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07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docx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继贵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货币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从发行到流通这一过程中的一些特有属性。

正是这些特有的属性使得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几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功能、作用、主要特性以及电子货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从整体上对电子货币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分别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效应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就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货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

 

Abstract

Theintroductionofelectroniccurrencyisthethirdrevolutioninthehistoryofcurrencyfollowedbypreciousmetalcurrencyandpapercurrency.Ithasbeenanirreversibletrendthroughouttheworldthatelectroniccurrencyistakingplaceoftraditionalbanknotesandcoinsasamajortooloftransactionandpayment.Apartfromthecommoncharacteristicsofcurrency,electroniccurrencyenjoyssomespecificfeaturesduringtheprocessfromissuingtocirculation.Itisthesespecificfeaturesthatmakeitpossiblefore-currencytoexertinfluenceupontheissuingrightsofcentralbank,theimplementationofmonetarypolicy,andthemonetarypolicyofcentralbanktoaverydifferentextent.

Thearticleconsistsofthreechapters.Chapteroneisanintroductiontoelectronicmoney,describingthedefinition,function,intention,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Chaptertwoanalysesthechallengesofe-currencyontheeffectivenessofmonetarypolicy.Theanalysisiscarriedoutinthefollowingfields:

currencysupply,monetarypolicyinstruments,mediumobjectivesofmonetarypolicyandmonetaryeffect.Chapterthreeistheconclusionwhichsummarizestheabovepartsandgives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theproblemsproducedbythee-moneyonthemonetarypolicy.

【KeyWords】Electronicmoney;Centralbank;Monetarypolicy;Implication.

目录

1引言2

1.1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2

1.3研究思路和结构3

2电子货币概述3

2.1电子货币的定义、功能、作用及主要特征3

2.2电子货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4

2.3电子货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5

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6

3.1货币政策概述6

3.2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7

3.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8

3.4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9

3.5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10

4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发展的措施11

4.1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影响的基本原则11

4.2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12

4.3建立相关电子货币的监管体系13

4.4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4

4.5加强对电子货币系统的风险防范14

5结论15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互联网的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金融电子化在促进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给金融业带来效率和机遇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电子货币作为近年来零售支付领域内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它的出现将是继法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

在历史上,法币取代铸币的结果是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货币创造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执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以及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然而,电子货币的出现及发展所引起的变革将对这种体系提出挑战,并不可避免的对现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电子货币在中国正处于萌芽阶段,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还不能深刻感受到电子货币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影响,但是它必将对我们个人以及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或是怎样的问题,这会对如何发展电子货币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目前,国际上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与监管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硕果累累。

国外的学者几乎都承认,电子货币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所罗门(1997)认为应将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直接计入货币总量,这样就会放大货币乘数。

伯仁森(1998)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货币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而弗里德曼(2000)、古德哈特(2004)则认为虽然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并没有削弱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能力,也不会明显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电子货币的出现较晚,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货币才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应地电子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刚刚初露端倪,从国内的研究来看,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但它的发展速度有明显加快的趋势,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赵家敏(2001)讨论了电子货币的使用将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动,并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王倩和纪玉山(2005)认为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重大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基础货币替代和货币乘数的改变上。

周光友(2006)也认为电子货币会降低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增强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3研究思路和结构

本文首先从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分析出发,对电子货币的定义、功能、作用及主要特征作了详细介绍,接着介绍了电子货币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然后在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电子货币的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研究前沿和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各种影响,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2电子货币概述

2.1电子货币的定义、功能、作用及主要特征

2.1.1电子货币的定义

由于电子货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关于它的定义,目前国内外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不过,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及专家学者还是对电子货币提出了见仁见智的看法。

在国际上被较为普遍的接受的是由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BCBS)于1998年3月所下的定义:

Electronicmoneyrefersto“storedvalue”orprepaidpaymentmechanismsforexecutingpaymentsviapointofsaleterminals,directtransfersbetweentwodevices,oroveropencomputernetworkssuchastheInternet.即电子货币(ElectronicMoney,E-money)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机制。

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中可以用来支付的价值,这种物理介质可以是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电子钱包”等,所储存的价值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追加。

“预付机制”则指存在于特定的网络之间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通常是由一组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2.1.2电子货币的功能

电子货币作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产物,与纸质等传统货币相比,具有以下四种功能:

(1)转帐结算功能:

电子货币可直接进行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帐;

(2)储蓄功能:

利用电子货币进行存取款;

(3)兑现功能:

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兑换;

(4)消费信贷功能:

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2.1.3电子货币的作用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1)电子货币将有利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电子货币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降低结算成本;

(3)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促进经济活动更加虚拟化;

(4)电子货币的应用与普及将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2.1.4电子货币的主要特征

电子货币与纸币相比,具有一些特殊属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通用性:

指电子货币在使用和结算中特有的简便性,电子货币的使用和结算不受金额限制,不受对象限制,不受区域限制,且使用极为简便;

(2)安全性:

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对风险的排斥性;

(3)可控性:

通过必要的管理手段,将电子货币的流向和流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电子货币正常流通;

(4)依附性:

电子货币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依附关系;

(5)起点高:

基础高,即经济基础高,科技水平高以及理论起点高。

2.2电子货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

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

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

美国是电子货币的发源地,也是电子货币发展应用最发达的国家,在过去30年里,每个家庭所持卡的数目从0.8张增长到7.8张,持卡总数从0.55亿张增长到8.66亿张,接受信用卡支付的商家从82万家增长到530万家,发行信用卡的金融机构从600家增长到8000多家。

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

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4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20%,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

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

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3电子货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目前电子货币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信用卡业务上。

中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年6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

经过20年的发展,尤其是1993年开始国家“金卡工程”的组织实施后。

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借记卡发卡量达10.8亿张,占银行卡发卡量的95.6%;信用卡发卡量近5000万张,占银行卡发卡量的4.4%,其消费支付功能已初步显现。

另据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近几年,在互联网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游戏的带动下,在我国市面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有近10种,如腾讯公司的Q币,网易的POPO币,新浪的U币,盛大元宝,XX币等。

随着网络虚拟货币的逐渐形成,其使用者逐渐增多,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其中,最受瞩日的要属腾讯公司的Q币,它是由腾讯公司发行,用于计算用户使用腾讯网站各种增值服务的种类、数量或时间等的一种统计代码,用户可以通过Q币使用相关增值服务。

日前在网上,Q币可以在很多地方用于购买其他游戏的游戏点卡、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甚至一些影片、软件的下载服务等等。

根据腾讯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的数据,其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4.62亿元,占总收入近66%,而这4.62亿元人民币大多数都是通过网民购买Q币赚进来的。

现在,腾讯公司正试图添加更多增值服务内容,来扩大Q币的使用范围。

但遗憾的是,在国内,无论是Q币还是XX币等其他网络货币,从本质上说只是代金券,而无法实现大范围的流通,它们解决的还是自己商品交易问题。

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1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以及具体执行政策所要达到的效果。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这就需要设立一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通过对这些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1。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

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都是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表现形式。

按照货币的流动性,一般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

流通中的现金,统称M0;M0+活期存款构成狭义货币供应量,统称M1;M2即广义货币,等于M1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其他存款。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中,M0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影响最终目标的。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规模等。

3.2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3.2.1货币划分层次的模糊

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手段功能,认为各种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他一些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而且也很容易变为现金,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因而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货币的概念或层次,从而形成了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M0,M1,M2。

但由于电子货币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指令来改变现金与储蓄、活期与定期之间的转换。

所以货币划分层次的界限由于电子货币正在日益减少,原来认为货币供应量有着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优点将丧失,从而导致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下降,中央银行可以很容易进行测算分析的优势降低,从而也降低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要求。

3.2.2货币供给主体变大

电子货币的发行既有中央银行,也有一般的金融机构,甚至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达、电子货币的发展、支票账户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可转让存单等业务的逐步完善,使得存款货币的创造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有创造货币的功能,货币供给由过去的中央银行提供通货和商业银行提供存款货币二类主题扩展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三类主体。

在中国,对于信用卡,我国1996年4月1日起实行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信用卡的发行者仅限于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之外的其他电子货币种类,目前尚无具体的发行资格限制。

这样无资格限制无疑会使货币的供应主体增加,如此一来,必将使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可测性和可控性降低。

3.2.3货币乘数倍数扩大

电子货币的发行加大了货币乘数,对现实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使货币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削弱了其职能,从而货币供应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内部因素的支配,以及市场因素的支配。

电子货币同样产生信用创造,也就是说相当于除了中央银行之外,商业银行又发行了货币。

由于电子货币的出现,货币乘数扩大,而且不断变化,货币的供给量也变得难以测定。

3.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3.3.1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按照法定准备率缴存中央银行的银行存款准备。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间接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电子货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存款的一种替代,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并没有对电子货币的发行征收存款准备金,或仅对部分电子货币发行征收准备金,使得中央银行中存款准备金在其总资产所占比重下降。

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无息的,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就意味着机会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增加,电子货币如果规避交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将破坏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理,使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倍数以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减弱,形成“流动性陷阱”,货币乘数不再趋于稳定,变得难以预测1。

3.3.2电子货币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进行再贴现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在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节。

但是再贴现政策是一种被动的调节措施,有其致命的缺点:

一是在实施再贴现政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发行不用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电子货币,使再贴现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甚至是无效。

二是政策灵活性较小。

再贴现率的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大众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假设当央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吸引金融机构的资金,而金融机构由于再贴现率的提高而回归央行的资金,往往通过电子货币来弥补资金上的减少,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像预计减少的那么多,而央行由于提高再贴现率则遭到损失。

因此电子货币的出现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作用2。

3.3.3电子货币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能准确地调节货币供给量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虽然是很好的政策工具,但电子货币的发行会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网络经济加快了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和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面对的投资领域更广,投资机会也更多,市场上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形成逐级增强的投资结构的变化。

这有利于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和资产价格进行调节,但由于电子货币是分散发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大量缩减,使得中央银行可能因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地进行有效的操作,降低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尤其是在大量游资涌入或流出本国市场,引致本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央行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对冲”操作,从而使本国汇率和利率受到较大影响1。

3.4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3.4.1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直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之间的时间差。

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将加大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电子货币的普及将使得金融市场的运动变得更加复杂,资产价格更具易变性。

这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对信息收集和经济形势发展预测的难度,影响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决心,并降低其制定的对策的效力,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的时滞。

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使用将使得货币乘数、货币供给等金融变量内生化,使得这些变量的变化难于为中央银行所控制,增加了这些变量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时滞的不确定性,给货币政策效果的判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4.2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费雪提出的著名现金交易方程式:

MV=PT。

从公式中可以知道货币的流通速度与货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和社会总商品交易量密切相关。

显然,在费雪看来,不同的货币具有不同的流通速度,无疑会对货币总量的需求产生影响。

由于使用现金要承担较大的存储风险、高昂的传输费用和安全保卫防伪费用,而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安全性较高以及金融网络结算和存储支付系统的广泛使用,必将使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而逐渐减少,而电子货币所占的权重却逐渐增加。

电子货币的出现不会削弱现金的流通速度,但由于其发行和流通脱离了物理凭借,只是进行数字符号的传递,因而电子货币是以几乎等同于光速的速度在互联网上流通,速度很快,所以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也将因此而加快。

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提高将使维持金融、物价稳定更加困难。

3.5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3.5.1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前面已经讨论过,电子货币引起货币乘数的变化以及货币划分层次的模糊,使得货币的定义与货币供应量的计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无法准确界定并计量的变量,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将变得不合适。

除此之外,电子货币的跨国界使用使消费者和商家均可能获得部分他国的电子货币,消费者使用多国电子货币进行交易可能成为现实,电子货币交易的地域模糊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币量的可控性。

3.5.2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通过与货币乘数的乘积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在货币乘数不规则变大的情况下,以及货币供应量本身就无法作为合适的中介目标的情况下,基础货币是不合适作为中介目标的。

电子货币的发展会逐步减弱人们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降低现金在广义货币和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从而影响到基础货币,使得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效力将会受到深层次的影响。

同时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当电子现金可以成为新形式的现金货币,从而完全取代了传统通货以后,则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

3.5.3电子货币对利率的影响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由资本借贷市场上的资本供应量和资本需求量共同决定的,反映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

由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步的,而电子货币又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必然会给利率带来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电子货币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使利率变化的幅度更小,浮动期限更短;

二是本国的电子货币可以在其他国家使用,国外的电子货币也可以在本国使用,电子货币的流动性使国与国之间实际利率差异变小;

三是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储备产生影响,使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小,同时也使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进行调控的难度加大。

4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发展的措施

4.1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影响的基本原则

在电子货币环境下,金融活动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确保资金融通的效率性和安全性。

因此,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影响仍然需要以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