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86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场拍摄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带了价值40元的"

伟锋"

脚架备用,但因为最后没有正式拍集体照,终于没拿出来丢脸.

先大概总结一下,等上片的时候再细说:

1)会场拍摄,一定要开足最大像素,以方便后期裁剪,因为抓拍,抢拍居多,而背景肯定很乱,因此基本上拍的时候以抢为主构图基本不要先考虑,看到合适,拿起来就拍,尽量拍大画面,也就是画面上把要拍的对象全部拍进去,宁愿上留天,下留地,也不要拍上下半身,或者左右半身,宁可后期去裁,这样主动权在你手上,很多机会都是梢纵即逝的,

传到网上需作压缩,但考虑到制作图片图册、印制照片及裁剪等需要,还是宁肯把像素设得高一些。

压缩率则设置成超精细,尽管照片容量会大一些,但画质也会相应好一些。

其次是拍摄模式和感光度。

卡片机一般没有过多的选择,用标准(卡西欧EX系列称为Snapshot,不同款式的相机叫法有所不同)拍摄方式即可。

目前新出产的卡片机增加了部分手动功能,可参照带手动功能相机的设置方法作设置。

尽管卡片机的绝大部分参数可保持出厂设置不变,但还是建议大家把ISO感光度调到200(若是新款相机的高感光对画质影响不大的,可设为400),理由已在前面说过了。

带手动功能的相机可把拍摄模式设在“P”档(程序控制),ISO的调节同前。

第三,自动对焦等设置。

自动对焦方式选“中央对焦”,测光方式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数码变焦可设成“OFF”,其道理可参见相机的说明书,本文不再赘述。

佳能A710IS拍完一张照片后会在显示屏上回显2秒,为了缩短每张照片拍摄之后的间隔时间,可把回显时间设为0,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相机可照此设置。

闪光灯在会场摄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下面单独叙述。

(2)正确使用闪光灯。

在室内会场拍摄,几乎百分之百须用到闪光灯。

相机的闪光模式宜设置为“强闪”,不必设成“防红眼”(若是出现“红眼”,可事后用软件修掉)。

这是因为,设置成“防红眼”后,会延长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而且很可能抓拍不到人物的较好神态;

再者,你若在某个位置拍摄时间稍长,就有可能对会议(活动)产生干扰。

闪光的有效距离,决定了相机离拍摄对象的距离。

普通数码相机的闪光最大有效距离为2.5~3.5米,这也是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最大距离。

然而,这不等同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因为在拍摄者用取景器取景和用LCD显示屏取景的两种情况下,其手中的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有明显差异的。

若在实际拍摄中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超出闪光有效距离,那么可增大闪光强度和曝光补偿,以弥补曝光的不足。

(3)选择好拍摄时机。

当领导进入会场就座或站定后,主持人会逐一介绍每位领导,领导自然会站起来跟大家打个招呼,时间很短促,这时拍摄的效果一般都不理想。

主持人介绍完后,这时他们的情绪都很饱满,各人的表情、姿态也比较一致,这是拍摄领导集体“亮相”的最佳时机。

可能会有多名摄影师包括记者也在现场拍摄,你只要与他们并排站在一起就可以专心拍摄了。

不要因为你的器材不是专业的而有自卑感,只要你的技术好,你拍出的照片也同样具有专业水准。

你若是延迟拍摄,主席台上各人的举止、神态有可能出现变化,有人低头看稿,有人举杯喝茶,你就再也找不到好镜头了。

发言者或表演者刚上台时难免会有短暂时刻的紧张,你不能在他们一上台就马上拍摄。

你需要观察一下他们的神态,心中琢磨一下以何种角度拍摄效果会比较理想。

当发言者开始发言半分钟后,就会进入角色,这便是你拍摄的最佳时机。

而表演者入戏后,只要你的拍摄活动不受限制,就可以随时抓拍精彩瞬间。

在拍摄会议场景时,如果你想正面拍摄主席台下的与会者全景,你一定要在会议开始后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拍摄,因为这时出席会议的人们思想比较集中,神情也相当专注。

若是拍摄晚了,很可能你已经错失了时机,其道理不言自明。

顺便提一下,现场若有摄像或摄影记者,最好别把他们也一起拍摄进去,这会“喧宾夺主”,实在避不开的话,也不要让他们在画面中占醒目位置。

(4)保持与拍摄对象的合适距离。

前面已经说到根据相机闪光的有效距离可大致确定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只强调了最大距离,这儿还得补充说一下最小距离。

笔者建议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小于2.5米,特别是拍摄主席台上的领导或发言席上的讲话者,若距离过近,很可能会影响台上台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会议产生干扰。

有一点你必须记住,无论你站在会场的哪个地方拍摄,你都要尽量避免引人注目,别让人感到你是在“插蜡烛”。

假如你想拍特写,则可以通过改变光学变焦来实现。

有些卡片机在2.5米的距离拍摄,可能因会场光线较暗而产生曝光不足,则可通过调高闪光强度和把相机伸到最远端(参见图示“拍摄的三种姿势”第三种)来解决。

(5)尽快地完成取景与构图

摄影的取景与构图,是决定一张照片优劣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它需要技术支持,但并不是纯技术的东西。

打个比方说,两个人同样会写文章,但一个人把话说得十分浅白,平铺直叙,让人感觉像白开水;

而另一个则文情并茂,曲折有致,让人读后有余音绕梁之感。

取景与构图好的照片,就如同后者写的文章,把摄影的独特魅力都充分表现出来。

如前面所说,尽管会场摄影是一种纪实摄影,不需过度艺术表现,但它对取景与构图还是有讲究的。

由于取景与构图,更多地是涉及到技术以外的知识,且须灵活变化,本文不拟展开叙述,只谈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取景的角度一般以平视为主,正面、侧面均可,大角度的俯、仰都不太合适。

要特别注意话筒与人物脸部的位置,切忌出现嘴“咬”着或脸“贴”着话筒的镜头。

构图以横幅画面为主,竖幅可通过后期裁剪而得。

相机须端平,拍摄的画面宜“横平竖直”,避免出现歪斜的现象。

构图时宜考虑把画面四周留得多些,因为印成的照片与原照相比,四边会打些折扣。

(6)把握按动快门的时机。

多数发言者用讲稿发言,会不时抬起头来,注意与听众的眼神交流。

优秀的演唱者不仅歌唱得好,肢体语言也运用得相当合理,当唱到高潮时,他们的手会作最大幅度的伸展。

你便在这一瞬间迅速按下了快门。

可是,你会发现,你拍出的相片与你的期望大不相同,所得非所见:

发言者在低头看稿,看上去眼睛没睁开;

演唱者的手并未伸展开来,表情也显得呆板。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数码相机从按下快门到拍摄对象被“摄入”,有一个短暂的迟滞时间,其长短由相机的性能决定。

所以,你得作出预判,适当提前按下快门。

由于按动快门的全过程还包括完成自动对焦的过程(参见本文第5节“你熟悉你的相机吗”),这一时间再加上快门的迟滞时间,全过程耗时相对较长(这一点早期出产的数码相机特别明显),因此你在抓拍时会感到难以准确控制。

建议你在取景时迅速完成对焦,半按快门锁定,当看到拍摄对象快出现你所期待的神态或动作时即把快门按到底。

由于对焦动作早已完成,并且已“提前”按动快门,你所期待的画面终于得到了。

在观察拍摄对象的神态时,笔者有一个小窍门介绍给大家。

当你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完成取景、构图、对焦,只等对象的最佳神态出现时,你可在两手端稳相机(保持构图不变、对焦锁定)的同时抬起头来观察,这比在LCD显示屏上观察要清晰得多,一旦拍摄最佳时机出现便立即按下快门。

若是你用取景器取景,则可睁开另一只眼睛观察。

当你掌握了这一技巧,你便会很快成为抓拍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