了这样的思路,当哈特把“法治”理解为“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时候,他对正义的看法也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前者类似于矫正正义,后者类似于分配正义。

优士丁尼在《法学阶梯》中开宗明义地说,法学就是关于正义的学说,正义就是给予每个人他的应得。

法律的基本原理有三:

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康德则把优士丁尼的三原则衍生为法律权利与义务的三个公式,第一,“正直的生活”,换言之,人是一个目的,而不是他人达成目的的手段。

这是“我”的生活准则。

第二,“不侵犯任何人”,这是社会交往的一般原则,涉及“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属于公法的范畴。

第三,“把各人自己的东西归还给他自己”,这是指我自己与他人一起加入到生活的生活,涉及“我”与“特定他人”的关系,属于私法的范畴。

这样,“我——特定他人——不特定外在世界”的三维关系如果和谐一致了,就可以达成正义的法律秩序。

(选自徐爱国的《“法律与公正”的古今观念比较》,有删节)

7.下列关于“公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正与人们多个生活领域相关,它既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又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方式。

B.古代东西方人们对“公正”与“正义”痴迷,他们眼中的“公正”与“正义”可以通用,是因为当时他们在智力上尚未发展到精密区分的程度。

C.极端的中间状态是古代中西方文化在“公正”上都在追求的,所以中国的翻译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公正”翻译为“中庸”,是有道理的。

D.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唯有中产阶级才具有中庸的美德,是城邦最好的统治者”和《论语》中所说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都可理解为是对“公正是一种免于极端的中间状态”这一观点的表达。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都关注了“平等”这一话题,虽分属于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两个范畴,但都体现了平等原则。

B.“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是哈特对“法治”的理解,前者类似亚里士多德的“矫正正义”,后者如同“分配正义”。

C.优士丁尼认识到法律与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他强调法学应当关注给予每个人他的应得这一观点。

D.康德提出的法律权利与义务的三个公式建立在优士丁尼的三原则基础之上,二者都思考了个人、他人、外在世界这种三维关系。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提出想成为君子必须在不同时期要自我调整,做到“戒色、戒斗和戒得”,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中行”才是君子应当有的最佳状态。

B.根据“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现行的分配形式中的“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原则都类似于“分配正义”。

C.在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根据康德的三个公式,我们如果构建了“我——特定他人——不特定外在世界”的三维关系就能够达成正义的法律秩序。

D.在康德看来,在权利义务上法律应当既要认识到人是一个目的而不是别人达成目的的手段,也要关注公法领域和私法领域。

7.C

8.A

9.C

9.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C项,“构建了‘我——特定他人——不特定外在世界’的三维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中为“三维关系的和谐一致”,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四、(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试题八)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

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

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

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

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

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强调“是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

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

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

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10.C

11.C

12.D

12.D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五、(重庆市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4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大数据时代正在推动一场影响深远的思维革命。

它将人类思维从有限的因果关系中解放出来。

在大数据时代,史学家面临的将是如何突破数据无限的难题。

一方面,微观史学研究将更趋广泛和深入;

另一方面,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将更趋严重。

一旦史学家陷入史料的无限之境而又无技突出重围,就极有可能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

作为极其古老的认识活动,史学一直是人类实现自我认知、达致群体认同的重要途径。

原始社会末期,大型史诗创生并广泛传诵,与神话一道建构群体内部的认同,从而维系了较大规模人类社会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并最终促成文明时代的到来。

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史学更是在促成民族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建构了以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起源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影响深远,其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述其远祖即溯至黄帝之子昌意。

蒙元和满清,虽为少数民族所建王朝,但都自觉继承了为前朝修史的文化传统,其动因之一就是为了确立本王朝在这一时间体系中的位置。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而能长盛不衰,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共同体,离不开传统史学在推动群体认同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乔·

古尔迪和大卫·

阿米蒂奇在《历史学宣言》中呼吁史学家们摆脱微观史学的狭隘局限,为人类思考现在及建设未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这对于正在大数据时代走入史料无限之境的史学来说无疑是一次十分及时的提醒。

大叙事需要宏大的形式和时空,但这两者都非其本质。

大叙事之“大”,主要体现在史学家的人文情怀上。

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兼记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藉此颂扬乃至炫耀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曾经焕发出的勇气和荣光。

经典之为经典,除其事实详核外,更在于其文字之中处处渗透着对于人类命运的悲悯和关怀。

大数据时代,凡一切能够量化的学术技能,都有可能由信息技术全部或部分代劳,唯有人文情怀是人类主体性的最后营垒,技术无法染指。

作为一门思考人类自身的人文学科,史学必须警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所导致的工具性话语霸权。

唯大情怀者才能驾驭好大数据、利用好大数据,书写出真正关注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伟大叙事。

(摘编自许兆昌《大数据时代史学更应有大情怀》)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大数据时代正在推动一场思维革命,使人类思维不再受制于因果关系。

B.大数据促进了微观史学研究的发展,但也使历史研究碎片化问题更趋严重。

C.人们为促成文明时代到来而创造的各种神话与大型史诗都属于史学的范畴。

D.大数据时代里史学家之间的差别不是能够量化的学术技能,而是人文情怀。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史学家将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使命、对策等内容。

B.文章运用蒙元和满清为前朝修史的例子,证明了史学是促成群体认同的途径。

C.第二段回溯史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为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D.文章将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和传统史学进行对比,论述了作者的中心论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史学家们,只有突破数据带来的无限之境,才有可能避免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

B.如果没有司马迁建构的以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起源话语体系,就没有历代王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

C.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之所以成为经典,与他在书中兼记和颂扬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有关。

D.大数据时代的史学研究要想避免工具性话语霸权,就必须坚守人文情怀这个人类主体性的最后营垒。

13.B

14.D

15.B

15.B项,结合文本内容“司马迁在《史记》中建构了以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起源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影响深远,其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述其远祖即溯至黄帝之子昌意”分析可知,难以推出结论。

六、(2018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

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

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

“他者”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知,包括对一个国家民众自我文化意象的认知;

一国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各样“他者”眼中的文化观察作为反观自我的“镜子”。

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

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一是根基。

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离开根基的建设,把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仅仅理解为一种设计、传播,便如同在花瓶中插进无根的花枝。

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

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

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

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二是灵魂。

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

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

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