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91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docx

同时,在此期间,川黔、贵昆、湘黔铁路相继通车,交通、电力、邮电设施大为改善。

全省工业企业达到8904户,比1965年增加137.3%;

全省工业总产值达41.26亿元,比1949年增长19.0倍,比1965年增长3.55倍。

“三线建设”期间,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建立了航空、航天、电子三个大型工业基地,拥有100多个生产、科研单位,基本形成从科研、设计到生产的综合制造能力,其他工业部门主要产品生产能力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随着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内迁,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一批先进设备,迅速扩大了贵州的科技队伍,增强了科技和生产实力。

总体来看,通过三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贵州工业底子薄、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壮大了贵州工业的规模,奠定了贵州工业的基础,改善了贵州工业的布局,增强了综合经济实力,对开发贵州矿产资源、推动贵州经济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贵州的三线建设在规划和布局上按“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选点建厂,这在当时着眼于战备的条件下,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问题,“三线建设”速度发展不平衡,选点不当,布点分散,给企业组织生产带来很多不便。

同时,轻工业投资过少,非生产性建设欠账过多,军工企业整个生产能力利用率低,随着历史发展和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也逐步显现了它的不足和弊端。

第三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开发本省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和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工业经济增长状况和工业实力

继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1007.75亿元之后,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51.26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部工业比重约80%,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170.29亿元,同比增长10.6%,全省工业实现总产值3315.02亿元,比1978年41.26亿元增长80倍;

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74.33亿元,比1978年15.24亿元增长96倍,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7.9%,比1978年的32.7%提高了5.1个百分点。

近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和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5-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

贵州省统计局)

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医药等主要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

规模以上工业中,这五个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0.6%、12.1%、7.0%和14.6%,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行业拉动力度最大,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产量

万吨

13690.74

14.8

煤气生产量

亿立方米

65.18

1.5

磷矿石(折含P20530%)

1360.66

3.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380.02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13.79

-17.7

啤酒

27.54

20.4

卷烟

亿支

1161.22

2.4

硫酸(折100%)

513.21

52.5

合成氨

186.86

29.6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347.28

31.8

磷酸铵肥

345.16

53.7

中成药

4.58

-3.5

轮胎外胎

万条

517.21

13.1

水泥

2664.78

30.0

生铁

374.82

13.3

铁合金

220.87

39.8

粗钢

343.10

-0.7

钢材

337.62

持平

电解铝

80.27

38.0

氧化铝

136.91

-5.1

彩色电视机

万台

72.56

-8.4

家用电冰箱

168.16

16.9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78.80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3.07亿元,增长11.4%。

(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30年来,我省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成为我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民经济的支柱,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全省煤炭、化肥、轮胎、白酒、电力、铝锭、建材、药品、卷烟等主要产品和骨干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大幅增长。

2009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9%;

全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81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60户、上10亿元的40户,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9户,从业人员近200万人;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1.4亿元,其中利润164.07亿元、税金257.33,占全省税收577.63亿元的45%,工业对全省财政收入贡献在70%以上。

(三)经济结构

工业发展极大推动了全省经济结构的变化,199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标志着贵州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

1993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贵州由此进入半工业化社会;

2002年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三、一”格局;

200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3:

41.9:

41.8。

(四)产业结构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较,工业产业结构开始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依托能源、矿产资源优势的基础工业比重上升,新兴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及建材为主的重型工业体系和以卷烟、白酒、特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商品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2005年,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改变了长期以来支柱产业一直锁定在单一的烟酒工业上的状况,1979年底,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43万千瓦、是建国时的472倍;

2008年底全省装机容量达到2270万千瓦、是1979年的16倍,全年煤炭、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的34%。

铝、磷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逐步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2008年,全省冶金、有色、化工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的26%。

以茅台酒、“黄果树”等名优品牌为代表的烟酒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008年轻工业特别是白酒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茅台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茅台酒产量突破2万吨,全年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白酒、特色食品、烟草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累计增速分别达到28.4%、12.9%、12.5%,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0亿元、增长48.5%,卷烟工业实现利税107.4亿元、增长17.2%。

民族制药行业围绕贵州特有的优质中药材资源,以神奇、益佰为代表的一批制药骨干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优秀企业,2008年全省民族制药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36亿元、增长9.8%,利税14.98亿元、增长8.4%。

食品工业立足特色资源和特有工艺,涌现出“老干妈”辣椒系列制品、“康星”食用植物油等一批名牌产品,2008年全省特色食品加工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87亿元、增长12.9%,利税10.23亿元、增长34.2%。

装备制造业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加快,片式电感、继电器、采棉机、节能采油机等多项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贵阳、遵义、安顺三大装备制造业集中地初步形成,生产基地主要以三大军工企业以及詹阳、险峰、普天、东方机床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为支撑,国有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数的85%以上,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1.88亿元、增长14.1%,利税18.77亿元、增长26.6%。

(五)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状况

全省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加强,实施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产学研联合及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项,开发出大型采棉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已经成为全省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

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8家。

另外,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大幅增长,2008年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是1978年371倍。

目前主要行业约60%的技术装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

电力、合成氨、磷肥、氧化铝、电解铝等行业技术装备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六)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配套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治乱减负、“三改一加强”(改革、改制、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等各项改革,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企业资本结构通过调整进一步优化,逐步向实现形式多样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经营机制不断转变完善,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贵州电网公司、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金元集团公司、中铁五局集团公司、中石化贵州公司、水钢集团公司、贵航集团、瓮福集团和茅台集团共9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07.63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3%。

一批国有中小企业实施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和兼并、破产、重组,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了关闭破产,正逐步退出市场。

(七)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非公制企业已成为制药、食品、矿产品加工、房地产、商贸超市等新兴产业的主体,形成了神奇集团、益佰制药、西洋肥业、老干妈等一批主业突出、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益佰制药成为省内首家上市的非公有制企业。

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8.3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9%。

中小企业由粗放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已逐步形成一批以专业化、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格局,发挥了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4.3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3%。

(八)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3.06吨标准煤/万元,比1978年下降81.1%,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4.89吨标准煤/万元,比2001年下降44.3%;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3,比1979年的2.84下降2.0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7.5%,比1996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1.9%,比1996年的39.1%提高32.8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6.11%,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1.59%。

一般来讲,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即由生产技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业型经济过渡到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先进工业型经济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工业化的内容从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到信息化不断延伸,工业化的起点也越来越高。

如何划分工业发展阶段,世界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和划分办法。

根据国际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利用国内外专家提出的衡量工业化的标准,选择了地区生产总值标准、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标准、和城市化率标准三大标准评价我省工业现代化水平:

贵州工业化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属于向工业化中期向高级阶段加速迈进的重要时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中部地区相差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全国1970年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和1997年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相比,贵州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

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出发考虑,我们对贵州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评价如下:

(一)贵州工业现代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大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基本省情。

我省是全国最后进入总体小康水平的省份,2009年我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是1.1%、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40%;

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我省仅为36.8%;

我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0.94%。

(二)贵州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落后

根据统计部门从工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就业结构、工业结构、城市化程度四个方面分析,目前我省总体上处于由工业化的中期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加速推进的时期。

从工业化程度系数看,1952年,全国是0.212,贵州是0.122;

1978年,全国是0.648,贵州是0.306;

2005年贵州是0.713,低于1993年全国0.718的水平,也低于贵州0.726的水平。

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而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51.09亿元,增长11.4%;

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

广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37.74亿元,增长17.4%;

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33.27亿元,同比增长18%。

2007年,我省城镇化水平是28.2%,全国是44%,相差约16年。

正因为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大大落后全国水平,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落后。

(三)省内各市州地工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

根据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指标分析,2009年,贵阳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六盘水、遵义、安顺处于工业化初期,铜仁、黔西南、黔南、黔东南、毕节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也就是农业社会。

(四)电力、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不能将二者本末倒置,而要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既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也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但目前贵州全省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了非对称格局,一方面是原有的基础设施的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些地方又出现了盲目上马的过热现象。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延缓了贵州经济的发展,成为贵州工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要充分认识基础设施建设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贵州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苏东水著《产业经济学》2007年版

2.栗战书、赵克志、王晓东在2010年贵州全省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3.贵州省统计局《2009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