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79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

D.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

E.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

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

A.作用较弱B.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可供口服,作用持久

D.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不良反应较轻

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索他洛尔B.利多卡因C.丙吡胺D.氟卡尼E.胺碘酮

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B.奎尼丁C.苯妥英钠D.普萘洛尔E.维拉帕米

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B.苯妥英钠C.奎尼丁D.美西律E.妥卡尼

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

A.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B.可发生肺纤维化C.可发生角膜沉着

D.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E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

 

A 奎尼丁 B 普鲁卡因胺 C 普萘洛尔 D 胺碘酮 E 苯妥英钠

14、能阻滞Na+、K+、Ca2+通道的药物是:

A 利多卡因 B 维拉帕米 C 苯妥英钠 D 奎尼丁E 普萘洛尔

15、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是:

A 苯妥英钠 B 氟卡尼 C 普鲁卡因胺 D 利多卡因 E 奎尼丁

16、缩短APD和ERP的药物是:

A 苯妥英钠 B 普鲁卡因胺 C 奎尼丁 D 胺碘酮 E 维拉帕米

17、对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阻断β受体  B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自律性

C 治疗量延长浦肯野纤维APD和ERP

 D 延长房室结的ERP E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

18、治疗浓度利多卡因的作用部位是:

A 心房、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B 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  

C 心室、希-浦系统D 希-浦系统  E 全部心脏组织

19、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 B 普鲁卡因胺静注可致低血压 

  C 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 D 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E 氟卡尼可致心律失常

20、可完全对抗迟后除极所引起的触发活动的药物:

A 毒毛旋花子甙K B 西地兰 C 阿托品 D 异丙肾上腺素E 以上都不是

B型题

问题21~22

A 利多卡因B.丙吡胺C.奎尼丁D.普鲁卡因胺E.苯妥英钠

21、缩短希-浦系统的APD,延长心室肌ERP的药物是:

22、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的药物是:

问题23~25

A.利多卡因B.胺碘酮C.普鲁卡因胺D.氟卡尼E奎尼丁

23、在角膜发生微型沉积的药物是:

24、能引起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

25、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

问题26~28

A.奎尼丁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阿托品E.维拉帕米

2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

27、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

28、心房纤颤最好选用:

问题29~31

A.奎尼丁B.利多卡因C.胺碘酮D.氟卡尼E.维拉帕米

29、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

30、缩短APD及ERP的药物是:

31、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传导的药物是:

C型题

问题32~33

A.钙拮抗药B.钠通道阻滞药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32、减少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

33、减少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

问题34~35

A.利多卡因B.苯妥英钠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34、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是:

35、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是:

问题36~37

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36、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

37、长期使用10%—20%病人发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

问题38~39

A.可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B.静脉注射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例

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38、普鲁卡因胺

39、奎尼丁

A.抑制Na+内流B.抑制Ca2+内流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40、奎尼丁

41、地尔硫卓

X型题

42、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

A.口服吸收差B.肝脏首关消除明显C.肝脏首关消除明显

D.常静脉滴注给药E.t1/2超过4小时

43、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可表现为:

A.耳鸣B.恶心、呕吐C.头痛D.视、听力减退E.血压上升

44、利多卡因可用于:

A.心房纤颤B.心房扑动C.室性早搏D室性心动过速E.室性纤颤

45、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的特点是:

A.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B.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C.口服有效

D.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E.延长APD及ERP

46、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有:

A.普鲁卡因胺B.苯妥英钠C.丙吡胺D.利多卡因E.胺碘酮

47、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

A.利多卡因B.丙吡胺C.美西律D.妥卡尼E.普鲁卡因胺

4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

A.奎尼丁B胺碘酮C.利多卡因D.苯妥英钠E.美西律

49、慎用或禁用维拉帕米的情况是:

A.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B.心绞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C.高血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D.高心压合并心绞痛

E高心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50、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是:

A.自律性增高B.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C.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D.单纯性传导障碍E.折返激动

51、抗心律失常药消除心脏折返激动的可能方式是:

A.增强膜反应性B.减弱膜反应性C延长APD、ERP

D.缩短APD、ERPE.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

52、普萘洛尔可用于:

A.心房纤颤B.心房扑动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房性早搏E.室性早搏

53、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的共同作用是:

A.降低自律性B.减慢传导速度C.延长有效不应期

D.缩短不应期E.阻断α受体

二、填空题

1、奎尼丁降低心肌自律性和减慢传导的机理分别是和。

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的代表

药是,主要用于治疗。

2、胺碘酮对心肌最显著的电生理特性影响是,临床主要用于。

3、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利多卡因可

选择性作用于,促进降低其自律性,临床上主要用于。

4、治疗浓度奎尼丁主要抑制的自律性,对的自律性影响很弱。

5、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和相对延长ERP的机制分别是和。

奎尼丁降低自律性和绝

对延长ERP机制分别是和。

6、奎尼丁的不良反应有、和。

7、可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是和。

8、利多卡因临床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常采用给药方式。

9、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和等。

三、问答题

1、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应用。

2*、试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3、何谓折返激动?

抗心律失常通过哪些电生理作用取消折返激动现象?

参考答案:

1B.2E.3B.4E.5B.6A.7B.8C.9B.10B.11C.12A.13D

14D.15D.16A.17C.18D.19D.20E.21ABCDE.22BCD.23B.24C.25E

26E.27B.28A.29C.30B.31A.32A.33C.34C.35D.36C.37B.38C

39A.40C.41B.42BD.43ABCD.44CDE.45ACD.46ACE.47ABCDE

BCDE.51ABCDE.52ABCDE.53ABC

1、抑制4相Na+内流;

抑制0相Na+内流;

维拉帕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

房扑、房颤和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

3、维拉帕米;

普萘洛尔;

心室肌浦氏纤维;

促进4相K+外流;

室性心律失常

4、异位起博点;

窦房结

5、促进4相K+外流;

促进3相K+外流;

抑4相Na+内流;

抑制3相K+外流

6、奎尼丁晕厥;

金鸡纳反应、过敏反应;

心脏毒性(诱发心衰、心律失常等)

7、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

8、室性;

静滴

9、奎尼丁;

普萘洛尔;

维拉帕米

1、利多卡因作用与应用

(1)作用:

①降低自律性选择性作用于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和抑制Na+内流。

  ②相对延长ERP促进3相K+外流,缩短浦氏纤维的APD和ERP,ERP相对延长。

③高浓度则抑制传导,使单向传导阻滞转为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激动。

对因受损而部分除

极的心肌组织,可消除单向传导沮滞和折返激动。

(2)应用:

①室性心律失常,对室性早搏疗效好。

②强心甙中毒引起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③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2、

(1)降低自律性:

通过抑4相Na+内流或Ca2+内流,或促K+外流而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这一现象与Ca2+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剂对之有效

(3)改变传导性停止折返:

增强膜反应性取消单向阻滞或减慢传导使单向阻滞发展为双向传导阻

滞,从而停止折返。

(4)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

绝对延长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

趋向均一,也可防止折返的发生。

3、

(1)折返激动是指冲动经传导通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折返激动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

要发病机制,是产生早搏、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的直接原因。

(2)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停止折返;

绝对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停止折返,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