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89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希伯来书看安息Word格式.docx

《圣经百科全书》定义“安息”,就是:

“停止一切的工作与活动”之意。

(来四章4,10节)

《SDA圣经注释》对“安息”的介绍:

“Katapausis在希伯来书第3章和第4章共出现八次(来3:

11,18;

4:

1,3[两次],5,10,11)。

其相关的动词katapauō共出现三次(来4:

4,8,10)。

Katapausis在每一次都是特指一种“安息”,就是“上帝的安息”。

七十士译本中的katapausis,通常译自希伯来语menuchah(“安息之所,”“安息”)该词源于nuach(“定居,”“留下,”“安息”),就是结束了先前的活动。

在七十士译本中,katapausis指约柜在旷野漂流之后,永远安置在迦南地(民10:

36),也指以色列人在430年的寄居生活后,承受了迦南地(申12:

9)。

其相关的动词katapauō通常译自希伯来词nuach或shabath,意思均为“安息。

”在创2:

2,3;

出34:

21;

31:

17中,katapauō五次用来表示安息日的“安息”。

象katapausis一样,katapauō表示停止任何一项活动,包括停止活动后的“安息”。

(二)、“安息”的属灵意义:

“安息”虽指止息工作,在属灵的领域上却意义深长。

从神学的角度来看,圣经所说的“安息”是指什么?

神应许赐给信徒怎样的安息呢?

来四:

1-9描述了“安息”的意义,圣经所说的“安息”,并不等于不行动,或完全的静止。

其实,从创世以来,神出来没有停止他的工作(约5:

17);

神所停止的是他创造的工(来4:

3-4,10创2:

2-3)。

他一直在维持他所创造的宇宙运作、在历史中作出公义的判断、并成就他救赎的工作等(罗8:

18;

来1:

1-4)。

因此,圣经所说的安息与信徒的安息,并不是一种完全静止的生活状态。

因为,神自己是动态的,神的“安息”也是充满动感的。

所以,基督徒所经历真正属灵“安息”的意义:

“在救恩方面,“安息”消极上是指不需工作,白白领受(如太11:

28),安躺在神之恩典内,这领域只有基督才能带进去;

“安息”从积极角度言,是进取,是与神交通,享受神的同在。

所以,“安息”就是,放下依靠自己肉体的努力与挣扎并与邪恶势力苦苦纠缠的生命状态;

完全顺服并依靠上帝,享受上帝所赐真正的平安与喜乐,并对生命与工作充满喜悦与满意的生命状态。

圣经中论到许多不同的“安息”,从希伯来书3:

7-4:

11里面我们发现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这里提到三个“安息”:

“第一、作者提到有迦南地的“安息”;

第二、作者又提到上帝创造之后的“安息”;

第三、神应许的“安息”,即另一个安息日的“安息”,这安息是神为他自己的子民存留的。

”笔者根据希伯来书作者对“安息”的分类,接下来来论述这里所提不同的“安息”,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来三:

15-19

15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

16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

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

17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

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

18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

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

19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

1-11

1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我们原

文作你们)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

2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

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

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3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

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

4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

5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6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

7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

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

8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

9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

10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

11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一)、迦南地的安息:

(来三:

11;

四:

5-8)

关于迦南地的“安息”,圣经希伯来书3:

11说“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这里所引的誓言原载于民数记十四章廿三、廿九和三十节:

十二个探子窥探迦南地之后回来报信,以色列民的反应就是埋怨神和摩西、亚伦(民十四1-4),他们的背叛行为(9-10节)虽因摩西的代求而获神赦免(11-20节),却难逃神严厉的审判,就是只有迦勒和约书亚,以及二十岁以下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才能进入神应许给以色列民的迦南地,其余的人都要死在旷野(21-35节)。

由此看来,本节的“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之意,就是那些以色列人不能进入“耶和华你神所赐给你的安息地,所给你的产业”(申十二9),征服该地,在其中得享平安(参申三20,十二10,廿五19;

书廿一44,廿三1)及上帝所赐的其他福泽(申六10-11)。

希伯来书四:

5-8“5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在这里是引证诗95:

11的话,在本书的3:

11;

3都已引用过,是指着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因着不信而不得进入迦南的安息而说。

一些释经者认为,以色列民不得进入神的“安息”,不但包括他们不能进入并征服迦南,也包括他们不能有分于迦南所预表的天国里真正的安息,从作者在下文(四1-10)的解释可见。

冯荫坤博士说:

“迦南地的安息确实是一种预表,其对范(即预表的本体)是在天国里真正及永恒的安息。

”作者称之为“安息日的安息”(9节),而“安息”(包括迦南地的安息和天国的安息)的原型则是上帝完成创造之工后自己所享的安息(4节)。

陈终道牧师说:

“迦南地是预表属灵的安息。

”也有学者称:

“迦南美地的“安息”,预表“天堂”,指神应许信徒将来永远的“安息”。

(二)、创造的“安息”(来四:

3-4,10)

来四:

3下-5:

“3下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

”陈终道牧师说:

“原文3节末句之后与4节起头之间,有“因为”二字”。

这样连起来就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

因为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

所以第4节所引(创2:

2-3)的话,只为着证明第3节末句所说的话而已。

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完成,所以神在六日的创造后,就在第七日“安息”了,这第七日的“安息”,这里的“安息”当然不是因为神会疲乏须要休息,乃是表明神对祂所创造之万物的完备、圣洁和美好感到满意而“安息舒畅”(参出31:

17)。

所以这第七日的“安息”,乃是表明神完全的创造的“安息”。

正如学者所称:

“圣经论到神创造后“安息”,并非指神创造之后便停止一切的活动,无所事事,乃是表示神喜悦与满意他的创造之功,神对自己所做的感到安舒平静。

”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一种生活上、工作上的安息,就是对自己与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满足与喜悦。

(三)、另一安息日的“安息”(即神应许的“安息”)(来四1,7-11)

上文所提,迦南地的“安息”是指:

“神应许摩西与以色列民,最终由加勒与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所进入居住的迦南应许之地(来三:

7-11)。

”而希伯来书作者所论的“安息”并没有停留在迦南地的“安息”。

在约书亚与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几百年以后,希伯来书作者说,神借着大卫王在诗篇95篇提到另外一个“安息”(诗95:

6-9)这也表示,在迦南地的安息以外,还有更好的“安息”。

作者在这里称这一“安息”为,“另一安息日的安息”,这安息是神为他自己的子民存留的。

(来四:

9)这“安息”也是神应许的“安息”(来四:

1-3),就是希伯来书所说的“那安息”(来四:

11)即——属灵、永远的“安息”。

到底神所应许的、另一安息日的“安息”是一个什么样的“安息”呢?

有人认为那“安息”是指目前的属灵状况,是今生就可以经历的平安;

也有学者认为,“安息”还是末世的目标(天堂的安息)。

到底希伯来书作者所说的“安息”所指的是什么?

学者对此有各种不同了说法。

以下笔者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这“安息”的性质与内容。

1、这个“安息”是属灵的安息(来四:

1-3,8-9)

1: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冯荫坤博士说:

“本句开首在原文有“所以”一字(见思高、新译),表示这话是根据上文(三19)而得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

这句话既是连接前章而说的,则这句话中的「既」字,表示上章所论以色列人有进入神安息的应许,就是我们进入神应许的“安息”。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安息,无非预表我们在基督里所得着的安息。

在摩西律法下的以色列人,既有进入“安息”的应许,这样我们就可知道,我们在基督的恩典下,也有比以色列人更美的“安息”的应许和更优越的属灵权利,既是这样,我们就当畏惧。

“留下”或“存在”在原文的现在时态,表达了一件现今的事实:

进入祂安息的应许是仍然有效、仍待兑现、仍可取用的。

“进入他安息的应许”,是隐含于诗篇引句的警告话里面(三7-8、11,参出卅三1),该应许因以色列民的不信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兑现;

作者似乎假定,此应许虽然未被兑现,但亦没有被神撤消(参民十四31),诗篇的话在“今日”仍在读者耳中响起来(三13),因此其所隐含的应许仍可被以信心聆听上帝话语的人取用(参四2-3)。

但上帝对以色列民的应许是进入迦南地的应许(参申十二9-10),作者怎么可以说“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对新约时代的读者“仍然存在”呢?

我们将会看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安息”一字的意思,而作者所作的,就是对此字加以重新诠释,以致它所指的不再是地上的迦南,而是一种属天的“安息”。

因为,这里所说进入“安息”的应许,是当日以色列人所没有得到的,但这应许的“安息”却是我们今天可以进入或得到的。

3)这应许的“安息”不是凭着人力可以得到的,乃是凭着信心得到的。

当日的以色列人不能进入神的“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来3:

19,;

2-3),但在来四:

3节说:

“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可见这里的“安息”是一个属灵的、永恒的“安息”。

2、这“安息”是“得救的安息”(来四:

1-3)

进入上帝“安息”的应许并没有因以色列人的再三犯错而撤消。

这个应许世代相传,依然有效。

来4:

3:

“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一些释经者认为,这里所指的是:

“信徒现今的、属灵的安息:

停止自己的努力,藉着信获得安息,心灵与神的旨意契合,从而生出品格和行为上的忠诚;

或更明确地将这里的安息解为因确信“罪得洁净(一3)、可以无阻拦地亲近和敬拜神而来的平安。

认同信徒现在就可以享受那“安息”的学者认为:

“希伯来书作者所强调神应许的“安息”或另一安息日的“安息”的性质是指:

“称义与得救的安息”。

这“安息”是神赐给他子民的礼物,信徒不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或行为,只要借着信而获得的”。

这得救的“安息”是信徒今天就可以预尝的,信徒借着信得以进入那“安息”,经历赦罪的平安与神同在的喜乐。

因为耶稣,要带我们进入真正的安息(太11:

28),有份他的救恩。

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与行为,乃是借信,完全顺服基督而获得的安息。

但这“得救的安息”还不是那“安息”完全的实现,这“安息”要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才完完全全的成就。

(启21:

1-5)

3、这“安息”,是信徒将来天上永远的安息(天堂)(来四:

10-11)

关于神为他子民所存留的“另一安息日的安息”,霍非乌斯()认为:

“安息”必须了解为指向基督徒旅途的终点——在末日进入天上的会所。

希伯来书作者说:

“10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

”这里让我们看到,将来永远的“安息”(天堂)是我们今天还没有得到。

冯荫坤博士认为:

“进入”一字的现在时态,至少三种不同的解释:

(一)这是一种笼统的用法,意即“进入那安息”是神为我们这些信了的人所定的心意;

(二)现在时态在此有未来时态的意思,如在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和哥林多前书十六章五节的用法一样(“我……必……来”及“我要……经过”原文皆为现在时态),本句意即:

“我们这些信了的人,必得进入安息”(思高)。

(三)动词的现在时态表达一件现在的事实:

信徒“正在进入那安息”,意即我们是在进入那安息的过程中。

”所以,这里最自然的解释,是把本节看为单指信徒在天家里所要享受的“安息”。

神的“安息”,是在祂完成了创造之工以后才开始的,照样,信徒进入神的“安息”,也是在他们完成了一生的工作,结束了他们在世上的旅程之后的事。

进入神的“安息”实质上等于抵达天上的家乡(十一14、16a);

来到神为他们所预备的(十一16b)那座有根基(十一10)和常存的将来的城(十三14),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十二22);

获得那更美长存的家业(十34)。

李志辉说:

这里的“安息”就是永远的天堂。

信徒到了永世里的时候,就会真正享受那永远完全的“安息”,真正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样。

所以虽然信徒在今世所能预尝到的福分不够完全,但神所为我们存留的属天福分,乃是完全的,并且是我们至终必能完全享受到的。

综上所述,希伯来书作者所说的另一安息日的“安息”并没有清楚的界说,希伯来书作者所要表达的“安息”到底指向什么层面?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表述:

“安息”的应许,也许在今天就能得到;

但进入那“安息”究竟是现今透过信心就可以实现,或要等到死亡时,还是在主再来最后才能完全实现,几乎是不能完全确定的。

大概这三方面都包括在内。

神从创世以来为他的子民所预备的“安息”:

是属灵美好的“安息”,是今天信徒因信可以经历的得救的“安息”,也是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所要带给我们,荣美的“家乡”,天堂永远的“安息”!

三、得“安息”的条件——信(来三:

11-19;

1-2,11)

希伯来书被称为“劝勉的话”,全书共有五处警告的话,其中第二大警告就是对信徒中的心硬者与不信者发出的(来三:

7-19),所受的审判是失去神所应许的“安息”(来3:

18-19,诗95:

作者希望能够以严厉的警戒,来挽回他们。

并期待他们持守信仰,得到将来荣耀的盼望。

作者清楚的告诉我们,昔日以色列民不能进入神的“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

(来3:

18-19)

“信心”是进入上帝“安息”的钥匙(来4:

2;

参来3:

18,19;

6;

11)。

我们应该“谨慎”,免得有“不信的恶心生出来”(来3:

12)。

希伯来书作者又说: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4:

1,11)。

也就是说,我们今日要想得着神的“安息”,需要谨慎,务必在“信心”上坚持到底(来3:

13-14)。

希伯来书中所说的“信”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信”原文有:

“顺从”“信实”、“忠诚”等含义。

希伯来书作者所说:

“2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3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

”这里的“信心”与“相信”是指一个持续不断的行动,表示对神一直的忠诚!

基督徒的“安息”是凭着“信心”而得到的。

“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来4:

3)。

凡想获得神的“安息”的人,应当防止“不信的恶心”(来3:

12),也不可硬着心(来3:

8,15;

7)。

进入上帝的“安息”的人必须完全信从耶稣,“持定”他们“所承认的道”(第14节)。

四、进入神的“安息”的态度——要“竭力”(来四:

9-11)

9-11:

“9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

鉴于“安息”的实在和不信的严重后果,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喻读者要“竭力”或“努力进入那安息”,就是上文所说的“安息日的安息”(9节)。

这话的意思就是,读者要竭力持守所信、尽力、殷勤、热心、不懒惰,以致他们至终得以分享神在创世以来便自己享受着、并意欲与祂的子民分享的安息;

信徒现今因信已是在进入这安息的过程中,但这过程要求我们继续相信,直到我们至终获得天上永恒的安息。

作者叫我们竭力进入“安息”,或许我们会有个疑问,既然要得到安息了,为何还要竭力?

安息难道是用人的努力所换来的吗?

希伯来书中说“安息”是进入基督的国度,与神永远同在。

在那里我们将与基督同作王,代替基督管理宇宙万物。

基督也将要赏赐我们永远的产业。

希伯来书中说:

「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

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

」(来10:

34b~35)「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来11:

6)这是基督将要赏赐给我们的。

而我们如何配得这赏赐呢?

我们又如何有能力与主同作王呢?

这都与我们在地上对主的的忠心相关。

马太福音说:

「主人说:

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

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太25:

21)这就是将来回到主面前,主要按着我们对他忠心的程度交付任务,我们如果在地上不操练,在天上也无以堪大任。

这就是我们今日在地上要竭力的原因。

不单心存警醒,不让自己陷入不顺服的罪恶,且要在服事上兢兢业业,好在将来能向主交帐。

如果我们在地上不忠心,不配得主所赐的基业。

结论:

“安息”是希伯来书三、四章重要的主题,本文探讨了作者对当时信心软弱,要离开基督,回到犹太教的信徒发出了严厉的警戒,为了从堕落的危险中将他们挽回,要他们持守起初的信心,追求进入神的“安息”。

文中也讨论了“安息”的意义:

神应许要把他的“安息”赐给人,让人在他里面享受与他同在的喜乐。

这个安息,人类一直没有得到。

以色列民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进入应许之地,但是他们还没有得到神所应许的“安息”。

所以,进入应许之地后,大卫又提出了,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这个“安息”是指向未来弥赛亚的国度。

今天我们经历神的“安息”,只是预尝将来进入这荣美国度的滋味。

然而,这国度还没有完全的实现,当基督再来时,终结人类的历史,宇宙万物都要服在他脚下(来2:

8;

林前15:

25)。

那时,信徒将进入基督的国度里,得享完全的“安息”,就是永远的平安。

那时就是这“安息”的应许将完全的实现。

所以,我们今天活在世上不可硬着心,要心存警醒,完全信从基督,竭力操练自己对主的忠心,竭力进入神的“安息”。

因为,我们必将在基督的国里与他同作王,那时将在永恒中与主永远同在、不停地赞美、享受神为我们预备“天堂”永远的“安息”。

阿门!

参考书目:

1、黄加勒。

华人查经大全《马太福音注释》。

2、《圣经百科全书》上。

出版社:

中国基督教协会,1999。

3、冯荫坤。

《希伯来书注释卷上》。

香港:

天道出版社。

4、陈终道着。

《新约经卷注释》。

不详。

5、《圣经大纲与讲义

(一)》。

中国:

宏恩出版社,2007。

6、李志辉着。

《希伯来书的安息》。

7、乔治.格斯里着。

陈永才译。

《希伯来书》。

汉语圣经协会出版。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